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山陵
本帖最后由 丹水情韵 于 2016-8-23 14:35 编辑八月十五日清晨,我们用过早餐,携家带小从南京应天大街自驾小车,前往南京的名片和标志——中山陵,这是国家首批5A级景区之一。 进入景区,我们把车在景区内的停车场安顿好,便沿着大理石铺就的林中小道,直奔中山陵,不大一会儿我们便步入到中山陵景区内,环顾四周游人如织,光组团前往的游客就有七、八个。本来我们是自驾游,随着拥挤的人群,便跟随着一个旅游团队一同前往。 一边欣赏中山陵周围的美丽景色,一边听“新世纪”旅行社的导游的深情讲解。 中山陵位于浩荡的大江之滨,坐落在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有10个朝代和政权先后在此建都,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这里,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就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千米,南北宽度约3千米。千百年来,这里进行过种种社会活动,建成了许多园林、第宅、寺塔、坛台和陵墓,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史实和动人的传说。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患肝癌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临终前一再表示,愿其遗体如友人列宁一样得以保存,归葬南京紫金山,根据他的遗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一致决定在南京紫金山建陵,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采取了密封评议的方式,最后,评出首奖是中国设计师吕彦昌设计的钟形图案,钟有“示警”和“自由”的含义,它象征着孙中山领导中国革命的意义和贡献,同时又与陵墓所在地钟山相吻合,在具体设计上,采取了中西合璧的手法和技术,汲取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的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方法,很好的表现了陵园的庄严气氛和和孙中山先生的不朽精神。中山陵于1926年春动工兴建,中间由于军阀割据,政局混乱,工程进展缓慢,至1929年3月方才竣工,1929年6月1日举行了盛大隆重的奉安大典,全国各地都沉浸在悲哀之中,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2时,在101响礼炮声中,葬入墓穴,一代伟人就此安息在钟山南麓。 耳畔传来导游极为标准的普通话的解说,我们的双腿迈着碎步,缓缓朝前挪动。矗立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三间三楼琉璃瓦顶的石牌坊,在明间的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手书“博爱”横匾一方。我们随团继续向里走,沿着墓道,便到大陵门,陵门高15米,宽24米,深8米,气势非凡,正中拱门楣上镌刻着中山先生亲笔书写的“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循陵门后至石阶及至碑亭,亭内在龟趺上立8米高的石碑一座,上刻镶金楷书“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 行至于此,昂头向前望满眼都是大理石台阶。我估摸着坡度少说也在四十五度以上,加之那天太阳朗照,气温也比较高。看来小孙孙恐怕是吃不消,于是小孙孙就由他奶奶照顾,我与儿子继续随团向上攀爬。 没多大一会儿,我们来到中山陵的半月形广场。广场南面的八角形石台上有一尊紫铜宝鼎,高4.25米,腹径1.23米,重5000公斤,是中山陵的纪念性建筑之一,此鼎是1933秋由广州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和全体师生捐赠,鼎的腹部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的校训,鼎内还刻戴母黄氏手术《孝经》全文,所以此鼎又名孝经鼎。由广场拾级而上,迎面的便是博爱坊,位于墓道前列正中,这是一座四柱三檐的冲天式牌坊,建于1930年,高12米,宽17.3米,用福建花岗岩仿古代木结构牌楼形式建成,横额上覆蓝色琉璃瓦,柱脚前后夹抱鼓石,柱底为长方形石座,牌坊上雕刻莲瓣云和古代建筑彩绘等图案,因为其正中的横额上有一块石匾,上面刻着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两个镏金阴文。 走过墓道,我们来到陵门前的水泥平台,这是中山陵的第二大广场,宽约70米,两边种植了松、柏等许多常绿树木,在广场的正北方,大家看到的便是陵门,陵门是一座南北各有3个拱门的单檐歇山顶覆蓝色琉璃瓦的建筑,全部用福建花岗岩建成,角梁和檐椽为紫铜,南面三门洞装有对开的镂空花格仿古式铁门,中门南面石额上有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天下为公”四个字,取自《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儒家学说所阐述的一种大同的社会理想,是与家天下相对立的思想,三民主义中“民权”所阐发的也正是这种思想。陵门两侧半环形的石拥壁与陵墓的围墙相连,勾勒出吕彦直设计的“自由钟”的下端轮廓。过了陵门便是碑亭,碑亭宽约12米,高约17米,为重檐歇山顶,上覆蓝色琉璃瓦,亭身由花岗岩建造,东西南各有一座拱门,北面为一立窗,碑亭中央立有花岗岩墓碑,碑高8.1米,宽4米,碑额上有阴刻的国民党党徽,这块碑重点突出了孙中山先生的葬礼为党葬。从碑亭到上面的祭堂共有八段大石阶,每段设有一平台,上三下五共八段平台,设计寓意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这八段大石阶共有290级,如果从博爱坊算起共392级,寓意当时全中国的39200万同胞,台阶又分为10个平台,当你从下往上看时,只见台阶不见平台,而当我们爬上顶层朝下看时,却只见平台不见台阶,暗喻:革命道路虽曲折,但到革命胜利,前方便是充满希望的坦途。在第五段平台上,有一对铜鼎,上刻“奉安大典”四个篆体大字,是当时上海市政府为纪念中山先生的葬礼而敬献的,两侧的鼎腹上有两个洞。我看后感觉有些好奇,于是在我身旁的儿子告诉我:“那是1937年12月日军炮轰紫金山时留下的痕迹”。仔细端详铜鼎上面的弹孔,它仿佛在告诫我们华夏子孙们时刻莫忘国耻。 我们继续拾级而上,来到祭堂前的平台,平台前有石栏,东西两边各有一华表,高达12.6米,平台的正中便是祭堂。这座融中西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宫殿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外墙全部采用香港花岗岩砌成,四周有堡垒式建筑物,祭堂屋顶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檐下有石质斗拱和铜质椽子,双檐之间嵌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天地正气”直额,祭堂正面有三扇拱形大门,上刻花纹,每扇门有对开的镂空花格紫铜门,门楣上从东到西分别刻着“民族”“民生”“民权”6个篆体大字,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手书。进入祭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的白色大理石铺地,堂内四周还可以看到12根黑色石柱,直径0.8米,四隐八显,祭堂两侧的护壁上还刻有孙中山手书的《建国大纲》全文,祭堂内顶为斗式,正中藻井为马赛克镶嵌的国民党党徽图案,表现一党专政之意。祭堂正中是孙中山先生全身坐像,一身长袍马褂,双脚紧靠,膝上摊着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神情专注,坐像是法籍波兰雕塑家保罗·兰窦斯基在法国巴黎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坐像底座四周有六幅反映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画面,正面一幅为《如抱赤子》,东面两幅为《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西面两幅为《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背面一幅为《国会授印》,堂内主料是黑色大理石,与纯白石像一起烘托出凝重哀悼的气氛。祭堂与墓室两端相通,墓门分两道,外门为两扇对开铜门,上面饰以门钉和铺首衔环,门额上刻有“浩气长存”四个字,取自孙中山为黄花岗烈士墓的题字,第二道门是单扇铜门,门上刻有张静江篆书“孙中山先生之墓”,只有墓门关闭时,门上的字才能见到,墓室是一座半球形封闭式建筑,直径约18米,高11米,顶呈天穹状,上有马赛克镶成的国民党党徽图案,墓室中央是一大理石圆圹,直径4.3米,深1.6米,圹口用大理石栏杆围护,圹内置大理石石棺一具,棺面上仰卧着由捷克雕塑家高琪雕刻的白色大理石孙中山全身卧像,孙中山身穿中山装,双手放于胸前,安详而眠,此像与真人的比例为1:1,孙先生的遗体就安葬在石圹下5米深处的长方形墓穴里,墓穴用花岗岩垫底,四周砌隔墙,孙先生的遗体安放在一具美国制造的紫铜棺内,棺上盖有一层密封的水晶透明板,铜棺由四根金属条悬吊空中,可以说是“入土不沾土”,穴门再用钢筋水泥密封,孙先生的遗体自奉安大典之后放入墓穴,从未被打开、移动过。 我们面对孙中山先生的坐像,虔诚地作揖叩拜。而后回转身走下台阶,在最高处的平台上放眼四望,整个南京城尽收眼底。 巍巍中山陵,巍巍的气势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不朽精神!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镇中心学校】
中山陵位于浩荡的大江之滨,坐落在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有10个朝代和政权先后在此建都,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这里,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就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千米,南北宽度约3千米。千百年来,这里进行过种种社会活动,建成了许多园林、第宅、寺塔、坛台和陵墓,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史实和动人的传说。 谢谢版主邓仲祥老师! 中山陵位于浩荡的大江之滨,坐落在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有10个朝代和政权先后在此建都,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这里,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就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钟山是宁镇山脉的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千米,南北宽度约3千米。千百年来,这里进行过种种社会活动,建成了许多园林、第宅、寺塔、坛台和陵墓,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史实和动人的传说。 流畅的文笔,细腻的描写,让我也长了见识!问好你老师! 提读。问好! 谢谢版主罗凤霜老师鼓励!丹水远握、问好老师! 文笔娴熟,流畅,欣赏学习,问好您! 一幅历史的画卷啊。
欣赏。 谢谢版主翔鹰老师鼓励。问好、远握。 这次出远门旅游十日,有感而发。谢谢版主梁北雁老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