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常喜安静。安静的时候,思绪可以天马行空,独往独来,足以把整个世界揽在怀里。 但是,一度时期,我却喜欢在音乐中写作,一曲萨克斯《回家》,足于让我打发掉半天的时间。喜欢听《回家》,并不是因为我离家在外,恰恰相反,我天天在家,循着花香鸟语上班,踏着烂漫的月色回屋。喜欢听《回家》主要还是缘于儿子吹会的第一支萨克斯曲子就是《回家》,他在旁边的屋子里吹,我就在隔壁的屋子里写作。 没想到,听《回家》听久了,象上了瘾似的,即便儿子不在家,我也照样放着《回家》的音乐,边听边写作。 在音乐中写作,其实很多时候并没有听曲子。一支曲子听久了,旋律便印在了心上,写作的时候也象极了是在填词。有音乐相伴,手中的键盘似乎格外的听招呼,若是遇到写不下去的时候,音乐便真正钻进耳朵里来。闭了眼,想象着音乐的画面,享受着音乐的节奏。 一屋子的音乐,加上一屋子的想象,听的又是儿子曾吹奏过的曲子,心中的那种滋味是很难用语言描绘的。因为不仅是音乐,还有故事。 儿子吹萨克斯的时间不长。上大学那年,我对儿子说,小时候,家里穷,不能送你去特长班学画画学跳舞学唱歌学吹笛子,爸爸欠你的,爸爸让你在大学里学点啥,你选吧!儿子认真地打量了我之后说,我考虑考虑。我知道,儿子是觉得跟妹妹同时上大学,家里开支大,怕我为难,便给了我一个台阶,考虑考虑。 说过也就过了。儿子没再问过,我也没再提过。 直到有一天,妻出差从武汉打来电话,说是正在看萨克斯,问我咋买,我说,挑好的买,要对得起儿子的那双眼睛。我们两口子之前商量过好几次,给儿子买一支象样的萨克斯,练它个三五年,参加工作后,多少有点业余爱好,不求成名成家,只求自娱自乐,免得年轻人在一起白白耗掉了时光。没想到,就两三年时间,儿子便吹得象模象样了。据他的老师说,再过一阵子,就可以考十级了。 考不考级,我没有多考虑。我只是觉得,音乐在我们父子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成了我们心灵的沟通。因为儿子知道我的二胡是拉得不错的,曾经被他在自己的文章里有过倾心的描述,所以每当儿子回家,我们便有了共同的话题。有时他一边读谱一边吹奏,有时我讲音乐的表现力他默默地练按键。 曲子一遍遍在小屋里流淌,我的思路就格外清晰,写着写着,眼前就出现老家无数个优美的画面:小桥,流水,红枫,绿竹,还有村庄远处的鸡啼。 我曾经在老家的小屋里写过几篇文章,昏暗的光线,老式的抽屉,铺一张文稿纸,耳听着屋外阳光下黄鹂的鸣叫,或是雨点不紧不慢地滴落在屋后芭蕉叶上的声响,我就象听到了音乐,就象听到了儿子吹奏的萨克斯曲《回家》。于是,我的笔就会酣畅淋漓的一页一页地掀动着稿纸。 老家的节奏有些象《回家》,舒舒缓缓,是一种很美声的韵味,饱满而又清越,丰润而又流畅。在老家写作,我的脑子里总是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大青山脚下,牛羊慵懒地在山坡上吃草,父亲在地里劳作,偶尔有一两个行人路过,家里的狗便追出来吠叫一阵,傍晚的老屋顶上总是飘着袅袅炊烟。 我想,若是儿子在这样的情景下,站到屋外,面对青山原野牛羊炊烟,吹一曲《回家》,不仅对《回家》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而且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一定会有新的感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