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柳炊烟 发表于 2016-9-27 16:38:39

【灞柳炊烟散文】 传统往事

本帖最后由 灞柳炊烟 于 2016-9-27 17:33 编辑



   如今,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们每个人,大家心里都明白,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在不经意间,得到了遗弃和冷落,甚至有渐行渐远之势。这时,才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和社会的关注。
   传统,是一种文化,也是地方的一种鲜明的地域特色。即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并以和谐为主题的道德传统文化,更是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一种向往与追求。
   流年岁月,如白驹过隙。它可以催老我们的容颜,可以淡漠我们一些微不足道的轻浅记忆。唯独不能冲淡的是,那些家乡一直传承至今,留下地一些习风习俗,让人刻骨铭心,令人回味悠长。
   民以食为天。说起婚丧嫁娶,餐桌酒席的场面,大家都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更是见怪不怪。山外边,各种招待客人邻里的形式和场面,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在农村,家里情况稍差的一些人,过事一切从简。干脆就叫来服务队,来打理这桩红事或白事,立意图个省事。一种是,主人买来操办过事地食材和调料,请来了服务队给做成宴席,支付一定的劳务费和服务费,包括桌凳,碗筷等等,就连端盘下菜的服务员也是他们的事。家里情况稍为好一点的,干脆就当甩手掌柜的,把客人和父老乡亲,招呼到镇上或县城去,选择档次较高的馆子大摆宴席,立牌坊涨门面,饭一吃抹嘴走人,这也算过了一回事。
   但是,在我的家乡,却和山外截然不同,形式和本质上判若两样。山里人,民风纯朴民俗热情好客,宴席醇厚味长让人回味无穷。要是在我家乡赴宴的人,一定会记忆深刻念念不忘。
   家乡的红事白事,招待客人和邻里,也要置办丰盛的酒席,一表主人真诚和好客之意。主人选好黄道吉日后,乡亲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几乎是全家总动员。大伙拧成一股民俗的粗绳,绳子的两头时刻牵绊,整个乡村的喜怒哀乐。家里要是有啥喜事,用自产的食材,包括土豆、豆腐、豆角、白菜、萝卜、大葱、香菜、辣椒等等。做菜用油,是当地的特产,味道纯正的麻油(山里的一种农作物,成熟后收获麻子,用榨油机压出的,基本上和榨菜籽油工序差不多),天然的绿色食品,做成传统的宴席,当地俗称“十三花”。在我的记忆当中,这样的古老传统,一直传承至今。
   过去的年代,山里比较穷,宴席相对薄一些,食材是土地上自产的蔬菜为主,一律瘦席(没荤油,就是没肉)招待。主人请村里大厨,准备丰盛的饭菜。正事的头一天招待邻里,也就是常说的执事(第二天正事帮忙),借桌子板凳、瓮盆碗筷以及酒壶酒盅等必须品。由于席面大,用量多,如果本组借不够的,也要到临组借。用结束后,还要挨家挨户归还。
   大厨是农村过事最重要的人,半夜三更就来了。热凉菜提前做准备,因为山里过事的酒宴,不管席口大小,三十席,还是五十席,甚至亲戚多的一百席,统一都要在空旷的场地,同时开席就宴。除大厨外,还要有打下手(一般都是村里麻利能干的,稍微懂得厨艺的妇女)给大厨当帮手,也就是洗菜、切菜和配菜。
   当地还有一个风俗,就是远在他乡打工一族,一般村里过啥事都赶回来,这是山里人的传统。除非在外省的,难以回来的除外,等过完事后再出去。摘菜、洗菜、切菜、洗碗、烧锅、担水等等执事随后就到。大厨还要根据主家预计客人的多少,还要多备几席,以防客多坐不下,让主人难看。
   厨房里,锅碗瓢盆叮当响,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屋外,一派热闹景象。大锅一行行,烟囱一排排,用来托腕子(包括米方块、洋芋方块以及面疙瘩。米方块,山里的一种特色,用姜米做成米饭,一般六七成熟,压成一大块,用刀切成火柴盒大小的形状,过油锅煎炸。用时取出,放在黑碗地下,上边放一些油炸土豆小块,搭在大笼里脱热,出菜时用一个黑碗放上面翻过来,方块就在上面,然后放一些黑砂糖,吃起来筋道有嚼头,味道纯正。洋芋方块和米方块差不了多少,只不过用料是糍粑而已。还有面疙瘩,用麦面做成像核桃大的面团,过油锅。用时取出还要脱热,出锅放些油泼蒜,味道也很不错的)、蒸米饭、烧茶水等等。烧锅的,担水的,各忙各的。另外,还有抽烟的,谝闲传的,打麻将的,打扑克的,到处人声鼎沸,一派热闹场面。
   到了开席时间,执事长安排亲朋好友,邻里乡党同时入席。席口分为上席(就是长辈,辈分高的)、新亲席,普通席之分。八人一桌,不管大人小孩。三五十桌同时开席,端盘的,下菜的,一片忙碌景象,大家边吃边聊。开席以前,一般每桌要选一个年长作为席长,只有他(她)发话,大家才能动筷子夹菜。端盘的一般都是年轻人居多,他们脚下灵活,穿戴干净整齐,动作敏捷,眼色灵活。下菜的,站在一边看,搞好后勤服务,看见端菜的过来,它们各就各位,忙着自己那份承担的工作。有时看见客人吃,它们嘴馋,也趁机过来蹭一口。等客走席散,他和大厨,执事们一块儿坐席,那时端菜下菜的,变成主人的事了。
   菜一道一道上。凉菜一道,热菜一道,汤菜一道,上汤菜同时,撤下一个碟子,以备下一道菜用,就这样一直重复,直到第十二个菜上玩。最后一道菜,农村俗称扫底菜,一般都是荞面凉粉,这个菜一上,意味着主菜上完了,最后就是吃米饭的菜,四菜一汤,整个席面用时最少需两三个小时,席面过大的,还要四五个小时之多。如果是娶媳妇的宴席,男女方都要承办宴席。等媳妇回来时,爷已压在半山腰,开席晚,在夜色里和灯光下吃席,别有一番风情。
   桌子上,蹲一个黄铜酒壶,大家轮流转着,倒在酒盅子里喝。时不时,还有看酒的过来添酒,大家喝着、聊着。划拳喝酒,更是这里的又一民风,嘶喊声响彻山谷。男人借酒席和乡亲们划上两拳,喝上两盅,谈一谈最近的生意,挣钱的门路,吐一吐心中的烦恼,抱怨一下自己的压力。喝不成酒的,划拳输者吃肉,引来大家一片大笑,热闹非凡。一般酒席,执事专门安排一批划拳的,劝酒的,增加喜庆的热闹气氛。 在山里,一般还有一个习俗,大家就是看这个主家的事,过的好不好,关键看有没有撂倒几个醉汉。要是能有这样的事出现,才算主家的事过的好。一个个醉汉,张牙舞爪,嘴里说着怪话,脚下走“8”字步,引来大家一片大笑。
   过事,就图个开心和热闹劲。正事过后的第二天,邻里帮忙的所有执事,再到主家把过事剩下的饭菜,咥干咥净。主家还要逐人敬酒,一表主人真诚和感谢之意。散席后,执事们将自己借来的用具,谁借谁负责谁归还。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农村人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好日子日趋渐长。可这一传统的宴席民俗,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和传扬。不论贫富,招待客人的形式从未改变,由原来的瘦席变成了如今的荤席(原来的米方块变成了红烧肉,垫底的土豆疙瘩变成了红薯,吃米饭的瘦菜,变成了腕子肉,当地也称梳子背)。所用的猪肉都是主人用草和粮食喂出来的,肉质细嫩,和外边用饲料添加剂的肉相比,那才是正宗的农家肉,吃起来,味道就是不一样的。就是有钱的人,在招待的烟酒上有区别。如今,过事饭菜的质量都比原来提高了一个档次。乡党邻里各家各户,都各自准备了一套桌凳,谁家过事,就自觉地送过去,等完事了自己拿回来。这一美好传统,得到了乡亲们一致好评,增加了更浓的情意和乡情。
   传统的形式和手艺,秘方做法和独特味道,那才是最正宗的。外边再好的鸡鸭鱼肉,琳琅满目的饭菜,也吃不出我家乡的味道。那种民俗民风的形式,永远会镌刻在游子心头,那些传统往事,时刻在脑海里浮现,定格的一幅幅深情的画卷,永远挥之不去……


   


    【作者简介】网名,灞柳炊烟,原名,阚养锋,陕西蓝田人。酷爱文学,用文字感悟人生,用文字记录生活,西部文学中级会员。曾在【读者】、【青年文摘】、发表作品数篇,近年作品发表于【西部文学】、【天涯论坛】及网络公众平台等。

郭忙龙 发表于 2016-9-27 18:51:21

农村特有的场景在作者的笔下传神的表现出来,读来如临其境,闻其饭菜飘香的美好生活气息,赞!

灞柳炊烟 发表于 2016-9-27 19:12:13

郭忙龙 发表于 2016-9-27 18:51
农村特有的场景在作者的笔下传神的表现出来,读来如临其境,闻其饭菜飘香的美好生活气息,赞!

感谢郭老师首赏,远握问好敬茶!晚上好!

灞柳炊烟 发表于 2016-9-27 21:08:37

感谢老师临帖雅评,遥祝老师工作顺利创作笔丰,握手致意!

灞柳炊烟 发表于 2016-9-27 21:09:04

感谢老师临帖雅评,遥祝老师工作顺利创作笔丰,握手致意!

罗凤霜 发表于 2016-9-27 21:51:40

文笔流畅,条理清晰,
将农村红白喜事,宴席的特点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读者眼前!
学习,问好

罗凤霜 发表于 2016-9-27 21:52:58

文字功底扎实,
很地道的乡土美食文化,
值得传承!
为你点赞!

灞柳炊烟 发表于 2016-9-27 22:24:11

罗凤霜 发表于 2016-9-27 21:51
文笔流畅,条理清晰,
将农村红白喜事,宴席的特点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读者眼前!
学习,问好

感谢罗版主临帖雅评,远握问好敬茶致意!

灞柳炊烟 发表于 2016-9-27 22:25:51

罗凤霜 发表于 2016-9-27 21:52
文字功底扎实,
很地道的乡土美食文化,
值得传承!


感谢鼓励抬爱,遥祝老师工作顺利,敬茶!

1149291047 发表于 2016-9-28 00:05:15

一读就知道是常在村里当执事的。写的头头是道,有滋有味。不过我们那的扫底菜是“凉拌绿豆芽”。恭喜兄弟散文佳作更上层楼。
王尊让问好兄弟!加油!

灞柳炊烟 发表于 2016-9-28 06:27:27

1149291047 发表于 2016-9-28 00:05
一读就知道是常在村里当执事的。写的头头是道,有滋有味。不过我们那的扫底菜是“凉拌绿豆芽”。恭喜兄弟散 ...

感谢王哥赏读鼓励,过去农村很多的往事让我们难以忘怀,能把传统传承至今实属不易,远握问好敬茶?

灞柳炊烟 发表于 2016-9-28 06:32:03

1149291047 发表于 2016-9-28 00:05
一读就知道是常在村里当执事的。写的头头是道,有滋有味。不过我们那的扫底菜是“凉拌绿豆芽”。恭喜兄弟散 ...

外边再好的鸡鸭鱼肉,琳琅满目的饭菜,也吃不出我家乡的味道。那种民俗民风的形式,永远会镌刻在游子心头,那些传统往事,时刻在脑海里浮现,定格的一幅幅深情的画卷,永远挥之不去!

寒夜 发表于 2016-9-28 08:00:53

传统的形式和手艺,秘方做法和独特味道,那才是最正宗的。外边再好的鸡鸭鱼肉,琳琅满目的饭菜,也吃不出我家乡的味道。那种民俗民风的形式,永远会镌刻在游子心头,那些传统往事,时刻在脑海里浮现,定格的一幅幅深情的画卷,永远挥之不去……      拜读点赞!

迟诚 发表于 2016-9-28 08:27:11

如今,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们每个人,大家心里都明白,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在不经意间,得到了遗弃和冷落,甚至有渐行渐远之势。这时,才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和社会的关注。
   传统,是一种文化,也是地方的一种鲜明的地域特色。即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并以和谐为主题的道德传统文化,更是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一种向往与追求。

迟诚 发表于 2016-9-28 08:29:36

传统是一种文化,是我们应该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读着老师浓浓的乡土气息的美文,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再次体会浓郁的乡土乡情。拜读老师佳作,点赞问好!

灞柳炊烟 发表于 2016-9-28 08:41:13

寒夜 发表于 2016-9-28 08:00
传统的形式和手艺,秘方做法和独特味道,那才是最正宗的。外边再好的鸡鸭鱼肉,琳琅满目的饭菜,也吃不出 ...

感谢寒夜老师临帖雅评,远握问好敬茶致意,遥祝创作笔丰,国庆快乐!

灞柳炊烟 发表于 2016-9-28 08:44:40

寒夜 发表于 2016-9-28 08:00
传统的形式和手艺,秘方做法和独特味道,那才是最正宗的。外边再好的鸡鸭鱼肉,琳琅满目的饭菜,也吃不出 ...

感谢老师临帖,向你问好、学习,遥祝老师创作笔丰,国庆快乐…

灞柳炊烟 发表于 2016-9-28 09:44:19

1149291047 发表于 2016-9-28 00:05
一读就知道是常在村里当执事的。写的头头是道,有滋有味。不过我们那的扫底菜是“凉拌绿豆芽”。恭喜兄弟散 ...

感谢老师鼓励,一定会的!

灞柳炊烟 发表于 2016-9-28 12:53:31

迟诚 发表于 2016-9-28 08:29
传统是一种文化,是我们应该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读着老师浓浓的乡土气息的美文,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再次 ...

老师所言极是,应继承发扬传统,感谢老师临帖,握手敬茶致意!

晓汶 发表于 2016-9-28 13:07:14

别有风味的民俗风情,令人遐思的古老传统,点赞,问好!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灞柳炊烟散文】 传统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