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凤霜 发表于 2018-1-27 12:43:35

【默默】“孔棺村”与名相之墓

本帖最后由 罗凤霜 于 2018-1-27 18:38 编辑


“孔棺村”与名相之墓
(整理:罗凤霜)
   凤县有平木村,向南的坪坎镇有一个村子名唤孔棺村。谈及这两个村名的来历,当地人总会绘声绘色讲起一段诸葛亮巧设疑冢摆脱司马懿追兵的佳话,故事真得是扑朔迷离扑、扣人心弦。   我们走访了孔棺村支部书记刘顺发,他说:“孔棺村得名于一口石头空棺,这口空棺位于孔棺村一组一个离地百余米的悬崖上。据传,这也是蜀军为迷惑司马懿而设的一口假棺。村名取自孔明的‘孔’字和棺材的‘棺’字,至今沿用。”   “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三国演义》一百零四回说,建兴12年秋(公元234年),蜀汉名相诸葛亮在踏罡布斗以求延寿时,被闯入帐中的魏延扑灭了本命灯,终致病逝岐山五丈原。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亮遗命葬于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需器物。”定军山武侯墓为诸葛亮真墓,这被大多数专家学者所认可。   此外,蜀汉民间还流传着另一种广为人知的说法:   话说诸葛亮一生功勋卓著,才高八斗,智慧超群,能掐会算,懂得奇门八卦,用兵如神。曾战胜不少名将,敌对者定会对他产生嫉妒、仇恨,他料定自己死后难得安宁,可能会遭到盗墓报复,或有人妄图在他的墓穴中得到点儿什么。于是,他在临终前向姜维、马岱做了安排。   一日,诸葛亮把姜维、马岱两位将军叫至病榻前说道:“二位将军,我自觉病情越发严重,料定生命不几天时限,朝中、军中事均已做了妥当安排,但还有一事相托,烦二位将军须遵照我所言行事,切记!切记!!”   两位将军齐道:“丞相只管安心养病,有何事请讲,我等照办便是。”   诸葛亮说:“我去后,必有人探我埋葬地,定会有人前来骚扰,故而我死后,埋葬哪里,不做定论,也不必外言。在撤军路上,多埋设几处空墓,以假乱真,棺木需随军运走。等到了秦岭腹地艰险密林地段,要用新的粗壮麻绳捆牢棺木,安排四位军汉来抬,无须增人或更换,从起运之日算起,行走三十日后,将棺木调至全军尾部压后,向四位军汉说明,什么时候抬绳磨断,那里就是埋葬棺木之地。二位将军牢记嘱托!”   两将军听罢允诺,又道:“丞相放宽心,疾病定会好转,还是安心养病要紧。”说罢,便告退,忙别事去了。   过数日,诸葛亮抱憾病逝。一切退军事宜,皆遵照诸葛亮生前嘱托有条不紊地进行。蜀军退进斜峪关,以木刻诸葛亮吓跑司马懿父子的追兵后,全军披麻戴孝速速而行。大军行进到现在的秦岭山深处太白县城南,停歇,全军将士悲切痛哭,在此为武侯诸葛开了一个行军途中简单而又隆重的追悼大会。因在此停放过棺材,后人便称这个村为“放棺材”,又因讳“棺材”两字,便取其谐音改字叫“方才关”,这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在南边一条山沟中建造两处一大一小棺木的坟墓,在沟深处埋大棺木,在沟口埋小棺木。随后,司马懿追至此地,揭墓开棺,只见大棺内放一件白色上衣、小棺内放一条白裤和一双白鞋,司马懿一时难解其意。后来人们称这条沟里、沟口分别为“大棺子”,“小棺子”,人们忌讳“棺”,又改叫其谐音“大罐子”和“小罐子”,至今,这两处仍称此名。   蜀军行进到现在的太白县靖口关,封钉了诸葛亮的棺木口,后来人们把这里就叫“钉棺口”,还因忌讳“棺”而改叫“靖口关”,至今。   蜀军继续前行至凤县的平木,在平木西山山脚下东河边又建造一处坟墓,当墓穴打至七尺时,地下水不断涌出,墓穴顿时变成一泓清泉,军士们感到在这里建造坟墓不合适,于是又平掉了,故后人称这个村镇为“平墓”,又忌讳 “墓”字,不吉利,便改为“平木”,直到今天地名未变。    在当地还有另外一种传说:    相传在诸葛亮死后,司马懿真得很是伤心,他难过诸葛亮世于病疾,而非因他而死,于是,他连夜追赶,蜀军抬着诸葛亮的棺材由五丈原经太白路过此地,为了迷惑司马懿的追击队伍,在今平木村东河边荒地埋下一座假墓。司马懿沿途追赶到这个村子后,将当地所有新建的无名坟墓铲平,墓地被铲平后均空空如也。自此,这个村子便被唤作平墓。新中国成立后,因“墓”字不吉利,便移作“木”字沿用至今。   蜀军再行进到凤县西南,在一条沟口悬崖峭壁又修建一处坟墓,合好棺木,继续南撤。司马懿带兵尾追到此,发现悬崖新的坟墓,派人攀爬绝壁揭开棺材,棺内却空空如也。 司马懿恍然大悟,从一路开棺看,只是见到白衣、白裤、白鞋,这不明明告诉自己,追赶一路,只是白白跑路,什么也得不到!长叹一口气道:“诸葛确技高一筹,我白白相送三五百里,真神人也!”便调转马头回去了。此地从此人称“空棺”,为纪念孔明卓越智慧改叫“孔棺”,至今称呼未变。   蜀军撤退三十天后,到达秦岭腹地,山岭重重,一座山比一座山高,沟底大大小小的河流撞击着石岸,水在山崖上争相直泻。密林深处白云缭绕,道路艰险,部队穿行于悬崖峭壁,跳跃在永远跳不完的绊脚挡道的石块栈道上,每行进一步都得出大汗淋漓,汗渍蜇的他们肌肉森疼。这时,抬棺木的只有四个人,简直不是在抬行,而是用汗水浇在石尖上滑行。自棺木压后以来,四人常常掉队,往往大队早已宿营,他们却费尽周折和力气才能追赶上来。   这一天,四人在途中休息时,其中一位军汉边捶捏按摩着红肿疼痛的肩膀肌肉,边指着粗壮的麻绳说道:“看,这绳是何等的粗壮结实!又是新的,咱们抬了这么些时日,几乎一点儿磨损也没有,何时才能磨得断!等这绳子磨断,恐怕咱四人的小命也就搭上了。”   另一军汉接过话茬道:“咱不如用锋利的石块割磨麻绳……”其他人立即打断:“‘嘘’,小声!被人听见,这---这---这可是掉老袋的事呀!”又一位军汉说道:“这是丞相生前安排的,必定有它的奥妙处,况且马将军火暴脾气,弄不好会有大祸临身,咱们还是咬紧牙关忍着疼痛抬吧!”大家无话可说,只好默认又抬起棺木继续艰难前行。   又行数十日,一日午后,天空忽然黑了下来,阴云密布,此时狂风大作,呼呼的龙卷风吞噬了整个山谷,大部队又走远了,四人心中万分焦急。正在拼命地抬行中,一道闪电划破黑暗的天空,轰隆隆的雷声滚滚落地,大风摇撼得树木枝叶纷纷扬扬,时而传来树枝被折断的“喀嚓”声,接着如瓢泼一般的大雨“噼里啪啦”落下来。此时,别说抬棺材前行,就是空手行走,深一脚浅一脚都不知如何落脚。四个人实在抬不动了,便放下棺木,喘着粗气,雨水、汗水、稀泥在脸上冲成道道小溪,饥饿难忍,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下来,交换眼色,好像心领神会,最后议定:乘雨大风紧,天黑难辨方向,就此掩埋安葬丞相的棺木,解脱自己。然后共同去禀报知姜维、马岱两将军,大家一口咬定,就说抬绳已磨断,又逢狂风暴雨、山洪暴涨,天黑路滑,禀报后再把棺木埋葬,实属困难,便共同做主,把丞相的棺木按落地原样埋葬了。我们在坟头做上了记号,以便以后重新隆重安葬,估计姜维、马岱两位将军能够理解,不会怪罪我们。         四个人都觉得此计可行。便在黑夜大雨滂沱中摸黑挖坑、下葬、棚木、切石,七手八脚地安葬了丞相的棺木,在坟头上插上三根木棒,做好标记,看看一切都安置妥当了,四个人再围着坟头转了一圈,跪拜:“丞相大人,您老一世英名神算,由于特殊情况,在此安葬,请勿怪罪我等此举!!”,此时已是后半夜了,便跌跌撞撞,踉踉跄跄地顶着狂风大雨摸黑追赶大部队报告去也。   话说姜维、马岱两位将军跟随大队人马行进,天色已晚,见风疾雨大,雷电交加,实在难以前进,便传令在背风避雨高地后边安帐扎营。   第二天早上,两位将军在帐中忽然想起丞相的棺木不知到宿营地没有。姜维说:“如此天气,也真苦了抬棺木的弟兄。”马岱吩咐手下查询。   此时探者禀报:“抬丞相棺木的兄弟已到大营军士帐外候令,有事禀报。”姜维、马岱两将军一听,即吩咐:“传——进帐回话。”   四个人走进帐里,皆浑身湿透,满身沾满泥土树叶和杂草,满脸泥水,唯有两只眼睛忽闪忽闪在转动,宛如落汤鸡般。四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回道:“禀报两将军,我等四人奉命抬运丞相的棺木。昨天近黑时分,正行进于群山密林之中,忽遇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山洪暴发,我等慌忙行进追赶大队人马。不料抬绳磨断,本想立即禀报两位将军定夺,怎奈山洪逼近,害怕棺木有失,又怕黑暗中迷失方位,记错断绳落棺之风水宝地,因而不敢离开,商议决定先行埋葬丞相的棺木,来日请将军另行安葬。我等不敢怠慢,特顶风冒雨赶来禀报!”   姜维还未开口,性情暴躁的马岱将军便双目圆睁,拍案跳起,吼道:“混账东西,尔等好生胆大,竟敢趁狂风暴雨,天黑难行,自做主张,埋葬丞相的棺木,什么抬绳磨断?还敢前来谎报,该当何罪?说,是也不是?”四军士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一时语塞,说不出话来。马岱见状,气的怒火中烧,“嗖嗖嗖”地一道寒光闪过,四颗人头早已轱辘轱辘滚到一边……姜维急忙起身欲拦,但已晚。杀了四位军汉,姜维、马岱都呆若木鸡——愣呆了。   稍停,姜维说:“马将军,你火气也太大了,还未问得详情,便一怒杀了他们,如今,四位军士已死,丞相具体埋葬哪儿,谁人领我们前去寻找?”   到这时候,马岱将军,恍然大悟,懊悔莫及,连连自责:莽撞!莽撞!使劲儿拍打着自己的脑袋……    又过了一天,风住雨停,东方泛白,山间林中飘着淡淡的云雾,少顷,东方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晨光穿林洒落,如万道利剑穿过树梢照射在山谷,山川斑斑点点,洒落在山谷各种野花上,宛若天然的花园,格外清新优美。两位将军站在营门外一看,山洪、小溪把整个山峰冲刷得梳理的面目皆非,踩过的道路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两位将军带领数军士再倒行二三十里继续寻找埋葬丞相棺木处,却还是毫无结果。满山遍野,泥土碎石,断枝树木,皆若重新组合了一番,实在无法找到,无奈,只得返回营地。后又派军中几个将官带些兵士再去查找,四五日回报,倒行五六十里,如梳头般过了不下五六遍,皆一无所获。   由于军务紧急,马、姜两将军只好在宿营地用石头垒筑三个石塔,埋了个衣冠冢,以做日后寻找标记,全军在石塔前举行与丞相告别的仪式,随后全军洒泪拔营而去。                  后主刘禅后来也多次派专人查找诸葛亮墓地,终究毫无结果。   传说,这是诸葛亮生前最后一个全面周密的谋划安排,他熟知马岱脾气火暴,只许四个人抬运棺木,行走山中必会遇上狂风暴雨,抬运棺木的军士自然苦不堪言,难以忍受,抬绳是新的粗绳,岂能轻易磨断?棺木又重,自然会与大队人马拉开距离。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抬棺木的四位军士必定会弄断绳子,在忙乱中埋掉棺木,以求解脱自己。一个人没有胆量前去禀报,必然会四个人同去,马岱也一定会听出破绽,一时气生心头,愤怒中斩杀四位军士。这样便把安葬棺木的地方淹没在群山密林之中,世人再也没有办法寻找到具体地点。   疑冢之说有无其事?“活仲达”是否被“死诸葛”吓得放弃围追蜀军?凤县平木镇平木村和坪坎镇孔棺村这两个村名,便与诸葛亮死后疑冢之说有着扯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深受历代人民的缅怀和追念,后来作者罗贯中把他的典型事迹写成小说和戏剧,宣扬他的谋略和智慧,用以启迪后人。               我知道悬棺是中国古代葬式的一种。即人死后,亲属殓遗体入棺,将木棺悬置于插入悬崖绝壁的木桩上,或置于崖洞中、崖缝内,或半悬于崖外。往往陡峭高危,下临深溪,无从攀登。其俗流行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依据文献及实地考察,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区,均有此种葬俗。江西贵溪仙岩、福建武夷山、四川忠县卧马函、四川奉节县夔峡、风箱峡、四川珙县麻塘坝螃蟹溪山崖等地,曾发现大批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古代悬棺葬遗物。为何在北方悬崖有如此悬棺呢?   听到这个传说,先后有许多人都怀揣好奇与神往,前往探究。前几年,我也顺势走亲,去探访在孔棺四方金矿工作的侄子,约他一同前往悬孔棺处探个究竟。   跟随侄子来到孔棺村一组,打听了悬崖背后住家户和几位当地老人,说他们对这口石棺的印象深刻。   据70多岁的唐巧珍老奶奶介绍:当地少有将棺材放在悬崖上,她年轻时,从悬崖下路过,仰头就可看见放在石崖台子上的几乎完好的石棺材。   记得1981年,陕西发大水,石棺的棺材盖滑下悬崖被洪水冲走了,只剩下长约 2米、做工粗糙的石槽,没人亲眼确认那是一口空棺。”   当我们到达村民所述的石崖台子时,茅草掩映,荒草遮蔽着大半个山崖,从山顶上塌下的石块已将石台基本抹平,只剩几块残破的石板,石棺的样子已有些模糊难辨。   我想孔棺村多悬崖峭壁,孔棺凿于万仞绝壁,位置较高。离地面10余米。悬棺位置那么高,棺木和尸骨又那么重,石棺放在危险的悬崖边上,从现存的悬棺的位置来看,当时的生产技术是先进的,那么,千百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将笨重的东西置放到崖壁上去的,如果没有质地坚硬的工具,要想在如此坚硬险峻的山岩上凿成2米深的洞穴,是难以进行的。委实令人费解。                  我查了大量资料考证:当年我国南方分布着大大小小许多部落,他们大多具有某些共同的文化特征,因而被今人统称为古越人。船是古越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把死者放入船形棺木是对死者的敬重。而出于对高山的崇仰,他们又把逝者安放在最接近“天神”的地方,以使他们不被世人打扰,从而更好地庇佑后代。   这口悬棺是不是诸葛亮的一个疑冢呢?村民各有说法:有人认为,古时,当地有麻风病人不得入土,需远离人群安葬的习俗,这座石棺可能是一位麻风病人用的棺材;也有人认为这口悬棺是迁移而来的少数民族的棺材;但民间栈道研究爱好者翟天行和大多数人认为当地村民少有崖葬习俗,而汉中有悬棺崖葬习俗,蜀军中不乏汉中将士,这应该是汉中将士为诸葛亮做的空棺迷惑司马懿。从平木镇过坪坎镇到汉中留坝是褒斜栈道的支线,栈道沿河而走,多在悬崖边打孔搭建临空木桥,连接了从宝鸡到汉中的道路。虽然这条路易遇山石塌方和泥石流,但能节省不少路程,所以他和中村民认为蜀军六出祁山最后一次撤退有可能走这条道回汉中。如此,凤县这两个村的地名由来也不是无稽之谈。为此,悬棺的谜团和孔棺的由来,就这样被一代代村民联系在了一起……                        我想,孔棺是否是名相之墓,有待考证。不过,我敢肯定,当地人们对诸葛亮的怀念和爱戴、敬仰之情是至诚至深的,因此,他死后的故事和谜团才被百姓代代相传,演绎成一段段瑰丽无比的传奇。    (参考文献《三国演义》《凤县志》《宝鸡网》等)




长风 发表于 2018-1-27 13:03:44

欣赏佳作,学习历史。赞

晓汶 发表于 2018-1-27 13:48:45

欣赏佳作,体会厚重的历史文化,点赞,问好罗老师!

qjhicu 发表于 2018-1-27 14:05:46

罗凤霜 发表于 2018-1-27 18:39:25

长风 发表于 2018-1-27 13:03
欣赏佳作,学习历史。赞

谢谢老师到访鼓励,问好老师晚上好!

罗凤霜 发表于 2018-1-27 18:41:15

晓汶 发表于 2018-1-27 13:48
欣赏佳作,体会厚重的历史文化,点赞,问好罗老师!

谢谢我师父到访雅评点赞鼓励,问好师傅晚上好!祝师傅身体健康,万事顺利!

罗凤霜 发表于 2018-1-27 18:41:25

qjhicu 发表于 2018-1-27 14:05
欣赏学习,问好

谢谢老师到访鼓励,问好老师晚上好!

笑山荡溪 发表于 2018-1-28 09:34:03

简言简语 发表于 2018-1-28 12:52:03

欣赏老师美文,遥握问好。

罗凤霜 发表于 2018-1-28 15:21:27

简言简语 发表于 2018-1-28 12:52
欣赏老师美文,遥握问好。

谢谢老师到访雅评鼓励,问好老师安好

罗凤霜 发表于 2018-1-28 15:22:18

笑山荡溪 发表于 2018-1-28 09:34
喜欢喜欢。坚决支持学习。握握手问候你

谢谢老师时时鼓励,雅评鼓励,问好老师冬日安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默默】“孔棺村”与名相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