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老土 发表于 2016-12-31 23:38:45

天道与救世主

本帖最后由 西部老土 于 2016-12-31 23:42 编辑

天道与救世主                            -观剧、剖书有感    绝大多数中国人认为,世上一定有个人是救世主,绝小少数中国人认为,世上一定没有哪个人是救世主。    对于谁才是救世主的辩论,中国人已经持续了几千年,而且现在依然喋喋不休。    闲话短说,这个本来非常清楚的问题,就和该不该关爱动物这么幼稚的问题一样,放在中国却怎么说也说不清,还是先放在一旁,待来日再议吧。    前不久经友人推荐,说是有一部国产电视连续剧,非常的好看,出于礼貌的原因,我回复说:抽时间去看看。    对于国产的影视片子,尤其是近年来的作品,我是持鄙视态度的,原因地球人都知道:除了皇宫内院就是都市肥皂就是抗日神剧,娱乐下子还行,要想从中学习提高点什么,呵呵,您就绝望吧!    所以就有了对友人推荐的礼貌性答复,从内心并没有想去看看的意思。    经不住友人多次的督促,还是出于礼貌的原因,在一天晚上,打开了电视网络机顶盒,搜了一下这部剧名,结果还真有这部剧的存在。    心里暗想:既然友人这么大力的推荐,也许这部电视剧与众不同呢,就试着打开电视观看第一集。    这部剧的名字叫做“天道”,是由王志文和左小青主演,对于这两个演员,尤其是对志文的素质和演技是认可的,也听说过小青这个人,既然演员都是国内的名角,有可能剧情也不错呢,就硬着头皮把第一集看完了。    真想骂一声:好狗X的!有点太好看了!看得我情不自禁,一口气地连续看了下去,在几天的时间里,就把二十四集给看完了。    这回不是出于礼貌了,赶紧与友人联系,谢谢她推荐的这部国产电视剧。    “天道”电视连续剧,讲述的是一个传奇的故事。    简要的叙述起来就是:金融运作高手丁元英(私募基金代理人,王志文饰演),由于爱国良心发现,在事业的高峰时激流勇退,来到了距离北京数百公里的一座小城市,在这里他与芮小丹(左小青饰演)相识,芮小丹的好友肖亚文(曾做过丁元英的助理)告诉她:丁元英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魔”。    芮小丹通过与丁元英的接触,却得出了悖于常人的结论,从而与丁元英相亲相爱,而且爱的贵气无比。这个已经超越普通情侣的“爱”,让小城里发生了一件传奇的故事,这个匪夷所思的故事,横跨了地球的欧亚大陆,也横扫了传统观念的牛鬼蛇神,让芮小丹以“自杀”结束了她的“爱”,让趴在井沿上的人重新掉了下去,让商业精英选择了坠崖……。    我认真地观看了剧里的情节和对话,感觉到作者和编剧的功力的确不一般,是那一点吸引了人呢?    单单从电视剧演绎的情节来讲,并非是个完美无缺的故事,里面对于金融投资,对于资源运作,对于企业管理,对于产品推广,对于商业手腕,对于人物刻画,对于情节设计,对于背景描述,对于各层社会的表现,对于因缘结果等,都有着一定的硬伤或者叫欠缺,也就是深度不够。    凭良心来说,剧中所讲的那个世界,我是亲历过来的,若只是叙述同样性质的故事,包括音响发烧友的情趣,可能我会讲的更加精彩和合乎逻辑,甚至会惊心动魄,因为我自己就是一名高度发烧的音乐、音响爱好者,同时在剧中那个世界里摸爬滚打了数十年(包括接触私募基金),应该比作家采风得来的素材,更加的真实和鲜活。    等我把天道这部电视连续剧看完,便得出来了一个结论:这部剧之所以能够吸引人,而且能够吸引“过来和懂得”的人,不是因为故事情节的奇特,而是贯穿在剧里的“天道”,因为这些故事情节对于普通观众,可能会有吸引力,但对于“过来和懂得”的人,就不见得会去青睐了。    为了更加准确地理解“天道”电视剧,我又从京东网购了原著“遥远的救世主”,作者名字叫“豆豆”,百度了一下,居然说是中原油田的一名女职工,而且有名有姓有家庭,这段话留到后面再说,居然也是一个传奇的小故事。    这本书的背面写着:这是一部可以傲然独尊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    我仔细地看完了原著,并在关键处做了笔注,认真地剖析了原著故事的结构,文字的描述,人物的塑造等。    在这部剧里什么是“天道”?在原著里什么是“遥远的救世主”?可以用主角之间的一些对话,便能窥视到“天道”和“救世主”的魅力。    肖亚文对丁元英的评价:“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就能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    这也是悟出“天道”的一种表现元素,人的大脑认知是有限的,没有经过人性教育、生理健康、社会等方面的磨练,是不可能觉悟的,就如剧中的几个发烧友一样,只是扒着井沿看看,最终还是要掉下去,发烧友刘冰的跳楼自杀,就是有违天道之后的悲剧。    为何悟出“天道”还与生理健康有关联?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也是九十年代末期,我结识了一个美籍华人,这个朋友对于事物的看法,对于事情的做法,都与传统的经验的方式不同,他能够看出绝大多数人看不到的东西,他能够在运作中做到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事情,能够把大多数人认为的不可能变为可能,当然了,他还有许多异于常人的世界观和思维模式。    由于在一起合作工作的时间长了,在闲谈之中知道了他的一个秘密,原来他十几岁时得过一场脑膜炎,正是这场大病,让他的大脑细胞超常开发了。    当然了,于他后来在美国的人生经历,也有着莫大的关系,绝大多数国人在美国,都难以融入主流社会,更不要说是上层社会了,他靠着超常的头脑,居然跻身在比华利山庄居住(在这里居住的大都是商业巨贾和大牌电影明星)。    这就是智慧与生理健康有关系的案例,当然了,许多人经历过脑膜炎后非残即傻,我们还是不要轻易地去效仿。    肖亚文又说:“当你觉得这个人很特别的时候,千万别对这种人动心思,一旦动了那种心思,你就算把地狱之门打开了,除了自己受折磨不会有第二种结果。”    故事里这是忠告那些聪明女子的说辞,在我看来,也是与社会中高端博弈的情形很贴切。    故事里的芮小丹、林雨峰、刘冰等人,无论是何种原因,就是动了心思,把自己送进了地狱。奥,说错了一个人,那就是芮小丹去了天堂,因为她是一个觉悟了的女人。    故事里最为动人的描述,就是一种升华的、悟出的爱情,丁元英和芮小丹两人,把一个平常的床笫之事,书写出了超凡脱俗的、伟大的“天国之女”才有的、称作爱情已经难以诠释的珍品。    故事里最为悲惨的描述,就是一种传统观念的、难以脱俗的文化属性,林雨峰和刘冰两人,把一个原本平常的商业活动,书写出了可悲可怜的、难以逃出“天道”的、称作愚蠢已经难以诠释的赝品。    无论是书中还是剧中,都反复强调了一个“文化属性”的词汇。    丁元英说:“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丁元英说:“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化自居,却忘了问一句:是有什么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还是弱势文化?是符合事物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    他还说:“中国毕竟是政治文化搭台,传统文化唱戏,不知道老祖宗那点东西还能把这条船撑多久?”    韩楚风(丁元英的好友,正天集团总裁)说:“所以要转变观念。”    丁元英说:“是转变政治文化观念?还是传统文化观念?”    韩楚风说:“中国的政治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之上的,转变观念的要求使两者都陷入了理论真空,找不到着陆点。”    好一个“文化属性!”,点拨迷津之语!    好一个“着陆点!”,画龙点睛之词!    作品是2004年完稿,电视剧是2008年拍摄,时隔十几年的今天,我们找到“着陆点”了吗?!仍然跳不出“文化属性”的魔咒。    书里和剧中揭示的文化属性,也是悟出“天道”的一种表现元素。    其实在原著里,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之处:丁元英在私募基金如日中天之际,却以爱国情怀退出,这在商业运作中是违背事物规律的,除非你同时也是个政治家(政客),这应该是作者自己杜撰出来的;故事里的发烧友组合去生产什么“格律诗音箱”,用十台器材来推动带有八个接线柱的书架式音箱,且不论技术上有无可能实现(双线分音也是近几年才开始流行的,而且是基于HIFI技术的进步,书里讲的四线分音起码解决不了相位同步问题),从商业、市场角度选择了一个夕阳行业来演绎故事,也是不真实的;更加不能理解的是,硬生生地将警匪片与故事相结合,芮小丹莫名其妙地成为了警匪的牺牲品;还有许多描述商业资源运作、整合的过程,也都是粗糙的,与现实差距颇大。    从这些不足可以看出来,作者并不是非常熟悉故事里的这个世界,而是通过索取素材和感悟来创作的。    近日有两个朋友说:“原著的文笔不够好”、“整个故事的深度不够”。对于这两点我也认可。    故事是用“平述”的笔法来写作的,没有添加任何语言技巧和时尚元素,恰恰就是“平述”成就了这部小说,若写成言情、都市或者章回、灵异,那就一定是个败笔了。    故事是用“不起眼”的事件来写作的,没有任何的掩饰、装潢和雕琢,恰恰就是这些“不起眼”成就了这部小说,若是用大背景、大事件来写作,那也一定是个败笔。    作者能够把这些不足,用“天道”的玄机妙说,把平庸的素材和文笔,变成了读者喜闻乐读的大作,这也是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文化属性”吧。    接着上文来说一说作者豆豆的故事,从百度上搜索得知,豆豆是个河南油田的女职工,高中毕业文化,有一个长相厮守的丈夫。我当时就提出来疑问:一个70年出生的女性油田职工,即便她的天赋再高,处于中石油的企业环境里,就不可能去见识到书里描述的那个世界,会不会是她的背后有人?只是借她的手来撕裂现实、宣杨“天道”呢?    直到前两天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个朋友处提起这篇大作时,没有想到朋友给我说出来一个惊天的秘密。    朋友说豆豆是位男士,是他的好朋友,而且是古城人,这个古城可不是书中的那个古城,是曾经有过十三朝皇帝的大古都。我听得目瞪口呆,连忙打听豆豆的详细信息,朋友又说作者在一所文艺学院工作,也是一名编剧,而且家庭环境与那个世界很接近,而且也是一名音乐HIFI的发烧友。    听到这里我才明白,他为什么能够写出这个故事来了。    经朋友邀请,说是等豆豆放暑假来西安时,我们在一起喝喝茶,聊一聊“遥远的救世主”的前世今生,我也想当面请教一下,用“平述”的文笔和“不起眼”的故事,怎么来构建出一部醒世之作!呵呵。    对于以上的文字,不敢说是剧评或者书评,只能说是观剧剖书的感悟,或者叫做心得。
    2016年12月31日    西部老土    于西安

丹江摆渡人 发表于 2017-1-1 00:55:40

看过!有点味道!

西部老土 发表于 2017-1-4 17:14:11

丹江摆渡人 发表于 2017-1-1 00:55
看过!有点味道!

谢谢丹江摆渡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道与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