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叶刚随笔〗 遗忘在历史角落的义乌名人――南朝齐梁陈七代燕国公风骨考略
遗忘在历史角落的义乌名人――南朝齐梁陈七代燕国公风骨考略小序: 楼氏燕国公乃开义乌“刚正有为”先风之人物,今族亲楼洪民、楼兰仙、楼斌与吾,遍寻先祖燕国公生前史料,修成呈报公文,以请上级部门审批燕国公陵墓文物保护区。四人在整理材料时,时有概叹,四人素不相识,居然聚于一堂,或许乃先祖燕国公有冥命,命吾等苗裔做此大事。洪民曾有一梦,梦见香山枫香树下,有五位长者,四人头发花白,一人头发尚黑。如此怪梦,梦中五人抑或楼偃后裔之五代燕国公,抑或先祖亦为其铮铮铁骨之事迹遭子孙遗忘而着急。怪梦抑或真实也。若非小军,吾与楼斌、兰仙亦不相识;若非吾之旧文,吾与洪民亦不相识。此中缘,抑或燕国公欲降大任于吾等。故吾写此文,为族亲请命之义举壮行,并传义乌千古不绝之正能量文化。正文: 南朝齐梁陈七代燕国公,名气最大者,是楼偃。 至唐朝,李白拜谒族叔李阳冰,李阳冰时任缙云县令。李白途经义乌,入义乌香山拜祭楼重玉太师和楼偃等众燕国公,写下《楼太师墓公府义谱诗》: 楼公御葬古乌伤,遗裔流传世代昌。 国族正宜兴仕宦,公家偏称任贤良。 周封浙东为第一,汉朝柱国再无双。 驿程恰遇三公府,谁题义谱汉金章。(原载《梅溪楼氏宗谱》)“三公府”,即燕国公楼偃御赐府第也。 至元朝,著名文学家,人称“义乌三先生”之一的吴莱,多次入香山拜祭燕国楼偃,写下《楼偃国公赞》一诗。其诗云:“世家名裔义理渊,词史才翰学绝冠。当时退修祖德盛,世称奇才希贤范。” 如考史书、楼氏宗谱,吴莱称楼偃文才绝冠,非虚言也。史书相载,楼偃在梁武帝御前考“射策”,名列榜首,即武功天下第一。武试之后文试,楼偃又夺御考第一名。在中国科考史上,文武同时天下第一名的人,唯义乌楼偃。然如此有才气与侠气之楼偃,名列梁书,仍如雪藏之人,未为今世义乌人所识,亦是千古一悲。 明初第一文人宋濂,乃吴莱门生,读罢楼氏宗谱,亦大概叹,在《乌伤香山楼氏宗谱序》中写下千古妙评。宋濂叹云:“自楼氏观之,其先之富贵者,不为少矣。今欲见其光显者,余无所从得,必待恕之父子而后传。岂非富贵之乐,仅适乎一时,而文章之著,乃可传于后世,于是为序。” 宋濂写下此语,其义乌门生楼琏读之,亦大悲。故楼琏发愤读书,终成“天下第二才子”,与天下第一文才子方孝孺结为至交。大明之初,楼琏邀方孝孺至义乌夏堰梅溪游玩,方孝孺写下八首写景诗。其中第八首《梅溪八景·系马仙岩》,写方孝孺在梅溪快意追寻李白访楼偃旧迹。方孝孺诗云:“谁乘天马下,到此解金鞭。放牧无闲,长拴不记年。饥餐天上日,渴饮汉中泉。昨夜梅溪路,骑来访谪仙。”。诗中“梅溪”,今在义乌夏演也。“谪仙”,乃李白也。唐时,萧山状元贺知章与李白一见如故,呼李白为“谪仙”,传下“金龟换酒”的美谈。方孝孺此番入义乌香山游玩,亦未虚行,深得楼偃铮铮铁骨之沐化。后朱棣夺取侄儿建文帝朱允炆之天下,命方孝孺写诏书。方孝孺一身铁骨,抗命而灭十族。朱棣诏楼琏入宫草诏,楼琏归家后夫妻双双自缢。楼琏不负故君建文帝,亦不复故友方孝孺也。两人皆有浙东人之铮铮铁骨,鲁迅亦盛赞此种风骨。惜后人皆难知,此种风骨之精神源头,香山楼氏风骨亦是一源流。 然楼琏自缢,于国于家最大好处,即免去楼氏及外亲之灭族大祸。楼琏之变通大谋,与楼偃之眼光有殊途同归之处。大梁殿上都事徐珙撰《楼偃国公皇传事实》一文,相载楼偃解甲归田时与梁武帝有一段对语。楼偃云:“臣助国三十六年,行政言直,其间端人君子,固不罪焉。倘有谗佞之臣,小人之辈,恶臣平生正直,假公报私,加害微臣,贻累子孙,清浊难公,望我皇钦赐御翰墨数十字,永垂子孙,以杜后祸。”梁武帝取铁券三副,免死金牌三面,赐予楼偃膝下三子。梁武帝御笔写下诏书:“欶命楼国公,除谋反大逆弑父与君不肖,其余杂犯死罪概行赦免,若国家有不公不法,一切系要事情,允公不时申奏。” 惜铁券、诏书易烂,唯燕国公楼偃之远见载于族谱、史书,则千年不朽。 燕国公楼偃之外,其余六位燕国公事迹略之又略,似乎略出史书。其实不然,六位燕国公风骨犹存,与楼偃风骨有传有承之关系。楼偃之父楼元兴,乃南朝萧齐的燕国公,亦是一身铁骨。楼偃长子楼箕,封燕国公,替父镇守北平,娶杨氏。楼箕长子楼涛,封陈朝燕国公兼北平元帅,镇守北平,娶杨氏。楼涛长子楼芳,封陈朝燕国公,镇守北平,娶杨氏。楼芳,乃萧山长山楼氏始祖楼盛之高祖。楼盛,乃唐代进士,义乌骆宾王之大女婿。楼盛后裔楼晋,乃萧山楼塔楼氏始祖,吴越国君钱镠之亲外甥,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谥宣武公。 燕国公后裔在萧山开枝散叶,达千年之久。楼偃、楼箕、楼涛、楼芳四代燕国公镇守北平,在北平亦留下不少神秘谜团。此北平,非今之北京,乃今之河南省方城县。南朝梁武帝从北魏手中夺取北平,派楼偃镇守此城。因梁武帝生母张尚柔,乃方城人也。此城在梁武帝心中,重镇之重镇也。故方城县史书,尚载梁武帝有两都城,一则南京,二则北平。实则,此城非梁武帝都城,乃燕国公都城。大梁徐珙写《楼偃国公皇传事实》一文,文题中之“皇传”,甚至费解。“皇传”,乃“梁皇命传楼偃之事迹”,亦或称楼偃为“皇”,即楼偃是萧梁的外姓皇族。如后者之意,亦非空穴来风。汉代行政制度中,有郡中有国,国中有郡的旧俗。此种旧俗,至南朝尚有遗存。南朝大梁国中有小封国,也不是不可能的。史书相载,楼偃亦受赐过“九锡”,“九锡”是天子可用的礼器。梁武帝在位48年,执政南京如此之久,这与楼氏历代燕国公镇守北方重镇北平,密不可分。故楼偃之三子,全封为燕国公。此种分封,乃破格分封,与嫡长子世袭的分封制截然不同。 从爵位分封,自可考略南朝七代燕国公的铮铮铁骨。从今日方城县之“杨楼镇”真名,亦可考证楼氏燕国公在北平之影响力。此种影响力,真是当地历代百姓偏爱楼氏燕国公的遗据。北平之旧都遗迹在今之杨楼镇,梁代修成一面,未成三面,故称“破城”。从杨楼镇地名由来,似乎有个历史巧合,楼氏最后三代燕国公,全部娶杨氏。故《香山楼氏族谱》可解开河南省方城县之旧都之谜,此“破城”乃香山楼氏燕国公之皇城也。从燕国公楼偃的嫡长子嫡长孙一枝考略,香山楼氏燕国公在北平曾有皇都,其后裔在萧山仙岩(今楼塔)与吴越国皇室,又有百年联姻。 从燕国公楼偃的另两枝后裔考略,楼偃次子楼裘,封上柱燕国公,任职大梁朝堂,权服梁廷;幼子楼亢,封燕国公:两人皆有免死金牌。楼偃弃世,梁武帝大悲,徐珙《楼偃国公皇传事实》记载:“(楼偃)三子各欲离任奔丧。皇曰‘三卿俱归,国将谁守?为父奔丧,人子重任’。”后派次子楼裘主持丧事。此事,亦见此三位燕国公乃大梁国之重器也。 难怪明朝宋濂亦要直言不讳慨叹,前朝楼氏大富大贵,权服朝野,至明代衰败不堪矣。宋濂是大才子,名不虚传,眼光独到,又不做过誉之词,亦是有铮铮铁骨。自古有铮铮铁骨之人,非天生有此风骨,乃常从前朝有铮铮铁骨的名人中,逮得此种精神。此亦是文化之传承也,唯有如宋濂之大学者,方能见微知著。 然则义乌香山楼氏大贵大富之气,亦在千年沧桑中洗尽铅华,唯有铮铮铁骨传族至今,甚至广传乌伤大地。唐代骆宾王,北宋宋泽,南宋楼图南,元代朱丹溪、黄溍,明代楼琏、王袆、吴百朋、乌伤兵,清代朱之锡,近代冯雪峰、陈望道、吴晗,皆是铁骨铮铮之人。 此种义乌香山楼氏七代燕国公“刚正之风”“有为之风”,存在于靡风大盛之南朝之夹缝中,终在乌伤旧地生根、发芽、壮大至今。如此千年未断代的风骨,亦是世间难得之文化奇迹。 昔年,朋友有叹惜,义乌楼氏燕国公有如此风采,名不传于义乌史志,皆因楼氏族人低调,不愿多写文章,广传先祖之功绩。今日思之,此理甚对。宋濂五百年前,在香山楼氏族谱序中,早有此言,惜族人未明大学者之深意也。儒家对于先祖曾有“养生、养色、养志”之说:养生者,乃用物质赡养长辈;养色者,乃以和颜悦色对待长辈;养志者,乃祖辈有大志向,子孙宜传承。 吾祖,南朝七代燕国公,于国于家皆有大功绩。吾等后裔,岂可相忘先祖之大志向。 南朝陈燕国公楼芳后裔楼叶刚拜撰 2018.4.20原创,非首发欣赏老师精彩,点赞问好! 欣赏佳作,遥祝问好!祝创作愉快! 欣赏佳作,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