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印随笔]正月正,说众生(七人)
本帖最后由 层林尽染 于 2016-2-14 13:02 编辑http://bbs.xbwx.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2/14/113320o9jqx1q7yxzqy958.jpg
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六畜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叫作人节、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 如果正月初七这天天气晴朗,则喻示这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因此,过年过到正月初七这天,都要吃上一碗长寿面,以示对人的祝福。
古代正月初七这一天,还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叫作人胜。相当于一种叫做“戴胜”的鸟的头花。
隋朝时,就有了吟咏人日的诗篇,隋·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唐代之后,每至这个节日,皇帝都要赐群臣彩缕人胜,然后登临高处,设宴狂欢,每至此时,文人雅士竞相赋诗,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杜甫《人日两篇》,之一为五言律诗,之二为七言律诗:
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
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
云随白水落,风振紫山悲。
蓬鬓稀疏久,无劳比素丝。
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
尊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
佩剑冲星聊暂拔,匣琴流水自须弹。
早春重引江湖兴,直道无忧行路难。
唐朝诗人高适在蜀州刺史任上,于正月初七也有一首寄怀杜甫之作《人日寄杜二拾遗》,诗圣杜甫读到这首诗竟至“泪洒行间,读终篇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并序》):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唐朝咏人日的诗人众多、诗句广为流传,以至于出现作者混淆的情况,例如这首《人日代客子》:“人日兼春日,长怀复短怀;遥知双彩胜,并在一金钗。”就这么一首五言绝句,有人说作者是陆龟蒙,也有人说作者是张继,真正出自谁手,至今仍是谜团。由此可见唐朝人日盛景、唐诗盛况。
唐代咏人日的作品不仅有诗,还有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属温庭筠的《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咏人日的诗篇,延至宋朝,依然连绵不绝。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蔡襄,就有一首《人日立春舟行寄福州燕二司封》: 清溪潮上送行船,回望高城隔晓烟。
景色似看名画展,醉魂犹忆寿杯传。
春盘食菜思三九,人日书幡诵百千。
南国逢君唯道旧,后时何处笑今年。 时序至今,每年春节初七日,读着这些美丽诗篇,让我们感受到人类高贵的精神层面的熏陶,远远胜过物质利益追求带来的浅层刺激,这才是中华“年文化”的核心所在。
过年过到正月初七这天,都要吃上一碗长寿面,以示对人的祝福。 时序至今,每年春节初七日,读着这些美丽诗篇,让我们感受到人类高贵的精神层面的熏陶,远远胜过物质利益追求带来的浅层刺激,这才是中华“年文化”的核心所在。 邓仲祥 发表于 2016-2-14 12:22
过年过到正月初七这天,都要吃上一碗长寿面,以示对人的祝福。
谢谢仲祥老师赏读!
祝您新年快乐、阖家幸福! 清泉东风 发表于 2016-2-14 14:11
时序至今,每年春节初七日,读着这些美丽诗篇,让我们感受到人类高贵的精神层面的熏陶,远远胜过物质利益追 ...
谢谢清泉东风老师赏读!
祝您东风浩荡喜迎吉祥,新年快乐阖家安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