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雲散文】我的父亲
我想写写父亲,不是一两年了,迟迟没有下笔,是因为我对他的了解不够,或者说他太复杂了,特别是他的精神世界。对于像他那样岁数的人,像他那样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我实在是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理解。一 早年的父亲,是家乡颇有名气的民间艺人。他能唱楚剧、汉剧和家乡人民喜爱的荆州花鼓戏,京剧和昆剧也可以来几段。所谓生、旦、净、末、丑多种角色,他都会。特别是旦角,更是他的拿手好戏。 父亲有惊人的记忆力。改革开放初期,地方政府都很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相继恢复了在文革中被打入冷宫的各种民间艺术团体。我的家乡在解放初期,就有一个很有名气的花鼓剧团,此时也在恢复之列。那时,在木箱里沉睡了十几年的各种演出道具,一夜间从一个阴暗的屋子里全被搬了出来,晾晒在冬日的阳光下,煞是壮观。特别是那些龙袍凤衣,袈裟战袍,闺中绣袄之类更是做工考究,色彩斑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让人难忘。父亲作为过去剧团里主要成员之一,也参与了恢复戏团的工作。不过他不是做的晾晒演出道具之类的工作,而是负责剧本收集和整理。 这项工作在当时,确实具有挑战性,不仅仅是对于我父亲。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可能知道,地方戏剧团演出的绝大多数剧目,都是与历史有关的所谓“朝戏”和表现民间生活的所谓“情戏”。文革最热闹的时期,与之有关的剧本,绝大部分都被当成描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类的书籍,统统没收或付之一炬了。民间剧团恢复后,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没有剧本。当时百废待兴,这方面的出版物也几乎没有。怎么办?父亲做出了让我至今都佩服不已的决定:自己动手,重写剧本。 怎么写?父亲可是只有初小文化程度的一个普通的民间艺人,写剧本,很显然是一件极为难的事。但后来的事实证明,父亲做到了。那些日子,我刚上高中,只要在家里,总是看见父亲坐在饭桌边,不顾寒冷,手拿一枝毛笔,面前展开一张白纸,一边醮墨,一边思考,一边书写,完全是聚精会神,废寝忘食。原来父亲是全凭了他的记忆,记录过去演唱过的剧目。 父亲连续工作了大约两三个月,共记录剧本不下10种。不久,剧团演出所依据的剧本如《花墙会》、《宝莲灯》、《天仙配》、《白蛇传》、《打金枝》、《萧湘夜雨》、《牛郎织女》、《女驸马》等等,都是父亲辛勤劳动的结果。他出色的劳动,深受同事好评。二 中、壮年时的父亲,正置“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最火热的时期。此时,他是生产队的技术型农民,生产骨干。生产队里喂养牲畜,田间水利管理,选种育苗,仓库管理等等工作,他都轮流负责做过。村干部觉得,父亲不但有精明的头脑,什么东西一看就明白,一学就会,而且做事十分认真,讲究,那些带有一定技术性的活儿,交给父亲去做,不会让人不放心。比如生产队里那些耕牛,由父亲喂养时,每头都长得膘肥体壮,尽管它们每天都承受着极其繁重的劳动。 我们家很早就是附近十里八乡有名的文明户,主要是因为父亲。他总是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凡到我们家做客的人,没有不夸奖我父亲的。我受父亲影响,多年来都坚持每天早起后就收拾屋子。若是在老家,我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家房前屋后打扫得了无杂物。父亲用他的行动,教育和影响了我。三 到了老年,父亲除了每天依然坚持劳动,总也没有忘记他热爱的戏剧艺术。他经常会哼唱几段,特别是在劳动的时候更是如此。听收音机里的戏剧节目,看电视里的戏剧表演,可能是他最突出的业余爱好了。父亲还有时和孙辈们说说戏,唱唱戏。尽管孙辈们不感兴趣,或者仅仅是觉得新奇、好玩,不能真正与他同乐。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常在父亲身边的那个小木箱,总是装满了各种戏剧本子,父亲从来不用它装别的东西。不知道这个木箱,现在是不是还在父亲身边。我很小的时候(大概是上小学不久吧),常从那里取出《白蛇传》、《天仙配》、《牛郎织女》、《宝莲灯》、《女驸马》等剧本似懂非懂地阅读,对于白娘子、七仙女、沉香、冯素珍等的最初认识,就是从那时开始的。至今,我还经常想起当初读那些剧本时,脑中幻化出的一系列美好的向往。我对戏剧也是十分喜爱的,不时也会哼唱几句,这种兴趣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吧! 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记忆!那是父亲提供的,我将永远珍藏那份记忆! 随着父亲年纪越来越大,他好像变得越来越孤独,同时又有坚定的信仰。父亲的那种孤独,总让人难以接受。他不愿意和儿孙辈们生活在一起,喜欢独处一室,甚至是独处一地,过着与世隔绝般的生活。他执着而几近偏执地信仰他心中的一种神,绝对地奉行素食主义。别人做的饭他一般是不吃的,他怕里面有荤腥。母亲去世后,我们做儿女的每次回家看望他,他是与我们分食或者是由他亲自做饭给我们吃的,我们想为他做一顿饭也很难。尽管父亲年事已高,但他自己的一切事情,都是由他自己做的,不要任何人帮助。父亲对于穿衣就更是随便了,每当我们为他添置了一些衣服,他总是说:“再不要买了,衣服太多。”以至生气。父亲除了吃米饭和青菜萝卜一类的食物外,好像只吃一些糖,于是,我有时回家,就只给他带些糖类的食物,但他是要反复查看说明书的。他要弄清食品中是否有荤腥,如果有,就拒收。四 晚年的父亲既是悲情的,又在努力营造和表现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晚年的父亲,骨子里透露出一种悲伤的气质。与其他同龄人不同,他会用很朴实而充满艺术情味的语言,抒发自己内心的孤独与痛苦,或是对生活、人生的感伤。 每年大年三十,他都要亲自作对联,并亲自书写、张贴。红红的对联贴满了他居住地大大小小的门框,看上去火红一片,生气勃勃。一般人会认为,这是老习惯,年年如此,不过是例行公事,没有什么新明堂。我却不这样看,一有机会,就伫立对联前,一边读,一边琢磨父亲的心事和情感。父亲所写的对联中,大多表现了对人生的感叹乃至悲伤,也不乏对时局的赞颂。父亲所写的对联,把过去与现实,痛苦和欢乐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似乎有种“禅”的味道蕴含其中。 父亲还能用极具歌行体韵味的表现形式,追忆似水流年,抒写自己一生中的苦难和不幸,特别是晚年的孤独和感伤。他把这些写在条状的红纸上,贴在墙上,不知是为了给谁看;或者是纯粹的宣泄,安慰自己!每当我面对这些文字的时候,都要久久贮立,认真品味。我似乎读懂了父亲,觉得晚年的父亲,心是悲苦的。 在悲情的氛围中,父亲又似乎是十分阳光的,他的精神世界充满了一种浪漫的元素。 父亲特喜欢花草树木,于是,在他居住的地方,花草树木到处都是。很多花草,到现在我也叫不出名字,尽管我也是极爱着花草的。父亲说,他住的地方不仅有花有草,有很多树木,还有山有水,有荷塘。我看也是—— 花草树木一看便知,那是确实有的。父亲居住的地方是一片葱绿的世界,他说那里冬暖夏凉;至于山水与荷塘,父亲显然是把那一大簇长得高大茂盛的慈竹当成“山”了,他说那是竹山;父亲又把那亲自开挖的一段小水渠和小水塘叫做“水”了,因小水渠是有意让它从竹山处发源的,他说那就是“山水”了;屋前不远处那一片小水塘,里面长满了各种水生植物,夏天里是少不了荷叶和荷花的,父亲就称之为荷塘了。父亲的想像与浪漫确实让一般人难以理解,而我是理解的。父亲追求的是自然的和谐之美和宁静安闲的生活;父亲是把他眼下生活的地方,当成了自己理想的、快乐的王国了。甚至有一次父亲对我说,他百年之后就葬于斯。我听后不禁百感交集,竟说不出话来。五 我对父亲的理解越深,就越觉得对不起父亲。父亲是一个多么富有情趣而对生活又充满热爱的人啊!不论是他对于民间戏剧艺术一生的热爱,对于生活、劳动的一贯细致与认真,还是他老年时的孤独与信仰,晚年时的悲情与朴实的浪漫,我从中都看到了一个有情有义、有灵有肉、鲜明生动、平凡而伟大的父亲形象。这样一个父亲,心中一定还有很多愿望,尽管他不会由于为了实现这些愿望去打扰他人,但,作为儿女的我们,又能为他做些什么呢?或者说上帝还会留给他多少时间?每想到此,我的心中不免涌动起一股强烈的悲哀! 这些年,父亲见到我后,总是喜欢说: “我的任务快完成了。” 他所说的任务,是他依照他所信仰的神的旨意,在人间为大众消灾去邪,排忧解难。 他用苦行僧的生活方式普度众生! 父亲说,他心中的神曾告诉他,他至少可以活到九十岁,我说: “那好啊!” 但愿我的父亲长命百岁!201208作于荆襄201808改于荆门
欣赏精彩散文,点个赞问好! 西部文学 发表于 2018-8-17 22:12
欣赏精彩散文,点个赞问好!
谢谢老师点赞鼓励。问好。 提读学习,问好您! 欣赏老师佳作,点赞问好! 翔鹰 发表于 2018-8-17 23:40
提读学习,问好您!
谢谢版主。问好。 静水深深 发表于 2018-8-18 19:51
欣赏老师佳作,点赞问好!
谢谢版主。问好。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 倪素之 发表于 2018-8-18 22:19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
谢谢朋友光临。问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