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哲散文】山青水碧青天河
临近五一,正值春夏之交,项目部组织到位于焦作市博爱县境内的青天河旅游。隶属于南太行山的青天河风景区素有“北方三峡”之称,心向往之,真想一睹她的芳容。说是早上六点半到工地集合出发,我五点多就起床了,结果由于导游的延误,一直迟滞到7点45分才看见旅游车缓缓开来。导游是一个年轻的女孩,我们陆续登到车上坐好,而她竟然没有一句报歉的话,我们说这个导游肯定是跑江湖的,一点也不敬业。 旅游大巴沿着商都路一路向东,从莆田上了高速遂折向北,一路向焦作前进。车内电视上正播放着《歌声飘过三十年》,一路上听着熟悉的旋律,重温那经典的歌声,便渐渐把一切不快全抛到脑后了,毕竟不能因为一个人而影响了我们出游的心情。
天气格外的好,车窗外一马平川,除了一簇簇绿树、一片片村庄外,视线能看到很远很远。车经过黄河大桥,桥下河道挺宽,浑浊的河流像一条土黄色的巨龙蜿蜒游向远方。天空纯净,阳光灿烂,偶尔能看到一丝白云飘过,遥望远方,天边是一片绿油油的庄稼以及绿树围绕的村庄。也许自小生在山村,反而觉得这一望无际的平原景色平淡而少有变化,看着看着渐渐感到有些乏味,便把目光收回到车内的电视上。
车子进入焦作境内,渐渐从远方天际能看到一些类似丘陵一样的山包,我想应该不远了吧,因为我们要去的正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可这样的山也太寻常了吧?我心里正纳闷着,大巴车下了高速,转入一个小城镇,随即进入乡间柏油马路,车子便开始有些颠簸了。随着山势起伏,大巴车沿着山间公路慢慢攀升,随后又慢慢下降。等到车子再攀升到一个高坡后,眼前的景象顿时让我惊呆了,真是别有一番天地哦!那山势的险峻,那道路的蜿蜒曲折,让我的心始终揪着,一刻也不敢放松。道路是依山开辟的,一边是悬崖绝壁,一边是怪石嶙峋,巨石如怪兽一般狰狞可怖,呲牙咧嘴,仿佛要把我们吞了去。山路是一个急转弯连着一个急转弯,真如九转回肠,险象环生,现在想想都有些后怕。好在我们终于平安到达了风景区,悬着的心才暂时放下。
青天河风景区是因青天河水库大坝而得名的。青天河水库大坝是英雄的博爱人17年劳动结晶,蓄水量很大,形成大泉湖,一湖隔着河南、山西两省。我们先在景区门口拍了几张集体合影,然后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了大泉湖边。湖水一汪如碧,水中鱼儿悠游自得,鳞须尽现。湖边早有两艘游船在等着我们,这是进山游玩的唯一的选择。因为湖边无路可行(现在景区正着手在沿湖边搭建一条路),只好坐船,而且只有这样方能体会“北方三峡”的妙处吧!
游船缓缓前行,景区的导游在船上用话筒在讲解着沿岸的风景。青山绕碧水,绿水随山势,碧水蓝天,野鸭盘旋,真是别有一番风味。虽然没有去过长江三峡,听说那里滩多浪急,以险著称,而青天河却以幽静、安详取胜。随着船行,两岸山势如奔,或舒缓,或险峻,倒影湖水中,而湖水清澈如碧,妩媚婉约,温柔沉静,呈现出一幅刚柔相济、美轮美奂的山水画,这恐怕是任何丹青圣手都无法描摹的吧!船在画中行,人在画中游,恍若来到了世外仙境,身心沉浸其中,澹泊宁静、轻松从容,登时忘却一切世间忧愁。
两岸山势变换,奇峰屹立,巍峨壮观,或险峻如刀劈斧削,或幻化出许多景象,如大钟岩形似古寺大钟,寿星岩酷似一长须飘飘的耄耋老人。至于石榴岩、镇山虎岩任凭我如何发挥想象力也看不出相像的地方。而最逼真的是立驼峰,两峰骆驼艰难地从山坳中探出头来,大概背上的山石太过沉重,他们寸步难行,屹立不动;还有就是百鸟巢是因为崖壁上大大小小如鸟巢的洞得名的,而导游讲解的卧佛岩,或许因为我真的没有佛性,丝毫看不出大佛形象;然而我分明看到了观音岩,斜阳中,她端坐在崖壁上,面容慈悲安详,左手所持净瓶里柳枝飞扬。
不久,船来到了素有“华夏第一泉”的三姑泉,导游说它潜伏在水下15米的地方,我们无法看到它怎样喷涌出如注的泉水。最后船到了鲸鱼湾(青天河的招牌形象),而我们却无法领略,因为我们在峡谷中,只有站在岸边高山之巅才能有幸观赏到它的全貌,而我们只有凭想象,不,只有凭着那个宣传图片的记忆体会它的美了!船过了鲸鱼湾,几分钟的工夫就到了终点码头了。
我们弃船登岸,时间已近中午了。走了十分钟左右,看到河上一道吊桥,吊桥的那端有几处楼房,导游告诉我们那里就是餐厅了。我们过了吊桥,来到一家饭店,饭食是现成的,是饭店和旅游公司早就协商好的,所以等我们一落座,服务员就把凉菜上来了,我们早饿坏了,一盘菜上来,便风卷残云一般,一扫而光,这可真是响应了中央 “光盘行动” 的号召。饭菜还算丰盛,九菜一汤,不到半个小时,桌上杯盘狼藉,我们也汤足饭饱了。可正当我们又来了兴致,想继续去观光时,随行导游却告诉我们自由活动,三点钟到这里集合,她也不奉陪了。一群人顿时吵吵起来,这算怎么回事,真够败兴的,还以为她会带我们去寻奇探幽呢!算了,自由活动就自由活动,我们就沿着路标走吧!导游看我们意见挺大,也不好意思了,紧随我们身后,我们倒成了导游了!
路标指向佛耳峡,峡谷入口的地方是一片比较开阔的地带,开设有农家乐,房前屋后种着一簇簇修竹,以及一些叫不上名字的蓝色花儿,看上去极富田园气息。房屋不远处还设有水上游乐设施,包括竹筏,游船以及供小孩玩的充气浮床等,再往上还有专供钓鱼的地方。我们不愿多做停留,便照着路标向佛耳峡进发。
头顶是骄阳高悬,但左右是耸立的青山,一路上又有淙淙泉水作伴,加之峡谷里偶尔吹过的凉风,我们没感到热,反倒感觉到一身清爽。沿着蜿蜒崎岖的小路,一边欣赏着沿途的美景,一边用相机记录下宝贵的光影,丝毫没有疲惫的感觉。过了五叠瀑,穿过一条逼仄的小道,便见正中一高耸的崖壁上偌大的一个红色“佛”字映入眼帘,走近一看原来是当代书法家赵朴初的手笔,“佛”字下方用行书写着“佛心者大慈悲是”,字体明显小了许多,而它左侧崖壁上同样用红漆刻着“仙界人间”四个大字,旁边落款竟然是王蒙。就在“佛”字的右侧,一块巨大的石头夹在两个崖壁之间,上边用红漆写着一个“缘”字,大概是想说明与佛结缘吧!我们便突发奇想,站在岩石下,用双手托住,仿佛一个大力士一般,让人用相机拍下留念。
钻过巨石,缘溪而行,便来到了佛耳潭,只见一股泉水飞流而下,在下方冲刷成一汪深潭,形状宛如大佛的耳朵,由此得名。过了佛耳潭,前行不过百米,便听到啪啪作响,循声望去,便见崖壁上一挂瀑布飞流而下,水花四溅,哦,原来这就是佛耳潭真正的源头。再往前已无路可行, 我们爽性把鞋脱掉,坐在石头上把脚伸进那清澈的泉水里,一丝清凉陡然从脚底一直上扬到头顶,精神不禁为之一振。
回想这一路走来,真是一场完美绝伦的视听盛宴:两岸青山如画屏,每到一处都有不同的风景,让你美不胜收,总觉两只眼睛就不够用;更有泉水淙淙,它时而静流无声,时而丁丁冬冬如古筝,时而哗哗如急雨,时而轰然如雷声,就像一曲轻柔婉转而又激越高亢的交响乐,完全把你带到一种浑然忘我的境地。我想,人若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成佛都难!
该返程了,心里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我们一直在峡谷中穿行,举头只能望见峡谷间那窄窄的天空,心想,若是能爬到山顶,该有另一种不同的风景吧!对,攀越靳家岭,一看路标,到山顶竟然有一千五百米的路程,心里不禁为自己捏了把汗。好在山路几乎都是用台阶砌成,开始走起来并不费劲,我们一行十余人逶迤前行,走了几十米看见路边一块牌子上写着“仁者登山,智者乐水”八个字,这是引用孔子论语里的话: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何为仁者?何为智者?暂且不管,其实这本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我们只顾登山,顾不了那么多。我们已经开始出汗了,喘气也变得粗重了,就连开始兴奋得像小牛犊一样奔跑的年轻人,现在也开始气喘如牛、步履沉重了。我心里是有准备的,登山一定要气定神闲,步伐稳重,否则恐怕要半途而废了。
爬着爬着,一些人开始陆陆续续地掉队了,开始的十余人,渐渐只剩下五六个人,最后剩下我们四个依然在坚持着。他们大多是到了五百米的地方就泄气了,他们自己觉得爬了半天,怎么也快千米了吧,可谁知只有五百米,看来人们最难跨越的是心底为自己设定的高度和距离吧。
我们四人也是步履维艰,开始时爬几十米休息一次,到最后走十余米就要停一下,要么就是看到石凳就要坐一会儿。这时有两个年轻人也开始打退堂鼓了:“要不我们也返回吧?”他们试探着问我,意思是我只要决定下去,他们就不坚持爬了。我说:“咱们再坚持一下,不要把遗憾留在半山腰,这时候下去和他们没什么区别!我们可不能功败垂成,无功而返!”我说着继续往前走,我年长他们十余岁,他们看我坚持要登,也渐渐放弃了下山的念头,亦步亦趋地继续往山上爬。
其实我们当务之急不是感觉有多累,而是太渴了,由于是临时决定登山,所以没有准备水,流了那么多汗,嗓子早就冒烟了。可看着距离山顶越来越近,我们都只好强忍着。一路上有不少男女老少都在坚持,虽然慢,可他们都没有放弃。我们互相鼓励着,说笑着,尽量能忘记干渴的困扰。本来是沿着这个山峰爬的,可到了千米的地方,突然又要下一段坡,走一段平路,转到另一道山峰继续往上爬。山势越来越陡了,我们也越走越慢,甚至走个四五步就停下来喘气,感觉心脏咚咚跳得厉害,这对我们的毅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这时,路边一个牌子提醒我们到了一千二百米的地方,上面还写道:“登山将磨志,观景能忘忧”,这一点我们是深有体会了。最后三百米的台阶如登天梯,身边有铁链防护,生怕谁腿一软便会滚落山下。前方出现一个小亭子,我们手攀铁链艰难地爬上去。亭子下一个老人对我们招呼道:“要矿泉水不?”“多钱一瓶?”我随口问道。我是没报多大希望的,因为经验告诉我,旅游区里越靠近山顶,水就卖的越贵,山下四元一瓶,这里该卖到十元吧!“两块一瓶”老人回答道。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急忙追问“是两元一瓶吗?”老人点头说是。我们喜出望外,每人要了一瓶,喝了一大口,直呼过瘾,老人莫不是及时雨?这下剩余的路我们更有信心爬上去了,我们走出亭子,边喝边继续前行,用了不到一刻钟就爬完了最后的三百米。
无限风光在险峰,屹立山顶,感觉到从未有过的豪迈,放眼望去,万山千壑尽在脚底,张开双臂,任山风掀起衣裾,那是一种说不出的快意和惬意!
作者简介:一蓑烟雨,本名:马英哲,男,河南洛阳人 ,现居住在郑州。从小热爱文学,喜欢旅游,2004年开始在网上发表作品,至今百余篇,曾担任过文学网站编辑,在地方报纸发表过几篇文章,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要走的路还很长。
欣赏佳作,问好,祝创作快乐! 谢谢邓老师临帖推荐,恭祝老师冬安!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读着老师的文章我也游了一次“北方三峡”,一篇游记需要细致的观察,为老师点赞! 本帖最后由 刘雪儿 于 2016-11-24 21:50 编辑
您的此篇佳作已被《西部文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西部文学微刊)第841期采编,手机“扫一扫”,分享您的作品。
叩心弦 发表于 2016-11-24 00:04
读着老师的文章我也游了一次“北方三峡”,一篇游记需要细致的观察,为老师点赞!
谢谢朋友到访雅评。恭祝您再创佳作!问候您! 刘雪儿 发表于 2016-11-24 18:29
您的此篇佳作已被《西部文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西部文学微刊)第841期采编,手机“扫一扫”,分享您的作 ...
谢谢雪儿老师的精美编辑,为拙文增色不少,我以此为鼓励继续努力!捧茶问候!恭祝老师一切安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