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有景道 不得
本帖最后由 程贤富 于 2016-7-6 09:44 编辑元《唐才子传》记载:天宝三年,李白登黄鹤楼,豪情满怀,正欲即兴赋诗,突然看见同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连称“绝妙”,他也想写一首关于黄鹤楼的诗,却才思枯竭,硬是写不出来。于是,他拿起笔将自己的这种感受写了出来,俗称"搁笔诗"。随后,便独自乘船到江南一带漫游去了。崔颢的《黄鹤楼》歌颂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立意高,写的是大“我”,"搁笔诗"抒发的是个人情怀,写的是小“我”。单从这一点出发,两诗不可相提并论。但崔颢一生除《黄鹤楼》以外,根本没有能与李白抗衡的大作。李白这样一个大诗人,敢在一个无名小卒面前认输,也说明了他另一方面的优秀品质。“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多么豪迈的气势!多么浪漫的诗人气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说明李白绝非自暴自弃,决非善罢甘休。这以后,李白还创作了不少优秀诗篇便是证明。后来有好事者,据此在黄鹤楼东侧建了一座“搁笔亭”。“搁笔亭”传唱的是写作上的千古佳话,与崔颢的千古绝唱《黄鹤楼》,可谓双峰对峙,难分伯仲!
斗酒诗百篇的诗仙,也有“眼前有景道不得”的时候,我们凡人自不必提。
今年上半年,本人自认为是一个写作高峰,连续写了几篇小说发在《江山文学》,大多得了精品推荐。今年暑假,因为《江山文学》要给签约作者免费出书,我决定借此机会对以前所写的东西整理一下,作个小结,以便今后在写作上再上一层楼。通过两个月的反思,觉得以前写的那些男盗女娼的小说,虽然代表自己的最高水平,可是教育意义不大。今后应多写些正面的东西,为社会提供正能量,为子孙后代提供精神食粮,但又不能写成雷锋的故事。
几个月以来,偶有感受,打了几个草稿,思想高度是上去了,却连自己也觉得索然无味,连自己也觉得有失水准,当然更没有信心示人。如此一来,我不仅没有找到新的方向,反而失去了原来的本真。
我的这个决定,究竟是正确还是错了?我估计大半是错了。沈从文从十四岁到二十岁在沅江上持粮,也就是当兵。二十岁以后才上北京求学。从表面上看,他从山乡来到大都市,经历更丰富了,眼界也更开阔了,然而他的作品,写的不是城市的灯红酒绿,而是沅江上的愚昧落后,还有儿时的趣闻轶事。可见,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所经历的,才是刻骨铭心的,才是写作的主要内容。萧红,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鲁迅欣赏的女作家。《呼兰河传》写的是她儿时的生活,看后,我久久不忘。《生死场》是萧红早期代表作。这部作品奠定了萧红抗日作家的地位,使她成为三十年代最引人注目的作家之一。《生死场》出版时,鲁迅为之序,胡风为其写后记。我鼓足勇气读了两回,都半途而废。由此可见,应时之作,尽管名噪一时,终将被后人无情抛弃。由此可见,正能量也好,负能量也罢,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才符合写作规律,才能传之久远。
暑假以来,为了再上一层楼,我读了不少书,觉得好文章实在太多,因而也产生了“眼前有景道不得”的幻觉。自我解剖,原因有三:一是想超越自己,而又缺少相应的写作经验和素材积累。就像我想建一座高楼,手里却只有建一栋平房的材料和技术。二是身体方面的原因。上半年,有什么想法就有精力写出来,精神一直处于亢奋状态。目前身体欠佳,进入不了状态。三是惰性作祟。总认为这个世界上,不差我那几篇令人汗颜的蹩脚文字。
从以上三点看来,我的写作之所以难以突破瓶颈,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力,最大的是坚持。我深信只要坚持,一定会走出泥淖,一定会有所长进。 李白这样一个大诗人,敢在一个无名小卒面前认输,也说明了他另一方面的优秀品质。“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多么豪迈的气势!多么浪漫的诗人气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说明李白绝非自暴自弃,决非善罢甘休。这以后,李白还创作了不少优秀诗篇便是证明。后来有好事者,据此在黄鹤楼东侧建了一座“搁笔亭”。“搁笔亭”传唱的是写作上的千古佳话,与崔颢的千古绝唱《黄鹤楼》,可谓双峰对峙,难分伯仲! 邓仲祥 发表于 2016-7-6 09:32
李白这样一个大诗人,敢在一个无名小卒面前认输,也说明了他另一方面的优秀品质。“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 ...
是的,感谢,问好。 好心态,赞赏学习!问好您! 翔鹰 发表于 2016-7-6 12:22
好心态,赞赏学习!问好您!
感谢鼓励!问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