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农家过年,在腊月杀年猪上鸣锣,说来就来。 杀猪匠如约而来。烫灶水沸,几个壮汉从猪圈里拖出一头腰臌股圆的肥猪,摁按在院坝长条木凳上。杀猪匠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然后灌气烫毛,开肠破肚,在主人与往年的比评中,一头肥猪便大卸八块。这时候,或有小媳妇出来,请杀猪匠割一个大点的带尾巴的猪屁股。杀猪匠往往应道:“呵呵,孝敬老丈人!”随之溅起一阵子开心的笑。主家把左邻右舍邀来吃刨猪汤,女人在厨房里忙碌,男人在八仙桌上扯长牌,孩子在院坝上尽兴嬉闹,一个农家院坝喜气洋洋。 杀年猪几乎千篇一律,但乌江农家却把每一家杀年猪,演绎成迎接新年的一段段快乐的好时光。杀了年猪,主妇们腌腊肉,灌香肠,盐、花椒、五香、八角……家家各有好操持。薰腊肉,先用柏枝薰香,再上灶梁上薰腊,户户都有巧办法。小孩期盼着唱:“胡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老人老是惦记出门打工的儿女,不时估算他们回家的日子,或翘望通向远方的山路,想象一个久违的身影,会忽然出现。 乌江农家过腊八节,多是嘴上说说而已,过年,却是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得实打实地过。 二十四,小年夜。家家户户的灶神要上天庭述职了,有心的人家常有一个小神祭,一对小红烛,一炷蓝草香,几叠黄火纸,一大碗刀头肉,一声声托福,把一年的喜悦和愧疚寄予了飘渺的灶神,留一丝丝自在暖在心头。 二十五,办年货。其实好多人家年货早备好,此时赶集多是赶一份过年的热闹,或买些春联、鞭炮、烟花等小物件,或给儿女和老人买一身新衣,给自己的心头搁一份喜悦。 二十六二十七,打汤圆,磨豆腐。用石磨把泡胀的豆子推磨成豆腐,把清水泡好的糯米或糯苞谷米磨制成汤圆粉子,是一件劳累活儿,但每家每户都是一次赶年的喜庆。白嫩嫩的豆腐,白生生的汤圆粉子,是喜迎新年的炙情。有的人家也做年糕,打糍粑,但不像汤圆豆腐那样被家家看重。 二十八,扫坟地。清除祖先坟地上的杂草,在亏缺的地方培一捧泥土。有土地庙的村头,有祠堂的家族,也有人声鼎沸的祭祀,在生命繁衍的土地上,在清香弥漫、红烛高照、鞭炮声声里,一张纸虔诚的脸怀揣着一个个美好的愿望:一帆风顺,双喜临门,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二十九,净扫房前屋后。用一根长长的青竹杆,留几许竹梢,打去檐下梁上一年沉积的烟尘。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贴上对联,贴上年画,迎接新年挽着心头的新喜,一步一步走进屋来。 大年三十,是乌江农家炽热的日子。远方的儿女或儿女的问候都回来了,家家忙呼的是一桌团圆年饭。香烛,黄纸钱,三双筷子,三个饭碗,三个酒杯,三个果盘,无论有鬼无鬼,有神无神,不变的永远是朴实的心愿。祭了祖先,吃了年饭,干树疙蔸火熊熊烈烈燃起来,一家人就围着火炉,嗑着糖果水果,边看电视里的春晚,边摆家常龙门阵,和和美美等候新年。电视里的新年钟声,把家家户户迎新年的鞭炮点响了,把烟花点燃了,噼噼啪啪,热热闹闹,此起彼伏,一直到天明。晨曦初露,水井边来了赶早的人,一桶金,一桶银。挑了水,新年就站在跟前了,新年就站进心坎了。 正月初一最兴奋的是孩子,赶早穿新衣,一一拜年,接红包,领喜钱,享祝福。在每家每户的门口,都是一地红红火火的鞭炮纸。 新的一年,已经出发了。
【作者】郑立,男,1965年生,作品散见《散文选刊(下半月)》《四川文学》《重庆文学》《山东文学》等,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作协会员,重庆作协会员。 【地址】重庆市武隆县卫生计生委。 【邮编】408500。 【电话】13983580705。
补充内容 (2016-1-30 20:23):
“一张张虔诚的脸”,文中有笔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