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伟明 发表于 2017-5-1 15:57:46

名人制造

本帖最后由 邓仲祥 于 2017-5-1 16:26 编辑

  这年头,真是什么怪事都有!连向伟明先生自己也感到惊诧,他的名字真的在一夜之间响遍了全球。
  自从声名鹊起后,向伟明先生便开始迅速走红,和台湾某些女明星一样,他红得歇斯底里,红得莫名其妙,红得一塌糊涂。别说报刊网络上满是关于他的最新报道和他的轶闻趣事,就连那些大大小小的电视台也不甘落后,纷纷向他发出请求,邀请他去做节目。于是他摇身一变,又成了娱乐界的一颗璀璨的新星,在媒体们手里他宛如一枚高杀伤力的集束炸弹,从视觉和听觉上对人们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狂轰滥炸。
  其实,向伟明先生在成名之前仅仅是一名乡村小学极其普通的信息技术课教师,据有关媒体的报道,由于他的成就斐然,于某年某月某日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孟子扫盲奖”,因此,尽管他未曾唱过一首歌、演过一出戏,但他的一夜走红又和那些港台女星不大相同。
  此前,就连他本人所在的单位也几乎并没有几个认识他的人,而今他已然“一举成名天下知”。然而,一个娱乐圈外的人却在圈子里红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不过在当今这个什么怪事都有的年代,倒也并不希奇。向先生自己也颇为感慨地说:“一个人一旦成功了、成名了,他在哪个圈子都是名人、红人”。
  据说,向伟明先生此后还先后多次受到国内外的某些表彰,使得他成为了本世纪初东方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据美国《福布斯》杂志200×年×月中国名人排行榜显示,其排名仅次于大陆影视艺人巩伶,而高居姬迅之上。有人在猜测他当年的收入时夸张地说,他或许不会亚于华人球星姚朗。
  在媒体强有力的推动下,向伟明先生的经历更加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一时间竟成了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而互联网上,能搜索到关于他的条目,就多达数十万条。向先生仿佛寺院里一名挑水扫地打杂的和尚,一旦得道修成正果,便登上了高大明亮的神坛,而且俨然一尊正神,享受着八方善男信女的香烟与崇拜。
  不过,向伟明先生却是一个相当低调的人,在他最后一次获奖,也就是他成名的一年后,他便销声匿迹,再也没有露过面。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本人如同人间蒸发般地从大众的视线里消失了。但他那瘦削的肩膀、高高的颧骨、冷峻的面容和羞怯的微笑还依然深深地印在人们的心底。
  可以说,向先生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他代言的品牌衬衫,自上市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多次创造了销售奇迹。电视台在滚动播放某商家请他拍摄的广告,那刻板而机械的几个“甫士”让人百看不厌。此外,诸如向氏牌矿泉水、向氏牌方便面、向氏牌卫生巾等等,比比皆是,真是举不胜举。
  当然,向先生也会很合时宜地推出三五本书,并签名出售。比如带自传性质的《从教书先生到“孟子扫盲奖”得主》,却是介绍他的成名之路;《月亮湾传奇》描写的是他的少年时代以及情感经历;《瘦身妙法》则是结合他自身的实际情况向广大“减肥一族”推销“灵丹妙药”。还有根据曹雪芹先生的《石头记》改编的《一个男人与一群女人的风花雪月》;《儿媳妇与年迈公公的旷世奇恋》的灵感则是来自白居易的《长恨歌》。这些书在新华书店一上架,即遭到疯狂抢购,自不必说。
  前不久,有人在向伟明先生家乡的小城拍卖了一些他的物品,向先生本人虽然并没有到场,但场面之火暴刺激,教人为之动容。
  此次总共拍卖了三件物品:第一件是一块破旧的黑色布料,上面点缀着细小花纹,像一根被折叠成三角形的方巾,又有些像帽子,更多的人宁愿相信那是一只手帕,但拍卖方最后解释说那是一条棉质的内裤,据说是向先生十年前使用过的,未曾下过一次水,因此至今保持着向先生的原汁原味。第二件是一只半旧的香烟盒,上面印着“蜀水”的字样,拍卖方没等大家猜测,便介绍说这是向先生最爱抽的香烟品牌,物美价廉,向先生历来勤俭节约,因此教育意义深刻。第三件是一截铅笔头,盛装在一只华丽的盒子里,显是向先生幼年读书写字所用,因年代久远,极具收藏价值。很显然,这三件物品最后都因为它们的主人而变成了价值连城的宝贝。
  那些日子,小城宽敞的马路登时因蜂拥而至的人群而显得异常狭窄,警察在二十四小时维持着秩序。各大小宾馆旅社早已住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他们会利用这次机会去小城的一些旅游景点,因生意冷淡打算关门不做的饭店也立即火暴起来,人满为患。因为此次拍卖大会给小城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以及因向先生之故使得本县的知名度大大提升了,县委县政府经研究后决定,将龙山公园改作“伟明公园”,立即挂牌;同时将新建成不久的相如广场更名为“伟明广场”、最繁华的那条街更名为“伟明街”,路标和灯箱上都印上向先生的标准头像,并拟订几年内将再建一个“伟明动物园”和“伟明开发区”。
  在这一大批赶至小城的人中,自然不乏记者、狗仔之流,以及向先生的粉丝、信徒之属,他们纷纷吵嚷着要在向先生的故乡见上他一面,拍卖方解释说向先生并不在此,目前事务繁忙,稍后将与大家见面。于是这些人又提出要去向先生的故居和他工作的单位参观,也不枉此行。
  大家乘坐着大巴,东绕西转,一路颠簸了个把钟头,总算来到了向先生以前居住的老屋。人们议论着进行了参观,那是几间破旧的瓦房,早已人去屋空,只有门前挺立着的两株柏树,人们又纷纷在此拍照留念。
  这些大群的吵吵嚷嚷的不速之客,早已惊动了左邻右舍,他们中就有几个跑来看热闹,于是大家便开始和他们攀谈,谈论和询问一些关于向先生的事迹。
  可是,这位高居“神坛”之上的向伟明先生,好像在邻居们的眼里并不是这么一回事,他们对大家所说的什么孟子扫盲奖、什么东方名人,眼里充满了疑惑与不解的神情。大家便在心里暗自讥笑这些乡巴佬见识短浅。
  但最后,一个自称是看着向先生长大的老人的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得目瞪口呆。他说,向伟明这娃娃我最了解啦,他是某某小学的一老师嘛,前几天才被开除了工作,现在靠蹬三轮车过活呢。这娃娃自幼他的想法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又玩劣成性,我家的草垛子还被他放火烧了个精光……
  老人说的没错,就在几天前,某某小学就以来校采访向伟明的人太多,已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正常上课,并且向伟明现在已经无法安下心来工作,而且他本人道德上存有很大争议为由,上报有关部门批准,将其予以辞退。
  据说,有人在该乡村小学附近的乡村公路上遇见了蹬着三轮车,替人送煤的向伟明先生。他的皮肤越发地黑,黑得有些发亮,弄不清那是太阳光强度的作用,还是煤炭的原因。他依然瘦削,却显得非常有力气。
  他实在有些累了,就停下来,蹲在坑坑洼洼的路边,点一支烟,哒叭哒叭地抽,有人看见,他的烟盒子上印着的正是“蜀水”的字样。
  原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向先生被一个自称是“名人制造”公司的经理相中。那人说他们可以让他在三个月内出名并走红,走红后所获得的经济纯收益,他们公司提七成,约期一年,年满后“名人向伟明”将不得再由向伟明继续“担任”。于是,他们打了一个赌。
  事实上,向先生的“成绩斐然”,和所谓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孟子扫盲奖’”等等,不过是“名人制造”公司撒下的一个弥天大谎而已。他们花费了巨大财力和人力,最终通过媒体等中介的炒作,达到了制造“名人向先生”的目的,于是才有了“本世纪初东方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美国《福布斯》杂志200×年×月中国名人排行榜”等等,当然,他们也从中得到了最实惠的收益。
  于是人们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向伟明先生在一年后销声匿迹的原因。“名人向伟明”虽早已不再是向伟明本身,但他的名字却依然在发挥着名人的效应。
  据悉,记者在披露了这一真相后,该县随即砸碎了“伟明公园”的牌子,并取消了所有开发的决定,有关部门也相继展开了调查……

邓仲祥 发表于 2017-5-1 16:25:43

欣赏佳作,遥祝问好!祝五一节日快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人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