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怀禄 发表于 2017-5-4 15:50:20

【董怀禄散文】我为父亲蒸顿菜圪垯

       我老家的门前有几棵刺槐树。刺槐树顾名思义就是枝上长刺的槐树,它也叫德槐、洋槐,据说是19世纪中叶从德国引进栽培的。刺槐和国槐的树形、叶子、花的颜色虽然相似,但开花的时间却不相同,国槐的花要到六月份才开放,而刺槐每年的五一前后就会开得一片雪白。所谓“谢尽芳菲四月中,忽来清气透帘笼。寻香看取邻家树,照眼繁花流雪风。”指的就是刺槐的花。含苞的国槐花入药,中药叫槐米,可以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于治疗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中国的文人们却喜欢用它表达悲凉之气,这大约是因为是它开在盛夏,落在初秋。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在《点绛唇·小院新凉》中写到:“晚来顿觉罗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白居易是写槐树、槐花的大诗人,他在《暮立》中这样写:“ 黄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肠断是秋天。”刺槐花是上等的蜜源,刺槐花蜜淡黄透明,质地浓稠,不易结晶,清淡幽香,甘甜鲜洁,芳香适口。槐花蜜还具有去湿利尿、凉血止血、清热补中、解毒润燥之功效,能保持毛细血管正常的抵抗能力,降低血压,并用于预防中风。刺槐树的花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每到槐花盛开时,一串串洁白的刺槐花缀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馨香,沁人心脾。有诗人这样形容它,“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刺槐花可以食用,味道爽口。采摘后可以做汤、拌菜、焖饭,亦可做槐花糕、包饺子。我们关中地区人最喜欢吃的是蒸槐花圪垯。做法很简单,将洗净的槐花加入面粉拌匀,再加入精盐、味精等调味料,拌匀后放入笼屉中蒸熟即可。小时候,家门口还有一棵很大的刺槐树。树叉上有一个喜鹊窝。从窗户望出去,两只老喜鹊经常在那里飞来飞去,嘎、嘎、嘎地欢叫着,抚养它的儿女。父亲常常对我念几句童谣:“喜鹊窝,照着锅,做饭少,剩饭多。”民以食为天。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人们看得最重的就是有一口饭吃,所以只要锅里有饭,其它任何问题便都不成问题了。刺槐花是具有极高营养的蔬菜,每年刺槐花开的时候也是吃槐花圪垯的最佳时机。匪事淘气的我是攀爬大树的高手,在大人们的授意和照看下,鞋子一蹬,手心里吐口唾沫,两脚丫子朝树身上一夹,哧溜、哧溜,几下子便窜到树顶上摘槐花。要知道,那个“瓜菜代”的年代(用南瓜、地瓜、蔬菜代替粮食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时常用草根、树皮填肚子,一篮子槐花,就是我们一家子六七口人一天饭食。每回爬到树上,我最急于做的就是捋一把槐花先喂进自己的嘴里。嫩嫩的槐花,甚至不用嚼,甜丝丝的味道就顺着喉咙一直流淌进了腹腔。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农村庄基改造,刺槐树也在挖掘机隆隆的吼叫声中粉身碎骨了。刺槐树,这是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生长力旺盛的树木,耐干旱、抗严寒,那怕地里埋的是一段树根,它也能萌发出新芽。大树被挖掘机刨走以后,地下遗留了无数须根,很快便长出一片幼苗。一辈子对树木有感情的父亲,舍不得砍断这些嫩苗,任由它们生长。没人照看的幼树成长得反而更畅快了些、更强壮了些,只两三年就有了树形,再到来年的四月,便开出了一串串白花。乳白色的刺槐花挂在枝头,像一串串小巧玲珑的风铃,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有的绽开笑脸,好似一只只白蝴蝶展开翅膀;有的含苞待放,有如一盏盏小灯笼悬挂空中;还有的只开了一半,仿佛羞涩的少女在微风中频频点头。喜欢养蜂的父亲便在树下安放了几箱蜜蜂,等蜜蜂采走花蕊中的蜜汁,他就小心翼翼地采一些刺槐花蒸菜花圪垯吃。一晃几十年就这么过去了,门前的刺槐年年花开花落,年年蜂蝶飞舞。幼树也早都长成了大树。今年五一,我回老家看望父亲,老人家柱着拐杖,步履蹒跚地在树下转来转去。他说:“今年天旱,洋槐花开的不好,唯独这几树结得繁,不过也快要落了!”我问:“伯,你是不想吃洋槐花圪垯?”他用贪婪的目光瞅着树上的花絮说:“不吃!”我知道,他是想吃而又担心树高吃不到才这样说的。我说:“想吃了我想办法给你弄!”找来牢钩,端来高橙子,我便开始一朵一朵地采摘,父亲在树下帮我捡拾。当天晚上,我便把采摘的刺槐花清洗干净,用面粉拌好,蒸了满满一篦子。可是调拌好端到老人家面前让他吃时,他只撮了一小口尝了尝。他说:“香得很!不吃了,明天再吃吧!”我知道,不是父亲没有胃口,而是他已经不能不敢吃晚饭了,要是搁前几年,少说他一顿也得一大碗。毕竟岁数不饶人,晚上稍微吃一点东西,老人家这一夜将不得安宁。看着他舔着嘴巴慢慢地躺下,我的心里真的不是滋味。我是老人家唯一的男孩。说实话,父亲这一生骂得最多的人是我,但他一生最爱的人也肯定是我。我母亲去世得早,父亲后来续了个老伴,也没有把他陪到头。也就是继母去世这三年,他一下子老了。如今老态龙钟、风烛残年,生活在乡下冷清的街道里,坐在冰凉的门墩石上,过段时间能见到他的儿子一家已经成了老人家生活的奢望。我在外省工作,尚未到退休的年龄,又不能提前内退,父子们就这样长年互相牵挂着。为父亲蒸顿槐花圪垯吃,是我这次回家做得最能对得起老人家的一件事情。
    作者简介董怀禄,笔名小河水;新浪博客和微博昵称:长安亦君;微信和QQ昵称:细水长流。陕西礼泉人。中学高级教师,十堰市首届十大名师。1996年9月、1999年9月,先后入选《中国中学骨干教师辞典》和《中国当代专家大辞典》。中国新文学学会会员,作协十堰分会会员,《西部文学网》湖北分站长,湖北省、十堰市教育学会会员,曾任十堰市语言文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和文学作品在省、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出版有个人专集《怀念与忧思》、《黄土魂》、《董怀禄短篇小说选》。

董怀禄 发表于 2017-5-4 16:04:06

      如今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父母老无所依的时候,我越来越感到:“该是反思一下我们怎样做儿子的时候了?”“百善孝为先。”古人为官的,父母去世,要向朝廷告假,回归故里守孝三年。今天,如何孝敬父母?作为儿女,我们应该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做到无愧于己,无愧于父母。

洛沙 发表于 2017-5-4 19:24:44


宁静 发表于 2017-5-5 09:39:36

您的此篇佳作已被《西部文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西部文学微刊)第998期采编,手机“扫一扫”,分享您的作品。
http://bbs.xbwx.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03/29/160356yz8huthaktuhaa2t.jpg

董怀禄 发表于 2017-5-6 16:10:07

谢谢各位版主!向宁静老师和洛沙总编致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董怀禄散文】我为父亲蒸顿菜圪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