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纪散文]三谒后土祠
《三谒后土祠》每年三月十八是后土庙会。
荣河镇的 庙前村在黄河东崖下一个不经眼的山凹里。这一天善男信女摩肩接踵人山人海车水马龙。
这里是华夏民族始祖母亲的发祥地!
皇天后土!
‘ 我带了虔诚曾三次拜谒后土祠,却三未成愿。
对于后土祠的印记约从孩提始。有一年清明上坟,听大人说村里有个人早年被抓丁,后来死在河对面的庙前村。黄河东岸对我们从来就是一种神秘的向往,哲叔是黄河滩王,他不仅把河东万荣临猗逛遍了,还是出名的侃三,天上地下河东河西祖宗八代后辈五服没有他不知不晓的奇闻典故。我们便问他庙前在哪里,那时我们就站在我家东头塬边的麦场上,他用下巴朝黄河对面的东北方噜了噜说:那,就在那山下边。
我就用一双小眼透过十里宽的黄河迷雾迷离着望,矇胧中似有一个小山村但并不真切。
”地母庙就在那,”他说。
这便是后土祠。
那天我们缠着哲叔,我们答应给他摘酸枣承诺愿意用两碗黄河小包梳板(注:黄河小鲤鱼,样子象老太太梳头的包梳子)孝敬贿赂他。他就兴致勃勃唾沫乱溅天上地下的讲,对面山下的村子都叫什么名,宝鼎村是怎么来的,吴王崖(音Lai)又是怎么得名的等等等等。
他说“这地母庙可红火了,过去比司马陵烟火旺,汉武帝刘彻都上香呢!”他是咬舌子,总把“彻”读“Ce”,还是去声。
司马迁祠我们经常逛,那可够巍的,能让皇上拜祭一定更有名气,于是我想,什么时候一定要去看看后土祠。
十几岁那个暑期的午后我们偷偷游过黄河到了庙前坝上,心里比柯受良征服壶口瀑美气得多,我们征服了黄河!这是大人们平时都不敢想象的事情。小刚把光屁股在坝上蹲窝窝想做纪念,三龙拿块石子在坝壁上刻下“陕西人三龙爷到此一游”,(见掘作小说《父亲的黄河,我的黄河》)那时,我就想去看地母庙,因为曰头渐沉,天黑回不了家,几个人勾蛋子都得肿。我只好咽了咽唾沫恋恋不舍地跳进黄河往西游,这一来就是二十多年。
我第一次从榆林渡踏上对岸的沙滩是几年前的炎夏,其时我应聘到荣河高中当教务主任,利用暑假主持培训新聘任的57名本科大学生,因为不想绕道百里过龙门大桥转一个大圈,我便从榆林的私家小船过了去,我想顺道看看近在咫尺却阻隔千年的黄河对岸梦游已久的后土祠。
我从一个叫南赵的小村顺了东崖下的沿黄公路一路向北,虽是正午12点的酷热,而自行车如飞的骑行也有屡屡清风扑面,所以我有心情左右顾盼周围的山意水色。在宝鼎村盘桓时就打听后土祠的所在,但那时正是午后3点,天太热,一是管庙的一定会以为我脑子刚叫马蜂叮了,二是我得急着到学校报到,再说后面有的是机会。
那天我过而未谒。
第二次应该是开学的两个月以后。
几个年轻教师周末无事邀我一同去访后土祠。这实在让我适意至极,象一个想睡觉的八别人送了个枕头。
从荣河镇西行数里有个叫周王的小村,从周王下坡五七里便是庙前村了。因为路并不远我们步行。有个对后土祠熟悉的小伙建议不走大道而从周王村北的一条小路下坡,他说这样踞高临下可以看到后土祠全貌,于是大家欣然赞同。
下到半坡就见一座不大的庙宇依山而立,因为是俯视并不感觉其巍峨,但雕甍依稀瓦棱参差,看样子也就三四进院落大小。周围的地形却有点奇怪,只见左右两边塬地成半拱园形,说通俗点就象一个女人坐下的大屁股,而后土祠正环供在中间。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睢上”了,音”Shui”,这个字可能只在《康熙字典》或能查出,似应写作“月”加一个厂字头F面是“生”字的,意思就指女人的臀部。这是后来我从一本关于后土的小书里知道的。
嗬嗬! 我们的造物主!
这个地方正是汾河西入黄河的入口处之南,又称“汾阴后土祠”,古代所谓“阴者,水之南山之北也”。
但扫兴的是这一天我们都没有进得庙门:管庙的老人不在!
我们在门外盘桓,我有很多的不解。
年轻人的心性,他们并不为之失望,而是邀我这个水边长大的黄河土著领他们去看黄河。我便陪这一群男女顺着二十多年前我曾爬上来过的这条堤坝走到黄河东岸的沙滩上。堤坝还是当年的样子却再也找不到三龙的留字更没有二刚的光屁股窝窝了。
虽然没有进得后土祠,但也是个愉快的周末,这群年轻教师,东北大汉杜云彪,甘肃姑娘周同丫,安康小子赵雨琪都为气势磅礴的黄河惊叹不已,他们在岸边秋草丛中捉水鸟,还象我们小时那样在河边沙滩上用手挖出一个个坑,然后看那坑里慢漫渗出水……
我在他们的笑声中凝望,正对面西岸的梁山北麓,依山而建的汉太史司马迁陵清晰可见,蜿蜒曲折的石道尽头最高处是司马迁衣冠冢后的浓郁茂盛的墓上柏,向南十里的塬边便是我的故乡。
而我的身后是遥遥相对的后土祠。
千年守望。冥冥中有什么玄秘。
办公室的孙主任是周王村人,我问他为什么后土祠没有司马迁陵更宏伟,是不是后土祠不是国家重点保护庙祠?他很使劲地摇了搖头说,那可是汉武帝建的!国家一级保护!
但 停了一会他又笑笑说,也许后土祠供的是女人的缘故吧。
哼!
我也不知道,只是很腹诽这个庸俗而无知的解释。
此后一直忙,天也渐冷,没有机会再去看后土祠。
这个冬天我看《史记》之《汉孝武本纪》才对后土祠有所了解。
中国人对于鬼神的信奉始于汉武帝。祈求国强民安是母个人君的愿望,有人建议武帝拜祭天地神,武帝从言而建天神太一庙,'也就是屈原曾指责的不主持人间公正的东皇太一。连年自然灾害,又有人进言应祭地神,而恰在此时河东太守报黄河东岸水中现出宝鼎一尊,武帝以为此乃天吉,于是改出鼎之村为“宝鼎村”而在宝鼎村北五里依山建”后土祠。
汉武帝对天地的拜祭是虔诚的,据说对于后土祠他每年要拜祭四次,春夏秋冬的祭拜分别称”祠褕丞尝”,在古汉语中”祠”是动词拜祭的意思,在《孝武本纪》中记载武帝共“祠后土”13次,每次都从对河的芝川渡坐船,苏武的哥哥即是护卫武帝少子祠后土时,少子不幸坠亡而引咎自尽的(见《汉书苏武传》),而苏武被滞牧羊十数年从兵败的李陵口中知道长安的一切,司马迁因替李陵正言而身领腐刑。这也说明后土祠的历史要比芝川渡旁的太史祠历史更早。
关于武帝对皇天后土的神奉李商隐曾有《贾生》诗讽刺过: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信人才信鬼神
宣室是汉武帝召见贤才的地方,以《论积贮疏》闻名千古的贾谊是西汉第一贤才。宣室召见是天下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待遇,就连唐初万荣才子怀才不遇的少年王勃也叹息“奉宣室以何年”,只可惜刘彻“虚前席”只是为天下人做做爱惜人才的样子,他相信的只是鬼神!
从此后土庙会这一天,善男信女达官士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求子息传承求官运亨通求招财进宝求康宁万福。
运城老叟赵先生对后土文化颇有心得,次年春他邀我去凑热闹,这一天我恰好公务缠身未能成行。
后来孙主任通融过管庙的武老先生,他是热爱后土文化的且有专著出版,他饱满了同道的热肠告诉我随时欢迎。
于是几日后我邀了陕北安塞人学宾先生前往,真是好事多磨,不巧老先生那天有病进城去看医生。
不久武老先生专程到学校邀我,他很是抱歉,还送我两本后土文化专著。此后我再没有腾出时间去,不久又离开了万荣。
从老先生的书中我领悟了后土文化,这让我终于“见到了”二十年来祈拜的后土祠。
我常想,虽然我三次未得进谒后土祠,但有了对后土文化的了解也就够了。我们常常追逐有形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寻求无形的精神所在?!
从老先生的专著我才知道,今天的后土祠两干年来向东挪建了三次,最初的祠庙应在今天的大河中央,距东崖至少一千五百米。
一代一代人供奉拜祭着这座祠庙,这不应只是我们并不信的神,而是一种民族拥有热爱誓死捍卫的魂,这便是我们脚下这块生生不息的土地!
我明白了,为什么晋文公重耳在逃亡路上虔诚地抓起一把泥土举过头顶!
我明白了,我们表白忠贞表白纯洁”实为什么要”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我明白了,华夏民族为什么生生不息。
我也终于理解了这隔河相对守望千年的默契和永恒一一一
因为太史陵只是一座历史的记录,而后土祠,却是华夏民族复兴昌盛的见证! 一代一代人供奉拜祭着这座祠庙,这不应只是我们并不信的神,而是一种民族拥有热爱誓死捍卫的魂,这便是我们脚下这块生生不息的土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