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耕夫 发表于 2018-12-15 19:51:28

【吴根甫小说】丈二先生


             丈二先生(一)
               作者/吴根甫

      这些年,大多数村民都外出求财。留守在家的,净是些老人和孩子。
      一旦有个老人登仙,孝子们便千里奔丧,亲戚邻里甚至邻村的人相约一起凑凑手。请道士、找吹吹打打的……还有一位少不得,那就是掐着手指,子丑寅卯盘算日子凶吉,做祭文,批银封的先生。
      丈二先生,就专司其职。我就不明白了,丈二这个文革时的小学生,怎地也搞起了“之乎者也”来了?
      后来,听人说做祭文只要背熟几篇,然后祭男祭女套用上就可以了,反正唱腔唱调的没几个人能听得明白。
      丈二,文不咋的,可一口脱口秀(村子人叫“壁子上搭草筋”)妇孺皆知。早年的有些语段,竟成了庄上人的经典口头禅。比如揶揄人的有:上马桶子抓萝卜,两事一成带烧锅。笑人家干活马虎:插秧快,泥里踹(将秧把子踹入泥中);打草(耘草)快,浑水盖;割稻快,斜挂寨(斜着靠边,丢下几行不割)。这么说吧,遇人做事、吃饭,调侃一段,让人哭笑不得。就是遇到个黄荆桩,他张口也能来段顺口溜。
      他原名叫什么财来着?丈二,是庄上的一个老右派给他起的名。
      老右派锄地时,锄头楔子掉了,半天没找着,就顺手将地里的碎碗片临时凑合。反正都是出工不出力。被队长发现后点名批评并扣了工分。
       丈二一看,马上可来劲了,脱口而出:“老右派,真勤快,锄头楔子用土块;前一推,后一拽,麦苗小草都还在。”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老右派摇摇头,哼哼唧唧:“你个丈二先生!”大家不解其故,老右派只说“他个子高呗。”于是,大家就嘻嘻哈哈“丈二先生、丈二先生”地称呼开了。
       后来某一天,有人请教了一下老右派,才知道有这么个故事:古代文人住宿馆驿,爱将自己得意的诗作誊写在墙上。后来有人针对那不入格律,低劣粗俗的诗作,附诗一首:多时不见诗人面,今见诗人丈二长;若非诗人长丈二,如何放屁在高墙。


            丈二先生(二)
               作者/吴根甫

      丈二年青时,总天嘻嘻哈哈没个正经的,不怎的得老人们喜欢。而最嗔他的是一帮姑娘嫂子们。原本想凭借自己的能说会道逗她们开心,赢得她们的好感,说不定还能指望她们给自己说门亲。不曾想“言多必失”。有时不经意间说些粗话顺口溜,惹人反感。更要命的是:女人们隔三差五地找他觌面对质,澄清某人的是非。后来也自觉没趣渐渐疏远了妇女帮。
    不久,队里来了三五个上海来的下放学生。丈二的热情一下高涨起来!又说又笑又是黄梅调,把这些情绪失落、不谙农事的"上海佬"哄得砣螺转。收工回屋,丈二跟着进门,开讲风俗趣闻,并热心地教他们做饭、烧菜打成一片。出工时,"上海佬"们不听他人指派,唯丈二马首是瞻。队长没法,只好叫丈二带着这帮知青们干些轻巧活。而他,俨然是知青们的头头。上衣口袋也掛起了不知找谁要的“新农村”钢笔。常常背着队长和社员们,在僻处打闹野玩,通过抵棍子、打扑克、抓阄来赌一支香烟。有次在丈二的唆使下,几个知青将队长家的芦花公鸡逮着,派两个人回知青屋烧熟了。等队长老婆发觉找来时,大家异口同声地申明他们是在野外抓的,是野鸡。
    有一年,听说邻近的庐江县某村庄放电影,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他们比谁都急!丈二决定跟队长谈判,最后敲定六人下午割完一亩田的晚稻即可提前收工。这可能是全国最早的承包责任制!谁知这几个"上海佬",割几刀站半天,任凭丈二怎么哄诱就是拉不开阵势。结果天黑大家都收工了还没割完,只好悻悻回去,由丈二领着,晚饭也顾不上直奔十几里外电影场。
   还别说,什么人胜任什么活。由丈二带领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可给全村人长脸了。几个学生吹拉弹唱,丈二又挑了几个脸旦好看又能哼唱的姑娘,整日地排练。其中有段他们自编的话剧(现在叫小品),结合当前的形势,顺口溜,俏皮话连天,诙谐活泼,乐得台下村民们笑声一阵接一阵的。
    全大队汇演时,他们得了第一。然后受到各生产队邀请夜夜巡演。他们乐此不疲,既有工分,又有晚餐招待。再后来全公社汇演,又得了个第二名。队长高高兴兴领了奖状,丈二还上台对着扩音大喇叭风风光光地发了言。
    这段演戏的历史,丈二好多年后还美美地跟人说道说道,不定时还捏拿着嗓子唱上一两句。

清心自在m 发表于 2018-12-15 20:12:57

欣赏老师精彩佳作!西部文学欢迎您加入!

洛沙 发表于 2018-12-16 22:05:13


夏荷听雨 发表于 2018-12-17 08:37:52

吴老师还会写小说,厉害哟!:)

桃源耕夫 发表于 2018-12-17 19:34:57

谢谢各位老师鼓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吴根甫小说】丈二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