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贤富 发表于 2018-9-11 09:43:08

【程贤富散文】沧桑赶场坝

       第一次听说赶场坝这个陌生的名字,是我们本地有位女孩嫁到这里。听到个名字我就在想,这里的地势一定很开阔,土地也一定很肥沃吧?  听说要到赶场坝去采风,我很高兴,终于可以见证当初的猜测,一睹它的芳容了。
  我们一行二十余人乘坐的大客车,停靠在了一条幽深的山谷里。我们相继迫不及待地走下了车。长蛇般的人流沿着山谷迤逦而行。
  有人不禁脱口而出:“赶场坝名不副实,叫赶场沟还差不多。”
  确实,在这狭窄的山沟里,别说坝子,就连巴掌大一块耕地也未见到过。请教当地的老人,他们也说不清赶场坝的来由。镇领导见我们有些失望,便及时地指给我们一栋破旧的小木屋。顺着领导的手指,我们顿时眼前一亮。
  三开间的小木屋,逢中一道大木门,木门的一边开着一扇大窗户。窗户门是用木板拼凑而成。早上开窗户时,就一块块卸下木板;傍晚打烊时,再一块块拼上。这样的商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还随处可见,而今已成了熊猫级的稀世珍品。
  赶场坝的这些商铺,之所以今天还完好地保存着,就是因为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的突然改变,使它在一夜之间便从一座人欢马叫的街市,变成了门可罗雀的村落。从此,赶场坝的喧嚣和繁荣,便永远封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却将沉寂与破败逐渐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就在大家驻足留连兴致勃发的时候,镇领导又提醒我们说,前面的小木屋更多呢。于是,我们陆续离开那栋小木屋,继续前行。果然,没走出多远,一排排小木屋就映入眼帘。镇领导介绍说,这些小木屋是镇里刻意保存下来的,期望有朝一日,能把这里开发成旅游景点。
  当地人还告诉我们,历史上的赶场坝商铺林立,商贾云集,是通往湘、鄂两省的重要驿站。大名鼎鼎的贺龙将军,当年贩盐时也曾多次往返于此。
  街道正中间有一小石桥,两块重达一吨多的大理石做成的桥面,已被南来北往的骡马,踩出了一个个拳头大的凹坑。站在街道中间的青石板上,我恍惚看到摩肩接踵的商人,和走起路来踢踏作响的骡队,正从桥上走过呢。在这些人流当中,我还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他就是威震敌胆的贺龙将军。
  沿着贺龙将军的足迹,漫步在古香古色的盐马古道上,我突然想起恩师刘宇光的母亲,曾在这里教过书。我赶忙来到学校前面,把拍摄的照片发给恩师。恩师感叹道:“面目全非了!学校是由‘武圣宫’改建而成的,我的童年也是在那里度过的,儿时我还经常爬到宫顶去玩耍呢。”
  一幢看起来有些沧桑的教学楼,让恩师想起了快乐的童年,也勾起了恩师难忘的乡愁,忽然之间,我对它也满怀深情了。
  据说,武圣宫有近两百年历史了。它由前后两大殿组成,前殿是戏台,可容纳数百人同时看戏;后殿是正殿,供奉着关羽的塑像。
  昔日高大巍峨的宫殿,如今只剩下一块刻有“武圣宫”三个大字的石碑,和一面作工精细的老墙了。石碑的两边,各镂空雕刻有两条活灵活现的蛟龙。这些忽陷忽现的历史遗迹,完全可以印证当年的繁华与富庶,同时也可以反衬出了目前的落寞与荒凉。
  武圣宫落成之后,就一直有人在这里传道授业解惑。解放后,武圣宫更是成了名符其实的学校,在鼎盛期,它有近千名学生在这里就读。后来,武圣宫变成了危房,只好拆毁重建成了现在的三层小洋楼。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村民们大都进城了,破破烂烂的街面上,也只留守着三五位老人,因而学校只好关门大吉了。
  采风结束回到镇里后,我才陡地想起,忘了打听那位女孩的下落。仔细回想途中所见之人,没有看到似曾相识的身影。或许她早已经离开赶场坝,到城里享清福去了;或许沧桑的岁月,已将她雕塑成了目不忍睹的老妪,纵然面对面相遇也互不认识了。沧桑的赶场坝,让我又平添了一分沧桑之感。

西部文学 发表于 2018-9-11 22:59:06

欣赏老师佳作,点个赞,问好!

程贤富 发表于 2018-9-12 06:40:23

西部文学 发表于 2018-9-11 22:59
欣赏老师佳作,点个赞,问好!

感谢,问好。

程贤富 发表于 2018-9-12 06:40:43

西部文学 发表于 2018-9-11 22:59
欣赏老师佳作,点个赞,问好!

感谢你,辛苦你,问好。

程贤富 发表于 2018-9-12 06:41:03

西部文学 发表于 2018-9-11 22:59
欣赏老师佳作,点个赞,问好!

感谢你,辛苦你了,问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程贤富散文】沧桑赶场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