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叶刚随笔】微信日志:2018年1月1日到1月22日
微信日志:2018年1月1日到1月22日 ——楼叶刚生活琐事与思考碎片 前序 人活着的每一天,是不大容易看清自己的。如果把每一天最精彩的一点或两点,或者多点记录下来,发到朋友圈。在半个月或者一个月,重新整理这些生活或者思考碎片的时候,或许是可以看清这一段生活的轮廓或者轨迹的。如果这些碎片不是记录下来,而是隔一段时间后回忆,是很难有如此清晰的轮廓的。这正如看一本书,印象最深的,不会是开头几页或者中间部分,越是最后看的内容,印象会越深。人的记忆,是滞后性的,甚至会产生“选择性遗忘”,但笔录是可以避免这种缺陷的。 我如此做,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我的记性不好,但又想核对自己生活中的重复点。在我眼中,重复有时是对生命的一种浪费。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哲学问题。在生命的生理长度一定的前提下,如果没有这种浪费,生命的心理长度完全是可以延长的。生活中,很多人活了一辈子,在弥留之际回忆时,就如活了一天;有的人活一天就如活一辈子,活一年就如活一百年,活一生就如活了万古之年。生理寿命上做不到的“时光”,在心理寿命上完全可以实现的。我不想如此消耗一辈子,甚至在小圈子中如“赤膊鸡啄赤膊鸡啄上一辈子”,最终大家啄得满嘴鲜血。人活着,就是要为生存而奋斗,但这种方式是一种木偶式的生存方式。木偶背后的拉线人或拉线神,会偷偷发笑的。或许拉线人或拉线神的心情是沉重的,因为圈内人有这种表演的欲望,他要满足表演者的需求。 《庄子·则阳》相载,蜗牛的左右两角上,分别有两个国家,右角上的叫蛮氏 ,左角上的叫触氏,双方常为争地而战,伏尸数万。有时,人就是在蜗角国争夺方寸之地,争夺了一辈子。 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在《苏菲的世界》中有个比喻,他把宇宙比成一只兔子,一根毛就是一个世界,人就是兔毛上的一个细菌。人这个细菌在一根兔毛的底部慢慢往上爬,爬到这根兔毛顶部时,人的一生就结束。这个人永远只能生活在一根兔毛上,不能生活在别的兔毛上。人最大的悲剧就是,人永远只看到自己生活的这根兔毛,不能看到别的兔毛的存在。宇宙中有无数根兔毛,有无数个世界。因为人的局限,人看不到别样的世界。正如我当了一辈子老师,眼中只有老师的世界,这是人生角色单一化的悲剧。一个职业只是一个小圈子,一种小眼光。这个世界中有无数种职业,无数个圈子,人只有经历过各种圈子,眼光才会变大,才会有人生的大格局。人有大格局,才会放弃蜗角的争斗,才会读懂“赤膊鸡啄赤膊鸡”是场人性的丑剧。 正因如此,我要记下每一天中在改变自己的的生活细节,以便整理时“认识自我”。如今,我把活着的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对待。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在做的,也是这样用笔在写的。看清我的本相,看到这个世间的真相,是种大快意。 2018.1.22 (一)2018年1月1日 微信日志:家里断无线网三天,元旦是要休息的。 2018年1月22日点评: 我有三种日子不写文章的:天热,因太热,我不写文章;天冷,因太冷,我不写文章;天不热不冷,我更不写文章。如此大好时光,正是痛快游玩的好时光,岂可在书斋中写空文,虚度人生。 (二)2018年1月3日 微信日志:(1)今天,读到小赵同学转发的一位老宗亲的微信,很是感动。 楼水忠老先生,楼塔人,今年72岁,1952年(7岁)随父母到诸暨,1962年父母至宁波,其间于1978年至1982年在杭州读浙江大学。 他说,很想与楼叶刚小老乡微信联系。 在此,祝楼老先生身体健康。 (2)最近有点忙…… (三)2018年1月4日 微信日志:金圣叹,李贽,是非常味道的人。高启,孟子,也是有个性的人。今天,5600字完稿,休息。(四)2018年1月6日 微信日志:(1)2017年12月和2018年1月写的文章,写得不多。原因两个,一是文章写长了,二是在写长篇小说,时间不够用。 (2)最近,全国各地很多朋友问我,在干什么?我实在来不及回答。请朋友看一下我的简介,我不一一作答。 请朋友们谅解,我时间不够用的。(楼叶刚-手机互动百科)
(五)2018年1月9日 微信日志:(1)写晚清黑旗军大将楼殿英用11000余字,写得还是太粗,只能写个粗线条。 (2)2018年1月20日:楼水忠老先生的微信原文 叶刚:我是樓水忠。楼塔中祠后花厅 晋公第33世裔孙(楼塔现尚有31世数位叔公,我也算是辈份较大者)。我拜读了你的大作:黑旗军刘永福与楼殿英,认为应再该多写些细节,不知可否。我听我父親在世时(我父—楼关松,生于1915年,卒于1989年)与我说起过阿猪太公(即你书中的殿英太公)的女婿在抗日战争前在宁波火車站任站长,曾有好多楼塔人(包括我奶奶帶了我父亲兄弟三人于1929年左右耒宁波车站—当时的车站在宁波江北岸 我奶奶卖豆浆 糯米饭团,我父亲在火车站当红帽子 ,即挑伙谋生。我父亲当时15岁,我二伯 12岁,我三伯 仅9岁)。听我父亲说过:阿猪长毛太公失台湾之事。很赞尝你们年轻后生多写些些,让后人不要忘记前辈的人或事?我爷爷楼锦邦曾在上世纪20年代任中祠堂族长。我爷爷兄弟二人,我大爷爷在36岁时就过世了,留下2个儿子(我大伯全海与二伯全青)。即我的大伯与二伯都是我爷爷抚养成人的。由于我爷爷后耒得了……,不能做重体力活,加上我父亲兄弟四人与上面二个姐姐,家里无法过,只好让二个女儿去做童养媳,又叫我大伯夫妇与我奶奶帶了我父亲兄弟仨一起托上祠堂阿猪太公(即殿英太公)关糸闯宁波谋生。在楼塔现有我大伯二个儿子尚健在(我大堂哥煥堂 今年91岁,我二哥煥雲 今年88岁,我三哥煥明与四哥煥珍均已谢世)。有关阿猪太公宁波相关事应该我这二位堂兄了解多些。你可去楼塔找他们问问。 2018年1月22日点评: 我写完《闲评晚清黑旗军大将楼殿英守战撤台湾之百年谜团》后,与楼殿英大将的曾孙楼鼎鼎有一段非常愉快的交流。楼鼎鼎传了一张楼将军八十六岁时的照片给我,照片中楼将军,很是威武。 楼文炯先生一直都非常支持我,他传了一篇他发表在《萧山日报》上的文章《楼殿英与杨乃武》。这文章写得非常好。当年楼文炯先生的外太公,是晚清四品大臣,与楼殿英将军和杨乃武先生都有交往。楼文炯先生在其外太公家听得此事,故有感而写下此妙文。楼文炯先生还跟我聊到,楼殿英将军十岁被太平军掳掠去的时候,人非常机灵,就给一个长毛将军牵马,还跟一个长毛师爷学识字断句,文化水平如今天小学六年级。这次,宁波的樓水忠老先生来微信,与我聊到楼殿英将军确实在宁波当过过官的事情,还帮助过他家。这段史料非常重要。因为我在《中华楼氏通鉴》中查阅楼殿英将军生平时,没有查到这段史料。这段史料却又是真是存在的,是不能散佚的。
(六)2018年1月10日 微信日志:走一路,回一路。写一阵子文章,回头看看写过的束之高阁的文章,有时,是可以看到自己的“原形”。大概这就是“原点”。 (七)2018年1月11日微信日志:这两日,不写新作,只整理旧文。 (八)2018年1月12日微信日志:(1)从2017年10月10日,到2018年1月11日,写的75篇文章。短的千余字,长的万余字。 每天慢慢行走,很少回头,就一小步一小步向前。写文章,急也急不来,反正,自己不满意的文章,不发。因为每一个读我文章的人,都有他(她)宝贵的时间,所以尊重读者,最有效的方法,每篇文章尽量让自己的学生评价一下。如果我的学生读后不满意,我就回炉重写,或者付之一炬。 生活中,可写的文章太多,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常有的事。 交朋友时,快意而交朋友。写文章时,快意而写文章。这是人生两件快意事。 祝互加微信的二千多微友及家人,健康快乐!(2)楼叶刚:写点1900字的小短文(即《庄子眼中的“屠龙术”与“乌龟术”》),自娱一下。约定幸福(网名):楼老师你何不去更大的空间去展示你的才华呢?微信空间太小了!沉思(网名):我觉得现在阅微信不知不觉间就在学“屠龙术”,名利双收的人不学“乌龟术”势必物极必反。 还是不为名不为利,为人民服务好。(九)2018年1月14日
微信日志:(1)香港特别行政区文联网,近日通知我,名列其榜。在此感谢。(2)楼汉鼎老师:十年前的文釆就让人喝釆了。2018年1月22日点评: 老师评价我的《刀剑声与玉箫声中的异质风流》,我不敢当。老师总是鼓励我,说写文章与画画一样,要忍得住大寂寞。老师的画是一流的。十年前,我弃文交游,也是件快事。这十年的空白:不遗憾,也遗憾;遗憾,也不遗憾。 (十)2018年1月17日微信日志:(1)近日结交的朋友,感谢你们对我的鼓励。其中有不少朋友的鼓励,在清屏散佚,在此一并感谢。(2)群友们,目前这个微信号,有3000个微友,每个微友在朋友圈发一条,一天有3000条。实际,我的朋友圈,有3000条以上的信息。 群短信,有几万条。 所以,有些群,我用第二个微信号,同时使用的。这样做一个分流,以便我更好与朋友们交流。请理解。(3)通知,由于网站被黑客攻击,目前在维护中,请大家耐心等待。西部文学管理办公室。支持洛沙老师,辛苦了。(4)没有红包的海选约稿,我也零容忍,没兴趣。(5)楼叶刚:钱钟书先生说过:“我有饭吃,吃别人的饭,是给人面子;我没饭吃,吃别人的饭,是讨饭。” 你稿子多,跟我没关,我没向你讨稿。我也有饭吃,各吃各的。微友评论那人:名片吓死人,自己的姓倒过来挺适合他的,出不了头的工人,还是玷污了工人阶级,也就是个装逼没缴文化税的二货程度了。楼叶刚答复:是的。实际上,我是非常反感“永不采用”这个字眼,有晚清慈禧贬大臣的恶劣口吻,难道他是天子不成,没他就没文坛存在。作品会说话,低劣的文化平台,没文化情怀,可见一斑。所以,我在回信中,是用开玩笑的表情的,他就勃然大怒。我对于合作者,都会用各种方法,检测对方的心胸的。(6)最近,太忙,有50多个文学群,每个群有400多人以上,几乎每个群,几分钟就上千条信息。这种刷屏太快,我不看的。我喜欢慢节奏。 同时声明,我是“西部文学”和香港文联作协会员,只在这两个协会发文。 不少杂志社约稿,我尊重他们,想交个朋友,就发文过去,又把我撂在一边。这点我很不舒服。我有地方发文,所以从今日起,不接受别的杂志社约稿。同时,也不要动不动发“原创首发”“不准一稿多投”“零容忍,不发文”等字眼给我。 要约稿,不论我的文章好坏,你要能忍受=。同时,先发我一个红包。大学同学黄莉评价:“乌托邦总是没有的。” 2018年1月22日点评: 那一阵子,加群的邀请,特别多。我几乎被短信所包围,几乎没法静下心。大概这一天脾气也显得特别不佳,也有点偏激。当时我在思考,微信群真的如“微友”所说,微信群就如“屠龙术”。如此多的重复信息,我不及时删掉,手机就崩溃。微信群的短信,有时纯粹是在浪费流量。那一天,我与一个“微友”在聊“微信公众号中的流量主”的问题。如果做到“流量主”,写文章是有回报的。现在,微信公众号“首发原创”,一是为获取“打赏”,二是“流量主”有流量收入。其实,“打赏”是种乌托邦,做“流量主”是写文章的重要附加价值。我在如此想的时候,来了个姓仝的“微友”,随后我遭到他的羞辱。他羞辱我的原因,就是因为我脱口而出,问了句“有无稿费”。他说他有的是投稿人,顺口骂我是“王八蛋”。事后我想想,在文场,有关钱的事情,不能开玩笑的。毕竟,免费已久的事情,谁提钱,谁就是在坏规矩。楼塔人喜欢开玩笑,就是这个脾气。既然我爱开玩笑,就要承受挨骂。所以这样的“微友”,我立马删掉,以作报复。因为我阅读了一下他微信公众号中的文章,所谓“原创首发”,全是舶来品,没有他本人的作品。
(十一)2018年1月19日 微信日志:目前已加好友3000多人,各朋友群未加好友30万人。 微友小雨评论:希望老师写篇关于秦准八绝之一的陈圆圆评论。 2018年1月22日点评: 我似乎不拿手写陈圆圆,林语堂先生或许拿手写歌伎。林语堂曾说过,没有歌伎,就没有中国音乐史。我对小雨的命题作文,很是难以下手,但对这个读者,我是很有印象的。因为小雨曾在微信中说我的评论文字写得有味道,她看了不少。我很感激她如此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对我是种鞭策。我写小说或叙述类文字,还不是很拿手,似乎有种天生的不喜欢。这一点,我是清楚的。要成为一个好的厨师,就一定要有好的食客。 这样的食客,多多益善。
(十二)2018年1月21日 微信日志:不服老,不行。有一万五千条短信,还未看。年纪一大,怕看痛眼。年轻时,啥也不怕,人一上年纪,想做点事,一怕身上的零件不行,二怕时间不够用。
(十三)2018年1月22日 微信日志:手机因群太多,信息过大,崩盘,在移群中会有丢群情,不回短信等情况。
后序 整理这段时间,我发现这段日子,特别忙乱。大概与年底有关。每到年底,手边的各种活特别多。年年如此,又年年不能改变如此生活模式。“以乱打乱”,是我这段时间最大的特征。人生本生就乱象丛生,每天有相似性,又有不相似之处,这样的人生才活得还有点劲头。“生活”,“生活”,“活”总是会源源不断的“生”出来。忙完一活,还会有另一活。这才是“活着”的最大象征。“活”多,休息就少;休息多,“活”就少。生有所忙,生有所息,两者合理调整,这两者才会变得有滋味。 满满二十二天,变成日志,也就区区五千余字。如果写成人生简历,字数会更少,或许是一个字:忙。 2018.1.22〖简介〗楼叶刚,学界泰斗钱钟书再传弟子,“讲文堂”创办人,浙江独立作家,西部文学作家协会会员,杭州萧山儒学学会会员,中华楼氏宗亲理事会秘书长,香港文联作家协会终生会员,《语文报》杯特等奖指导师,名列“互动百科”全球华人名人百科。 欣赏佳作,遥祝问好!祝创作愉快!
欣赏学习,问好您! 欣赏老师佳作,点个赞问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