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诞生巴蜀考 (第三次修改稿)
黄帝诞生巴蜀考(第三次修改稿)摘要:本文根据大量经史资料和发掘物证等对黄帝的出生地进行分析研究,认为黄帝诞生地在巴蜀与古代经史记载较为符合事实,与四川文物发掘考证较为一致。关键词:黄帝嫘祖诞生 巴蜀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轩辕之丘在何处,《史记》没有说明。因此众说纷纭,一直没有定论。 下面根据若干历史资料、近十余年四川省社科院旗下嫘祖文化促进会的探讨和四川发掘的物证及作者现场考证,可以证明:黄帝诞生在四川。
一、经史记载,黄帝诞生地轩辕之丘即四川岷山
史证一,《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轩辕之国在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炎黄汇典·史籍卷》也有同样的话。 当代史学大师袁珂注《楚辞·天问》:“阻穷西征,岩何越焉? 化为黄熊, 巫何活焉? 咸播秬黍, 莆雚是营。何由并投, 鲧疾修盈?”此数语自古多不得其解。唐兰新解《天问》“阻穷西征”明说“穷”即“穷山”,“鲧尸剖而生禹,其尸体遂化为黄熊而西征,被阻于穷山,卒越岩而南,求活于诸巫。乃豁然贯通焉”。《山海经·海外西经》言“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这句话的意思是:穷山坐落在轩辕国的北部,那里的人由于敬畏黄帝的威灵,所以从不向西射箭,因为那里有黄帝居住的轩辕丘。轩辕丘位于轩辕国的北面,呈方形,丘的四周有四条大蛇相互缠绕。晋代郭璞又说:“其国(轩辕)在山南边也,岷山之南。”所以,鲧所被“阻”之“穷山”,就是“岷山”。千古之谜,由此揭开。罗列上文是说明战国时期屈原在“天问”中对《山海经》记载黄帝诞生地轩辕之丘的方位在古蜀岷山的解释。可是二千多年来,此数语不得其解。四川省社科院文史研究所研究员袁珂著《山海经新解》,肯定黄帝诞生在四川岷山汶川县轰动了海内外。该著于198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4年4月法国雷卡·马蒂厄博士著《山海经译注》引袁珂《山海经新解》达六十余处,尤以《楚辞·天问》“阻穷西征” 袁珂的解更为抢眼。另,“女子国”何解?前不久新闻,据不少专家的考证"女儿国"是当时隋朝时期的一个小国叫东女儿国,即现在四川省甘孜州丹巴县中路乡,当时由于吐番征服了东女儿国,女王携旧部落逃往金川地隐居,东女儿国就此消失了。这就说明轩辕之国离女子国并不远,黄帝与嫘祖通婚就很正常了。 史证二,《三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栖为吉,不寿者乃八百岁。” 《炎黄汇典·史籍卷》也引用了此句。 晋代郭璞著述:“其国在山南边也,岷山之南。”清郝懿行说:“轩辕之国,江山之南,此云岷山者,以大江出岷山故也。”这是说的什么呢?其关键词是“岷山”,明白无误地指出在四川的岷山;主词“江山”非现在的国土之词意,古时此二字是指地名,专家考证“江”指的是“岷江”,“山”指的是“岷山”。用现在的话来讲:轩辕国位于岷江流域,岷山岷江的南边,这里环境优美,没有凶妖,可以长寿,是人类居住的好地方。具体地方就是1992年12月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址风景区的九寨沟、黄龙寺和汶川、茂县一带。 史证三,《山海经·海内经》记载: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儛,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 本段是说:黄帝和嫘祖的后裔在成都平原(即都广)农耕生活的繁荣景象,帝尧时专门研究种植五谷的农师后稷就葬在这里。这里百谷生长,气候温和,草木丛生,树木茂盛,野兽成群;出产各种豆类、稻谷、高梁、小米,冬夏都可以耕耘种植;凤凰等鸟类欢乐地唱歌舞蹈,树梢上春夏天结的果子,秋冬天已经成熟;这里生长的草在炎热的夏天,严寒的冬天都不会死。所以《华阳国志·蜀志》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史证四,明杨慎《山海经补注》云:“黑水广都,今之成都也。” 《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查康熙字典: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中部,青藏高原东南横断山脉的岷江上游,与闻名遐迩的九寨沟毗邻。《华阳国志·蜀志》:“广都县(即都广),郡西三十里,元朔二年置。“離骚”曰:绝都广野而直指兮。曹学佺《蜀中名胜记》谓在今成都附近双流县境。袁珂案:据此则古为都广,后为广都,其实一也。晋郭璞云:其城方三百里,蓋天下之中,素女所出也。素女者,徐鍇說文繫傳云:“黃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琴,黃帝悲,乃分之为二十五弦。”杨慎云:“素女在青城山玉女祠青衣神”。青衣神乃黄帝元妃嫘祖。川西至今有祭青衣神的习俗,青衣江是其地名证。青衣江又名:青衣水,沫水、大渡水,以青衣羌国、青衣蚕神而得名。在巴蜀青衣蚕神就是嫘祖。 史证五,《山海经·海内经》云:“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解:“朝云之国”袁珂引《水经注》云:“流沙又泾於鸟山之东,有朝云之国。”其意思是:朝云国在腾格里沙漠和鸟山之东,鸟山是渭水的源头,属《禹贡》雍州,与《禹贡》梁州相邻,九州中的梁州辖陇南和巴蜀之地,朝云之国大方位是甘陕南部和巴蜀川东川北一带,与唐赵蕤撰《嫘祖圣地》碑相合。 “黄帝妻雷祖,生昌意。”郭璞云《世本》:黄帝娶与西陵氏之子,谓之嫘祖,诞青阳及昌意。郝懿行云:“雷,姓也,祖,名也。西陵氏姓方雷,故《晋语》云:‘青阳,方雷氏之甥也。’雷通作累。”郭璞引《世本》作嫘祖,《大戴礼▪帝系》作嫘祖,与《史记▪五帝本纪》同。袁珂按:《路史后记》云:“黄帝元妃西陵氏曰嫘祖,以其始蚕,故又祭先蚕。” “昌意降处若水”袁珂注:《五帝本纪》“昌意降居若水”《索隐》云:“降下也,言帝子为诸侯。若水在蜀即所封国也。” “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郭璞《世本》云:“颛顼母蜀山氏之子,名曰昌僕,郝懿行云:“《大戴礼·帝系》云:昌意娶蜀山氏之子谓之昌僕氏,于若水产颛顼。”(此句说明颛顼出生在四川的若水)——以上都说明黄帝、嫘祖及其子孙都是巴蜀人。 史证六,《水经注》记载:“若水沿流,间关蜀土,黄帝长子降居若水为诸侯焉。娶蜀山氏女,生颛顼于若水之野,有圣像,二十登帝位,承黄帝之位,以水德宝历矣。” 若水,四川雅砻江的古称。这段是说:黄帝的长子昌意,娶若水蜀山氏之女,生高阳帝颛顼,20岁继承黄帝位。上述五、六史证,不仅确认嫘祖故乡西陵氏朝云之国其方位在古蜀川西川北一带,更重要是黄帝封其子昌意远离中原数千里的西南地蜀郡为诸侯,印证黄帝出生地在岷山汶川布瓦村附近一带。 史证七,《山海经▪海内经》云:“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皞爰过,黄帝所为。”络:绕也。陶唐:帝尧号。叔得、孟盈:黄帝裔天子号。昆吾:古诸侯号,《大戴礼▪帝系篇》云“陆终产六子,其一曰樊,是为昆吾。《史记:楚世家》云: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其裔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其一曰昆吾,昆吾氏,夏时曾为诸侯伯,桀之时汤灭之。神民:裨人黄帝也。建木:建木乃生于九丘之上,有九属树枝弯曲。枸:树根盘错。大皞爰过:谓大皞通过建木上下天庭。这条经文以“九丘”为背景,对黄帝及其后裔在古蜀广都之野的活动情况记载得十分清楚。据专家杨槐在《中华本源三星堆是远古联合国遗存》考证“距今一万多年前,青藏高原上有一支信奉“太阳神”的原始部族,从昆仑山北麓走下高原迁居到中国西北一带居住,并后来发展成了分布在现今青海、甘肃、宁夏、四川一带的九大部族。”与《山海经》之“九丘”对印。 《海内经》又云:“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 大皞即伏羲,所以巴人亦是黄帝的子孙。
二、物证史证黄帝一族发展脉络
史载和后来出土文物极为明显证实黄帝一族发展脉络非常清晰: 1,三星堆出土的大型青铜神树与《山海经·海内经》神民之丘建木有着极为相同的特证。三星堆青铜神树三丈多高,分三层九枝,各铸造一只生动造型的青铜凤鸟,凤鸟是黄帝元妃嫘祖的子孙以凤鸟为图腾。嫘祖长子青阳名少昊金天氏都于曲阜为诸侯,其享也,凤鸟适至,故以鸟纪,为鸟师而鸟名,遂有凤鸟氏、玄鸟氏、有鸟氏、丹鸟氏、祝鸠氏等,象征为这个氏族的崇拜。三星堆青铜神树之九枝明显寓意为黄帝亲属九族之支系。《海内经》之九丘,寓意是黄帝元妃嫘祖生青阳和昌意之九族:青阳生乔极,乔极生帝喾,帝喾生挚,挚生陶尧,陶尧生契是为商,生后稷是为周。昌意娶蜀山氏女生颛顼和蚕丛,颛顼生虞舜和鲧,鲧生禹是为夏,鲧又生偁,偁生老童,老童生重黎,蜀黎生昆吾,昆吾生陆终,是为楚。蚕丛生蜀王是为古之蜀国。上述演绎黄帝后裔脉络极为清晰。 2,《海内经》曰“神民之丘,有木,名曰建木,百仞无枝,下有九枸。”联系上下文,意思是,在古蜀国的都广之野(即成都平原)有一种树木,名叫建木,百丈之高大,其下居住着黄帝妻嫘祖所生的九代亲属,他们的血统关系象征树根一样盘根交错相互交连,坚固不可分离。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也是三层九枝,分别在九枝上铸造九只凤鸟,象征黄帝元妃嫘祖的子孙在中华大地上繁衍滋生造福于民。三星堆神树,以树为天梯,以广都之野(成都平原)为背景,铸造出众多凤鸟,寓为众多帝王从此神树上天下地,畅通无阻,活动在广阔的宇宙之间,撒下仙种,造福人民。 3,《海内经》云:大皞爰过,黄帝所为。《淮南子▪坠形训》云:“建木在都广(成都平原),众帝所自上下。”郭璞注:“众帝王、帝尧、昆吾从都广山以建木为天梯上天还地,故曰上下。”“黄帝所为”,袁珂云:此天梯建木为宇宙最高统治者之黄帝所造作。 4,三星堆青铜立人像和《海内经》三层九枝(九丘)神似。青铜立人证明:其青铜铸造不仅早于中原青铜冶锻术近一千年,更为重要的是属世界之最先。据《炎黄汇典▪考古冶铜术的产生》记载:冶铜术一般由红铜发展到青铜的过程,青铜是红铜与锡、铅、特殊元素铸成。我国黄铜的发现以陕西临潼县姜寨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黄铜片为最早,距今约有6000年;到1977年在长江上游甘肃省临洮县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发掘出青铜刀,经木炭测定距今约5200年,随后又在甘肃省广河县齐家村发现两把青铜镜,经测定距今约4000年左右,属龙山文化(蚕丛时期)。后又在甘肃武威皇娘娘台,永登县蒋家坪发现青铜刀,在永靖县魏家坪发现铜饰和大何庆发现铜匕,在青海省黄南县孕马台发现青铜镜。 5,《炎黄汇典▪考古卷》考证:青铜器,主要用于礼仪用器,据对中原地区的郑州南关外、郑州二里冈、柘城孟庄、辉县琉璃阁、黄陂盘龙城、藁城台西、安阳高楼庄和大司空村、殷墟西区、罗山天湖、孟县涧溪等商代遗址和墓葬中的生产工具进行统计。石器有铲、镰、铚等1125件,骨器有铲、镰、铚等236件,蚌器有铲、镰、铚等653件,而青铜器只有铲2件、钁2件、锸1件,共5件。由此可见,青铜农具的数量甚少,而石、骨、蚌制的农具总数为2014件,是青铜农具的400多倍。还统计了殷代西周的大墓7处,共发现青铜铲17件。其中妇好墓7件,殷墟西北冈100号墓有3件,洛阳北瑶墓有2件。考证认为这些青铜工具在当时中原有关礼仪活动中使用,但绝没有大量使用,墓葬和农业生产活动中站主要地位的是各种金属用品,青铜器在中原地区的非常少见的,说明青铜器并非中原地区原产地。礼仪用器在重大祭祀活动中具有巫术的作用,巫术的社会活动能力的求神以致福。要使神致福于人,必须以当时最好的器皿盛放精美的食物来款待神。 6,“宝墩文化”的发掘。除了“三星堆”,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成都平原的考古相继发现了距今4500年~3700年的8座古城遗址。他们是宝墩古城、郫县古城、温江鱼凫城、都江堰芒城、崇州紫竹古城、双河古城、大邑盐店、高山等史前古城,其中又以宝墩古城面积最大、最典型,于是考古界将这类遗存命名为“宝墩文化”。其中,2003年春发现的座落于大邑县原三岔镇赵庵村的高山古城遗址历史悠久,属宝墩文化早期(距今4700年前)。与位居三星堆不远、距今5000年以上的什邡桂园桥新石器古文化遗址一样,是探寻都广之野古文明的又一重要线索。古城平面形状呈梯形,有城墙,东西平均长632米,南北平均长544.5米,面积约34.4万平方米。在采集到的土样标本中,鉴定出含有水稻、粟等种属的农作物。值得重视的是,发现了古城内外分布着自新石器、商周至汉代三段不同时期的聚落。这说明该地早在4700年前即有人类定居生产生活,并川西建造出一座早期的古城,成了地域性的文化中心之一。以上证明大中华五千历史有根有据,非空穴来风。
三、青铜器的产生地域与四川的关联
上述前五条冶青铜器的产生地域,说明与四川的关联十分密切。 关联一,冶铜术的产生地域最早在岷山地段。从前面青铜器的分析对照世界上一些文明古国冶铜术由红铜发展到青铜的过程(铜与锡混合冶炼为青铜,故此红铜和锡的产地必须共存),我国铜的发现从6000年左右仰韶文化到5200年马家窑发掘出青铜刀,是我国青铜器最早的遗物。随后又在甘肃省与临洮邻近的广河县齐家村发掘出两件青铜镜的龙山文化。巧合的是,临洮和广河,其方位均在岷山的北麓,同属《禹贡》梁州之域与巴蜀同囿,现在在三星堆又发现大量的青铜器,充分说明中国最早青铜治炼术生产地在古蜀岷山一带。 参考资料:1、本文中所涉及的《山海经》《史记》《尚书》《离骚》《华阳国志》等历史书籍 10、中华本源三星堆是远古联合国遗存《嫘祖论坛》……………………………… 杨 槐——向胤道2016.5.10-2017.2.25,3月再次修改著作权所有,转载刊用请 著名作者。谢谢!联系:xiang1947522@163.com
谢谢朋友欣赏支持!问好! 认真做学问的人不多了,顶! lzrhy 发表于 2017-4-1 16:42
认真做学问的人不多了,顶!
谢谢朋友鼓励!问好!远握! 谢谢朋友们的支持!问好! 东源君 发表于 2017-6-12 18:10
超級精彩,我非常喜歡
谢谢朋友喜欢!远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