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龙牛子 发表于 2018-3-25 19:00:59

【苍龙牛子随笔】《梁秋燕》的故乡

本帖最后由 苍龙牛子 于 2018-3-25 19:12 编辑

    《梁秋燕》的故乡

“阳春儿天,
    秋燕去田间,
    慰劳军属把菜剜,
    样样事我要走在前面。
    …
    手提着竹篮篮,
    又拿着铁铲铲,
    ……”
   说起戏曲《梁秋燕》,唱起这样的戏文,稍上一些年纪的人,马上会想起这段婉转生动、流畅明快、哙灸人口的唱腔,想起那饱含乡村气息、曲折委婉、催人向上的剧情,甚至会想起那个热火朝天、激情燃烧的过往时代。
   周六这天,在一个旧书摊前留恋了一阵,书都不是很新,五颜六色、花花绿绿地摆了一地,但是,我还是被一本旧书吸引住了,书的名字叫《梁秋燕》,我拿起来翻了翻,就不忍释手了。
   书虽买回来了,但在几天时间里,满脑子都在琢磨一篇文章,冲动的不能午休,甚至难以夜眠。标题想写《我和梁秋燕的故事》,但是一细想,其实我和梁秋燕并没有什么故事。要说有关系,只是我喜好其中的唱词和曲调罢了。《梁秋燕》这出关中当地人人皆知的眉户剧,我至今没有看过全剧,这个剧本也只是第一次见面。然而,我的脑子里为什么会不断萦绕与此密切相关的故事呢?
    《梁秋燕》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一出农村青年反对封建买卖婚姻,为争取婚姻自由而斗争的眉户剧。1951年由渭南文工团排演,1953年出版单行本,并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出。当年,《梁秋燕》的上演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与厚爱,群众中曾流传有“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的谚语。剧中梁秋燕由陕西著名演员李瑞芳扮演,李瑞芳正处芳华妙龄、惊艳身段、清亮嗓音、精湛表演,深受西北戏曲爱好者喜爱。听村中老人说,如果得知李瑞芳下乡演戏,他们几十里都要撵着去看,乐此不疲。
   我们村可谓“眉户窝子”,老几辈都有演唱“眉户曲子”的传统。解放初村中老艺人崔念昔从省研究院眉碗团当导演回归故里,热心传承眉户曲子。受他影响和指导,村中眉户爱好者石林德、刘永胜、崔延文等一茬接一茬延续至今。六十多年来,村上曾三次排演了《梁秋燕》。首次就是解放初,由王海荣任导演,下放干部陈本真演梁秋燕,王新纪(狗子)演春生,王德娃饰秋燕母,孙都生饰秋燕父,王步荣演区长,周玉玲演二嫂…全村人人都能唱上几段,个个都会讲《梁秋燕》的剧情。扮演“梁秋燕”的陈本真,长得小巧玲珑,美丽过人,在十里八乡、苍龙河畔红极一时。家乡史上有“沣河好羽子,牛东好女子”一说,《梁秋燕》给牛东女子更增添了色彩和神秘。后来还涌现出高秀花、崔银凤等眉户“女子戏星”,一直在村中唱《血泪仇》、《三世仇》、《女书记》还有《沙家宾》中的“阿庆嫂”和“沙奶奶”等重要角色,现在还是“曲子社”的“抬柱子”演员。
   当关中大地和村中唱红《梁秋燕》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儿时跟着大人哼唱了不长时间,不到十岁的时候,这出戏就被列为“封、资、修”不让唱了。但老家的眉户爱好者不管这些,他们还在私下唱,在讲梁秋燕和刘春生自由恋爱的故事。这时我已懂些事了,记下了梁秋燕,还会唱《梁秋燕》出场时的一大段戏文。
   七十年代中期,我入伍到渭南华县高塘镇服役。这里虽然只不过是秦岭脚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沟,老百姓叫二河沟,但山青水秀,民风淳朴,是“渭华起义”纪念地。到这里不久,便听到老百姓说这是“梁秋燕”的故乡,我不大信。终于有一天,在镇上东街竹园旁边,遇见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干部叫王贤德(牛东姑娘,著名书法家戏曲家王海荣的妹妹,丈夫高塘人,时年在陕西省公安厅工作)的老家人亲口说,她的婆婆家是《梁秋燕》的“发源地”,创作剧本的人就住在她们家这间厢房里,与群众如何座谈、如何探讨、如何介绍剧情的思路和构想。她说的绘声绘色、有鼻子有眼睛的,我不但信了,而且颇感好奇和震惊!原来这么有名的戏曲竟然诞生在这里!这种好奇心促使我在后来的生活中,只要看到当地“手提着竹篮篮”的年轻女子,似乎她就是梁秋燕,就把她当作梁秋燕去欣赏、去崇拜。尽管连队指导员经常教育我们对青年女子以至妇女不能”目接目送”,但我还是无法自控地要偷看几眼,情不自禁的哼起“手提着竹篮篮,又拿着铁铲铲”的唱词儿……这,在很长时间内,让我颇觉得自豪和骄傲,我能在此地安心当兵、忠于职守,并在后来有了一些进步,这与我热爱部队,热爱“梁秋燕”的故乡不无关系啊!……
   改革开放,文艺复兴,《梁秋燕》重新搬上舞台。村中再一次排演《梁秋燕》,本村姑娘李引花饰演梁秋燕,小伙子侯乃群饰演刘春生,亦然轰动鄠邑。我一直没有机会观看,但在广播电台和收音机中经常听到《梁秋燕》的唱段,每每听到“阳春儿天,秋燕去田间”这样欢快优美的曲子,便激动地跟着唱,便想起小时候给我教唱的人,想起部队所在的华县高塘镇、东阳乡、黑虎洞、二河沟,想起小山村里“手提着竹篮篮”的青年女子……这种情愫和情缘在我的内心和灵魂深处缠绕了几十年,不料这个周末,我竟然与一本称作《梁秋燕》的旧剧本不期而遇。所幸,我遇见的,只是一本书,如果真正遇见一个“手提着竹篮篮”的年轻女子,苗条俊秀,迎面而来,我都不知道会向她表白些什么……
   在西安南郊古玩市场的书摊上,这一本发黄陈旧的《梁秋燕》剧本,平静的像封面上的“人物剧照”一样,美目盼兮,巧笑嫣然,尽管我姗姗来迟了,但她对我好像依然无有怨言、情有独钟呢。我信手翻看,书是1981年6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很薄,定价0.21元。书中附录里,有剧作者黄俊耀先生于1953年8月,在“西北戏曲研究院”写的《我是怎样创作梁秋燕的》文章。大体是说:“1951年秋天,中央和西北司法部组织了一个贯彻婚姻法检查组,到陕西渭南专区华县、潼关一带工作。我是组员之一。当我们在华县高塘镇住着的时候,短短十来天中,就接到了四十多件婚姻案子,我感情冲动的忍耐不住了,还没等回到西安总结工作,我便和史雷同志合作研究材料,起草这个剧本。”
    哦,“华县高塘镇”,多么熟悉亲切的字眼,确实是梁秋燕诞生和成长的地方啊!同时,更加钦佩老一辈文艺创作者扎根泥土、深入生活、农家小屋写出警世精品的优良作风,我辈自愧不如!我们应该好好效仿学习。我这样想着,手不释卷地翻看,摊主见我爱好,便一口要价30元。我笑了笑说:“我不是研究戏曲的,只是喜欢这本戏。” 过了一阵,摊主爽快地说;“你要确实喜欢,15元拿走!”我便买下了。
   这几天,我一有空,就看起来,唱起来,又想起当年我奋斗的那个小山沟……
   《梁秋燕》啊《梁秋燕》,你的故乡在哪里?当我这样深情疑问的时候,一缕春风吹来,春风中,似乎有这样的话语:华县高塘是你的故乡,户县牛东也是你的故乡,关中大地就是你的故乡啊!


      2018.3.25记于西安



作 者 简 介 崔振昭,笔名苍龙牛子。生于秦岭北麓、中国画乡苍龙河畔的牛东村,现居古都乐游原。长期从事军队和地方党委工作,曾任城市街道党工委书记、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熟悉基层社会生活。喜爱文学、演唱、收藏和健走。西部文学会员,崇尚“叙写普通人物和平凡事件,传播人生心语和世间真情”,写有一些散文随笔,上百篇文稿被多家刊物和网站登载。


西部文学 发表于 2018-3-25 22:49:55

欣赏老师精彩文笔,点赞,问好!

苍龙牛子 发表于 2018-3-26 08:51:47

感谢编辑老师鼓励,辛苦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苍龙牛子随笔】《梁秋燕》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