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娃 发表于 2016-4-9 23:49:48

【刘卫东散文】马王庙对戏楼

本帖最后由 刘雪儿 于 2016-4-10 00:39 编辑


      
    离开家乡一晃二十多年了。都市的繁华,他乡的风土人情,让我这个异乡游子好像忘掉了故乡的很多记忆。
   为了得到家乡的更多消息,我时常浏览.搜索有关家乡的消息以及新闻动态,其间也不乏认识了很多家乡的网友。我就是通过他们的讲述拾起对家乡的记忆,以解思乡之情。
   
   蓝田小王是我几年前加的好友,虽然很少聊天,但对其空间的关注优胜其他。因为他是摄影师,用相机记录着蓝田的适时变化,人文风情。通过对他空间的关注,我才会时常想起我也是蓝田走出来的娃娃,思乡之情也会一遍遍的涌起。

   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吃着油炸麻花看热闹的地方。记得小时候闹着去看戏,为的只是人多热闹,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月,可以吃到很多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油炸麻花是我最爱吃的,脆脆的,咸咸的,吃的满嘴都是油香,那叫一个美啊!当然也不会忘记舔净粘在手指上的油渍,那种菜籽油的味道很是浓郁。油糕,是那种烫面包着白糖在油锅里飘来荡去的扁而圆的美食,五分钱一个,外焦里糯,一口下去保准糖液沁口,最好是烫嘴的吃。芝麻糖是让人即爱且恨的一种美味,粘在牙齿上要用手指甲去剔除才可以解围,虽然有些尴尬和难堪,但小娃娃们哪会去顾忌。五香瓜子,五香花生,米花糖,爆米花……很多戏场的东西到现在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很多大人都冒着寒风在台下看戏。因为那时没有电视,家里点的是煤油灯,到了戏场才能见到电灯,那种灯火通明的夜景在那个年代就是一种奢侈,而且农村的大戏也大多是在冬季农闲的时候才会有。天没完全黑乡亲们就早早吃了晚饭,从各个方向赶往戏场。手里大多还拿着手电筒,马扎 条凳,也有些上了年纪的的老爷爷手提马灯,嘴里还叼着旱烟袋,不时的向同行的人打听着“娃呀,今儿后晌(晚上)唱的啥戏啊?”有嘴快的便会应声道:爷,听说是《十五贯》哩,昨后晌唱的《三堂会审》美滴很,撩扎咧......爷,你慢慢走,额急着去找个当豁的地方呢……老汉便会应声道:“额娃年轻,你先走!”老婆婆大多都会结伴而行,相互也有个照应,一边走一边谈论着看过的戏。“老姐姐,伢喔戏唱的好,扮相也谗(好的意思),就是唁(昨天)后晌把娃给冻美咧!穿的都太单薄咧么……”“唉!真真滴心疼人儿……”

   看戏的路上人流络绎不绝,到了戏场更是人头攒动,喊声、笑声、小孩子的追赶声、商贩们的叫卖声,大幕后的调试声.....不绝于耳,一片喧闹。但只要听到开锣声,台下立马就会一片寂静。一个个伸长了脖子,屏住呼吸,静待着大戏的开幕。也会不时的听到悄声的话语,“?叔!你把娃挡住了”原来前边的汉子挡住了后边观戏的女子的视线。这时前边人也不会生气,挪挪身子窃声问道“娃!你么看这咋相”“好咧!还是额叔好!嘻嘻...”

    我们小娃娃看不懂戏文,眼睛不时的看看这儿看看那儿。那一个个小摊点儿上,点点灯光下诱人的食品,那一阵阵随风飘来的油香味,早就把我勾的饥肠辘辘……戏台上的乾坤变幻早已吸引不了我的眼球。我便动着‘歪脑筋’,打着心里的小九九。“爸,喔戏不好看,额想回咧”“才来多达一会儿,就回?下回不带你来咧”父亲这时只好问我“想吃啥?给额娃买个麻花得行?”我一听目的达到了,心里暗自欢喜。父亲不太情愿的掏出钱,在人家麻花筐里选了个大点的麻花,回过头来半责怪的说道:这回该安稳的看戏了吧!?我不言语,心里一阵窃喜“爸,快看戏走”等过完嘴瘾了,我张口打着哈欠,迷迷糊糊在父亲结实温暖的肩头进入梦乡,睡梦中父亲有些酸痛的臂膀轻轻地挪动着位置,那时的我何曾想到父亲的辛苦,只顾自己酣然入梦。大戏落幕时,才被父亲轻轻地唤醒,“额娃清醒清醒!戏毕了,咱回”。那情景我这一辈子也忘不了,父亲结实有力的臂膀,温暖的怀抱,至今还记忆犹新,父亲永远是我心里一座伟岸的山,无论漂泊多远,有父亲,我心里觉得踏实,有生我养我的家,是一种温暖。那种久违的亲情与怜爱在我离家的那一刻也渐渐远去。我一直做父亲的乖儿子,凡事都不愿意烦劳他,父亲也以我为荣,我从他的眉宇间感受得到。希望父亲永远健康,让我有机会尽孝。

    穆家堰老戏楼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坐南向北,面对马王庙。岁月在雕梁画栋的戏楼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时光使她沧桑而令人无限遐想。戏楼为砖木结构,台基用石条垒成,舞台三开间、东西有山墙,正面四根立柱,硬山屋顶,五脊六兽,梁柱曾有雕花,历经岁月的侵蚀,现已残剥不清.仍可见昔日的大气恢弘。对面的残垣断壁,便是曾经香火萦绕的马王庙,供奉的就是人们常说的:“叫你知道马王爷几只眼”的三眼马灵光—马王爷,这位惩治人间邪恶,鞭教不轨之徒,护佑一方平安的大神,百姓对其极为虔诚。穆氏先祖建村之时便根据风水在村子周围修建七座庙,布局呈北斗七星,以求苍天护佑,子孙吉祥万福。可惜的是其它的庙宇在文革期间相继被毁,只有这马王庙、双庙留得些残垣断壁。这些曾经辉煌的建筑,神秘而又有着讲不完的故事。
      

   在我的记忆力里,马王庙的香火很旺。只记得每年都有庙会,四里八乡的人都来拜祭,还有大戏唱,热闹非凡。这马王庙和戏楼的格局,不知道是戏楼顺应了马王庙,还是马王庙护佑了戏楼。在我看来,应该是为了马王庙的香火更旺盛才修筑了戏楼。总之,历经上百年的风风雨雨,它们依旧各自伫立,相互对望,昼夜相伴,共披日月。像一对老夫妇,默守昔日的繁华,看世事变迁,观风云变幻。

   不远处一栋栋小楼拔地而起,现代化的农家庭院,还有一条刚刚通车的高速公路(沪陕高速),犹如巨龙腾空飞起,钻山越岭。这一切的繁华似乎与城隍庙和戏楼没有任何关系,但又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

    故乡那留下我儿时印迹和欢乐的地方,常萦绕在我心间,牵动着我漂泊的心。愿家乡的人们生活更加美好,也希望大家能尽快的将这仅存的古籍加以修缮保护,更希望马王爷继续护佑这方土地上勤劳善良的人们!


【作者简介】刘卫东,网名,蓝总。男,1972年出生,陕西蓝田人,现居住在山东青州,外科医生。热爱文学,喜欢朗诵、语言艺术、书画。2015年荣获青州市第二届诗文经典诵读大赛第一名,2016荣获全省读书朗诵大赛潍坊地区选拔赛青州赛区第二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卫东散文】马王庙对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