【占森散文】穿破,那一缕阴沉

[复制链接]
查看717 | 回复4 | 2015-5-29 19: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水菱 于 2015-6-14 12:09 编辑



                        
    好几日没有阳光了。这样的阴暗,在初夏时,倒是能带来些许清凉。而无论这清凉,是来自于温度,还是来自于内心。

    似乎,阳光之下,人们更具有热情,更习惯疲于奔命。譬如那些各式的车流,只看到它们仿佛攒足了速度,或是呼啸,抑或是没有过分声张,但却都在急急的赶路。而你,显然在这样的节奏面前,慢了下来。或许,是源于文字,它更偏赖于植入多愁善感者的经络。长久以往,这种感觉,亦会让人变得细碎、敏锐,甚至变得如“小女人”一般的唠叨。但无论怎样,你还是乐于并且沉浸于其中的。


      阴沉,宛若天地间一场朦胧的雨。看到路旁的树,上面的青叶随意地搭着,而它们的茂密处,显得幽深,是否也掩藏着那么一点小心事?此时你看着它,并不能让你完好地联想到那些自由宽大的丛林,那些参天的、让你敬仰的高度,甚至于是故土的小河边,生了虫子却仍结满果实的老树。路旁的这些树,仿佛只是象征性地做了一回回点缀。可在某种层面,它们也是坚毅的,在城市的缝隙内,吃力地吞吐、呼吸,尽力还原着面对着世界和观者的一抹色绿,这俨然是一种无声而卓绝的对抗。


    这是本该活泼旺盛的季节。譬如每逢上午的八九点光景,那附近的几所幼稚园就会响起儿歌,一群列队做操的小家伙们着实可爱。五彩斑斓的装扮,场地和教室是这样,老师和孩子们的装扮也是这样。同样时辰的你,从几时起,却开始不再讲究自己的穿着,你甚至随意抑或大胆地蓄起胡须。有时你觉得朴素一点,便会更容易接近万物沧桑,接近于至始至终的真相。在三点一线轮转的日程里,你一边像个机械,一边却仍保持着思想这个拥有巨大张力的秘网。好像“万物皆迷,唯你独醒”,又或者“万物皆醒,唯你独醉”,这感觉都已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在那些关口和变故时,你得拥有一个足够的理由来说服与安慰自己。如果连自己都说服不了,那才真是阴沉灰暗的开始。


    其实,真正带给你阴沉的是另一些画面,它们会让人心生感慨与思索。譬如昨日你路过一座桥,一对还穿着学生装的少年男女,搂着腰背边走边嬉笑。虽然之前也曾听说过不少报道和途说,正当你自己亲见时,你不由得会沉下脸来。这种不合时宜的畸形的早恋,甚至明目张胆地穿着学生装,是要做哪般?莫非前方真的没有路了么?作业与前程,健康与禁果,哪一个对他们更重要?父母老师若是在旁边看到,是否会气得背过气去?甚至还有其它一些男女的背离道德,不顾廉耻风化的,在公共场合肆意的妄为。你看到这些,你的手似要张成巴掌,握成拳头。当下的世风迷离,心态浮躁,你甚至经常听到身边过路的人,他们嘴里充斥着粗话脏话。说话的嗓门非常大,眼睛也扬得很高,看架势,俨然是好斗的阿修罗道的转世。仿佛当下,每个人心里的底线越来越模糊。而做愤世恶俗的人,做惩恶扬善、怒目金刚的人,也大有人在。但是,每一天里该有多少让人愤慨和不平的事呢?我想起华东大学教授许纪霖先生说过的一句名言:“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在这里肯定不是所说“缘于等级社会不同而生的怨恨感”,而是该顶礼他的这句:“这个社会既有黑暗、也有光明,黑暗当中有顽强的“燃灯者”,他们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周围,让更多的人不再沉沦于黑暗。”这样的话多好,人们仿佛都已习惯去做一些“愤青”,抱怨这样那样的不平,与其白白地浪费精力试图号召来更多的“叫唤”,倒不如用自己的实际本身去做一个先行者,用自己去影响他人。
    因此,“阴沉”,并不是指你心头的阴暗和不可见光,不是那些萎靡和坠落。它更多的意义是一种促醒。譬如每一场雨,都会让人的心情得到安宁,在每一首怡神的乐曲中,去找寻时光里或已淡却了的感动和闪光。这一点,仿佛大多数行文的人都可以体会,那些风,那些风中飘动的叶子,那些晨曦和日落,那些鸟儿的鸣叫,那些柳岸桃花,那些山峰涯角。婉如你在这些事物中,才能得到沉思与积淀,你的血液和秉性或许才能够平静。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往往都是如此,缘于这山看着那山高的攀比心态,只知一味地去索取、追逐。在这样复杂的过程中“春风意马”或是焦头烂额,却往往不知最后得到的是什么,失去的又是什么?也往往并不能够彻底地愉悦和释怀,或许陷入了更多的迷惘与嗟叹。有时候,甚至只会拿一种事物去概括所有。唯“它”至上,可是又何尝真正看到了自身的虚伪和空过呢?“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上云卷云舒”,这是多么体现了一个人独特的修为,这是真实的淡泊心境,而这一种“隐”,却是需要较长的过程去思考和溶合的。


    每天凌晨五点的时候,就有好多人开始早起忙碌,你甚至都会在更早的时间里,被一阵阵悉索的拉铁门的声音给吵醒。你看到行人们脸上尚未舒展的睡意,像上紧了发条的木偶,似乎显得机械,在琐碎的生活里不停地争论吵闹。而,更让你心头动容的,

    是这样一个早晨,你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左手扶着拐杖,右手提着一个装满药盒的袋子。他走路艰难,每走一步都是颤颤巍巍的。他只是低头,目光浑浊,面部布满皱纹。身旁不时有人经过,可他的眼睛,从未无暇地去看着过路的人。仿佛,他的眼里只有面前的路,而路,或许在他眼中才是最珍贵的,虽然他的另一条路却很短。我想像,这如果是在傍晚,他身后的背影一定有些模糊,也一定很瘦很长。经过他的时候,你下意识地减慢了速度。你看了他一眼,而之后仿佛再不敢注视着他。
    “人的生死福祸,只在朝夕之间”。或许,这每每出现的阴沉的天气,正是要留给人们去品味与细思的吧。而倘若仔细观察,岁月,已经给过我们太多的预警。万事无常,前一时间看过一篇文章,作者在文章里提出:“要常常去殡葬馆和墓地里,去走一走,看一看。”这句话虽显雷人,却也促人思考。你一定会被深深的触动,看着那一生平庸或是如何风光的人,最后都会安然的静躺,就像安静的木头一样被送如至火炉燃烧。最终也只是留得丁点残灰,回归黄土。平时里,有人口头常说“生死浮云”,可你若真置于这般现场,或才能真切体会到什么是“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的感受。譬如佛法的经典开示,凡夫因为累劫的“以假作真,以真作假”颠倒虚妄的知见,才会一直轮转生死,不得出离;譬如那真澈的洞明,不是获取,而是要倒空与放下。还比喻到:“妙明的真心犹如一面镜子,若看清那真相,不是要常注满灰尘,而是要去搽拭。”这些饱含哲学与事理的文字,是值得探索与应证的。禅宗讲“妙明真心”,它如若空气,说它有,却难以得见。说它无,却可以感受。这样的妙明真心即是本质了,不因生灭而流转。而实际的应证就是一个修心找心的过程了。什么样的天地即由什么样的心量呈现,而心量如水,它装在什么样的器皿内,即现成什么样的形状。这就好像人们常说的,你用善眼看物,万般皆善;你用恶眼看物,万般皆恶。而,如果你始终如那鱼儿一般,身在水里,却以为天地世界只是那暗流的水,那你又何曾知晓那岸上跑兔所观见的天地呢?于是在这相比之下,那鱼儿即是阴沉的,跑兔即是空明的。


    大多数的人,都喜欢去读一些好书。不可否认,读一本好书,的确会让人精神焕发、犹如吸氧。而好书,也并不仅仅是那沦于一味去“风花雪月”般的歌颂,甚至于凭空的“无病呻吟”,让人虚浮,找不着北。好书是要实切地落到实处的,是能引起更多人的岁月感悟和人生历练的共鸣的。而那些负面低俗的文字,却只会带来沉沦与深陷。诚如,现在好多人都开始在呼吁:时代需要正能量、真善美。而,让人触动,感动奋发的,不正是要从你心里深处而发的么?其实,观以往,传统文化的“弟子规”确实不错,它贯穿了几千年做人和待人接物处事,蕴含许多不可或缺的礼仪与道理,这是一簇宝贵的财富。真希望一些人,能够重新地去拾回,去倾读。


    穿破,那一缕阴沉。阴沉,是要展开一道重生的笑容。譬如你层层地剥去茧裹,唤出内心的蝶,并让它持续傲美地飞翔。这也着实不易,有时如逆水行舟。现在,外界的环境那般复杂,如果不去经常观照己身,在举心动念间去律制,如果不时时挚守住你的“妙明真心”,稍不留神,就会迷失。而这崎岖难行的,又何尝不是大丈夫要干的事?穿破,那一缕阴沉。你,该在下一秒的光线耀出之时,好好地磨一把剑。一面,跃出征途,一面,挥斩那所有的阴霾。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红米饭个人认证 | 2015-5-29 21: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00:}{:soso_e100:}{:soso_e100:}
打赏鼓励一下!
好好学习,天天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读过。顶起,顶起!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水菱 | 2015-6-14 11: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水菱 | 2015-6-14 12: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