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老土 发表于 2016-12-12 17:31:16

老街

本帖最后由 西部老土 于 2016-12-12 17:33 编辑

老街     去过国内不少的老街,有杂货土产为特色的,有小吃民俗为特色的,有酒吧文化为特色的,但古香古色却是普遍的主题。逛过这些老街,总是感觉有许多相似的地方,用千篇一律来形容不为过分,游玩过后便慢慢地遗忘了。    唯独有一条老街,对于我来说,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这条街,没有古香古色,也没有民族风、西洋风的特点,只是一条普通的街道。    这条街叫做中山路,是关中西部小城里的老街道。    小城的这条街道,与我的缘分很重。记得那一年,我们乘坐大篷车,从省城出发,去关山脚下插队落户,途径这所小城,就是在这条街道里停车休息。    那是一个难忘的早晨,大篷车经过五个小时的颠簸,天麻麻亮时到达了这里。我们揣着一颗好奇的心,站在车帮旁东张西望,忽然有同学说:“快看、快看!”,并用手指着前方,我顺着指示的方向看去,只见几个年轻的女孩走了过来,看面貌年龄应该与我们差不多,天气虽冷,却遮盖不住她们青春的脸庞。她们越走越近了,我忽然感觉到那里不大对劲,仔细看看,哎呀!这几个女孩居然穿着的是虎头绣花鞋,在省城里是难得一见的,这时候才意识到:农村真的快到啦!    在农村待了几年,大招工开始了,我又随着招工的大潮,来到了这座小城,在一个部属大型重工业工厂,当上了一名工人阶级的成员。    年龄一天天大了,男大当婚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对象,不是身体或者容貌有缺陷,而是被冤屈的父亲的原因,父亲是个老知识分子,敢于直言被流放了,家庭的重负让我抬不起头来。    后来,总算老天有眼,历经千辛万苦之后,总算成立了家庭,这个家就安在了这条老街的跟前。    在老街的人民电影院看电影,在老街的甜食店吃元宵,在老街的百货大楼逛商场,在老街的邮电局寄书信,在老街的科技书店买书,在老街的马道巷里买花生,在老街的国营理发店推头,在老街的曙光照相馆留影,在老街的……,还有许多老街的记忆,数也数不清。    走过老街,来到马路的东头,就是小城的老火车站,这个地方美其名曰:车站口。    那时的火车站很简陋,只有一个不大的候车室,车站外有个小广场,说是广场,其实只有千把平米大小,广场的两端,各有一个小小的饭馆。    一个小饭馆是家醪糟店,天不亮就能够听见拉风箱的声音,一口大大的铁锅坐在火炉上,一名老者用力地往复拉着风箱,火苗随着推的动作,呼呼地往上蹿,铁锅里的水哗哗地滚开,另一人用大碗盛上一些醪糟呸,用马勺舀起开水冲在碗里,加上一丁点的糖精(那时买不到白糖),热醪糟就做好了,高档点的还有醪糟鸡蛋,分蛋花和荷包两种,蛋花也是用开水与醪糟呸一起冲,荷包蛋则是在大铁锅里煮熟再放入醪糟碗里,那时候很少会舍得吃一碗鸡蛋醪糟。    另一个小饭馆是家面店,面店的故事更多了,说起来脸就红啦,这家面店里有个女服务员,也就是给食客端饭的小姑娘,长得那个漂亮啊!水灵灵的大眼睛,高挑个、双眼皮、樱桃嘴、水蛇腰,呵呵,现代美女的指标都让她占全了。我的一个工友只要有时间,就拉着我去这家面店吃饭,记得素面是八分钱,肉丝面是两毛五分钱,鸡蛋面是一毛五分钱。我们坐在店中的角落里,一边吃着八分钱的素面,一边注视着美女服务员,我的工友放出豪言壮语:一定要追到手!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一年多的时间里,吃这家面馆上百次,吃光了我们的积蓄,工友还是没有能够如愿以偿,直到有一天,美女服务员失去了踪迹,可能是嫁人了吧,工友跺着脚说:真傻!嫁人不嫁省城来的知青?!    老街上给我烙印最为深刻是一家书店,这家书店叫做科技书店,里面卖的书籍都是各类教科书和科普读物。    那一年,女儿满周岁,社会上发生了大事件,听说高考恢复了。    我没有文化,初中只上过一年半,先是停课闹革命,后是上山下乡,把老师教的那一点知识也丢到了九霄云外,就是这家科技书店挽救了我的“性命”。    复习功课的日子里,每月发了工资,就要到书店里来,逐步买全了文革前出版的数理化自学丛书,如饥似渴的汲取着书籍里的养分,直到考取了大学,从此便与这家书店结下了不解之缘。    岁月如梭,这家科技书店也在网络科技的大潮中倒闭了,哀哉!老街上这座二层建筑的遗址还在,赫然挂着“速八酒店”的大牌子,已经没有多少年轻人愿意认真地读书了,当今已是文化快餐的天下。    记得我居住的筒子楼上,住着一个电影院的经理,每当有大片来袭,好心的经理邻居就给我两张好坐次的电影票,当然是要付钱的啦,那个年月的电影票是很难买到的。    每当我带着女儿坐在电影院里,妻子下班后匆匆赶来,我拿出两个刚买来的烧饼,我们一边吃着晚饭,一边看着电影,现在想起来有些不文明了,公共场所那能吃东西呢?!害羞、惭愧。    老街上有几家饭馆,现在大都不知去向了,只留下了昔日最低端的小吃店“向阳阁”。    记得有一家叫做南方酒家的饭馆,里面的厨子都是解放前从江南跑过来的,这里的菜品上乘、大师手笔。每逢周日,我便带着女儿来这里打牙祭,那时候已经搬到了工厂里居住,但还是不能忘记老街的味道。    有一次,我和女儿来到这里,点了一道鱿鱼炒肉丝,两碗米饭,正准备吃饭,进来了一个衣着破烂的拾荒者,看起来非常的可怜,走到我们的桌前,连连作揖,说是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了,那时候行乞骗人的还没有,女儿见状拿起盛菜的盘子,一股脑地倒在了拾荒者的碗里,我们吃完了两碗白饭,留下了深深地记忆。    穿过老街东头的车站口,向前200米就是妻子曾经上班的地方,那时候我已经毕业,分配在一家研究所工作,并顺利地取得了工程师的资格。妻子身体不好,单位领导就照顾她每天早晨打扫停车场,我每天骑上摩托车,带着妻子来到这里,让她去房间里休息,我抡起大扫把,几十分钟便把停车场扫的干干净净,然后赶回工厂上班,妻子的同事调侃我说:听说你在研究所里工作,都是研究啥呢?!呵呵,不能说,不论研究啥,扫地还是能扫的干净。    这条老街的角角落落,有我难以忘怀的记忆,这条老街的星星点点,有我倾诉衷肠的故事,这条老街的记忆与故事,编织着我的一段人生。    在老街上游荡,在老街上品味,在老街上回忆,在老街上感叹,在老街上抒发情感。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邓丽君的歌声诉说着她的小城故事。    老街是我的小城故事,又是淡淡的深刻地记忆。
    2016年12月12日    于宝鸡小屋    西部老土

邓仲祥 发表于 2016-12-12 18:08:48

欣赏佳作,问好,祝创作愉快!

红叶无霜 发表于 2016-12-15 21:40:57

街道虽老,记忆犹新。

西部老土 发表于 2016-12-18 18:59:46

红叶无霜 发表于 2016-12-15 21:40
街道虽老,记忆犹新。

谢谢红叶无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