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层林尽染 于 2016-4-18 17:03 编辑
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闻着清香的槐花味,蒸一屉槐花麦饭,伴一份槐花菜,砸吧着香味,神游白鹿原…… 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村,正赶上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深入人心,抓革命成了社会的主旋律,促生产成为空话,地薄苗希,物质匮乏,缺衣少食,生活艰辛,像我这地主的子孙不仅食不果腹,而且还饱受政治歧视;我曾在以前的博文中写过。改革开放使中国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家乡随之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到中年的我亲历家乡的变化,感慨万千。 家乡距离西安不过30多华里,但是交通非常不便,主要是有八里坡路,下去还好说,回来就费劲了。如果进城先要步行10多里,方能坐上班车,一般都是骑自行车的,人们如没有很特别的事情,轻易不进城的。一年冬天,有高血压病的爷爷突然中风脑溢血,昏迷不醒生命危在旦夕,必须立马去西安看病,叔叔们找了7、8个壮小伙用床板做单架硬是将爷爷抬到了汽车站,挽回了爷爷的生命。在城里上班但家眷在村子里的几个本家每礼拜天都要回来,他们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要是回来给家里带点粮食蔬菜什么呢,哪才叫费劲,有时候不得不叫赶坡的人使唤牛或骡子来拉。 1978年我小学毕业,我们家喜事不断,先是爷爷、爸爸得到平反并恢复公职;紧接着当军官的大伯率一家人回来了,穿着军装的姐姐、哥哥威风极了,从那时我便向往当兵,渴望外面的世界。大伯回来的那天,我放学走进村子,远远就看见麦场里停着一辆军用吉普车,跟前围了一群大人和小孩,大家围着吉普车品头论足,只有当官的才能坐的小汽车开到了门口,人们能不好奇吗。1983年我高中毕业,家在城里的同学邀请我和另一同学去玩,很少进城的我们很感荣幸,俩人商量一人骑了辆28型自行车,手捏车闸走完八里下坡路手麻腿硬,现在想起来都很后怕的。后来柏油马路从镇子穿过,远郊车通到了家门口,一天发好几辆,但是经常是上的车来,却没有座位,沿途还要不断地上人,车上人挤人,脚都没地方放前胸贴后背,相互非礼,孩子被挤哭了,脚被踩了,大呼小叫,热闹非凡,气味难闻,大气不敢出。遇上节假日,常常是眼巴巴地送走一辆一辆,就是挤不上去。改革开放以后,乡亲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根本改善,路越修越好,班车越来越多,车也越换越好,现如今人等车变成了车等人,甚至远郊车比公交车还要好坐,进城和上集一样简单。政府实行村村通公路工程,已经形成公路网络,晴天一脚土,雨天一脚泥的局面彻底改变了,汽车开到家门口, 出行再也不是什么难事。 80年代初期,记得村子就只有1台12寸黑白电视机,有一天爷爷想看秦腔,四叔让我骑自行车去5里以外的堂姑家取,到了才知道电视机被别人借走了,在5里以外的更远的村子。一说爷爷想看秦腔,堂姑二话没说换了衣服骑车带着我直奔那个村子取回了电视机。我俩用布包了电视机,我手提包裹坐在自行车后座上,黄昏时我把电视机带回家。我们跑了20里地让爷爷如愿以偿,心里别提有多高兴。晚上来了村里好多人,电视机摆在院子里,小小的电视机前黑压压坐满了人,人们看秦腔,谝秦腔,那热闹的景象至今还记忆犹新。那时候电视没有几个台,节目很单一,种类很少。记着播放电视剧《渴望》那年,每天晚上大家早早就端着凳子等在电视机前,等待电视剧开播,电视剧浓厚的生活气息强烈地吸引了全国观众,刘慧芳、赵大成这些艺术形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现在想起这些心中依然充满了温暖。“慢慢人生路上下求索……好人一生平安”的歌曲现在回想起来,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后来电视机普及起来,黑白变成了彩色,如今高科技电视技术不断应用,电视样式越来越多,尺寸越做越大,等离子,液晶电视越做越薄,收视效果越来越好,节目种类越来越多,五花八门让人应接不暇。 原来家乡人只知道面向黄土背朝天耕地种粮,一年到头累死累活,温饱是解决了,口袋里依然没钱,日子照旧过的紧紧巴巴。路通了,信息畅达,家乡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出西安城,走过八里原坡,宽阔的公路两旁有苹果园、桃园、葡萄园、万亩樱桃园最吸引人,每年从4月看花开始,5月、6月樱桃成熟的时候,赶节的人是车如流人如潮,几十米宽的马路被挤的水泄不通。想当年唐玄宗为了博得红尘妃子一笑,指派飞马昼夜不停,翻山越岭采摘樱桃,已经成为笑谈,白鹿原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安后花园,西安城的人们不仅可以上原呼吸新鲜空气欣赏四季美景还能吃上各种鲜美甘甜的水果,瓜桃梨枣苹果葡萄樱桃充分展示了白鹿原物泽天华厚土锦塬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甜美生活。近几年西瓜也成为原上人们青睐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每年7、8月份西瓜成熟季节,西安人驱车来此,一边乘凉一边吃西瓜,自己吃饱了,再给亲戚朋友捎上,白鹿原的西瓜水旺味甘,颇受西安市场的青睐。搞活一方经济,带动一方发展,樱桃、西瓜成了白鹿原的一张名片,更多的人了解了白鹿原,喜欢白鹿原。 傍晚夕阳西下,槐花飘香沁人心脾,在长辈的亲切招呼声中走过村子,那才叫家乡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