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纪散文]思家的冬至
散文《思家的冬至》冬至。
北风带着哨音翻打着厚厚的皮门帘,很冷的晚上我慵在被窝里不能入眠。
远处的狗可着劲儿地吠, 夜很静,是“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那种静。我感到孤单,是张继夜泊枫桥时的孤单。 想起了《邯郸冬至夜思家》,想起了白居易。
抱膝灯前影伴身。
那年颠沛流离到了临汾,真是白居不易,冬至的那天,正好给新一级高三学生分析当年的高考题,而且正是这首《邯郸冬至夜思家》,。
那个夜晚注定失眠。我站在六楼公寓的阳台上。黑夜里山风很大,“料峭寒风吹酒醒”,那晚我的确觅得这样一句,后来便写了一首诗《夜无眠》。
异域的风正从玻璃的缝隙透进来,空气里夹杂着煤灰和硝烟味。远山忽明忽暗的地方挖掘机正把巨手伸向未开垦的一片处女地。临汾是挖煤的暴发户,到处在裸露,原来如花的城市正在被煤灰覆没。
冬至的夜晚,一个流离他乡的大秦浪子怎消得心头的孤寂悲怆。
邯郸驿里逢冬主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着家里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正是白居易的其景其情。
我看看身后,客厅灯我早已熄了,暖气正滋滋地响着铺满每个角落。一个人70平方的高级教师公寓,也许因为白天的忙夜晚的累我从未感到装修的奢华和待遇的优渥。今晚的心境里更觉得这是白居易的那个“驿”。
十年的江湖浪迹并没有留下多少印象。 出发的时候,火车一过黄河出了龙门的山洞,心情便阴郁起来,这时满腹背井离乡的惆怅,是“无心”赏景。归来时盼望着火车早到龙门早过黄河归心似箭,是“无暇”赏景。
“抱膝”真正的百无聊奈,“影伴身”实在的孤独凄凉。好一个白居易,一首诗让旅居的凄惨凝出寒霜。一个诗人有一个知音一次共鸣也足慰一生。
那一年的暑假,我告别所有好友下决心漂流实为情非得己。工资拖欠半年,我已无法面对 父亲佝偻的身影妻子瘦削的肩膀儿子怯弱的眼神。一介书生,力不缚鸡,错投孔门,何求闻达。惟望讨三五吊铜钱供小儿入学堂,赊一半升糙米给父母养晚年。学校的校长爱莫能助,广电局县报社都希望我不吝加盟,我都苦笑着退避。一个心灵洁净的人.谁愿意看官场的翻覆云雨并为之大赞其歌!
我收拾行囊,背对着生我养我黄河塬边的古莘城,一脸的义无反顾一脸的视死如归。只有文化馆的史老师理解我,他一再叮咛我“别荒废了手中的笔别忘了联系”。
有人说教书就是为人作嫁,最初发表文章时我的笔名叫“作嫁舍人”,书房名称作作嫁馆。现在要“下海”了,因为钱,我改变了作嫁的初衷。我不象孔子那样只要几斤干肉当学资,我要钱养家糊口!
我的书房当然不能叫作嫁馆了,我悲愤地写了一篇散文《作嫁馆祭》以悼念那十年的主居之情。
我从此走入“小桥流水人家”的朦朦拂哓的烟雨中。
辗转流离漂泊。只有断线的风筝才知风雨中翻飞的凄寂。
人总是在寻找,找什么,不知道。是一种结果一个证明而已,而这个结局的实在意义,只有到老之将至才自已释然。我那时就象长徙途中的飞雁,时时用苏轼的话鞭策自已: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老师,你说为什么这些大诗人思亲思家却不回家?”有学生问。
“那是因为每次回家都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击。”
流离失所的人总把自已的“所”想象的很美,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对撞使人痛苦,有家而不想回是宁可存一丝美好和思念在心头痛绕,也不愿意撕开这张梦扉去失望和失落。
回家时真如陶渊明辞官,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离家时又如长亭短亭,恨不能疏藤挂住斜辉。
那时候每次离家都不敢正视父母妻子的眼,耷拉着眼皮出门,绷着脸走路,强着头不回。
在外夭天想回家,在家又思念游离的日子。
2009年因疾而滞碍半年之久。在那二百个日子,我的心情坏到了极点。我象一只想飞而被绑缚的鸟儿那样痛苦。记得当时鸟了很多郁闷排遣的诗,其中有两句是一一
常忆游龙腾云舞
谁怜苍膺铩羽归
人的心境就是这样矛盾,漂泊时挣不断归家的念,困在家断不了外面的想。
诗人是记录心境的,天凉了,背井离乡的人在寒风中谁没有想家的念头。所有打拼人生的离家者和白居易一样,谁没有“抱膝灯前影伴身”的经历!
我敬叹白居。
网上炒花千骨,对超现代的新名词我没有词典可查,也不知是印象派的画还是朦胧派的诗。但无论如何我都知道,白居易这个诗人是名副其实的。
这道高考题的第二问,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在写法上与同类诗有什么不同?
弧单和寂寞是境遇,后两句思亲思家中却有一丝慰藉,让人在邯郸驿抱膝凄惶的旅人脸上看到了一丝微笑。
因为家里的亲人们正在思念着你,谈论着你! 欣赏佳作,问好,祝创作愉快! 情感朴实,欣赏学习,问好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