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薇散文】半个世纪的师生情谊——致敬牛生华老师
本帖最后由 刘雪儿 于 2016-8-31 22:27 编辑常言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些人会影响其一生,总有些人永远不会忘记。我初中第一任班主任老师--牛生华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让他的学生们尊敬和想念的人。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花季年代,对未来有着无限憧憬,对知识有无尽渴求。想我们当年进入初中后,老师们谆谆教诲,学生们孜孜好学。突然“文革”风云四起,学校顿时乱成一团,大部分老师受到冲击,不知去向,学生学业被迫中断,大家各奔东西。可怜我们连一张毕业合影都没有,更不用说临别的相互赠言。自此我们老师同学天各一方,但我们对老师的思念始终埋藏心中,常常想起,又苦于无处找寻。在上世纪70年代,经多方打听才得到到老师老家的地址,写过两封信,试图取得联系,投寄了信也投寄了希望,希望老师能收到学生对他的思念和祝福,可信如石沉大海,让我心情非常沮丧,但更多是担心,担心老师是否能经得起那一番狂风巨浪!因为我曾听同学说过, “文革”中老师受到迫害,住进“牛棚”——就睡在教室铺着麦秸的地上,在寒冷的冬天从事打墙这样的重体力劳动,手上皮肤皲裂,还托他到镇上给老师买过搽手的棒棒油。 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了。岁月的流逝,不仅没有冲淡我对老师的怀念,反而使这种怀念与日俱增。只好把老师的音容笑貌,一次次一遍遍的在脑海中复印。一直以来,把老师教过的课本,如无价之宝般珍藏着,时不时的拿出来翻阅,这时,那安静的课堂,老师一丝不苟执教的情形,甚至他认真批改过的作业,都清晰的浮现在我眼前。 于是,只能等待,等待着或许有一天,能在茫茫人海中遇到老师。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但老师未曾出现。近半个世纪了,看到世界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在心中常常念叨:我们的老师可曾安好? 2015年,当我都已进入老年之际,终于从音乐老师李克昌先生处得到了牛老师的电话。几十年盼望的机会终于来了,但电话号码拿在手中,我却迟迟的不敢拨出。一次次拿起,又一次次放下。近乡情更怯。在同学的鼓励下,我鼓足勇气,拨通了老师的电话。我先自报家门说:“牛老师,我是您的学生,初67级的赵薇……”电话那头传来了老师爽朗的笑声和亲切的问候,老师想了一下说:“赵薇,就是那个圆圆脸的女娃。”几十年过去了,老师还记得我当年的模样!我一时非常惊讶也十分激动!打电话时的紧张和拘束顿时烟消云散。电话中得知老师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之后,仍然从事教育工作,并做出了辉煌的成就,先后担任过中学校长和县教育局长。无论在培养人才和对本县的教育事业,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当时同行学习效仿的榜样,吸引了不少县市前去参观学习。老师早已退休,现在四世同堂,儿女、女婿都从事教育工作。家庭和睦,晚年幸福。 这次通话缓解了对老师的思念之情,也把久悬的担心放了下来。但每每想起老师还记得我,心情就格外激动。后来细思一下,大概是因为当年我的俄语从未下过95分,每次教师观摩俄语课,课堂朗读、背诵单词,老师总是叫起我,因此,几十年后,老师仍然记得爱学俄语的我。和老师通话半年后,我去信向老师索要了近照。老师如今已70开外,身板挺拔,精神矍铄。在一次同学小聚时,我把照片带给了同学们看,和同学们共同回忆和老师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今年国庆节前夕,我们同学三人决定去看望老师。三人从不同的地方出发,满天星斗时便起身,赶第一班车,在西安市城北客运站会合,同乘去泾阳县的大巴。我们计划赶到老师家9点多种,11点多便离开,不给老师添麻烦。可路途遥远,路况拥堵,赶到老师家已是11点多了。 老师住在泾阳县的教师公寓里,房间整洁宽敞,墙上挂的字画,更显出优雅的书香气质。老师亲自为我们沏茶,并半开玩笑的说:“有朋自远方来......”温馨的话语温暖着我们的心。老师一无既往的亲切,缩短了50年的光阴,仿佛我们不曾是快50年没见过面,仿佛我们一直在老师身边聆听教诲。我们和老师亲切交谈着,述说着那时的淘气那时的欢乐,从工作说到生活,说到健康,说到家庭……似乎有千言万语,总也说不完。老师一会端来葡萄,一会端来自制的酒枣。在品尝水果之时,老师回忆起他在白鹿原教书时的一些情况:那时经济落后,交通不便,老师每次回家,要从孟村步行40多里、下两面大坡到达纺织城,才有公交车坐到火车站,再乘火车到泾阳,下火车后离家还有几十里,步行到中途,要在一个镇子上住一晚,第二天才能回到家中。返校时又从纺织城步行回学校,这时还要爬两面大坡上原。听后,我们顿时十分震惊,原来那时按时站在讲台上为我们传授知识的老师,背后竟然如此艰辛。我问老师,当时那么艰苦,交通不便,您心里是怎么想的?老师说,工作分配到哪里,就在哪里安心,从来没有怨言,克服困难,也要把工作干好。朴实无华的语言,代表着那一代教师的心声。也再一次令我对老师肃然起敬。这就是“四人帮”污蔑的17年教育黑线上的教师,这就是当年名列“臭老九”的园丁!老师说,后来他的工作调到蓝田县城,可以骑自行车往返,夏天时为了少受骄阳的炙烤,每次都是凌晨三点钟出发,寒来暑往,几十年如一日。这就是老师对工作的敬业,对学生的责任和担当。也许,那份纯朴真挚的师生情,对老师而言很平常,他对每个学生,都是一样,一视同仁。但在学生一方,老师培养教育我们时那怕及其微小的细节,却一直温暖着我们,鼓励着我们,给我们力量,让我们铭记。 不知不觉中,两个小时过去了。老师一再催促去吃饭,可我们谁也没感到饥饿,也不想麻烦老师,总想和老师多说几句话。但老师盛情难却,在近50年的之后,在梦想之中,在意料之外,在激动中,在热烈的氛围中,师生共进午餐。 在县城的公园,我们与老师合影留念,依依不舍的分别了。看到老师远去的身影,我们的眼睛模糊起来…… 亲爱的老师,为了您的学生,您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学生祝您身体健康,祝您寿比南山。我们永远是您的学生。作者简介
赵薇,女,陕西蓝田赵薇,女,陕西蓝田人,现居西安。老三届毕业生。自由撰稿人。曾在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 常言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些人会影响其一生,总有些人永远不会忘记。我初中第一任班主任老师--牛生华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让他的学生们尊敬和想念的人。 欣赏情感朴实的文章,学习, 问好您! 文笔朴实,意境优美。
欣赏。 常言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些人会影响其一生,总有些人永远不会忘记。我初中第一任班主任老师--牛生华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让他的学生们尊敬和想念的人。 欣赏情感朴实的文章,学习, 问好您! 知道感恩的人是值得敬佩的人!点赞,问好你! 提读,向你学习! 学习佳作,问候老师。 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建议精华!
再次拜读,问候姐姐。 您的此篇佳作已被《西部文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西部文学微刊)第758期采编,手机“扫一扫”,分享您的作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