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16-5-26 08:32 编辑
县令醉牡丹 老榆木 明清时期,白岩寺的牡丹极富胜名。 相传明嘉庆年间,河北武安县令春游降香至白岩寺,时值该寺院数亩牡丹竞相怒放,县令大悦,遂借宿寺中,意欲次日观赏牡丹胜景。 傍晚时分,县令在看花楼上独饮不觉半醉。低头看着寺院中盛开的的牡丹,不禁连声叫绝,于是把盏而起,凭栏俯视,浮想联翩。醉眼朦胧中,那牡丹碗大花朵,酷似佳人笑脸,脉脉含情。他看得如痴如呆,竟忘记了手中的酒杯,不觉将杯中佳酿倾于牡丹池内,顿见池中牡丹面更娇,色更艳,其中一牡丹突现人形,冉冉而起,随风而舞,绝色倾城,县令忘乎所以,手一松,酒杯掉入池内,吃了一惊,方才猛醒。 岂知县令归衙后,便一病不起,整日魂不守舍,神情恍惚,无法上堂问政,请十数郎中切疹,均不知病因何在,甚觉诧异。县令自忖既无五脏异常,又无外感风寒,只有在白岩寺赏牡丹时偶见异象,一定是花仙缠身,随即求夫人受戒三日,备香腊纸课,三牲礼品,亲赴黎城白岩寺牡丹池前招魂。 夫人回来后,县令已是深睡三日,梦中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牡丹仙子,她面带羞地说:“好一个多情之种,一面之交,扰得奴家远道探望,违规破戒,真一个前世冤家。”语落,作《清荷图》一幅相赠,而后化作一缕清风而去。 牡丹仙子在返回途中,因道行尚浅,加上几天来受人气所袭,行至北极山头便感体力不支,只得化作民间妇女徒步返寺。途中,遇一脚夫赶驴,便借脚返寺,并答应付给脚夫银两。脚夫将她送至白岩寺后,见女子进寺许久未出,便进寺寻找女子。 老方丈闻讯后,亲到牡丹池察看,见已蔫三日的牡丹又重放异彩,娇艳更胜往昔,半字未吐,只是白眉一轩,合掌喧一声:“阿弥陀佛!”便取出银子付与脚夫,打发他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