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觅散文】回忆父亲
小时候就听父亲说过,我们老家在贵州省贵定县城的大同路王家巷,又说祖上的老家在江南。60年代,那时我还小,与父亲一起去过贵定的老家王家巷。看见那些古老的民居庭院,还有那些身着长袍衣衫的乡亲,现在想来确实颇有江南民风和明朝遗风。据族中家谱记载,贵州贵定王氏家族是明朝洪武年间从江南随军而来。先祖家中是三兄弟,按当时明朝的征兵戎边制度,入黔的先祖是两兄弟,都是明军军官,兄弟二人分骑白马和红马。入黔后祖居贵定县王家巷,巷口种植两课大槐树,一如江南老家。据说祖父是务农兼做裁缝,父亲是个独儿。老家原有祖上传下的住房一套,父亲离得远没法管,把房子赠送给了亲戚。关于家谱,祖父辈是树字辈,父辈是炳字辈,我是培字辈,很明显,这族王姓是按金木水火土做偏旁。同族中比较出名的人物有原国民党著名抗日将领黄埔一期王慧生将军,将军名树烈,字慧生,与我的祖父是同辈的人,解放初被错误镇反。解放后特别是文革中,在当时的形势下,父亲为了不让我们受到影响,故意不给我们提及老家的事情,父亲真是用心良苦呀。贵定县城距离省会贵阳直线距离不到百公里,但崎岖的山路绵延。上世纪40年代时,家境贫寒但不忘求学的父亲,中学毕业后从贵定老家步行两天到省城贵阳报考国民政府办的省农业改进所的培训班。父亲曾告诉我,他当年走到贵阳附近的龙洞堡,就是现在的贵阳机场所在地,那时荒凉得很,天黑了,鞋破了,只好找一家路边小客店住了一宿。第二天穿着那双烂鞋子进城参加考试,最后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国民政府办的“烟叶种植培训班”,培训班地址在贵阳北郊的长坡岭林场。据说“烟叶种植培训班”很有来头,属于国民政府办的省农业改进所,培养了许多农业方面的专家,是解放后的贵州省农科所的前身。
父亲在“烟叶种植培训班”毕业后,在长坡岭林场当技术员,辅导农民种植烟叶。那时父亲经熟人介绍与母亲认识并结婚,这场婚姻改变了父亲的命运。经过母亲的家人的帮助,父亲很快被当时的一个杨姓大地主雇佣,到杨家在贵阳市内开设的“杨家米店”当账房先生,实际上就是店员。父亲当时也算个读书人了,字写得好,算盘更打得好,人们尊称为“王先生”。解放后,杨家米店被国家改造后收归国有,父亲也变成了国有粮食单位的职工,也做过粮食干事。粮食干事简称“粮干”,负责管理居民的粮食定量和供应关系,在辖区派出所里上班,与公安户籍员相邻办公,那段时间是父亲一段光辉的历史。
父亲,一个小县城的贫家子弟,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学,到省城谋到一份固定的职业,从此就在省城安家立业了。这在当时的王家巷一定会引以为骄傲,乡亲们都忘不了这个从王家巷走出来的王氏族人,父亲也一直忘不了老家的王家巷。王家巷的王姓亲戚有到省城的,都会到我家里做客,父母都会热情接待安排食宿。在王家巷的家族中,父亲这一支是单传,父亲是个独子,老家原有祖上传下的祖屋一套,父亲离得远没法管,后来就把房子赠送给了远房的亲戚,此举颇受族人的称颂。
父母亲一生先后育有三男五女,大儿子年幼时死于麻疹,我是第二个儿子,后来也就是家中七兄妹中的老大。这场婚姻对父亲说来是一生最大的幸福,母亲勤劳贤惠,父亲一生没有做过一件家务事,完全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母亲五十年代后期也参加了工作,却还要承担全部的家务。父亲老老实实一辈子,挣着微薄的薪金养家糊口,与母亲一起辛勤的供养着七个子女上学,让他们都接受了好的教育,有了好的工作和各自的家庭。父亲一辈子的生活非常节俭,唯一的嗜好就是喝点酒、抽点烟。酒是普通的白酒,每顿饭都离不得,但就一小酒杯,只有半两。烟是叶子烟,用的是长长的叶子烟杆。我的父母亲都是世界上平凡而伟大的人。
我们父母很善良,在解放前的兵荒马乱时还收养了一个流落街头的孤女。该女姓白,7、8岁时父母双亡后流落街头,有好心人将此事告诉我父母,我父母毅然将其收养。父母一直将她看成自己的女儿抚养,记得她比我大近10岁,我们小时都叫她姐姐。到60年代初,她20多岁时参加了工作并嫁人成家,我们一直都当成亲戚来往。遗憾的是,文革中人性毁灭、是非颠倒,她竟然揭发我们父亲是资本家,把我家对她的收养说成虐待,父母为此在文革中蒙受了冤屈。文革后拨乱反正,她向父母认了错,父母亲也原谅了她。
我们上中小学时,当时要填写“家庭成分”,我们根据父亲受雇于私营粮店的情况,“家庭成分”填写“店员”,这得到各级组织的认可。根据毛主席《关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店员”属于“半无产阶级”。因此在文革时期,我既不属于“黑五类”子女被批斗,也没有属于“红五类”子女加入“红卫兵”去造反,这也算幸事。
古传的家训和现今的贫穷,使父亲懂得读书救国救家的道理,他一直鼓励我们兄妹几个要好好读书,积极上进。我们没有辜负父亲的苦心培养,几个兄妹在学校都是学习名列前茅的。记得那年我考起西安交大时,父亲很为我自豪。我拿到录取通知书后,父亲到路边一家小酒店,要了一小杯酒,在柜台上一边喝酒一边对周围的人们大声说,我儿子考取大学了,考取西安交大了。这些话传到我耳边时,成了鼓舞我前进的力量。我读大学后,父亲常给我写信。我刚到大学时,父亲写给我的第一封信没有收到,后来知道父亲放了10元钱在信封里面,不知被谁将信和钱都偷去了。据说父亲在邮局买邮票寄信时,现场装的钱。家中那时很困难,父亲还给我寄钱,为了节省汇费就放在信封里,最后还是掉了,我想起来就非常心痛。我在学校申请了助学金,完全够吃饭还有零用,我写信到家中让千万别给我寄钱了。我上大学时,父亲最后一封信是我面临毕业分配时。我当时写信回家把毕业分配面临的形势告诉家里,为自己可能无法分回家乡、不能回家尽孝非常苦恼。很快收到了父亲的回信,父亲对我充满了理解和鼓励,告诉我要大丈夫志在四方,不管分到哪里都要好好干,不要挂念家里。这些鼓励我的话,我至今难忘。
父亲在粮食部门工作了一生,一直都是老老实实和兢兢业业,由于从旧社会过来,在解放后的历次运动中难免受到冲击,但总是无怨无悔。一直到七十年代中期,根据当时职工退休子女顶班的政策,父亲选择了退休,由家中最小的五妹接班。五妹接班进入粮食系统后,工作出色,后来被提拔为干部,父亲为此引以为骄傲。
父亲于1985年因病去世,享年71岁。父亲晚年因脑血栓住院治疗,全靠家中妹妹、妹夫照顾,我因工作较忙只匆匆赶回家看望后就又离去。当接到父亲病危速回的电报赶回家时,父亲已亡故,只等我这远方的儿子回来向遗体告别后安葬,当时我的心情悲痛万分。那时市里已实行火葬,但按照母亲的意愿,父亲的遗体安置于家中事先准备好的棺木内,下葬于母亲在市郊的家乡的山林里,后又迁葬于湖边的山上,都是全靠了母亲家乡的亲戚帮忙。1990年母亲去世后,我们将母亲的遗体与父亲合葬在一起,让两位老人在天国永不分离。父母的合葬墓于2002年9月迁墓于贵阳市北郊的海天园,那里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大型公墓,是逝者安息的陵园,满山的苍松翠柏陪伴着我已故的父母。
*我珍藏着父亲的一封来信*
父亲的一封来信,我一直珍藏着,每当翻出一阅,不觉泪流满面。
那封信是父亲1972年端阳夜写来的。那时我刚从学校毕业分到成都接近两年的时间,还是在文革当中,作为当时的“臭老九”,被分配在工厂动力供电站工作,在总配电室里担任值班电工。家中有年老的父母,还有年幼的弟妹,我因离家远了不能尽孝,又因工作的不满意,一直想着要调回家乡,这些情绪在给家中的信中一直在不断地述说。父亲的那封来信,就是对我的教诲,让我终生收益。
父亲的信中直呼我“吉儿”,我感到非常亲切。父母为我取的小名就叫“吉儿”,希望我一生顺利的意思,小时都叫我小吉。
父亲的信中主要是对我当时的心情进行劝解,说了家中情况尚好让我勿念,让我安心在外地工作,找一个合适的对象,“大丈夫随寓而安,任何地方都是可以创业的”。读了父亲的信,我开始对自己前一段不安心工作的状况进行了反思,决定像父亲说的那样,“随寓而安”,也就是随遇而安,就在成都安家立业。我后来在同单位遇到了心爱的人,我没有错过机遇和缘分,很快的恋爱结婚。74年元旦与爱人回家结婚时,让父母和弟妹们都为我高兴,家中为我们办了十多桌酒席。妻子虽然普通,但身体容貌、知识才能都不错,特别是持家的能力很好,让我们这普通双职工的家庭能将一儿一女都培养成重点大学的学生,这在单位里是很多人所羡慕的。没有家庭子女的后顾之忧,我在工作上也就一帆风顺了。当时积极参加工厂的技术革新项目,通过实践不断地学习和完善专业知识和新兴的电子技术,参与完成了多项重点科技项目并获奖,自己后来也成了工厂技术开发部门的负责人。回想这一路走来,正好是父亲那封信里对我的教导和要求。
父亲信中还提到了我的二妹“小莲”,当时还是下乡的知青,也是我最担心和挂念的。在父亲和我们的鼓励下,二妹后来考上了师范,成了一名教师,也调回了省城。
从父亲那简短的信中,浓浓的父爱让我心暖。落款“端阳夜”而文中只字未提过节之事,还有文中关于买缝纫机的事,都反映了当时那个特殊而困难的年代。
父亲,安息吧,儿子没有辜负您的希望!
附:父亲的信
吉儿:
来信尽悉,关于近年来的一些思想情况,你不谈也可以想象的。为人子者久游在外,思乡心切,这是必然的,但也不能过分,过分了就成幻想,反而影响工作。就目前情况而论,二老在工作上还能勉强应付,将来怎样,组织上也会照顾的。钱粮方面,尚能应付,不至于叫弟妹们受冷受饿,你暂时决不要在这方面考虑。主要还是你的个人问题,因为年岁大了,母亲是经常挂心的,应该积极一点,但必须慎重、踏实,决不可在所谓空中楼阁上下功夫,只要找到一个性情相近,在工作上能相互有利,生活上能相互体贴就行了。你要知道,大丈夫随寓而安,任何地方都是可以创业的。
缝纫机还未买到,以后可能有办法,可不要在成都再费力。
小莲已回瓮安一月了,那里当然是难处,但也没有什么办法,今年招工又无希望,只有大中专学校要招生,已公布名额,对知青比例较大,我已去信叫她报名考中专,不知她愿意否,你有便可鼓励她一下。
现家中一切如常可无为念,你每月一信务必办到为要。
端阳夜 父字 首席沙发!{:soso_e10 父亲节里难得的好文章,感人至深! 分享至西部文学网微博啦! 今天,父亲节,用我的文字诉说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