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水情韵 发表于 2016-11-30 07:29:56

老街印象(五十三)

http://bbsfj.cnhan.com/forum/201611/30/071431hassmffm4mmbixym.jpg
    正因为老刘家对共产党、毛泽东有着朴素的无产阶级感情。老街人们一致推举刘老的大儿子担任起了生产队队长一职。    生产队长,人称“刘大麻子”,一米七几的身材,云盘大脸,乌黑的眼睛雪亮雪亮,高鼻梁,鼻尖有点向内勾,阔嘴巴。只是小时候出天花、得霍乱,那时的医疗条件不是很好,又加上生病期间没很好的禁风,以致于病好后,满脸落下了窝窝点点。    但他实诚,做事有担当,实诚得如同像山药蛋一样的人。    他说话嗓音特别大,平时讲个话、安排每天的农业生产,不需要用麦克风,更不需要用高音喇叭,但是比用了这些玩意儿,更加清晰、嘹亮。按照老街人们惯用的评价,就是像打雷的。    我们刘队长与我同辈,是我幺妈的姨侄女媳。我常叫他哥哥,实际上他比我父母年纪小得多,并于上个世纪70年代担任了我们生产队的队长,其时,他那时刚刚40多岁,可谓年富力强。    他是一个有眼光、负责任、敢于犯错误又比较客观公正的干部。为什么这样说呢?我只说说其中的三件事。    我们生产队有两座山,70年中期,山上的树都砍得差不多了,我们队长带领大家在山上栽种一种泡桐树,几年以后,光秃秃的山上又重新披上了绿装。    那个时候上级在我们生产队推行杂交水稻,杂交水稻育种要求很规范,要用划行器在田里划上一格格的方格,每一粒种子要放在十字交叉的地方,一粒一粒地放,速度很慢,我们生产队则不这样,就是一把撒了,虽然不是很规范,但效率很快,别的生产队要几个劳力干一天的活,我们生产队一个人半天就可以搞定。公社干部知道了这件事,把他叫去写检查,狠狠地批评了一顿,队长他一个人独自承担了责任。    生产队各家各户原来都在“丹水河”里吃水,后来河里出现了污染,河里水不能再吃了。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为了进一步了解缺水的原因,    他前往供给集镇用水的水源——龙洞沟,沿线走了好几天实地考察。    一趟就是两三里路,来回也得五六里路。在考察中他发现,只要在源头修建一个蓄水池,生产队购回塑料橡胶水管,集体出资购回主干线的水管,分接到各家各户的水管由各家自己负责,这样就能较好的解决老街百姓吃水的问题。    他说干就干,立马四处凑集、落实资金后,生产队组织专班,沿原来堰沟堤,开挖沟槽,就这样解决了人们的吃水难,缺水问题也彻底得到解决。    直到后来,拆社建镇,集镇商品水供应站还没建好之前,老街人们都是吃的他帮百姓们引来的清泉水。    平时,他是我们的领班,生产队做什么事都是身先士卒。一般他手拿一把锄头,顺着当街的路上一拖,发出长长的一阵“丁儿郎当”声音,那声音余音绕梁,久久地在大街上空回旋,大伙儿便知道,该出工下田了,等他再次往回走时,大街上三三两两,一堆堆,一簇簇人群跟在刘大麻后面,拖着各自的锄头,“丁儿郎当”、“叮叮咚咚……”那声响汇合在一起,如音乐大厅里奏响起气势恢宏的交响乐。雄壮、豪迈。    就是来到田间地脚,刘队长往前一站,只需大喊一声:“各照各域!”嬉闹的人群,立马安静下来,来到各自的域辖之所地,闷声闷气的挥锄劳作开了!    特别是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他一年四季大脚丫上都穿得是草鞋,夏天,脚穿“边儿草鞋”、冬天,脚穿“满儿草鞋”。我们见了甚是羡慕,做梦也想能穿上像他那样的“草鞋”。但是,那时,我们所有的人都没有他家那样的条件。据说他的老父、老母是我们这儿编制“草鞋”能工巧匠。直到现在我的这一梦想,终归破灭,没能如愿!    还有一次,他带着我们一拨儿精壮努力的小伙子,上山背楂子。那时,田间作业管理,还没有化肥可施,庄稼的主要肥源,就是通过人们把巴王茅草、一些丛林的荆棘砍到,扎成捆,成捆地背到田间地头的空地上,一些妇女先用锄头,挖出一块长方形的空地,打成型,然后手拿镰刀,打开这一捆捆楂子,顺着成型的地面,把楂子一层一层的铺实在,再在楂子上面覆盖厚厚的一层土块,再在最上层撒上细土,通过楂子燃烧上面的土层。剩 下来的就是当时最好的庄稼肥料——“火粪”。    我们每人都从自家拿来木背架子、打杵,跟着他,攀山越岭,穿梭在荆棘丛生的荒野之中,去了又来,来了又去,一天到晚,除了吃中饭停歇一会儿外,其余都是不停脚步跟着他背楂子。    一次,他,脚下不知被什么东西一袢,一个趔趄,差点连人带木背架上的楂子,栽倒到下面坎跟前,由于他身坯大、力大,最终使了个“定力”好不容易稳住了!往下定睛一看,草鞋,包脚的边儿都断了,他把脚慢慢地缩回来,干脆索性脱掉了草鞋,一双大脚丫,如履平地一般的,在荆棘杂草丛生的灵活的串来梭去。    只见他的一双大脚,白生生,长长的、宽宽的,大得让我们这些后生们有些惊奇!    俗话说:“脚大江山稳,手大挣乾坤”。你看,刘队长,在这么大半天里,凭一双赤脚,穿梭在丛林之间,踏行在宇宙之中,到收工时,我们大伙儿,都围在胡大麻身边,要看一看他的那双大脚丫。起初,他还不愿意,禁不住我们你一言,他一语地,最后,他坐在一道石坎的边沿,伸出双脚丫说:    “就让你们看个够!”    “白白净净的,脚板、脚背没有丝毫刮伤!”我们都瞪大了眼睛,目不转睛的神色。    “哇!好大啊!”我吃了一惊。    “不仅大,你们那个的脚有刘队长的宽?”其中一个小伙子说。    我们算是开了眼界,长这么大,还从来没看到过这么大的脚呢!一个一个脱下鞋子,跟他比起长短来了,我们的脚大多是又精又瘦,不是长度赶不上他,就是宽度相差甚远。真是“铁打的脚板壮实的汉!”    后来,我被推选为乡村人民教师后,就远离家乡,到离家乡比较远的村小教书去了!好多年都不曾与他谋面。只是在后来好多年后,听人们讲起他的故事来:    现在,刘队长早些年就已经去世了,用文字把这段往事记录下来,就算是对他的纪念吧!


邓仲祥 发表于 2016-11-30 07:31:30


欣赏佳作,问好,祝创作愉快!

丹水情韵 发表于 2016-11-30 08:03:08

远握、问好版主邓仲祥老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街印象(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