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山 发表于 2017-9-30 15:24:54

【杜鹏霄散文】风云际会

      我曾经写过一篇纪实文章,文章的大题目叫《兵临城下》,在这篇总题目下,有一篇同题小文章《风云际会》,描述的是1925年代的李杨将军在吴佩服军刘镇华部四面围攻岌岌可危的情形之下,各率所部,共赴危难,持戟向外,将一座古城历经腥风血雨之后,变为金城汤池,取得了西安围城的伟大胜利。反围城的李杨将军,独立于枪林弹雨之中,硝烟弥漫,何等威风八面,光芒四射,居功至伟。那时候的西安城头,可谓风云际会,各种武装力量强劲较量,革命和反革命势力相互角力,各路军阀派系明争暗斗,所有政治风云齐集西安城头,导致了一场声援北伐革命战争的血与火的战斗,何其惨烈。是夜,写完那篇文章,我长吁胸臆,撂下笔来,漫步在空旷的绿树杂草之间,仰望满天繁星,看到苍宇浩瀚,天际深邃神秘,令我心旷神怡。正看间,见一片孤云向东方飘然而来,这片云,是想遮蔽晴空万里,还是漫步天际,消遥自在的巡天一游,成为宇宙间的匆匆过客?我突发奇想,如果西安城头自然风云际会,让我揽于笔端,并能将其描述得波谲云诡,可否会像我描述政治风云那样得心应手,娓娓道来?显然,这样的事情,对我来说很是无能为力,原因再简单不过,我缺乏对气象知识的理论认知和深刻的思考。
      我想,自然界的风云际会,一定是一篇不好作的大文章,因为这牵涉到许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即便能写出文字来,也不见得就能很直观地将其奇妙的现象,跌荡起伏地描绘给读者。我对气象知识的认知,仅仅局限于经验判断的层面上,观天测云,实地测雨,知识是书写在农谚之上的。但是我想,我既能写好政治风云,就一定能写好自然界的风云际会。有了这样的念头,我时时琢磨着这方面的话题,并时时告诫,不要负了我的心愿,将这片心愿付诸东流。
   凑巧的是,我有一位姓刘名宇的先生,是我的好朋友,从事着气象工作,按职务来说,还是气象局的局长,他从青海高原呼啸而下,走遍了三秦大地,做了不只是一个地区局的局长,对于气象知识既有理论方面的,也有实践方面的,可以说是一个气象知识方面的专业人士。从他那里得知,人类从事气象预测,经历了经验预测、人工预测和科学预测三个历史阶段。从知识方面来说,自然界的风云变幻,冰霜雨雪,沙尘暴等等,都是自然的属物,在天文知识还没有普及的情况下,人们对打雷闪电的认识,也是一种听之任之,逆来顺受的态度。于是,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劳动者积累了许多预测自然现象的方法和经验,比如“长虫过道,要下雨了”,“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明雪暗雨”,“础润而雨”等等。这是说下雨之前,天气气压会发生很大变化,蛇从洞子里爬出来,以适应新的气候变化;晚上的火烧云看起来像是要下雨的样子,但是,它是一种天气晴好的预兆,等到早上的火烧云出来了,可就是下雨的前兆了,这些都是经验预测的结果。人工预测比起经验预测来说更进了一步,还不是最为先进的预测手段,但是人类用上了气压表,湿度表,风向鱼,气温表等等,布设在不同的点位上,将测来的数据提供给社会。等到进入科技时代,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用上了电子预测,卫星预测,云数据等等先进的科技手段,适时为社会提供气象服务,灾害气象,人工降雨,耕云播雾,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科技预测不管从预测的速度还是准确率上都远远高过人工和经验预测,这是人类气象学的伟大进步。
      刘局长说着,手臂在空中有力地一挥,做了一个斩钉截铁的手势说:这事情再简单不过,你就到我们气象局走一遭,就会纵揽宇宙风云,横看全球雷电,你一定会从中生发美妙的词句,并能将它编织成一篇美丽的辞章,奇文共欣赏,把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传到更大的范围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指导我们的工作。期待你的造访。果真有一天,我走进了他所在的气象部门。那情那景,真的让我眼界洞开,胸怀豁然一亮。
      我们并不知道,一组气象信息的发布,是要建立在诸多科学手段预测基础之上的,它要综合人工释放的探测气球,布点在城市四周的气象测试设备,还有定点在太空的风云气象系列卫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筛选,才可以向社会发布气象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似乎一个时期的气象信息就此结束了。当然不是,这些数据还得经过10亿万次的巨型电子计算机处理后,才能作为向社会发布的最后信息:北京地区,陕西地区,乌鲁木齐,伦敦,加尔各答等地区和国家的气象变化。经过这一系列的集纳之后,你才会深切的知道未来十几天的天气形势预报,你才会深切地体会到,如今的天气预报如此准确,如此令人生发敬意。我不由浮起一种崇敬,笔下的风云际会,原本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凝聚的是一代气象人的心血和智慧,是人类智慧的闪光,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足迹的展现。
      临走时,刘先生向我赠送了一套气象预测二维码,让我用手机扫了,然后,随时点开,就可以从方寸之间的屏幕上,看到半月来本地和本地之外,包括世界各地的气象资讯。我随手一试,果然不同凡响。这一成果,昭示着不是简单的气象预报,而是宣告一个时代的从容到来,那就是,我们可以堂而皇之地告别经验观测天体变化的历史时期,昂首阔步迈向辉煌的科技时代。这个科技时代,已经与我们相伴相行,不是还需奋力追求的一个科学梦想。为此我很是大受感动,当然不仅仅是,我会运用科技手段观云测天,更为感动的是像刘宇先生一样的气象工作者们,一代又一代为此付出毕生精力和智慧,把青春甚至于生命献给气象事业的那一种不朽的精神。
      气象工作者,真正的幕后英雄!

作者:杜鹏孝单位:西安市人社局地址:凤城八路159号邮编:710077

邓仲祥 发表于 2017-9-30 19:11:36

欣赏佳作!遥祝问好!祝创作愉快!

长风 发表于 2017-10-1 21:26:34

欣赏佳作,赞

罗凤霜 发表于 2017-10-2 09:20:04

本帖最后由 罗凤霜 于 2017-10-2 09:24 编辑

欣赏佳作,赞
向一位有心的老师点赞问好!

罗凤霜 发表于 2017-10-2 09:24:48

下次把字放大点,便于赏读!
推荐首页

西部文学 发表于 2017-10-2 22:12:58

欣赏佳作,问好,祝老师双节快乐!

洛沙 发表于 2017-10-5 09:04:50


qjhicu 发表于 2017-10-5 11:59:1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杜鹏霄散文】风云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