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林随笔]敢问周鼎重几斤的楚庄王
[木林随笔]敢问周鼎重几斤的楚庄王谝人,咱们还是要能掌握得住,不能不懂事的胡谝,得懂得谁都能谝。不要谝那些正在叱咤风云的领袖权贵,那不是一般人能随便谝的,嘴上要有个把门的,说话得注意,不能乱了分寸。也不能谝近代那些仍然还有争议的,甚至于是还有很多秘密没有被解密的人物,容易变得以偏概全,牵强附会,误人思路。也不要谝跟前的人是人非,人家要是看到一对上号,难免显得自己像是一个爱嚼舌头的人,惹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为了博眼球,最好谝现在正在被热捧的娱乐类人物,咱们谝的时候,最好谝他们新近发生的稀奇古怪、花红酒绿和诽闻隐私方面的事情,显得自己很潮。不过,不是所有人都喜欢那种带有痞子意味的娱乐事件,还有些像咱这样具有一些老古董思想的人,闲着没事时总喜欢在历史堆里胡溜达的,还美其名曰,历史就是今人的镜子,今天的事情在历史上都能找到痕迹,都能找到参照,都能找到类似的人和事,唯一不同的是唱戏的主角变了。看着那么的当代文人名士们,在各式各样的媒体中大谈历史名人,个个装着说一些高深的话题,从正史到野史,从正解到戏说,从当事者本人到其祖宗十八代,从表面讲到内心,从武功谋略讲到私生活艳事,言之凿凿,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头头是道,着实让人羡慕不已,显得高深莫测,很有文化底蕴。不过,因为很多史书记载的都不一定是真的,那么大家所说的也都不过是一家之言,不过是更高层次的谝闲传而已。 回过头来看历史,有时真的让人感觉到冥冥之中好像一个看不见的手,在掌控着事态的发展,控制着历史的进程,一个国家的崛起,总是会得到上天的眷顾,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后,与在位的君王有很大的关系;一个君王造就一个时代,连续几代君王造就一个帝国。一个君王的成功,也会经历众多奇遇,好似有如神相助!是机遇,是巧合,还是其他原因,不得而知! 前面谝过了举鼎的秦武王,我也就顺着“鼎”这个话题,再继续来谝一下这个“问鼎中原”,被后人认为是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一位霸王君主,楚庄王。 楚庄王的基本概况。楚庄王,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是熊绎建楚后第十七代国君,是熊通称王后第五位楚王,公元前613至公元前591年,共在位23年,谥号庄,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楚曾是江、汉流域的一个蛮族国家,西周时,活动在丹阳(今湖北秭归)一带。公元前689年,始建都于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并逐渐强大,兼并了附近许多小国。到楚庄王时,任命孙叔敖为宰相,整饬内政,兴修水利,国势更加强盛。前597年,郑襄公袒胸露臂向楚军请罪以求和,又在邲(今河南郑州市东)大败晋军。前594年,围宋时,晋畏楚而不敢出兵相救。从此,中原各国背晋向楚。前594年,楚、鲁、蔡、许、秦、宋、陈、卫、郑、齐、曹、邾、薛、鄫等十四国于蜀(今山东泰安西)会盟,正式推举楚国主盟,楚庄王遂成为称雄中原的霸主。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陈师“洛河之滨”,意欲“问鼎中原”,周臣王孙满的一句“在德不在鼎”惊醒了梦中人,楚庄王终于明白“称霸诸侯,不仅要武力强盛,更需要文化厚重”,于是一改武力争霸的思想,极力推崇“中原文化”,楚国的诗歌辞赋、青铜技术、刺绣工艺、外交礼仪等文化从此鼎盛一时,甚至一度超越了“中原文化”。可以说,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庄王之时,他的强势北进,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客观上促使个性独特的荆楚文化与先进的中原文化的相互融合,也为先秦时代华夏文明的民族大融合做出杰出的贡献。 历史给他的崛起留下了机会。历史好像又有个规律,继任为君的少年英主们,刚当政的时候,基本上都经受过权臣的考验,总得搞一些蓄势待发,审时度势,安内攘外的事情。如,秦惠文王之于商鞅,汉武帝之于窦氏外戚,康熙之于鳌拜,我们这位楚庄王也经受住了考验。经过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楚穆王等前几代有为君王的努力,楚国国力逐渐强盛,到楚庄王继位时,历史留给庄王的,既有成、穆二王传承下来的煌煌基业,也有近在眼前并时刻掣肘他的若敖氏家族。即位之初,他“昏聩闭塞,贪图酒色”,国政皆赖于成、斗二氏,无所作为,不大讲话,以观政治动向,有"三年不言"之说。经过他韬光养晦,掩藏心机,花天酒地的装傻卖痴行为,彻底摸清了权力结构,弄清了人心向背,壮大了实力武装,扫清了权力障碍,走上了亲政的第一线。他,戏剧性的从一个浪荡君王变形成功为圣君明主。在国内平叛中,英勇善战的权臣叛将子越椒,向楚庄王连射几箭都差之毫厘,子越椒反被楚庄王的手下用箭射死。从此,庄王平息了国内的权臣之变,牢固的掌握了权力。庄王自己又有改革再起的决心和举措,加上能臣孙叔敖相辅,从周边国际形势来讲,楚庄王初登王位之时,晋文公、秦穆公均已死去,秦国还太弱,齐国也没有什么作为,周边国家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威胁。唯一能与楚争的晋国,接连发生权臣弑君内乱,盖世将才适时殒命,给了楚国喘息的机会。紧接着,邲之战中又大胜晋军,让楚庄王登上了霸业的顶峰。楚庄王敢于饮马长江,决战黄河,逐鹿中原,问鼎强国霸主,着实一鸣惊人。 他有可能是留下成语典故最多的一个人。“庄王葬马”、“ 问鼎中原”、“绝缨之宴”以及“一鸣惊人”是楚庄王人生的一些缩影,从最初的昏庸无道,到最后的大彻大悟,在这几个典故里都能找到痕迹,这几个典故也比较有名,知道的人比较多,在这里我就不过多的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很容易就可以查到。我想从“庄王葬马”再给大家引申一下,简单的谝一下马在古代中国历史中的一些故事,给大家引个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再继续查找。如:周易中对母马的评价很高,将其写入了坤卦,马飞上天无于异龙;汉武帝曾完全照搬楚庄王的做法,也想搞一出葬汗血宝马的事情,剧情一样,结果一样;管仲献老马识途计,让齐桓公走出谜谷,大破孤竹国和犬戎;郭隗千金市马骨,人才引进宣传很得力,令乐毅等名将蜂拥而至燕昭王;赵高借指鹿为马,大肆清理异己,竟让大秦帝国二世而亡;汉高祖为图永固,杀马设誓定禁律,非刘姓不得为王;刘皇叔马跃檀渊,似有神助,得以逃生终建蜀;韩愈借《马说》,来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情怀,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感叹! 他原来也有一个好老婆。成功的男人背后,总会有一个贤明的老婆。并非所有的女人都是祸水,这个樊姬,也因他的功绩,也被史家简单的记载了下来,本是樊国公主,后下嫁给楚庄王。在她的劝谏之下,楚庄王戒淫乐,励精图治、勤政于朝,罢免庸臣虞邱子,启用贤良孙叔敖,终至楚国成为称雄中原的霸主。对此,历代诗人赞誉有加。唐代诗人张说就赞“楚国所以霸,樊姬有力焉”。张九龄在《樊姬墓》一诗中则对樊姬的贤能及其对楚庄王产生的影响与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褒扬:“楚子初呈志,樊姬尝献箴。能令更择土,非直罢纵禽。”樊姬实可谓“贤内助”旷古之典范,被后世称为一代贤后。公元前591年,英雄一生的楚庄王与世长辞,十多岁的太子审继位为楚共王。那个时候,各个诸侯国都一样,在继承人的安排上,经常发生像齐桓公那样“停尸不顾,束甲相攻”事情,庄王在后事处理上的疏忽,导致人亡霸灭。尸骨未寒之际,贵族间的新仇旧恨迅速暴露,能文能武的申公巫臣投晋练吴兵,从此,楚国陷入了与吴国的连年征战之中,逐渐的衰落了下来。再往后,再也没有真正的雄起过! 楚国历史八百年,沧桑世事几轮回。从“惟楚有才”的历史赞誉到“楚材晋用”的无奈嘲讽,从筚路蓝缕的艰苦奋斗到奢靡无度的声色犬马,从开放兼容的兴盛问鼎到固步自封的盛极而衰,从叱咤风云、称王称霸到割地亡国、沦为囹圄,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思索。 今天,在荆州城北8公里处纪南城内东北隅,还有一处楚庄王于公元前597年建造,用于诸侯聚会的高台遗迹,被后人称为钓诸侯台,又名为"钓台"的瞻仰之地,供楚人缅怀和追忆那段辉煌的历史。 最后,我也有感有而发的再说两句,以纪念这位雄视天下的西楚霸主:庄王葬马能改过,绝缨之宴容人心;一鸣惊人楚国现,敢问周鼎重几斤。初稿完成于2016年5月3日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个人微信公众号:木林随笔
庄王葬马能改过,绝缨之宴容人心;
一鸣惊人楚国现,敢问周鼎重几斤。
长风 发表于 2016-7-24 19:48
庄王葬马能改过,绝缨之宴容人心;
一鸣惊人楚国现,敢问周鼎重几斤。
:handshak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