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一杂谈】思维与语言

[复制链接]
查看2027 | 回复4 | 2014-12-2 17: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洛沙 于 2014-12-2 17:58 编辑




剖析人的思维,就像拿着显微镜查看人的细胞一样,精密、繁杂,有时候感觉它们有一定的规律性,而另外一些时候,则完全是杂乱无章的。人在期间就是梳理它们,并给它们以意义,这样好像就能完全使得它们停留在某个空间,它所引起的并不是全部,而更像一个入口,人的思考就从这个层面深入的。

从思维的过程,再到语言---一种你能听到或看到的方式,这两者之间,有时候几乎是一体的,有时候却是怎么也够不着,因为你确实知道,语言不一定真的能准确的表达出思维的活动状态,以及它所建构的实质性的内容。

往往越是深入的思索,这种困境越是容易出现,而这和所要表述的论点没有多大关系。思考决定论点将往哪个方向行进。泛泛而谈,只是思维轻微波动的结果,一种能引起思维浩大波动的,必然是思考触及到论题的本质,才使得整个人混乱、模糊、甚至停滞不前。我以一种虚泛的观点,来看这一过程,那就是当人深入事物本质的时候,往往能形成事物与人之间的共鸣,换句话说,人和事物之间除了我们意识之上的有某种联系之外,还有更为深入的不为人所知的联系,这种联系,则是在思考过程体验到的。

写文字的人,这样的体验一般都会经历,一个命题,在你的思索之中起先完成模糊的框架,然后细细斟酌期间的关系、顺序等等,最后变成文字性的叙述。这是意识上的完成。然而,真正要写文字,过程远非意识所总结的那样,当一个人的思考触及到命题的实质的时候,哪怕是一个瞬间,人会有一种狂喜---你赶紧想把一些东西写下来,唯恐它跑掉了。这种情绪的持续时间,往往与人思考的程度有直接关系:你距离命题的本质越近的时候,这种情绪越是强烈;你持续在这个过程的时间越长,它所带给人的震撼越是强烈。

一般而言,只有思考能唤醒这种快感。就如同沸腾的开水冷却的过程一样,文字只是将被情绪渲染的前前后后所触及的细小的被思维所碰触的东西整理出来。在这个过程,文字所代表的语言是无法和思考并论的。在一些作品之中,人们根据作者所描写的,能清楚明了事件的沉沉浮浮,而且,能引起人们不同的情绪反应,但这种反应,与作者本人在思索过程当中所得到的情绪感受的深刻程度,是不在一个层次上的。这是作品本身所引起的。如果在加作者思考、创作的快感,这就远远不是读者能体验到的了。



事物越是趋向于它的本质,从人这个客观的角度,就越是趋向于抽象。一个实在的事物,从功能上能形成与人之间的关系---它能为人所用。但功能只是事物所有属性之中的一种。它的存在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些价值和意义未必是直接与人有其联系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人在理解事物的过程,功能的描述,只要是日常人们所见的,人们都轻而易举的清楚,但当思考靠近事物本来的面目时,这就需要冷静、且有张力的思考过程。

因为当思考事物本质的时候,它与人是分离的,是人们所利用的种种好处之外的特性,当以一种事物独立的面目而存在时,人的思考,或者说人本身,只是一个相对于它的客体。愈了解这个主体的发展过程,就愈需要将人的思维嫁接在事物的“体内”:从事物的角度来看“它自己”的发展,这样所形成的思考过程,即是抽象的。在我看来,抽象是指人的思维无法并列于事物本身,造成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不为人所意识和了解,那么人的主观意识就将以人类认识事物的方式对其刻画、描述、推理、总结而成。它本身是和事物之间没有联系的。

比如,一棵小草,人们眼中提取的是小草装点这个世界的美好,以及它是自然平衡的一种植物。同时,从它的分科,以及它的特性,人们从智性层面知道了它们。这属于由功能,及深入这种植物,在人的世界,所归类出人们能明确的一种衡量标准,是这些,产生了科学。然而,如果从小草的生长,以及它存在的本质,它的体内到底是什么促使它成长起来的等等,这些就非智性层面能解读的了。

人们不能“因为大自然要平衡,于是就有了小草”这样敷衍的结论来打发掉思考的欲望。抽象在这个层面上就有了巨大的意义。凡在智性层面无法梳理清楚的,抽象思维恰恰补充了这一空缺。抽象的思考,就如同大脑“自己”举了个“例子”,或者描绘出一幅画面,人以此来试着解释和理解外在或内在的一切,而这个“例子”或者画面,恰恰是生活当中显而易见、并被人们所熟识的。它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事物本质,但这种思考却是最靠近事物本质。



我在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有位老师说,一个人语言的抽象表示这个人思维的混乱。这个论点适合于日常生活中。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的那些所谓的心灵鸡汤类,大都是没有思考的产品,它们只是一种结果、论点的叙述,但没有其推论过程,或者其过程并不能支撑起这个论点。另外,大多数人的口语中,满嘴都是大道理,同样亦属于自己思维混乱,没办法梳理清晰。

但在思维的过程,这位老师的论点我是不赞成的。首先,本身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就存在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幸福、爱。这些概念,往往是由个体自身的体验演绎之后,组织成这个人的内在世界。那么问题就在于,他在描述这个抽象的概念时,所使用的语言也罢、思维也罢定是抽象的、自我的、独特的。它只属于他自己!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要去理解这个人,那就必须进入这个抽象的世界。当一个抽象的概念需要人们去论证时,这样的过程本来就非具体的。反过来,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具体的论述过程,它所得到的,则一定是片面的、狭窄的、个人化的而非人们所共有的论点。这种经验只能塑造一个人,而不能成为人们所遵循的文化。

再就是如前面我所说的,愈是靠近事物的本质,愈是要抽象的思维来理解和解释。虽不完全是所有事物,但大多事物在人从思考的层面都遵循这个法则。比如对于人的理解。愈是对一个人深入了解,愈能使我们拿取到一种只能意会,不可言说的东西,好像真的一说就破。人没有办法再在这个层面用一些智性的言语去描述,语言的选取,反倒对它们造成一种破坏。文学作品中,比如古希腊的神话,还有一些举世经典的诗歌,都是关于这种关于某一种事物的抽象描写。



有两位思想家,他们的风格俨然是两个极端,一位是叔本华,一位是克尔凯郭尔。前者说,将你平时感觉到的东西,试着用语言描述出来,所以,他的文字是细腻、精准的,他能描述出我们所不能描述、描述不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都在经验着。而后者的书籍,如果你已做好阅读的准备工作,整个人状态非常饱满,而且大有一幅思考之势,那么我可以确定,你将会读不懂克尔凯郭尔到底在说什么。他的语言富有诗意,整个文字给人的感觉就是思维随意摆弄出来的,每一句和另外一句,像是思维的游戏,而且完全可以不在一个层面上。他的伟大卓著的思想,就藏在这些文字下面。逻辑的东西对他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洛沙个人认证 | 2014-12-6 13: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心一杂谈】思维与语言已经推至西部文学网首页。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杭盖 | 2015-2-18 07: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杭盖恭贺你吉祥、安康,顺利。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