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雅荷散文】吃饺子
吃饺子上车饺子下车面。中国传统文化第一吃是饺子,第二才是面。放假了,回到家很放松,除过收拾房子洗衣服,就是为老公做饭过烟火生活。晚上我们一起追着陈小艺主演的《姥姥的饺子馆》,老公说咱们明天吃饺子吧。他特别喜欢吃我包的饺子,我也很乐意和他一起享受吃饺子的美味生活。 今天早上细细地做了一顿饺子,家人都爱吃的萝卜大肉馅。我先把萝卜切片在开水中焯熟,过凉水后在案板上用刀剁碎,用笼布挤掉水,放进盆里待用。然后把从农村购买的黑猪肉切碎剁小,加料酒加酱油进行腌制。然后剥葱洗净剁碎放进萝卜里。再把生姜洗净切成末放在菜上面。把炒锅烧热加色拉油烧熟,把热油分别加进肉馅和萝卜中。最后一道程序就是把肉和剁碎的菜加一起搅匀,再加适量盐、包子饺子粉和味精等,一阵子忙碌后一盆香喷喷的饺子馅拌好了。把先前和好揉好的面揪下一块,揉光搓成条切成小丁丁,用手后跟压扁撒上面粉,一手扶面一手用小擀杖擀开,擀成一个个圆圆的饺子皮,挖一勺菜往饺子皮上一放,用手拾起最中间对着一捏,把饺子放在手坷垃两手一捏,一个个饺子便从我的水里包成了来。下进滚烫的开水中加水煮四滚,捞出来放进盘子中,粘着辣子香醋水吃着那叫一个香啊…… 我手里包着饺子,心里却泛起了包饺子的波澜。小时候,家里日子紧,吃了上顿没下顿,自尊心很强的爷爷奶奶不好意思去向外人张口借粮,即使借来一碗两碗包谷糁子,也是有这顿没下顿。在饥饿困苦的生活中,大家庭也开始松动,爸爸被分出来了单过,自己养活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父亲肩上的担子一下子重起来了,受生活逼迫,为了儿女们不饿肚子,他和村里人一起去河北换粮,用汗水换来了粮食,我们终于可以有粮食吃不用饿肚子了。父亲如冬日的太阳一样把温暖送进了我们的心里,母亲不再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难,幸福生活向春风一样蔓延在我的童年。
父亲辛苦换来的粮食比金子还珍贵,母亲精打细算发明了一样新饭—包谷糁子里下饺子。冬天天寒地冻,天地浑沌。放学回家就能吃上妈妈做的热腾腾饺子饭,有吃有喝,饺子劲道有味道,我认为那是天底下最美的美食。就是这种不中不洋的母亲发明的饺子饭养育了我们,既解决了缺粮没有馒头吃的现实问题,又补给了姐弟三人身体的需要。父亲不畏寒暑出力流汗往返在家和河北的换粮路上,为家如老牛一样辛勤付出,想起来都是满满的感激和敬重。 1978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漫过大江南北,联产承包制让沉寂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亩产800斤,年年庄稼丰收让家里粮满仓食满囤,告别了吃不饱饭的生活。父亲喜欢吃饺子,除过节过年吃饺子外,遇到雨天农闲时节周末,我和妹妹不上学在家的时候,父亲总会上集割上一斤肉,买回二斤韭菜。母亲收拾完早饭的锅碗瓢盆,便埋头厨房摘菜洗肉剁馅和面,进行包饺子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后,我和父亲就要进厨房开始忙活了。母亲擀饺子皮,我和父亲一起包饺子。父亲包饺子特别认真,他包饺子比我们多了一道程序,包的过程中先留一个小口,用手在饺子皮上轻轻一压,把饺子里面的聚的空气放出来。别小看这道手续,放了空气的饺子结实下锅煮不会漏馅,吃起来也更有嚼头。父亲包饺子的认真劲就如他做人一样,憨厚朴实没有半点虚伪,工作扎实不走过场不走形式。民间关于饺子有很多俗语,什么饺子就酒,年年都有;上车饺子下车面;因为饺子的样子像耳朵,北方便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 冬至那天家家都会包饺子,有一年我上街去饭馆吃饺子,家家饺子馆都是人满为患,我赶时间只好吃了一碗面。饺子像元宝,吃饺子可以吃出吉祥和如意,吃出万事如意,平淡的生活因为有饺子吃有了一份诗意。 随着岁月的变迁,过年吃饺子越来越成为隆重的仪式。全家人齐上手,从三十下午就开始准备,和面、剁馅、拌馅。最热闹的是包饺子时刻,一家人挤在厨房里,案板旁边、餐桌上到处都是包饺子的人,小孩子们穿梭在大人中间,开心地玩着,不时在院子放几个炮仗。不等饺子包完,婆婆的就发年钱了,崭新的大团结,大大小小人人有份,年年如此,钱不多,但是很有意义,代表老人家的美好祝愿,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日子越过越红火,家庭团团圆圆。虽然是冬天,过年让屋子流动着融融暖气。 岁月的年轮不断地增加,但是岁月之歌却经久不息。再过十天,又是过年吃饺子家人团圆的日子,孩子会从四面八方回到白鹿原上,家人又会为饺子忙活起来。每当夕阳西下,我就想起“云横秦岭家何在,白鹿原深处有炊烟”。炊烟就是锅碗瓢盆,就是平凡幸福的生活。
文字充沛,内容精彩;欣赏佳作,遥祝问好! 欣赏老师精彩文笔,点个赞,问好! 邓仲祥 发表于 2019-1-27 08:31
文字充沛,内容精彩;欣赏佳作,遥祝问好!
谢谢老师鼓励:) 西部文学 发表于 2019-1-27 19:53
欣赏老师精彩文笔,点个赞,问好!
感谢提读加精:handshak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