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在眉梢散文】乡下的老房子
本帖最后由 云在眉梢 于 2016-9-29 21:18 编辑这秋凉得太快,仿佛一夜间就从盛夏进入清秋。床上凉席撤换了,身上长袖衬衣穿上了。上班路上,原本红艳的紫薇花凋零了,而车间门口的几株桂花树,已在不知不觉中开满了米黄色的桂花。
当我欣然靠近,俯首浅闻其香时,忽然就想起川北老家,此刻,桂花博览园的花香也应弥漫了那一山那一城了吧?不知乡下老房子旁的菜园边,那两株桂花树是否也花开点点了?
想到老房子,便想起几天前,有宜宾朋友从城里回到乡下老家,在老房子前拍了一张照片,随手发到朋友圈:一身白衣红裙,青春靓丽,巧笑嫣然。在她身后,一座年久失修的低矮老房子,土墙斑驳,草顶凌乱,柴门松脱,俨然一副黑白背景。
不知怎么的,这土墙草顶的老房子让人倍感亲切,或许是它破败中所蕴含的荒寒之美,也或许是它唤醒了我的某些记忆。
老家的房子有两栋,分别建于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均就地取材,建房时,请的石匠木匠泥瓦匠都是同村或同乡人。凿山中石为基,筑地里土为墙,伐林中木为梁、为柱、为檩,盖自烧青瓦为顶,夯实房间街沿地面,装上木门木窗,最后以石灰兑水,粉白墙面,新房子就成了。
八十年代我家七口人,除了父母,清一色的读书人,家里压力山大。父母未雨绸缪,在老房子旁并排又建了一栋长三间两边转的两层楼房,主要不是为了眼前居住,而是为我们将来讨媳妇做准备。
那时讨媳妇得先有像样的房子,就跟现在找对象得先有房有车一样,不过那时还必须有一重要角色——媒人。看哪家女子长得顺眼,家教门风也好,便托媒人前去。若成了,媒人可得谢礼;不成,两家也不伤和气。若对方不是本村人,其父母便得先上门考察,考察内容除了未来女婿的长相人品,“三转一响”、柜中粮之多少、圈中猪之肥瘦、庄稼地之远近等也是必可不少的,而房子却是其重中之重。
那时我读中学,有一天见一群人进了邻居家,里里外外巡视一番后,又在邻居带领下到田间地头转悠,其状疑似干部下乡。得知实为外乡准亲家上门考察家底,不识人间俗物的我顿时如见外星人。母亲警告我如不好好读书,将来也会有这一天——别看现在房子宽敞了,要让人家把女儿嫁进来,可没那么容易。
家中本来负担已重,再加上建房,欠了不少债,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姐姐辍学回家,与父母一起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父母什么时候还清的钱粮,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我并不清楚,但家里的困难,全家人的辛劳,以及“人穷志不穷”的顽强精神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
那时家里多么担心房子不够大,多么担心我们讨不到媳妇,多么害怕被人瞧不起。后来姐姐出嫁到外乡,家里考起学的,一个个远走高飞了;没考上学的,也纷纷出去打工了,两栋房子,新的已经不新,旧的越来越旧,就剩下父母和大哥的小孩出入其中。再到后来,大哥的孩子也进城读书,只剩下父母在冷清的房子里进进出出。
脱离了农皮的我参加工作后,住过单位招待所、探亲楼,也住过结构不好的二手房。到了新千年,我终于在城市里拥有有了属于自己的新房子:样板住宅小区,布局合理,宽敞明亮,大门不远处即金沙江。最是初入住时,窗内轻纱曼舞,窗外树影婆娑,那一刻,城市居住之美感前所未有。
多年后,在我再三请求之下,母亲终于答应来我们的川南小家。临行前她信誓旦旦说把家里那摊事丢给父亲,自己不管了,住它个一年半载再回去,可最终只坚持住了一个月,母亲就熬不住,心急火燎地回去了。明里说,母亲是担心父亲不会照顾自己,是担心在这给我们增添麻烦,暗里说,是她不习惯城市生活,真正的呢,是她离不开那片土地,尤其是她的老房子。
而这一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都未真正领悟到。
母亲肺心病很严重的时候,仍不肯放弃种庄稼。2010年国庆节我回老家看望她,她双腿浮肿还坚持坐在老房子街阳上剥黄豆,还不顾我的劝阻亲自给我弄饭菜。在两栋房子间新设的厨房里,母亲倔强地倚靠在她用了一辈子的案板上,一边一刀一刀地切菜,一边艰难地喘息。她说,再不给你煮饭吃,以后想煮怕也没机会了。
母亲住院时,我和二哥在身边照顾她,为了不让她病稍好又继续干活,也为了便于医治,我们强行将父母留在城里长住。母亲十分不情愿,却也无可奈何。老人家年纪越大,越是病重,越眷恋故土,眷恋她的老房子,只是她不善表达,我们也难以真正体会她的心情,只固执地坚持城里房子干净卫生,不象乡下那么潮湿,去医院看病也很方便。
直到病危时,病床上母亲一声无助地呼喊:我死也要死在老房子里啊!那时,我才开始明白母亲的心愿。不久后,母亲如愿以偿,她在她乡下的老房子里安然地合上了眼睛。
母亲不在了,父亲住进城里,乡下的房子彻底空了。床是空的,圈是空的,灶是冷的,常年不起炊烟,不闻人语。房前屋后的树木也越来越老,核桃熟了的时候只管跌落,野草在院坝里疯长,苔藓蔓延上了街沿,屋里的一切在积尘中腐朽。风吹雨打中,七十年代的老房子厨房一角垮塌了,八十年代的圈房全坍了。
每年,只有到春节时,一大家人才会从各地赶回来小住几天。儿孙济济一堂,在母亲坟前祭拜一下,在老房子里团聚闹热一下,一到初四五,就又东一家西一家地纷纷离开,留下父亲坚守到过完年,他也进城,老房子就又恢复到原来沉寂的模样。
不知何时,我开始怀念乡下的老房子。虽然那床是窄窄的,被子是小小的,每次回家,睡在老房子里,卧听楼上有老鼠窸窸窣窣奔跑,屋外斑竹林寒风潇潇,或屋后山鸟声声,心里就特别安宁踏实。离退休还早呢,早已有将来回归乡下养老的想法,以至于每见老房老屋,粉墙黛瓦,总有一种特别的情绪。
稻子已入仓,仲秋月将圆。五年前母亲离开时,老房子旁菜园子边上的桂花树还没开花,此刻此刻,料想桂花已香飘故园了吧。
再进宜宾朋友的空间,看她倚在老房子前的照片,犹如看见一个长大的孩子依偎在苍老的母亲怀里。历史与现实,沧桑与丰美,鲜明的对比让人倍感光阴苍凉,却又无限温情。我留言道:老房子如此珍贵,须小心修缮保留。
【作者简介】云在眉梢:四川南充人,文学爱好者。《红袖论坛》常客,平素以文字自娱自乐。
直到病危时,病床上母亲一声无助地呼喊:我死也要死在老房子里啊!那时,我才开始明白母亲的心愿。不久后,母亲如愿以偿,她在她乡下的老房子里安然地合上了眼睛。
老人一般都是如此重情怀旧的! 欣赏情感质朴的文章!学习,问好您!祝福 母亲是担心父亲不会照顾自己,是担心在这给我们增添麻烦,暗里说,是她不习惯城市生活,真正的呢,是她离不开那片土地,尤其是她的老房子。 我留言道:老房子如此珍贵,须小心修缮保留。
---------------------------------
问好眉梢老师!
我想,这才是文章的重点吧,母亲离不得老房子,抚养儿女长大成人,辛劳一生,人虽去;老房子却依旧,“我”越来越期盼退休后回到乡间,心中的情感将发未发,犹如即将决堤的河水,气势不言而喻,不能不让人深深感受到追思母亲的情感,所有的文字贯穿着这种情感,贴心真挚,笔墨即是情感,文字抒写真情,我留言道:老房子如此珍贵,须小心修缮保留。
愿这份珍贵永远陪伴!, “老人家年纪越大,越是病重,越眷恋故土,眷恋她的老房”其实,乡下的老房子母亲是最深的眷恋,是一种最真的念想。拜读佳作,问好作者。 直到病危时,病床上母亲一声无助地呼喊:我死也要死在老房子里啊!那时,我才开始明白母亲的心愿。不久后,母亲如愿以偿,她在她乡下的老房子里安然地合上了眼睛。
你的文字,感人,让我也触景生情!老人一般都是如此重情怀旧的! 欣赏深情质朴的文章!学习,问好您!祝福
又见眉锅锅的文字,真好。 翔鹰 发表于 2016-9-29 22:44
欣赏情感质朴的文章!学习,问好您!祝福
谢谢想翔鹰版主点评!国庆快乐! 白鹿放歌 发表于 2016-9-29 23:17
母亲是担心父亲不会照顾自己,是担心在这给我们增添麻烦,暗里说,是她不习惯城市生活,真正的呢,是她 ...
祝白鹿放歌节日快乐! 郭忙龙 发表于 2016-9-30 01:23
我留言道:老房子如此珍贵,须小心修缮保留。
---------------------------------
问好眉梢老师!
是啊,龙说得好!老房子就是母亲的影子,也是见证自己成长的珍贵记忆。我们的居住条件越来越好,年龄越来大,对逝去的亲人越发思念,对陈旧的老房子也越发留恋。 寒夜 发表于 2016-9-30 02:04
“老人家年纪越大,越是病重,越眷恋故土,眷恋她的老房”其实,乡下的老房子母亲是最深的眷恋,是一种最真 ...
谢谢寒夜!祝国庆节快乐! 罗凤霜 发表于 2016-9-30 06:52
欣赏深情质朴的文章!学习,问好您!祝福
谢谢罗凤霜版主点评和问候!国庆快乐! 素颜静默 发表于 2016-9-30 17:19
又见眉锅锅的文字,真好。
素颜妹妹好哦!见到你的脚印很开心! 拜读老师佳作,学习了,问好老师! 本帖最后由 郭忙龙 于 2016-10-5 21:30 编辑
您的此篇佳作已被《西部文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西部文学微刊)第790期采编,手机“扫一扫”,分享您的作品。
叩心弦 发表于 2016-10-4 17:58
拜读老师佳作,学习了,问好老师!
谢谢问候!寒露问好! 郭忙龙 发表于 2016-10-5 21:28
您的此篇佳作已被《西部文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西部文学微刊)第790期采编,手机“扫一扫”,分享您的作 ...
谢谢!寒露时节,保重!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