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凤霜 发表于 2016-12-3 09:58:04

【墨梅幽香】为刘洪良乡土散文集《父亲的文学,母亲的土地》序

本帖最后由 罗凤霜 于 2016-12-3 11:40 编辑

                                                                   一部厚重的乡情、爱情宏篇大作    ——刘洪良乡土散文集《父亲的文学,母亲的土地》序                             文字:罗凤霜     我是陕西籍凤县的一名小学教师,今年加入了凤县作协,是一名普通的会员。    2016年11月25日,那天周五的晚上,我回到宝鸡看儿子。忽然看到了刘生文老师的信息,他说他打了几次电话给我,我没接听,说有要事相求。我赶紧拨通刘老师电话,询问缘由。他说想请我和光丽两位凤县籍作家为他儿子刘信良刚刚落笔的散文集《父亲的文学,母亲的土地》写序,我感到十分诧异和惶恐!同时又感到有些受惊若宠。   我知道,能承担起为他人大作写序言的人,定是在文学领域的文学精英、文学大师,或者是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学前辈才可胜任。而我,才疏学浅,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个在文学上没有成名的无名之辈,更没有什么宏篇巨著。当时,面对刘作家这样的抬举,我支支吾吾,一时有些不知所措。刘老师看穿了我的心事,他说:“妹子,我看中你,自从在凤县作协成立那天认识你,我就上网查了你在《西部文学》里发表的《那朵飘去的云彩》和《我爱你,白果树》两篇散文,一篇小说《汩汩流淌的爱》,我就肯定妹子是具有文学潜质的优秀作家。”他说他读了我的文章,被故事情节深深地感染,被我那优美,清丽、婉约的语言所打动,他说他还读了我给薛东明老师刚出版的《人生的足迹》和盛飞鹤老师刚出版的《魔镜里飞出个另一个我》两书写的书评很好,文章点评中肯,言辞精当,恰到好处,即能点到书的亮点和价值所在,也能从写作方法给予巧妙的点评和期望,最后他说即使今天我没有被多少知名人士所认可,但在他心里,早已钦佩我的为人和我卓越的文采,相信只要我不断地努力下去,就一定会走出一条属于我自己的文学之路!其实,我知道,刘老师实在是太看得起我了!   自我和刘老师相识以来,我们在文学采风时又相遇过两次。他稳健忠实的为人,博学、超凡脱俗的谈吐,和文友们的交流中,我早已了解到刘老师是位了不起的农民残疾人作家。关于他一家执着追求文学梦的诸多典型事迹早已在全国媒体传播开来,我也有所闻。我被这不平凡的一家四口热爱文学,执着文字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他们真得太令人感动了!我钦佩他们顽强不屈,不向命运之神低头的顽强精神,敬仰他们上进,义无反顾的追求文学梦的勇气,他们一家才是响当当的文艺界精英,高手。如今,我能得到大作家刘老师的认可,并一次次的为我作品点评,鼓励我,我真得好感动!于是,我鼓足了勇气,欣然允诺,答应为他儿子的散文集写序!    那周日,我从宝鸡一回凤县,便打电话给刘老师,请他将书稿拿给我。
    一本A4纸,足足224页的单面书稿,我捧在手上约有七八斤重,我被这扣人心弦的题目《父亲的文学,母亲的土地》深深地吸引。翻开书,我忘记了旅途的疲劳和饥渴,便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心紧紧地被年轻的作者刘信良磁性般的、浓郁的乡土文字深深的诱惑,便如饥饿的羊羔般在他丰盈的文字乐园里贪婪地吮吸着鲜嫩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精神营养。亲情爱情,生死离别,这是文学永恒的题材。这本书就是赞美他的残疾人文盲父亲刘生文和高中毕业的乡村唯一的才女母亲张秀英的旷世绝恋的一篇爱情宏幅大作。全书共十二万多字,三篇散文,其中《父亲的文学,母亲的土地》占了172页,《母亲生活之片段》《怀念一条河》有52页。全书文字优美,写得感情真挚,细节生动,景色描写温婉、细腻,浓浓的甘肃玉门昌马本土方言,母亲件件事迹鲜活感人。写了她母亲如何热爱土地,怎样种地,怎样在田间劳作,怎样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粮食、蔬果、钱、牛羊肉供养丈夫和孩子们生活、补充一家人的身体营养、助他们求学、读书;如何心甘情愿地用土地换来粮食、积蓄扶持残疾的文盲父亲识字,并引导、鼓励他从事文学创作、开创事业的经历。他母亲对他父亲的指引、启迪像黑夜里的一盏灯塔,照亮了他父亲前行的道路;像一把生命中的号角,增强了他父亲冲锋陷阵的信心。使他父亲一步步走上文学之路,将他父亲打造成一个全国知名的残疾人农民作家,帮助他父亲找回自信,找回他父亲一个男人做人的尊严;又帮他父亲铺垫搭桥,让他父亲成为乡镇学校民办代理教师,自费帮他创办校园文学期刊,一件件感人的事迹创造了奇迹,是一个个奇迹震惊了中央电视台,震惊了甘肃省教育部,震惊了中宣部,最后使他父亲终于被破格转正,成为一名正式的国家教师、一个乡镇教育干部。    文章读来是那么的如心、沁人心脾,我深深得被感动着,让我一次次感动涕零,热泪满面。他的母亲所付出的东西,正是本部作品的精髓所在,使作品有了正能量的东西。她不为金钱,地位迷惑,选择嫁给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喜爱文艺的残疾人,酷爱音乐促成了这段绝世姻缘。热爱文学,志趣相同,夫唱妇随,又让他们共同谱写了一曲土地与文学梦的旷世爱恋。这种婚姻价值观是当今社会缺乏的。如今经济发展蓬勃时期,物价上涨,残酷的现实生活,让婚姻变成了攀比泛滥,比金钱、比房、比车等等,爱情早已变成了金钱的附属品,成为金钱的俘虏,从这个意义,纯真的爱情应是现实社会需要发扬光大的题材,这让文章更有了传承的价值,使作品更有了鲜活的现实教育意义。
    作者的母亲,一次次硬是把那一片废弃了的垃圾场子开垦成一片四四方方的良田。把一条坚硬如铁的废弃之路挖成一块块良田,她说:“土地是我们的天,土地是我们的地,土地是我们的亲爹,土地是我们的亲娘,我们一家四口,就是土地的孝子贤孙,从今往后,我们一家要好好孝敬我们的土地娘老子。   母亲的一席话,让赶来看热闹的人为之动容。”   他的母亲敬畏土地,科学下种,科学施肥,精耕细作,七亩田里才能生产出足够多的粮食,他们一家四口的温饱问题才得以解决。她的所做所言也让我为之动容。   在土地倍受农人歧视,粮食价格低迷、卖粮难的那么一个情况下, 作者的母亲,却花高价从别人手中买回一个不能住人的破庄子,买下几十棵不成材的树和五亩多杂草丛生、凹凸不平种不成庄稼的地。她硬是顶着种种压力,发场愚公移山的精神,历时三个多月,挖土一万六千八百三十七车子土,平均每天挖100车子土。即平了自己的地,又垫平了村里几代人想垫又没办法垫平的路槽。她的行为感动了坡下的人,大家凑了450块钱,想报答她,她却坚辞拒绝。这种不图回报,无私奉献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作者的母亲,在洪闹水灾来临之际,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别的人是等国家来赈灾救济。而她却是自救保苗,天天头顶炎炎烈日暴晒,坚持在田间为洪水淹没的十几亩麦苗插上棍子, 把倒下的麦苗和棍子绑在一起,搀扶麦苗重生,救活麦苗。在旱灾来临,她用草木灰为麦子灭虫。她就是这样一个人,亏了自己,也不能亏了土地和庄稼,她为土地下了别人从没下的功夫,流了别人从没流下的血汗,她的土地也给她了丰厚的回赠,粮食连年获得丰收,连年高产,她也被评为全国“十佳巾帼英雄!”   作者的母亲,一个了不起的坚强女人,卓尔不凡,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的中华之奇女子!我为他母亲瘦弱的身躯却为家撑起了一片蓝天,我为他母亲瘦弱的身躯却能拉动着家这条沉重的破船航行,我为他母亲瘦弱的身躯却能帮丈夫创造出一个个令人震惊的奇迹,打出一片辉煌的前程,我为他母亲瘦弱的身躯却帮扶丈夫走上文学之路,我为一个善良强大,想别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的坚强女人点赞叫好!            当然,作者的父亲刘生文这位农民残疾人作家,也是那么让人感动,他能不辜负妻子秀芳的殷切期望,顶着众人、甚至是亲生父亲的不解,猜忌,怀疑,坚强不屈,克服重重困难,架着双拐,一步步,步履蹒跚地行走在人生崎岖坎坷、弯弯曲曲的文学山路上,而且踏出了一条康庄大道!不仅让甘肃玉门昌马人感动、敬仰!也让全国人民尊重和敬仰!他身残志不残,在困难面前,他坚强执着,从不放弃追求他的文学梦的信念,使他成为全国知名残疾人作家,成为破格转正为一名正式教师,他是个真正的顶天立地的西部男子汉!活出了他男子汉应有的尊严!   他视文学为生命,似乎文学就成了他生命中的全部,他是那种宁可失去生命,也不愿失去文学的人。他除了自己写作发表,还影响了作者的母亲,作者的姐姐和作者,他们都发疯的迷上了读书、写作。他的姐姐刘汝芬,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侯,就开始在《小学生优秀作文》、《甘肃少年文史报》、《中外少年》等学生刊物发表作品。据资料记载,他姐姐是昌马山区第一个在全国少儿报刊公开发表作品的学生。升入中学,他姐姐又接连不断在许多报刊发表了好多篇作品,姐姐一年都能挣回三四百块钱的稿费,够她一年的零用开销。   在作者父亲的影响下,作者的母亲在农闲,在深夜,在遇意外的车祸修养期间,也开始了创作,她多部作品,都是围绕她的那些土地作文章,蔬菜、粮食、乡下、土地,就是他母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矿藏。并在《中国妇女》《酒泉日报》、《北方作家》、《甘肃农民报》等报刊发表作品。特别是与车祸修病中写的那篇作品题目是《向往农耕生活》,看出他的母亲,细腻,感情真挚,独到的生活悟性和对土地浓浓的爱恋之情,同时,看出一个农民女作家的胸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执着与坚强,在困难灾难面前的果断与刚强。   作者刘信良,是在他一个伟大的母亲,和一位知名作家父亲培养出的一双文学奇才之一!当然他姐姐也是他追求文学的榜样!   他发表处女作那年,他才8岁啊!还那么小,一篇《小铅笔头的故事》竟成为他轰动西北五省,成为全国赫赫有名的小作家。之前,我对他并不了解,但从他这篇《父亲的文学,母亲的土地》塑造的母亲、父亲的形象是那样的鲜活立体,具备打动人心的穿透力,显示出一个作者不凡的才气和娴熟的写作技巧。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科技的发达,钢筋,混凝土,高速公路,高楼,大厦,手机,互联网,超市,汽车,火车,地铁,飞机,工厂等等的现代生活元素已经充斥了我们的全部生活,也遮蔽了我们对乡村有限的记忆。几十年过去了,农村许多富余劳动者也都大批蜂拥而至走进城市务工,丢弃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变成了城里人。乡村在锐减,城镇在膨胀,越来越多的人对乡村,泥土,庄稼,乡间的人,乡间的事,乡间的动物,乡间的植物,乡间的生活,都已经陌生了,有的人甚至已经分不清小麦和韭菜,油菜和白菜,更多的人已经无法重温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我们一些人,原本来自泥土,来自乡村,可是已经大都迷失了回家的路,我们的大脑皮层对乡村残存的储存已经变得迷蒙模糊似是而非了。
   我知道,甘肃是我国最偏远的西部大门,在那条丝绸之路的重镇玉门,历史文化积淀是很深厚的,那里有着典型的黄土地里环境。她,却盈育了特有的黄土文化,地方语言是黄土文化最典型的特征。刘洪良的这部长篇散文,把玉门的乡土语言应用的淋漓尽致。一个远离家乡十多年的青年作者,还能谙熟乡音的语言特点,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不难看出他是何等的热爱这片黄土地,他根扎西部,骨子里早已融入了玉门的黄土文化,昌马语言在作者的心灵深处早已落地生花结果。作者和他的农民作家母亲始终没有背叛自已的故乡,平时在那块黄土地精耕细作,挥汗如雨的劳作,就在母亲不幸被车撞伤,面临水灾、旱灾,后再次积劳成疾倒下后,不得不搬迁到女儿居住的陕西凤县时,也不曾忘掉家乡的黄土,临走,把故乡玉门昌马的黄土一碗碗盛在袋子里,运到凤县的新家,在一个木箱子里种植蔬菜,种植故乡。他们时时刻刻都把家乡的黄土揣在怀里、挂在心上。他们这种心系故乡,心系故土的乡土作家真的不太多了。刘信良是一位有社会担当的作者,他远离家乡却担起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的义务和责任,他算得上乡土文学界的后起之秀!是个难得的青年好作家!他的文字既没有沾染太多的网络习气,也没有盲目追随主流纸媒散文潮流的痕迹,几十年了,他就是安安静静地经营着自己的文字,这一点,真的令人感动。
   随着城乡统筹政策逐渐落实,对乡村的失忆将成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通病,我们忘记了我们回乡的路,我们迷失了我们固有的家园。那些残存在我们大脑中的记忆碎片又变得那么支离破碎,即使我们搜肠刮肚地去悉心打捞,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我们只是懵懵懂懂地知道我们来自乡村,来自泥土,可是其中的细节我们却不得而知。在接触刘信良的文字之前,我常常陷入这样的焦虑之中,不能自拔。这次。我看到刘信良的文字,他对乡村感触深刻的文字深深地打动了我。    当下是一个泛散文时代, 大多散文是无病呻吟的矫揉造作,缺乏作者的真情实感,缺乏作者自我的在场。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往往连自己都不得而知。而刘信良,有着扎实的农村生活经历和丰富的社会阅历,他有着多篇创作的经历,有过小说写作的体验和过程,散文路子很宽。在他的笔下,文字获得了最大限度的自由,几乎没有不可以成为散文的东西。因此,他的散文就呈现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游刃有余之感。文章最炫的,能吸引读者的亮点,就是作者用了有上万把字的篇幅,详细描述麦子的成长过程,从翻地、播种、耱地、靶地,给麦子松土、锄草、打农药灭虫、浇水、收割,铲场,紧场、摊场,碾场、扬长、列场、晾晒等等那十多个一道道繁琐艰辛的种麦子的工序都写得栩栩如生,十分感人。作者是个有心人,也是种麦子的亲历者,不然,他怎么这么熟悉种麦子的每一道工序呢?从文章里,我看到了他的根在农村,自小生活在乡间,懂事,勤劳,朴素、奋进他都具备了!上学让他进城生活十多年了,可是每年在生长麦子的季节,他总要回家,走进麦田,参加田间劳作,这些经历才是他创作的源源不断的文学素材的矿源,才能在母亲重病中接过母亲的土地,参加土地确权,去体会母亲,体会一个真正农人,我的祖辈们面对麦田所具有或者所会有的那种独特的欣喜与快慰。从他的文字中,我感到一个作家,一个人,他必须要有自己的根,自己的灵魂寓所,自己的思想主线。刘信良的散文正是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非常明显的主线,他的文字始终没有脱离他眷恋的乡土。相信他会沿着这条路写出更加精彩的宏篇大作!   向土地致敬!向策划并帮助残疾丈夫创造出一个个奇迹的导演妻子致敬!   向文学致敬!向一个残疾人作家致敬!向这个特别的文学之家致敬!《怀念一条河》则是作者另一种写作风格,他通过自己亲自探寻疏勒河的源头和追寻那条河的过程中的故事,表达了他对孩童时代,对家乡的无比怀念之情,文笔细腻,描写生动,感觉出一个孩子的好奇心与敢于冒险的探索精神。   总之,这本散文集,是本很难得的乡土文学的厚重之大作,是献给农民朋友的一份厚礼!也是献给喜爱文学的朋友的一道精神美食大餐!
                           作者简介:                     ( 罗凤霜,笔名,青梅园主,墨梅幽香,大学文凭,中共党员,凤县新建路小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新课堂教学研究组研究员,《西部文学》会员,散文版版主,陕西省宝鸡市凤县作协会员。钟爱文学,痴迷文字,笔耕不辍。有三十多篇教育叙事、教学论文等分别获得国家、省、市、县,一、二、三等奖。有近二十篇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分别发表在《中国创新教育》《宝鸡教育》《凤县文史资料》《关山文艺》《凤县文艺界》《宝鸡日报》副刊等杂志报刊。二十余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先后在《十点故事》《文阅圈》《西部文学》《凤县新闻》等微杂志和网站发表。最近自己还编辑打印了一部散文集《生命像花儿一样绽放》和两本《诗集》。)
地址:凤县新建路小学
联系电话:15091268991   微信:15091268991邮编:721700    qq邮箱:464989969@qq.com

邓仲祥 发表于 2016-12-3 15:40:49

欣赏佳作,问好!祝创作愉快!

怀念岁月 发表于 2016-12-3 16:30:15

本帖最后由 罗凤霜 于 2016-12-14 14:41 编辑

细细咀嚼,很感人,恭喜作者, 赞美风霜女士!



谢谢老师鼓励,最近电脑坏了,不能上网评贴,发帖,很遗憾!迟到的问好!

罗凤霜 发表于 2016-12-3 22:59:21

怀念岁月 发表于 2016-12-3 16:30
细细咀嚼,很感人,恭喜作者, 赞美风霜女士!

谢谢老师到访鼓励,问好!受人之托!

罗凤霜 发表于 2016-12-3 22:59:53

邓仲祥 发表于 2016-12-3 15:40
欣赏佳作,问好!祝创作愉快!

谢谢老师到访鼓励,问好老师!

酒文化传播大使 发表于 2016-12-4 11:17:53

能用自己的才华帮助更多人是我们创作者最大的快乐,欣赏老师创作观点和看法,祝愿罗老师创作更多文学精品。

晓汶 发表于 2016-12-4 13:07:57

耐人寻味,浓情如缕,支持高亮,建议精华,问好小罗老师!

郭忙龙 发表于 2016-12-4 17:52:07

没有真挚的情感写不出这些锦绣文字,这不仅是对出版书的作者,也是对自己的充分肯定,罗老师能够抓住重点,点名作者文章的经典所在,只有认真阅读过才能写出这么深刻的评语,为罗老师点赞!拜读学习了!

罗凤霜 发表于 2016-12-14 14:43:08

酒文化传播大使 发表于 2016-12-4 11:17
能用自己的才华帮助更多人是我们创作者最大的快乐,欣赏老师创作观点和看法,祝愿罗老师创作更多文学精品。

谢谢老师肯定及鼓励,最近电脑坏了,不能上网评贴,发帖,很遗憾!迟到的问好!

罗凤霜 发表于 2016-12-14 14:44:06

晓汶 发表于 2016-12-4 13:07
耐人寻味,浓情如缕,支持高亮,建议精华,问好小罗老师!

谢谢师傅肯定和鼓励,最近电脑坏了,不能上网评贴,发帖,很遗憾!迟到的问好师傅!

罗凤霜 发表于 2016-12-14 14:48:36

郭忙龙 发表于 2016-12-4 17:52
没有真挚的情感写不出这些锦绣文字,这不仅是对出版书的作者,也是对自己的充分肯定,罗老师能够抓住重点, ...

谢谢老师独特中肯的点评及鼓励,西部遇到老师这么有才华,诚恳对人的领导,我很幸运!最近电脑坏了,不能上网评贴,发帖,很遗憾!迟到的问好!

笑山荡溪 发表于 2016-12-17 06:49:29

罗凤霜 发表于 2016-12-21 17:19:18

笑山荡溪 发表于 2016-12-17 06:49
欣赏精神美食大餐!写的真好,汩汩而出,清新有益。顶顶顶

谢谢老师鼓励!问好您!

笑山荡溪 发表于 2016-12-21 17:31:1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墨梅幽香】为刘洪良乡土散文集《父亲的文学,母亲的土地》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