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登录
立即注册(中文)
首页
Portal
开通VIP
论坛
BBS
导读
Guide
搜索
搜索
要闻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纵横
文学资讯
文学杂谈
民间传说
文学
匾牌文化
报告文学
民俗风情
电影剧本
笑话故事
心情日记
特色
西部传奇
西部旅游
西部美食
西部书画
乡村振兴
三言两语
站务
新人报道
文学期刊
作家风采
官方公告
站务处理
活动中心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西部文学
»
论坛
›
西部文学
›
小说纵横
›
【王屹立小说】林家村轶事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王屹立小说】林家村轶事
[复制链接]
1258
|
3
|
2017-5-16 11: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序
母亲说了,车买了,就带她出去转转,也不要走太远。我当然知道她老人家一定是在说林家村。年纪大了,总爱唠叨,我已经不止一次听她说起那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村子。
车子沿着引渭渠一直向西开,过了村子的大牌楼不久就停车在路边。我搀扶着老人,先是走过引渭渠小桥,拐上一段坡路,就看见那个蚕豆大点的小站。我们远远站着看,母亲说:当年,我爹、就是你姥爷就在这个站上做工。
小站被很多大树和一面土坡包裹着,站在高处看下去,低矮的工房前边就是窄小而又空旷的月台。沿小路再往上走不远,土坡的坎上坎下有几孔破败的窑洞,由于田地或者荒草阻隔,我们无法走到跟前,只能远看,那时,我发现母亲眼角有了几星泪花。
她指给我说:刚到宝鸡那会儿,我们的家就安在了林家村半坡的窑洞里,但已经记不起是哪一处了。人老了,就像水煮的时间久了,很多沉在下面的东西就会翻上来,扳着指头一算,到宝鸡已经70多年了。
母亲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我听着她小声嘟囔着:那是1943年年初……
一
过了阳历年不久的一天中午,爹慌着赶回来,对我娘喊,快收拾收拾,要逃难去了。娘还在愣着,爹已经从床下拉出一个破木箱,一边塞东西一边说,赶紧赶紧,日本人要打过来了,站长说是最后一趟车了。我躲在一旁看他们忙乱,记起有时候去车站找爹,见过挤满逃荒人的火车从洛阳过,想着人挤人的样子怕得要死,爹的脾气很不好,我也和娘一样不敢问,要往哪逃?啥时候回来?
据说日本人的飞机一旦发现火车,会追着撂炸弹。傍晚,我们在东站和站长一家汇合,人堆中还站着爹最疼爱的徒弟吉祥。一二十号大人小孩被车站警员拉扯着终于挤到了守车里。那是一个寒风彻骨的夜晚,火车扑哧扑哧吃力地开过灯光昏暗的洛阳站,一路朝西开去。记得大人们一路上都不太说话,我迷迷糊糊,满耳朵都是“哐里哐当”的声音,时不时被铁闸刺耳的刹车声惊醒,尤其是到了潼关那地方,火车好像停了老长老长的时间,外面人声嘶喊,汽笛不断,还像有过队伍的脚步声,就那样走走停停、晃了几天几夜,终于到了这个我从没听过的生分地方——宝鸡。
后来爹常说,辛亏站长帮衬,全家才不至于被战火困在洛阳,否则十有八九做了鬼魂。爹有一手做饭的好手艺,在洛阳东站搬道岔时,每天下工就到站长家帮工做饭,几年下来和站长一家有了交情,关键时候,人家站长伸手搭了一把,就是救了丁家全家。
火车当时停在现在叫店子街的地方。我感觉这次总算不走了,因为站长和我们全家都出了车厢,就在铁路边的人堆里席地而坐,眼见得土崖下到铁路边沿线全是黑压压的人呀。
爹在土崖坡上面的一个树梢上绑了个线绳,就和站长、吉祥哥前往城里打探消息。回来远远瞅见绳子就能找到我们。头天傍晚爹回来说,先待着吧,东闸口满到处是人,西闸口到河声剧院后面的铁路两边,甚至往南的河滩地里到处都是逃荒人的窝棚,一片一片望不到边。站长和爹他们先是到了东闸口的难民收容所排队登记,完了又跑到车站跟前的陇海铁路办事处登记,登记后天天去哪里等待派遣证。
终于有一天,站长领到了去往机车厂的派遣证,爹和吉祥哥就忙着雇了大车装上家当,帮站长把家安到十里开外的长乐塬,站长留过洋,底子厚实,和人家铁路上的官员一搭话就不同一般,甚至是像客人一样被请到了宝鸡机车厂担任总调度室主理。
站长的马褂很短,袖子很长,他抖抖胳膊把手从袖子里伸出来,一只手在我的脸上摸摸,说,“小妞,记得来看我啊。”我望着站长一家远去,那时候的年纪不太懂得分别的感念,只看到娘在不停地用衣角擦眼睛。
接着就是吉祥哥排了几天队,也被宝鸡铁工厂招去做了翻砂工。吉祥哥的运气来自于当时的宝鸡作为战时大后方,急需扩大生产满足需要,铁工厂的铸件生产需要娴熟的工人提高成品率,而吉祥哥刚出生不久就被家人从交河老家带到天津卫,跟在有一手过硬翻砂手艺的父兄跟前,所以翻砂的路数能说个七七八八。吉祥哥说,那天工厂协理领的的选人大师傅恰好来自三条石,几句话过后就指着他说,后生,拿包袱跟我走。
又隔个几天,爹从站长打过招呼的一个办事员那儿拿到了一张派遣证,又凭派遣证到陇海铁路办事处领到两块大洋,问过路后,爹叫了大车,一家人匆匆忙忙往西赶。
一路上娘把我搂得很紧,说怕被人拐了。大车经过中山路,马路两边洋铺子一个挨一个,铺子的房檐台下坐着三几个叼着烟袋的人,黑黢黢的棉袄裹着干瘦的身子,腰里扎个布带带,一身西北人打扮,路上挑担叫卖的声音中能听到河南口音,街角不少要饭的躺在街角晒太阳,路人几乎是绕着走了。大车快到南门口时,记起第一次看见路边的大地电影院,青砖到顶,黑底白字,门前台阶好几层,很是气派,不亚于洛阳的戏园子,赶车的说,那是豫剧名伶陈淑贞盖的,后面西南城巷还有一所她盖的中州小学。爹仰起脖子看了许久,说,那是俺洛阳老乡,赶车人笑笑。不久,大车就出了西关城门洞,开始沿着渭河继续向西。
过了下午,一家人终于到了林家村,用现在的话叫风尘仆仆吧。
二
一个像是甲长什么的执事招呼我们,一家人当晚就挤在村子后坡上的一所小学校里将就一晚。
那晚算是第一次见过学校仅有的一名教员,姓吴,个儿不高,穿着灰灰的棉袍,和村里人最明显的区别是头发像是梳过的,很整齐,说出话来有点外地口音,爹说是陕南腔。
吴教员晚上和爹唠了一会嗑,问了问洛阳那边的战事,看我和娘一副困乏的样子,就很识趣的走了。爹说,这人很精明,到底是文化人。
第二天,那个执事招呼我们在学校不远的坡上找了一口旧窑洞,说,老丁,收拾嘎,就住着吧,虽说离村子远点,好歹离学校很近,你和吴教员也有个照应。
爹口中不停感激村里人的朴实厚道,一家子远离家乡终于可以安停下来。我帮着娘打扫窑里积土。很快去站上打到的爹回来了,快到晌午,吉祥哥和吴教员几乎同时赶来帮忙,那也是因为我们丁家的缘故两个冤家第一次照面。
那时候,吉祥哥已经在宝鸡铁工厂不远的龙泉巷赁下房子,也算是赶来给爹说说他在工厂已经拜了新师傅。爹一边往土里楔着木桩一边对扶着桩子的吉祥哥说,敬师如敬父,要学师傅手艺,还要学人品的。吉祥哥说,懂得懂得,我也是一直把您老当父亲的。吴教员不知从哪找了几张破竹席跟在后面往木桩上围绑,不时抬眼看着他们爷父两个说话,没太插嘴。
最后爹拆了一口旧箱子钉成门板,门板之内就算是从洛阳到达宝鸡后真正意义上的家园了。安顿完后,爹把村上的执事和吴教员留下,在装了衣物的木箱上摆了一碟糖蒜、一碟炒面和几个江米条,又拿出小酒壶斟上几杯酒算是招待他们。
下午的村子已经静的很了,只能听到几个喝酒人说话的声音。
吴教员和吉祥哥就坐对面,毕竟不太熟,俩人一会抬头看看窑里窑外,一会又不约而同地瞅着我看,尤其吴教员几杯酒过后,更是大眼睛看着我愣神,爹说,在洛阳我让小妞读过一年初小,算是识几个字,不是整天躲炸弹,她还要嚷嚷读书,吴教员读书多,以后可以多帮衬。吴教员说,识文断字是应该的,我在村上一直鼓励女娃娃念书的,爹却说,识得字能记账就行,女娃家还是要守家的,你说是不是?这话爹是冲着吉祥哥说的。
吉祥哥一样很怕爹,从不敢正眼去看他这个12岁就跟随的师傅。在洛阳时吉祥哥就住在我家,几乎每天帮师娘收拾完家什后就带我去玩耍,有天吉祥哥从站长家悄悄包了两块蜜三刀塞给我,没成想被爹发现,问完来由就把他徒弟狠狠地抽了一巴掌。我很心疼12岁就失去父亲的吉祥哥,从平日爹的说道或者爹疼爱的眼神里得知,一向聪明好学而且十分谦卑的吉祥哥很讨站里站外人们的喜爱。
在林家村正式安家的第一个黄昏,吴教员陪我送吉祥哥,一路上,吉祥哥放开性子给我讲城里的事情,还说和他一起做工的几个师兄弟相处的很好,大师兄还说想在师傅的主持下换帖子正式结拜兄弟。我问啥时候也带我去城里玩,吉祥哥说会的会的。我厮跟着吉祥哥一直走到村口,看着他渐渐走远。那时候,我才仔细打量了村子周围……
在洛阳那会儿就没见过这么多的山,村子西边的山包一个连一个,越往西越高,北边和西边一样,山也罢,坡也罢,都是光秃秃的。吴教员指着西边的一个大坝说是挡水用的宝鸡峡,河水从坝的一侧泄下,傍黑时,河水更显得浑黄,慢悠悠流着像是很稠的黄汤,黄汤汤流不多远就漫开到对面,宽得望不到边。河岸边隐约停着专门摆渡的木船,听吴教员说自从不少当兵的在河滩里搭起窝棚,搞起什么新兵训练后,渡船就一直横在浅滩了。
三
那时候火车只通到宝鸡站,往天水的铁路修了塌,塌了修,所以到林家村一线的几公里路除了慢悠悠跑几节货车,就只能跑那种带摇把的轨道车,来来回回运送些修路的物资。运来的物资就存放在林家村小站的一排工房里,由爹负责看管。西边隔几天就有炸山的炮声传来,轰轰隆隆沉闷的声音总让我想起在洛阳跑警报的日子。
一条可以走马车的土路从村子穿过。往西全是大山,每天去往西边的赶脚人不断,往东就是去往城里的方向。村口的大路边上有颗很大的皂角树,树下常有过路人在树荫下歇脚,到了当年开春,脑子活泛的爹就让我在皂角树下摆个茶水摊,给东来西往赶脚的路人卖些香烟洋火茶水的小零碎。
坐在路边能看到铁路上开来的火车,快到站时火车把白色的蒸汽呲的噗噗的,路边的树枝呼啦啦往一边倒去,更喜欢看那种平板式的轨道车,一两个人坐在平板车的凉蓬下,另两个车夫喊着号子前后摇着,快到站时,一个摇把人停了冲前面喊着,接了接了……
当然,如果每次吉祥哥从城里回来,准是我第一个看见,远远的,我就冲大路上起劲喊他。吉祥哥来了就先在摊子上待一会儿再去看师傅师娘,坐那儿给我讲他厂里的事,还有城里的新鲜事,我相信,当时我满脸惊异而又好奇的神情只有吉祥哥能看懂。所以,在大皂角树下就喜欢往东瞅,看看行人里有没有吉祥哥的影子。
一般到了下午,路人渐渐稀少了,常时候刚赶上吴教员送完村南边的孩子,拐回来就顺手帮我搬了小桌子,我?上篮子往回走。他和一个敲钟老汉单独住,娘有时候会留他吃饭,大多是人家找理由谢绝,除非爹回来让我专门去请,吴教员偶尔会来喝两杯。
但清楚记得有那么一天,我可是在午饭前就把摊子收了,而且是从城里赶回来的吉祥哥帮我收的。
我听到吉祥哥在灶火棚里对我娘央求,大概是说常香玉来了,要带我进城看戏。娘脸拉得老长,一边唠叨一边烧好汤面条,让我们一人喝了一大碗。
吉祥哥端着碗走出灶火棚,隔着麻袋做的门帘对我娘说:“师娘,放心吧,我会照顾好师妹的,这长时间,小妞都没进过城呢。”的确,自打来到这个偏远的村子,我顶多到过站上接爹下班,牙长一点路,往东,我连皂角树的凉荫几乎没出过。
我坐在窑口听见娘在里面说“乱哄哄的,到处是逃荒的,你去就去了,把小妞带去,你师傅知道了说话可是不中听。”我爹是个老封建,尤其在女人那儿管的太严。
吉祥哥好像猜出来娘是不高兴早早收了茶水摊,“小妞说,两天了西边都没了炸山放炮的声音了,过往客人已经少了很多,她一个坐那也闲的生慌。”
“看完戏都大半夜了,她自个咋回来。”我自小就没离开过娘的被窝,就是在洛阳跑警报,躲地洞都不能和陌生人离得近了。
“再晚,我也把师妹平安送回来,”吉祥哥望着我怔了一会,显然脸红了,“大不了明早上工去迟点。”娘说的话我没太当一回事,因为在我们家,吉祥哥就是除了爹娘以外最亲的人了,啥事情他都会有法儿办的。
娘不是太固执,只是很少在家里拿主意,所以这样的“大事”她是怕我爹骂的。娘把笼布包的半个饼递给我,说“拐站上给你爹打个招呼”。
四
我在洛阳那会儿常听大人们说起常香玉。爹嘴边也时常挂着“看了常香玉的戏,一辈子不生气”那句话,他也是在站上或在站长家里听别人叨叨的。站长那身份的人不仅可以到剧场里看,还跟过几场堂会,虽不是河南人的他在洛阳久了也成了常香玉的戏迷,甚至有次给爹说起常香玉被洛阳一个专员逼得跳崖,站长讲着讲着就义愤地摔了个茶盏,可见他的痴迷程度。我后来得知,爹其实一辈子都没看过常香玉的戏。
说是去看戏不如说想进城,就觉得城里热闹,好玩,甚至想去洋铺子里摸摸花花绿绿的绸缎。
路上听吉祥哥说,常香玉这次到宝鸡唱戏是为了慰问灾民,她刚在西安为灾民施完粥,又兵荒马乱地跑到宝鸡义演,我只是思量,她可能比我大不了几岁,好像做的事情能被人惦记,我老坐在茶水摊那儿会有点啥出息。
过了西关,吉祥哥指指大地电影院,说,一会儿你再看看常香玉盖的河声剧院,那排场!
果然,快到汉中路时,眼前已经是人山人海,远远就能看见河声剧院老高老高的青砖门脸。军警费劲地把人群远远地推在马路对面,陇海旅社旁边铺子的街门都上了门板,台阶上下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剧院门前,“常香玉募捐义演”的条幅横在院墙的大门上,说是大门,其实就是两根木头,上面插了些绿绿的柏树枝枝,剧场的院墙除了大门两边的半拉子土坯墙,再往后干脆是木头上围着竹席圈起来的。
半下午的,门口显然还没放行,人就越聚越多,我们也挤在人堆里,吉祥哥踮起脚尖左顾右盼,终于他喊了一声,很快向一个方向挤去。这一去,吉祥哥从人群中拉出一个人,一个在后来让我添堵一辈子的人。今天去想,兴许怪不上那次看戏,世道更像一出戏。
听凭那人把我们带到一边,吉祥哥拽着那人过来,走到我面前说:老五,这就是我师妹。被叫做老五的那人十分清瘦,学生蓝的制服显得人很干净,两个脸蛋上有些微红。他没太吱声,只是搭眼看看我,“趁着人少,我先把你们送进去,都先待在后面不敢响动啊。”老五说话轻声轻气,有些斯文的样子。
就见他挤过人堆上了台阶,给把门的耳语了几声,然后招呼我们过去。吉祥哥连忙拽了我冲过去,顺顺当当从军警闪开的缝隙里钻进去。眨眼间躲过人群的场景让我对老五暗自佩服,心里思量这人本事忒大。
站在剧场侧门,我旁边是三间青砖瓦房,一些人来来往往搬着家伙什,我好奇地盯着一个妮子端了铜盆进到我身后的房子,我隔窗看见那妮子就走到一个正喝汤的女人背后站立,女人二十岁模样,方脸庞,我看时,正巧她用筷子轻轻夹了几片荆芥,抬头看见我就翘了嘴角笑笑,让人很是舒坦,突然身后一个老者赶来,用地道的豫西口音说,看啥呢看?一边轰我走一边就进了那屋子,“哎呦,香玉呀,赶紧赶紧,快上妆,没看看啥时辰了。”哦,她就是常香玉,那个唱红了中州大地的豫剧名角儿。那是我一辈子距离常香玉最近的时候,而且我们还像相熟中对了眼儿。
开演后,我一只脚挤在旁边一个人的板凳边,一只手扶在吉祥哥的肩膀上,抬眼看着台上。戏台上人影晃动,每个人都化了很重的戏妆,只凭戏中的扮相和唱念,我猜定刘兰芝就是常香玉,常香玉就是刘兰芝。
“惜别离,惜别离,
无限情思弦中寄,
弦声淙淙似流水,
怨郎此去无归期;
惜别离,惜别离,
无限情思弦中寄,
弦声切切似细雨,
新婚怎忍长别离,
……
好夫妻长相聚,
一对孔雀永双飞。”
唱腔上我听不来啥,就是觉得从常香玉嘴里吐出来的声音流畅、轻巧,还有点高贵的气势,道白加了唱念的调子虽不像一板一眼的河南话,但还是能听出乡音的味道,加上周围一阵一阵对俺河南老乡的喝彩,像是我自个儿被众人捧起来一样,心里热烘烘的。快煞戏了,我才感觉吉祥哥把我手抓的很紧,两人手里都攥的水汪汪的,当时想是他怕我从凳子上跌下来吧,后来知道了《孔雀东南飞》,才想兴许是吉祥哥看懂了那出戏。
台子上灯都黑了很久,我们才挨着人一点点往外走,更多看热闹的人群挤在院子,都想瞅瞅“中州社”的台柱子。很长时间,,我们才慢慢被人拥着走到黑暗的大街上。
五
当晚,吉祥哥送我回林家村。在我好奇催问下,吉祥哥才讲了那个被称为老五的情况。他姓李,是吉祥哥在铁工厂的师弟,他父亲原是太寅一带的乡绅,在当地办过学,还拉了人组建保安团,抗战后成了26师宝鸡留守处的副官,起先他被父亲送去西安战干团,看着队伍吃香,就想让儿子在队伍上混个一官半职,但这公子因为吃不了苦,也说是怕战事吃紧真的上战场,没半年就以手腕骨折为理由跑回来了,看着不成器的儿子,办过学校的父亲听人说将来还要靠技术立家,就让人把他安排在铁工厂学描图,正巧和吉祥哥投的同门师傅,为了让几个徒弟往后天高地远的有个照应,在师傅主持下,他们几个结为拜把子兄弟,他排行老五,吉祥哥排行老四。
城区去往林家村要走很久,土路很宽,那晚算不得多黑,相反是明亮的星月把路上照的有些微光,过了漆黑的几个村子,行人越来越少。正走间,突然看见一个人影从南边河滩的土坡爬上来,然后斜插着走到路上正和我们照面,一看竟然是吴教员。这么晚?满身是土、头上还粘着几点草屑的吴教员有些尴尬,看着我们吃惊的样子,说:“我一个老乡在河滩里面的训练营,别人捎来话叫我去看望一下……”
不知吉祥哥咋看?其实,我当时就觉着这解释实在勉强,因为周围村子人都知道,西河滩一般人是不敢靠近的,有时候听见河滩里新兵的枪声打得“啪啪”响,村里执事说过多次甭去胡说河滩里的事,军队和军统站的人可是不好惹。
所以,三个人在荒郊野岭碰面反而不太言语,只是偶尔说说刚才看的啥戏,演了个啥。
到家后半夜,吉祥哥觉着爹不高兴,就说吴教员有事要说,那晚上,吉祥哥就住在了吴教员的学校。很久以后,记得吉祥哥说过,吴教员有很多朋友,那一晚睡到半夜,就来了几个外乡人,像是很熟的样子打了招呼,而后神神秘秘的拿着油灯到窑洞里说话,天快亮才走。
那之后我再没见过老五,但看戏那晚在人堆儿里唯一一面的印象挺深,尤其吴教员有次和爹聊起常香玉,说是有个宝鸡地面上的李姓青帮头子想让常香玉唱堂会,被拒绝后挨了打,我在一旁就想起来老五瘦瘦的、弱不禁风的样子,老五不是也姓李吗?会是他家吗?后来我还真问了吉祥哥,他不信我的话,“谁说的?”当听说是吴教员说的后,吉祥哥才恨恨地说:“我去问老五!”
问没问倒也再没听吉祥哥说啥,后来想,可能真问了,也许就是三问两问,才让吴教员在老五那里受到牵连。
渐渐地吉祥哥来的也少了,来了总说工厂活多,几乎两天就开一次炉,爹就说,活多好呀;有时候还会给爹带来点卤肉和花生米,陪着爹、有时还有吴教员一起喝几杯酒,爹一端酒杯就会说,我们都是下苦力的,想喝酒了回来,少和工友们下馆子,吉祥哥说,少,少。吉祥哥不善言语,总是吴教员和稀泥,说,城里热闹的场景也得要去适应啊。其实,爹话音里更多是怜爱他的徒儿,我知道,多年来吉祥哥和我们家早已不仅是师徒的关系,在洛阳那会就积累了更像是亲情的一种相处方式,我甚至敢肯定,吉祥哥既是来看爹,也是来看我。
抗战后期,日本人的飞机来稀了,西边修路的炸山放炮声到多起来了。那会儿我跟爹学会了煮茶叶蛋,小摊的生意时好时坏,路上没人了,我也许?了篮子往一号洞那边去叫卖。爹有时候会背回来半麻袋煤渣,那是时间长了和车头上混熟了,总爱跟人家说,“张大车、李大车,清清炉,清清炉”,大车师傅就笑笑,从炉膛里卸下半红的煤渣,在路边晾凉后背回来烧,那年月,村上能烧上煤火的几乎没有。有个十天半月就走村串户卖卤肉的老爱在我家院门口吆喝几声,娘就出去用纸票买点回来等爹下班。吴教员偶尔到家来串串门,爹就喜欢和吴教员围在煤火边,把卤肉切了,两个人边喝酒边絮叨海阔天空的事情。爹说,吴教员的见识很广,对战局走向有思想。
直到有一天吴教员跑来给我爹说,胜利了,日本人投降了。我们一家人都顺着他指的方向竖起耳朵,东边一整天都像有放炮的声音,空气都像是在闷闷抖动,那震颤比起西边偶尔传来的炸山声更让人振奋,爹赶忙往站上跑,爹说站上有几个西安来的大学生整天给他讲着东边的战事,他是想给站上报信,不一会,站上就传来零星的鞭炮和嗵嗵作响的敲盆子声。
在通红的煤火边,我看到爹和吴教员的眼睛同样放出光彩,脸烤的红红的,那晚,他们都喝了不少酒,爹喃喃着说,结束了,兴许该回洛阳去啦?吴教员有点陕南的口音,说他怕是要去往更远的地方。
没过去多久,吴教员果然不见了。
究竟是哪一天不见了吴教员,我记不起来了,反正是有天吉祥哥从城里带来一包猪头肉,爹让去叫吴教员,吉祥哥转了一圈自个儿回来了,说学校敲钟的一个人在柴火棚里做饭,老汉说吴教员没打招呼走的,要么晚上就回来吧。
晚上没见着,第二天还没有,傍黑时,几个穿制服的人被保长领着去了学校,然后在院门口问了爹几句,又去了几个人学生的家,转转就走了。
爹叹口气说,怕是再也见不着这个文化人了。
几天里,整队整队的军人向东去了,西河滩不再尘土飞扬了。
吴教员突然离去的事情,很快被另一场战争的到来所冲淡。隆隆的炮声中,人们纷纷往西跑去,传说共产党军队打下凤翔城了,我们收拾收拾也跟着一群铁路上的人往西跑了,一直在天水地界上躲了二十来天才破衣烂衫的回来。但爹没有去,他一直在站上看管物资。后来,他给跑回来的村里和家人说,甭跑了,人家部队到咱村,有几个就住在我的院里,出出进进连咱窑洞瞅都不瞅一眼,心可放肚子了。果然,在第二次宝鸡解放,全村真的就没人离开。
可是娘没熬到第二次解放,头次往西躲避的我们回到林家村后,娘就病了。娘去世前,在爹跟前一向胆小怕事的她力主要我赶快结婚,说是兵荒马乱,往后还不知道是啥样,“就把小妞托付给你的徒弟吧!”娘通过村上人找到福临堡一个教堂,和主事说好后,第二天我和吉祥哥就在教堂成了婚。
娘去世后葬在福临堡后山上,爹一直住在林家村,直到宝天线全线通车,林家村成为正式车站,爹就一直在那里干到退休。我和吉祥哥已经搬到厂子在东闸口的工房,所以,在我们和吴教员、老五之间后来发生的事情,甚至导致我们命运坎坷一生的原因,爹并不十分清楚。
解放不久,我参加了宝鸡市第一届青年代表大会,还在南门口广场上举行共青团第一区街道支部成立大会时,我代表新青年上台发言,红旗在身边热乎乎地扑打着我,感觉我像换了一种活法,不再是林家村大树下那个只会叫卖香烟的小妞,而是即将投入建设大军的新战士。
但有点温热的火苗刚刚点着的新生活,被突然传来的一个消息像雨水一样浇灭了那点火星:军区在赤沙一带清缴匪患“救国军”时,抓获了几个匪首,其中就有李团副的儿子、吉祥哥的把兄弟老五。这一事件在当时十分轰动,对新政府来说不亚于打赢了一场战役。
那类人在当时绝对是死路一条,老五的命运当然没法逃脱。老五的归宿是在西河滩,原来训练新兵、吴教员几次前往打探情报的地方,当年荒草已长得老高,吉祥——他的拜把兄弟老四,和一排脖子上挂着牌牌的人被押着走向远处,吉祥哥说里面最瘦最高的那个人一定是老五,在枪声过后扑通一头扎进沙土里。
吉祥哥事后说他看罢回来心里怕极了,老五死时的样子就像无法扯开的影子,一辈子拽着他,使他迈不开步子,往后的日子也果真如此,因了老五的牵连,立刻改变了我们一家的命运。
原来,在挨枪子之前,老五向军管会坦白罪状,他说,他曾经告密说林家村的学校像个共党的联络站,姓吴的教员经常迎来送往好多外乡人,他肯定教员就是个头头,老五一再向军管会的人说,他的确是无意间流露给了他父亲的下属。要命的是,他在审问之下,承认这一“情报”的来源是他的拜把兄弟四哥,名叫吉祥,甚至他还猜想四哥给他透露这种消息的动机,就是四哥担心吴教员喜欢上他的师妹。
军管会不久就来人把吉祥哥带走了。
天旋地转的我裹着大棉袄在屋里怔了几天,醒过神来才知道出门打听消息。
七
那一年的冬天实在冷的受不了。在南门口专区大院门前守了几天,好不容易遇见一个同样是专区团代表的女干部,看着眼熟就把我拉到一边说,吉祥把我党在宝鸡的一名重要领导人出卖给敌人,使我们这位重要的领导人被捕后生死不明,他现在定了现行反革命。她劝我不要再等了,不会有好结果的。
我想不来,她是说不让我再在专区等消息?还是不要我再有和吉祥哥厮守相伴的念头?天上突然把一堆一堆的乌云砸下来,眼前一片黑暗,天哪,我咋就成了反革命家属了?
“不会有好结果。”是他?还是我?
从西关往回走,中山路长的走不完,昏黄的路灯一路上都瞪着眼睛瞅我,我像是做贼的躲着光亮,家像是天边的一点星光,总也无法靠近。半夜了,我连推开门的劲都没了。
我病了。在屋里空座了多少天我也不知道。居委会通知,我暂时不用再去宣传队了,等着接受批判和上级的检查。我开始有些怨了,怨他的自私,怨他的觉悟太低,怨他的儿女情长大过了革命前途,在阶级感情分明的战线上咋能让“老五”这样的敌人掺和进来。
再去上班,感觉同志们都用鄙视的眼光瞅我,原先要好的姐妹也是冷眼相对,门市部主任找我谈了话,不是关心生活疾苦,而是要我虚心接受同志们的监督,相信政府,勇敢揭发,争取早日和反革命分子划清界限。
那界限是啥样的,现在咋去理解?可在当时,界限可不像爹扳道岔,扳一下闸把,车就改了道,我面对的可是个亲人呀,这亲人也不是柜台外面一声声“同志同志”那样叫着的顾客,他可是自小就和我亲如兄妹,可怜巴巴的一个孤儿,和爹和娘有着没法割舍亲情的徒弟,与我那就是除了爹娘以外最亲最亲的人了,当“离婚”这个可怕的字眼冒进我脑子的一瞬间,我就整个人像要散架一样无力支撑。
那种压抑让我得了过分胆小的心病,直到今天走路都是小心翼翼,见人多就躲,看不平就绕,总担心突然滑倒或是被什么绊着。因为,我没胆量离婚,我怕说不清这种变化的根源,怕爹承受不了这种变化带来的伤害。所以,我只能像个没有雨伞的人,让暴雨浇给我一个人,淋再透我也要忍着。
然而,大概一年多时间吉祥哥就回来了。
像做梦,又像一出戏,曲曲折折。他站在门口怔怔看了我一会儿,然后像是什么都没发生,去到煤棚里捡来几个大碳,把柴火投进冰凉的炉膛,他说,吴教员没死,还当了大官。
带学生的吴教员成了前呼后拥的吴专员,据说,他从陕南来宝鸡参观,在斗鸡台看了几家工厂后,专程要去趟林家村。宝鸡专署的陪同人员带着不解一起去了市区最西边的那个小村子。吴专员一到村子,就很熟悉地绕过几个土坡,到了已经废弃的小学院子,远远赶来的陪同人员看他正用石头敲着挂在树上的半截铁轨,他说,这是我原来每天听到的钟声。站在坡上看见车站的黄色工房,他让人打听到原来经常一起喝酒闲聊、来自河南的扳道岔老丁还在站上,吴专员叫人赶紧去请。在皂角树的荫凉下,专员拉着爹的手,“小妞呢?结婚了吗?是和你的徒弟吗?”当听到肯定的回答后,吴专员说了一席话:好啊,你带了一个好徒弟,现在又是你的好女婿,替我感谢他呀。吴专员接着说:好像是一个秋天的晌午,爹的徒弟吉祥大老远学校,慌里慌张的告诉他,县上保安团和警察分驻所的人恐怕要来抓他,叫他赶快躲躲,临了还要塞给他一包猪头肉路上吃。他没来得及收拾就赶紧离开了村子,随后跟随十九兵团五十五师转战到陕南一带。他说,再晚个几天,兴许今天就见不上面了。然后,吴专员又回头对陪同他的人说:要替我感谢一下人家呀。
爹说人家就是随口问问就走了,汽车在路上扬起很大的尘土,可不像几年前那次跑了,连个影子都没留下。
就这样,吉祥哥的命运有了暂时的好转。
八
人是回来了,但是工作已经丢了,只好找到那位来自洛阳的老站长,老站长年龄大了很念旧情,很快帮忙找人把吉祥哥安顿到了机车修理厂上班。
当天晚上,吉祥哥去找来一小口袋红薯干,在煤火边烤热一片后递给我,说:让你吃苦了。听这话我没太多反应,还是红薯干的香甜来得更现实,煤火烤得脸烧烧的。
吉祥哥还说,别让爹知道我的事,很对不住他老人家啊。也许是吉祥哥看见我眼睛里有泪了,就赶紧换了话题,说:我拜把子兄弟那边也不能再来往了,那可是封建社会的流毒,别人问,就说过去是师兄弟,现在走散了。
家恢复了正常,但随着后期的一次又一次政治运动,吉祥哥和我波折的命运才刚刚开始。批斗和改造成了吉祥哥的常事,有时候竟几个月几个月的回不了家。
我也受到牵连,被公司安排在郊区的潭家商店当营业员。商店里顾客很少,营业员更少,加上灯光昏暗,呆的久了会把心脏压抑成冰块。
有天同事被公司安排去火车站欢庆献给领袖的芒果路过宝鸡,主任让我一个人守在商店看门。我一块一块上了门板,在更加黑暗的房子里尤其害怕。我一个人走到屋顶的平台上朝远处看,兴许看见河对岸冒烟的火车,看见刚到宝鸡一呆就是好几年的林家村,忽然,河滩地上一阵风吹过来,兴许是沙子落进眼睛,眼泪就止不住流下来,我可能哭出声了。我想起林家村坡上坡下简简单单的房子,过晌午后空空的大路,遮风挡雨的皂角树,甚至连空气散发出的安详气氛和我那一刻万分失落的处境去比较,当时有种小孩子的幼稚想法,离开这折磨人的城市,回到那个地方和爹住一起,也许就是两个世界吧?那会儿,宝鸡站方向正有喧天的锣鼓声一阵阵传来。
好在,我和吉祥哥相依为命的同时,加强思想改造成了十分自觉地行动,不仅每晚轮流朗诵毛选,还向组织递交了大量学习笔记和心得,尤其有一次偶然遇见市革委会在门前分发主席像章,我主动参与到维持秩序的工作中,一头大汗的我最后受到市上革委会头头的表扬。慢慢的,我们门市部主任也开始有了笑脸,说是公司领导点了他的名,说他对后进同志的挽救有了很大成效,甚至开始安排我去往斗鸡、益门等商店参加大批判演讲,兄弟单位也派人来观摩,还把我的批判稿拿去交流,其实,现在想来那些点灯熬油写成的批判稿真的口是心非,而我凭着这些言不由衷的演讲,却像今天明星赶场子一样,从饭堂到礼堂,一阵阵震天的掌声一次次让我感受着革命家庭的温暖。我用虚假的激情解剖自己和亲人来换取荣耀,在当时绝对不是表演,是政治生命的需要,和所有那些挂着黑色标签的人一样,我也有一颗渴望新生的灵魂呀。
爹到晚年腰弯得很厉害,来家来时总是拿着一个板凳,走路时当手杖,走累了就坐了歇歇,一到咱家总爱手粘着白糖喝几杯酒。全家都是若无其事的样子,有时候会说吉祥哥出差、学习之类的谎话。看见他心爱的徒弟不在,爹总是有些不开心。
当然,一有机会,吉祥哥就骑车子到林家村,除捎去一些吃的外,还要叮嘱房东(爹后来从窑洞搬出来赁了生产队的房子)帮忙照看一下腿脚不便的老人。毕竟吉祥哥十二岁就跟着爹当学徒,又从战乱的地方逃出来,使他有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家。
直到81年老人去世,他徒弟、就是后来成为女婿的吉祥找到村里人箍了墓,又找人帮忙把娘的骨殖捡了迁过来,把两个异乡人的名字永远刻在了林家村北塬的一块墓碑上。
没多久,吉祥哥的“历史问题”已经得到彻底平反,补发了3000多块钱的工资,厚厚的、天文数字一样的钱放在我手里沉沉的,但和以往艰难的日子相比,沉甸甸的钱能买回我失去的东西吗?
所以,当吉祥哥买回来一个一直惦记的唱机,放进唱片,我听到:
“惜别离,惜别离,
无限情思弦中寄,
弦声淙淙似秋风,
仲卿难舍我爱妻;
惜别离,惜别离,
无限情思弦中寄,
弦声切切似细雨,
好夫妻长相聚,
一对孔雀永双飞。”
我紧着说,关了吧关了吧,调调太悲苦了。
结尾
讲到这里,我分明看见母亲动情的泪水。她说,后来林家村去的更少了,尤其吉祥哥去世后,有次老家来人想到老人的坟地去祭奠,竟然没能找到。
世事沧桑,那地方现在建了一个变电站,旁边还修了很宽很宽的马路。我姥爷晚年常常提起的回往河南老家的夙愿,先是被巴掌大一块黄土地掩埋,如今满坡长起的青草正被如风的往事吹佛着。
这个七十多年前在林家村皂角树下卖茶水的河南小妞,此时此刻一定在怀念那段安详而又遥远的青春岁月,怀念客死他乡的爹和娘。而林家村仅仅是平凡而又简单的人生小站,看过大路上、月台上多少过客来去匆匆,母亲只保留属于她的那份美好记忆。
于是,我决定带母亲去往宝鸡最西端的那个小站、和那个小站旁边的村子看看。
车子快到村口时,有个牌楼立在引渭渠边,上写“八百里秦川到底村”,题字对小小村落的地理描述颇有些感染力。
尽管有我的搀扶,年事已高的母亲走路愈发的小心翼翼。远远地,母亲指给我看那颗很大很大的皂角树……
评分
参与人数
1
金钱
+2
收起
理由
洛沙
+ 2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打赏鼓励一下!
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洛沙
个人认证
|
2017-5-16 15: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打赏鼓励一下!
打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屹立
|
2017-5-16 21: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老师帮忙编辑一下
打赏鼓励一下!
打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屹立
|
2017-5-17 14: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洛沙 发表于 2017-5-16 15:11
感谢老师鼓励。
打赏鼓励一下!
打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中文)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王屹立
1
主题
3
帖子
608
积分
VIP会员组
VIP会员组, 积分 6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2 积分
VIP会员组, 积分 60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2 积分
积分
608
加好友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纵横
匾牌文化
报告文学
心情日记
民俗风情
电影剧本
打赏公示
图文推荐
西部文学首批百名金牌写手重磅新鲜出炉
2022-01-17
西部文学关于缴纳网络维护费的通知
2022-11-18
【重磅提醒】西部文学作者发布文学作品十不准
2022-01-23
【新年贺词】一元复始,西部文学再出发
2022-01-31
西部文学最优秀作者荣誉证书下载处
2023-01-14
热门排行
1
一起来!选出你心中的2022年年度“最佳优秀作者”
2
【洛沙随笔】斯人已逝,英才永驻
3
西部文学关于缴纳网络维护费的通知
4
西部文学最优秀作者荣誉证书下载处
5
【龙竹武诗词】快乐退休
6
西部文学首批百名金牌写手重磅新鲜出炉
7
【新年贺词】一元复始,西部文学再出发
8
【重磅提醒】西部文学作者发布文学作品十不准
9
西部文学以“戏曲抗战”为题书写,弘扬西安易俗社抗战...
10
【洛沙情理散文】耄耋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