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雪儿 于 2016-6-19 22:31 编辑
丹凤,单从字义上理解就是一种红色漂亮的鸟,很容易想到丹凤朝阳,丹凤眼,这些词汇无不和美好相关联。记得很小的时候逢年过节喝一种红色的葡萄酒就是丹凤产,时常喝得小脸通红,心里火一般灼热,因那甜甜的酒,我便对这甜而美的地方有了印象。上中学的时候一个奇怪的名字“贾平凹”更让我对那个地方熟悉起来,记得当时我们几个同学看贾平凹的散文集,微妙精美的文笔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我们还讨论作者个性的名字,到底是平还是凹?大家就是大家,连名字都与众不同,心想这丹凤到底是怎样一个地方呢?
五月二十一日,我也终于有机会踏上我心仪已久的地方。早上七点多钟蓝田文友一行四十多人坐上了开往丹凤的大巴,车在宽阔的高速公路上飞驰,郁葱的秦岭山脉蜿蜒起伏,微风徐徐,满眼的绿色使人心旷神怡,犹如行驶在绿色的海洋之中。树木映衬下的白墙青瓦民居时隐时现宛若仙境。驶过秦岭山脉,眼前出现一片平坦宽阔的腹地,高楼鳞次栉比。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商鞅封地商州市。早些年我到过商州,商州早已旧貌换新颜了,比以前更加的靓丽。商州依丹江而建,南北依稀可见远处的山峦。
车窗外风景如画,车内的气氛更是热烈,欢声笑语一片。许多文友都是初次见面,简短的自我介绍和才艺表演让气氛更加活跃。大家的才艺表演使得此次旅行温馨而惬意,白玉稳老师仍不忘创作,谈心得,谈创作的历程。与其说我们是因景而来,但更多的还是能和文友相互交流,一起感受以文化为主打品牌的古镇文化氛围。
沿丹江而下便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丹凤棣花古镇,这里曾是商於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北通秦晋,南接吴楚。步入棣花街道,两旁古色古香的民居进入视线,原始气息的窗棂,门户,木结构的房屋一字排开,白墙青瓦的屋舍恬静而自然,这里和其它景区不同的是主打文化旅游产业。依托贾平凹旧居和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 ,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进入著名作家贾平凹文学馆,古色古香的文学馆高大宏伟,典型的陕南民居风格,木质的椽檩裸露着原始的颜色和气息,朱红色的大门古朴而厚重,馆内弥漫着书香的气息,给人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馆内展示着贾平凹多年来的文学作品及资料。对于大师的作品我读过不少,今日一见方知自己所读只不过是沧海一粟。馆内有贾平凹在家乡生活的照片,有一贾平凹雕塑供游客拍照留念。进入贾平凹旧居,院落坐北向南,大门处有一砖雕照壁,进入里面是木质的雕花屏风。东边的厢房有一对联:笔耕不辍文学路,流光溢彩追梦人。上书:平凹之家。一副对联活脱脱就是贾平凹人生的写照。传说当年的二郎庙前有一魁星楼,魁星之笔正好指向贾家的房脊,大家都说贾平凹是魁星点出来的商山文曲星。一块题字的石头进入视线,丑石,我曾想过究竟是怎样的石头能让作家以丑到极致来形容它的美,是不是和眼前的这块差不多吧,丑到了极致便是美。
在这个极具文化色彩的地方,当年贾平凹笔下的高兴也成了名人,受名家影响如今的刘高兴也出书了,毛笔字也写上了,在自家门口便可稳稳当当卖书卖字赚钱,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与其合影留念。但我的感觉很失落,现实中的刘高兴和书中的刘高兴相差甚远,我还是比较喜欢书中那个憨厚的收破烂的高兴。
不远处一片水域上荷叶初绽,犹如浮于水面的碧玉盘,由点到面点缀于硕大的水面之上,这便是贾平凹笔下的荷花塘了,只是由原来的巴掌大小变成了数百亩。一座拱桥垮塘而过,倩影倒于水中更显迷人,上书宋金桥。塘畔一片竹林苍翠而显清幽淡雅,挺拔的个体节节分明,秀气而不失气节,阳光下婆婆娑娑的叶子斑驳出一缕缕金色的丝线,微风袭来满眼的绿色使人凉爽而惬意。前行便是新建的古镇宋金街,步入使人眼前一亮,整齐的仿古建筑相对而立,形成了一条独立的街区。据说这里曾是当时宋金交战时议和的地方,将这里划为宋金分界线,半条街归宋,半条街属金。现在,这个当时弥漫着火药味的地方,两旁已商户林立,各色的地方美食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一片和谐繁荣之景象,大有一条街尽可尝遍关中美食之势。这条街上我也终于发现了我印象中的丹凤葡萄酒,好久未见,只是比当时的种类多了,包装更高端赏心悦目…了。
时过正午,我们一行漫步于悠长的历史长廊之中,了解久远的历史文化。仅一步之遥便从现代步入到远古,聆听历史的脚步,以觅古人的蛛丝马迹。置身宋地,听得金人的鸡鸣狗吠。这种沉浸在穿越中悠远的梦,终被喧闹熙攘的游人惊扰了。
时至饭时,置身于文化美景,相融合的古镇,早已忘却了饭食,文友一说吃饭才觉得已是饥肠辘辘。邂逅于一场丰盛的文化大餐,怎不会让人忘我的置身其中,乐不思归呢。
【作者简介】 刘雪儿 ,陕西蓝田人,礼泉县作家协会会员。从小热爱文学,2000年开始在网上发表作品,发表散文小说共一百多篇。中篇小说【初学经商】在《秦岭》上刊,散文【梦中的那片枣园】被北京《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刊登。还有一些作品散见于各种刊物。现任西部文学微信平台编辑、西部文学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