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涛散文随笔】卖书
本帖最后由 刘雪儿 于 2015-12-15 19:26 编辑我小时候没有书读,而我偏爱读书,在买笃斯(现在叫蓝莓)或瓜子时,用于包装笃斯或瓜子的报纸或从书上撕下带字的纸,我都不肯放过,一字字都会读过才肯丢掉。有时到别人家串门,就喜欢趴在别人家墙上读糊墙的报纸,甚至连老人裁成一条条卷烟的纸都使我如获至宝。如果别人家有书,无论是什么书,文学、农业、工业、历史,我都会经常去,与小朋友玩也总是心不在焉,就喜欢坐在那里读他家的书,对我而言,读书之乐,胜过一切娱乐。就这样日积月累,我成为同学中知识最丰富的一个人,小学、初中时,曾有几次全班男生一起拿他们的知识储备考问我,居然没有一个问题能难住我。 到了大学,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经常开馆时是第一位进去的读者,闭馆是最后一位出来的人,就是读书笔记,也有数百万字,通过读书,增长了知识。在班级举办知识竞赛时,我竟被宣布为唯一的禁赛对象,组织者一致同意不带我玩,因为我去就没悬念了,第一的名次根本没有人能够有能力与我抗衡。 但我真正地买书,还是在参加工作后,那时我每月一百多元的工资,其中最大的开销就是买书了,尤其出差到外地,四五十元的精装书,甚至二百多元的大套书,也是毫不犹豫地买下,同时,在其他方面就吝啬起来了。如吃饭,每天只吃一顿或两顿,衣服如果能对付穿,就不买新的,时尚的东西更是一件都没有,但是没有一次出差不买书的,我铭记这这样一句话“白酒酿成缘好客,千金散尽为收书”。 到外地,我常没进过大商店、大饭店,却一定不漏过任何一个书店、任何一个书摊,无论多远,我也是步行去,为了节省每一分钱用于购书。 由于年轻,没有权势,一切购书都是自掏腰包,没有报销过一次,即使业务用书也是这样。但我在购书时从来没考虑过这问题,尽管看到别人购书可以报销时也是万分羡慕。 刚参加工作时,没有多少正式分管的业务,但每年税收物价财务大检查是必须参加的,八十年代会计制度不统一,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会计制度,会计科目不同,记账方法不同,甚至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标准都不同,而被检查的单位却各行各业都有。我是单位惟一的大学生,人们都没进过大学,认为大学里是一切都该教的,大学生是一切都该学的,所以第一次工作就被当作骨干,没人教没人带,所以就自己收集各种会计制度和税收、财务等规定,有卖的就直接买书,没有卖的就借别人的书一字字抄录到笔记本上,并在工作中得心顺手地应用,显示了很高的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没给大学生的称号丢人。 经过不懈努力,从八十年代到今天,二十年来所有的会计、财政、财务、税收、审计法规文件几乎收集全了,而我现在却不得不当成废纸卖掉这些千辛万苦淘来的宝贝。 看着捆到一起的数百本曾经无比珍爱的书、剪报和笔记即将被收废品的人象垃圾一样拿走,心在疼痛,却又无可奈何。 几乎每一本书,每一本书中的知识都有很多与工作有关的故事,让我永远无法忘却。 《对外贸易企业会计制度》也是小额边境贸易企业执行的会计制度,九十年代初边贸热时是千金难买,我们有数千户企业,却只有十户企业有这本书,我没有书,但我一笔笔抄录了下来,记在心里,凭借对财务制度的精通和对边贸业务的熟悉,折服了许多不可一世的来自大城市的老会计。曾有北京某大企业的会计,到我们这里报表时,看到年轻的我审查《资金平衡表》和《利润表》,以一副不屑的神态,用明显鄙夷的口吻说:“我的报表你不用看,肯定百分百没有问题,我是老会计师了,我母亲就是做会计的,在北京都没人能挑出毛病。”我只是迅速地扫了一遍,就指出了两处重大的错误,让他哑口无言,乖乖认错。以后每次去,我都能找出他们企业财务上的错误,年长的他态度变化了,不再趾高气扬,而是前倨后恭,越来越客气,问:“您至少是高级会计师吧?”有时我去他们企业办事,他都非常热情,一定要站立以示尊敬。这得益于《对外贸易企业会计制度》。 也有一家经营边贸的企业,会计是来自某著名财经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依样画葫芦,也按《对外贸易企业会计制度》立账,我告诉他用错了会计科目,他们企业挂靠的是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企业,应使用《对外承包企业会计制度》,虽有高深财务理论他却不明白了,请我帮助他们建立了新账簿,他认为我是有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的老会计,其实我接触这项工作也不过几十天而已。这得益于《对外承包企业会计制度》。 素有“内行人说不清,外行人听不懂”的某政策性企业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曝光,感觉企业有毛病,总有政府部门去查账,想找到企业的毛病来收拾企业,但就是不懂政策,违反财经纪律的企业对他们却不理不睬、不冷不热,他们也无可奈何。我有一次去参加检查,只要了一本企业《存货》的明细账,尽管所有原始凭证等都合乎财务规定,但我还是一下子就发现几千万的假账。银行出具的现金入账通知单是五元、十元面额的人民币,七八千里之外的企业,在同一时间内拿几千万现金到我们这里买商品,一捆钱最多一千元,几千万就是几万捆,岂不要用大卡车拉钱?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企业只能交待了套取国家补贴资金的真相。这得益于《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和历年国家相关政策文件汇编。 一次去某事业单位检查小金库,领导说他们单位很小,资金也少,家底一目了然,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掖藏,我却从一张几百元的房产税税票子发现了一幢自行建造十多万元的房屋,正是典型的小金库,单位领导口服心服,承认错误,并上缴了全部违法所得。这得益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房产税暂行条例》。 某企业从事的是垄断经营的业务,连年上报亏损,向政府索取财政补贴,我去核实情况,很快从固定资产折旧标准上发现问题,他们联营各方通过加快折旧、多提折旧,私分了这部分费用,人为加大了亏损。这得益于《企业会计制度》。 我接触过绝大多数的会计制度,甚至别人想都想不到的,我都经历过,很多的会计制度其实在一个地区只有一个单位执行,我也都懂。那时进行检查,至少要求抽调助理会计师以上职称的人,即使有些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金融部门、税务物价部门人员,也只是熟悉自己接触的一点儿业务,遇到自己没见过的行业,或者不敢翻账,不敢挑毛病,象穿上了“皇帝的新装”,怕被查单位说自己是浪得虚名的专家,不懂业务。或者效仿《红岩》中徐鹏飞审问江姐的手段,色迷迷地对年轻未婚的女会计说,“你如果不主动交代,我们是可以搜身的,那时不交代你也得交代了。”有时也真吓得没有社会历练的女孩子乖乖就范,拿出了单位私设小金库的存折。而我这两种手段都不采用,没有我陌生的行业,没有我不敢看、看不懂的账,没有我发现不了的重要问题,我到哪里都是和颜悦色,让单位拿出我所要的账本或凭证,然后以十分专家的口吻向财务人员问一些问题,明确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和应改正之处,几乎每个被查单位的财务人员在我走时都特别紧张也特别感激,紧张是因为他们隐藏的违纪事实一定会被发现,感激是因为我纠正了他们一直都不明白如何处理的一些会计事项。 在这些书中,有《总预算会计制度》、《农业税征解会计》、《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项目会计科目》、《农业发展资金管理规定》、《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等只在一个单位使用。其他行业有的虽然使用的会计制度相同,但会计科目又有补充规定,财务制度也不相同,在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不熟悉企业会计的借贷记账法,在企业工作的人不明白行政事业单位的收付记账法,甚至有隔行如隔山的感觉。即使同在企业,商业的增减记账法让工业企业会计摸不着头脑,而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也让商业会计头疼。 我因为从事财务这个工作,就对所有的财务知识都感兴趣,每次税制改革的文件汇编,每次会计政策调整的制度汇编,每年各行业会计、审计、税收、物价政策的文件汇编,我都收集全了,不仅是书全,而且经常翻阅、记忆、应用,成为财务上的全能手。 我曾同时管理过金融企业、基本建设单位、彩票中心、国债发行兑付、行政事业收费、住房公积金等多个会计帐簿,这些单位的财务制度会计政策相关规定都绝不相同,我却可以分门别类,应付裕如,也是得益于平时积累的书籍和学习。 八十年代对于利改税的改革和工商税制的改革,很多人分辨不清,我却可以如数家珍列举出三十七个税种的名称,并告诉别人法定的征收部门也不仅是税务局一家,关税由海关征收,同时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也由海关代征。农业税、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合称农业四税,是由财政部门征收,其他税种才是税务局负责。对每个税种的纳税人、税目、税率、计税方法,也都能说得清楚。 九十年代《企业财务准则》和《企业会计通则》和《工业》、《农业》、《商品流通》、《交通运输》、《金融》、《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旅游》等十数个分行业会计制度颁布之后,我千方百计,多方搜罗,才弄全了各项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并熟记新旧制度转换的会计处理规定,成为全面的专家。 后来颁布的《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和各项基本财务准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同样都收集到手,了然于胸。 但我却没有因为精通业务而被领导重用过,而是相反,当领导看到企业来的会计直接找我咨询相关问题,而不再请示他时,倍感冷落,宣布我们内部只有分工,没有合作,以后任何企业来咨询问题,都不在我的分工范围之内,不许我给予回答。但企业对他们的回答往往不得要领,不得不让其他人用别的名义找我到办公室之外,帮助他们解决财务疑难问题,时刻提防,颇具谨慎,与电影中地下党在白色恐怖下巧妙活动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也与当年地下党一样,为了真理为了理想而工作,一切是无偿的,没有索取过任何报酬。后来领导看到企业的报表有很大进步时,夸奖企业人员融会贯通得快,企业的人则大声说:“这一切多亏了你们的帮助啊!”同时用眼睛迅速扫我一下,以示真正感激的是我,不是他们。我却只能装做没看见,本是正大光明的事,搞得如做贼心虚一样。 但毕竟帮助的人太多,其中有人出于好心,不想让我一直是幕后英雄,就去捅破了这层纸,说实际是我帮助很多企业完成了新旧制度接轨,建立了新的会计帐簿,请领导表彰重用我。领导表面未置可否,心中却极是不快,他们不但没有为我邀到功,反而埋下了隐患。 机构进行改革,重新竞聘上岗,领导果断取消了我现有的岗位,让我无岗可竞,只能去争别人的岗,想使我丧失天时、地利、人和,逼迫我下岗回家。同事们也都说:“你不下岗谁下岗,谁让你会那么多会计制度,就是上午下岗了,下午肯定就会有人招聘你去。不如把你的知识匀一些给我们,如果我们竞聘不上,也能凭知识有碗饭吃。”说归说,做归做,同事们认为我这么精通业务的人下岗,实在可惜,还都是投了我的赞成票,没让我下岗回家。 借改革的机会,领导这次终于把我分配到一个非业务部门,不再接触任何业务性工作,我二十多年苦心搜罗的会计、审计、税收、物价等方面籍书不得不束之高阁,当然最初我也“时时勤拂试,勿使染尘埃”,可慢慢地习惯了淡出,淡出了几乎一切业务工作,淡出了对这些书的关注,它们占据了我书架的很多空间,以至新买了其他方面的书都放不进去。我明白自己不再需要它们了,虽然都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而得来的,但如今摆在那里,已经变成自己的心痛,而长痛不如短痛,终于下定决心,一卖了之,“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但当走街串巷的三轮车把数千元购置的数百本书(都是完好的)以十几元的总价格拉走时,看着书架空出了一大块,我的心似乎也忽悠一下,有些失重,顿时产生“秦琼卖马”、“杨志卖刀”的感受,但秦琼最后还是驰骋于马上,杨志还是挥刀于沙场,而我呢,还会有接触业务工作的机会么?很快书架又被其他书籍充实满了,我想学的东西很多,感兴趣的方面也很多,并不一定非从事这个行业。我站在书架前,随意浏览,却发现新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国税制概览》、《企业所得税法专辑》、《新个人所得税》等几本有关会计、审计、税收、物价等书又被我习惯性地收集其中,但我却很少翻阅,差不多成了纯粹的摆设,也许哪一天仍旧会被我卖掉,直至彻底清理有关记忆、完成折旧。
拜读,问好! 清泉东风 发表于 2015-12-15 07:39
拜读,问好!
清泉东风早! 运涛 发表于 2015-12-15 08:00
清泉东风早!
老师晨安! 拜读佳作,问好! 运涛老师高才!可以做财务总监,但是不能太正直,不然没有老总要你哦!:lol 欣赏运涛老师孜孜求索的精神,问好了! 钟文莲 发表于 2015-12-15 09:40
拜读佳作,问好!
欢迎朋友。 拜读佳作,向老师学习!
此篇佳作已被《西部文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西部文学微杂志)第508期采编.手机扫一扫分享您的作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