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叶刚随笔】郭金伟眼中的“朱元璋家世”与楼叶刚眼中的“私家军”
【3】楼叶刚眼中的“私家军” 鉴于郭金伟先生的话题,我对“私家军”做一延思考。 “私家军”在中国历史上,是频频出现,战斗力常常胜过“公家军”。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历史现象。“私家军”在严格意义上,应该是军队创建者自掏腰包或者有合伙人创建或招募的。这笔建军款子,应该是私款,不是公款。实际上, “私家军”在中国的存在方式,不是完全如此的。 如果对中国的“私家军”分类,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真正的私家军,另一类是染有私家军色彩的公家军。这两支“私家军”,按吃饭方式分类,大致可以分出三种最有杀气的军队:第一种,“软饭硬吃”,如后周赵匡胤的“赵家军”、明代戚继光的“戚家军”;第二种,“硬饭软吃”,如岳飞的“岳家军”;第三种,“硬饭硬吃”,如“播州杨家军”,元末郭子兴的“郭家军”、朱元璋的“朱家军”、陈友谅的“陈家军”,清末洪秀全的“太平军”、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 第一种 “软饭硬吃”的私家军,实际上是染有私家军色彩的公家军。这种军队,吃的是公款,但士兵只服从直接指挥他们的将领,是不大听皇帝的命令的。皇帝指挥不动这种军队的,在这一点上,这种公家军似乎吃着公家饭,干着私人的活,如赵匡胤最终把柴世宗的遗孀孤儿赶下台,就是最好的明证。 第二种,“硬饭软吃”的私家军,实际上也是染有私家军色彩的公家军。这种军队,吃的有私款,也有公款,有时服从直接指挥他们的将领,有时服从皇帝的命令。如岳飞的“岳家军”,他军队最重要的战斗骨干,应该是他收编的杨幺农民起义军。这批农民起义军,是岳飞或他的合伙人置办的拥有临时使用权的私人产业,但最终的所有权是归赵构的。赵构十二道金牌的前十一道催不回岳飞,似乎暗示 “岳家军”的十二分之十一的股权在岳飞手中,赵构只占十二分之一的股权。最终,小股东赵构还是杀掉大股东岳飞。岳飞遇害后,“岳家军” 的后人一直驻扎在武昌。南宋末年,在蒙宋大战中,“岳家军” 的后人是抗元的主力。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昌起义,发生在武昌,或许与“岳家军”有关。因为这一代有岳武穆的遗风,充满着战斗的血性。 第三种 “硬饭硬吃”的私家军,才是真正的私家军。 这种汉人私家军,最有名的或许是曾国潘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康熙平定三藩之后,有清一朝,几乎没有汉人私家军。到晚清,洪秀全和杨秀清造反,席卷半个中国。清廷怕太平军,又不得不重用汉人私家军消灭太平军。太平军消灭后,曾国藩功高盖主,清廷还是很顾忌他的。 这种真正的汉人私家军,最有战斗力的,应该是“播州杨家军”。 “播州杨家军”,名震西南七百二十五年,在后世却寂寂无名。名头远不如北宋杨业的“杨家军”。当然,此“杨家军”,与北宋杨业的“杨家军”无传承关系。以实际战功而论,北宋“杨家军”不如南宋播州“杨家军”。北宋“杨家军”的厉害,在《杨家府演义》这部小说之中。这部小说把杨家将写得壮烈,写出大名声。事实上,金沙滩一战,北宋“杨家军”败得七零八落,剩下一门寡妇。当然,这一门寡妇,未必是杨家人,是“杨家军”的遗孀。因为杨家将的故事大部分是虚构的,史书上没有杨宗保,没有穆桂英,没有杨家七子。小说中那一门杨家寡妇,也应该是虚构的。因为历史上的杨家三代只有杨业,杨延昭,杨文广。 小说的“生殖”力量,是惊人的。在这一点上,史书似乎总是“绝后”的,写到这家子嗣不可考,写到那家子嗣不知所踪,几乎就在宣布这些名人已经断子绝孙。史书如此,宗谱有时也如此。实际上,不少家族在修宗谱时,有个怪现象,修谱时不交款的族人,名字不录入宗谱之中。这种现象,古今都有。所以,不少族人偶然出名后,想在族谱中找一找祖宗的排名,一找找不到祖宗名字,这是件多尴尬的事情。或许朱元璋发现自己是郭子仪的后人,却发现郭氏族谱没排他祖上的名字,其中的原因,就是他的祖宗在修谱时没交修谱的费用。这是我个人的推测,未必是事实。有时,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并不严肃、庄重,只是不起眼的一个小事情造成的。 反正,没钱就没名,这“名”不全在名声上,还在宗谱中。史书上的杨业后人,就只有“杨延昭”“杨文广”两人,不知是杨业和杨延昭忙于军务,没时间繁衍后代,还是嫡出的写入史书,庶出的不写入史书。或者是杨业得罪后世史官。所以小说家读到这种史书,就替杨业在书中大大繁衍一番,生出七个儿子。笔墨生人或抹人,总是想生就生,要抹就抹。笔墨间的快意,有时就是如此。 播州“杨家军”没有小说家替他们大大写一番。他们全靠残存的史料和海龙屯考古,发现这支军队的昔日的光荣与遗憾。 史书中的播州“杨家军”远远早于北宋杨业的“杨家军”。播州“杨家军”的创业者,是唐代杨瑞。这支军队在史书中开始活跃,是在1235年。当时,宋蒙两军在四川青野原交战。宋军将全军覆灭之际,杨价带着他的五千私家军,突然冒了出来,大败元军。杨价因此封为雄威侯,这支私家军也改名“雄威军”。这支军队之所以叫私家军,是南宋小朝廷与元军大战时,压根儿不清楚有这么一支私人武装存在。 蒙古兵在青野原吃大亏后,噩梦还没有结束。1258年元宪宗蒙哥亲率四万铁骑南下,在合州(今重庆)钓鱼城遭南宋播州“杨家军”的滚石重创而死的。金庸在《神雕侠侣》中把此这场战斗移到襄阳城,功劳算在杨过头上。杨过用小石头击杀蒙哥。蒙哥死的地点,是移动过的,死在“杨家人”手中和死法,是不变的。南宋播州“杨家军”守重庆,造钓鱼城,最终改变蒙古军的战略,变成先灭大理国,对南宋形成两面夹攻之势。此时蒙古大汗,是元朝皇帝元世祖忽必律,元宪宗蒙哥的弟弟。他对播州“杨家军”心有余悸,从未主动到播州攻击“杨家军”。忽必律灭南宋之后,播州“杨家军”还一直存在,直到明朝万历年间,杨应龙胡作非为,“杨家军”才遭灭顶之灾。明军与“杨家军”在海龙屯一战, 明朝也元气大伤,四十四年后也遭灭亡。 私家军,有时就是这么厉害。这种厉害,有时与私家军首领的独到思想是分不开的。 战无不胜的私家军或半私家军,他们的首领往往有独到的军事思想,甚至有军事著作,如岳飞有《武穆遗书》,戚继光有《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私家军或半私家军的首领,最终变成帝王的,是他们还有独到的政治眼光。如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是独到的政治手段,最终把宋朝变成“用经济、文化来强国”的政权。他在军事上,按图布阵,是军事思想的退步,却是政治思想的进步。他用此法,控制住五代十国将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政治局面。南宋岳飞一生反对的,就是这种军事思想。岳飞破坏赵匡胤的军事思想,实际是在动摇宋朝的政治思想。岳飞的下场,就可想而知。宋朝不是用军事强国的政权,明朝是用军事强国的政权,但它不是用经济文化强国的政权。朱元璋的“海禁”和“文字狱”,是他独到的政治思想的产物。“海禁”,没有海上贸易,就没有沈万山这种富可敌国的跨国商人,大明朝东西两地的贫富差距就可缩小。经济上贫富均衡,明政权就稳固。这是朱元璋的政治觉悟。“文字狱”,可助他实现这个政治理想。没有民主思想,只有至上无上的皇权专制思想,这样,把人的思想控制住,人的行为也就被控制住。朱元璋完成这一切,全靠他背后有强大的皇室私家军。沈万山曾经私犒朱元璋的私家军,就遭夺产、流放。大概也正是如此,朱元璋和他子孙的眼里只有军队,大明朝的经济文化就不断衰败,最终整个大明政权也毁于李自成的手中。李自成起兵时,易子而食的人吃人现象,开始蔓延。吃人风气盛行,不造反才是怪现象。 宋明两个政权,各偏重一端,前者有三百余年国运,后者有二百多年国运,上百年的国运保质期一过,都亡于异族之手。宋之后,是蒙古人的元朝;明之后,是满族人的清朝。这个现象,或者是半私家军或私家军创建者所不能预测的。 “政治强国”“经济强国”“文化强国”“军事强国”,实则四者都不可偏废。这是历史的教训。清朝最终走上明朝的老路子,死法和宋明两朝非常相似,表面上死于民国汉人之手,实则死于东西洋外人之手。
【4】史书语焉不详的原因 清代安徽桐城派散文创始人方苞在《与孙以宁书》中曾经说过:“古之晰于文律者,所载之事,必与其人之规模相称。” 这句话的意思在说,古代明了作文规律的人,人物传记中所记载的事迹,一定与所记之人的行为规范、事业格局相称。方苞在文中,用司马迁写陆贾和萧何、曹参,以做匹配论据。陆贾没多少事情可写,就写他五个儿子分奴婢等琐事;萧何、曹参可写的功绩太多,就写他们的大功绩,小功绩就排除史书之外,最终不为人知。 对于这种现象,方苞在《与孙以宁书》中又说:“故尝见义于《留侯世家》,曰:‘留侯所从容与上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此明示后世缀文之士以虚实详略之权度。” 这句话的意思在说,所以司马迁在《留侯世家》中标示了写作的道理:“留侯从容地和高祖谈论天下的事情很多,但(如果)不是关系到天下存亡的大事,那么不记载。”这就明确地告诉了后世写作文章的人如何处理虚实详略的标准。 方苞在《与孙以宁书》中又说:“仆此传出,必有病其太略者,不知往昔群贤所述,惟务征实,故事愈详而义愈狭。” 这句话的意思在说,我的这篇传公开后,一定会有人嫌我写得太简略,不知道以往各家的记述,只求验证事实,所以事迹写得越详细,而义蕴反而更狭小。 方苞在《与孙以宁书》中又说:“今详者略,实者虚,而征君所蕴蓄转似可得之意言之外……”这句话的意思在说,我现在把要详写的事迹写得简略,具体的事迹写得概括,而征君的真正精神品格反而能够在文字之外表现出来…… 方苞这四段话,完全道出把人物写传神的妙法。历史上的名人,在打扮自己时,有时也如方苞写文,删去或隐去带着人生瑕疵的枝枝叶叶,把自己包装成自己都不认识的自己。安徽绩溪人胡适也曾说过:“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当然,打扮有淡妆和浓妆两种扮法。方苞属于前者,他继承明代归有光的“唐宋派”古文传统,提出“义法”主张:“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言有物,说文章要有内容;言有序,说文章要有条理跟形式技巧。他对于文章,要求的是“雅洁”。 胡适所说的打扮,是后者。安徽凤阳的朱元璋,就是如此打扮自己的。当然,他写他的祖上,是用方苞的写文方法。当然,朱元璋用此法,方苞还没生。或许,朱元璋的小老乡方苞写文要“雅洁”,有受朱元璋写朱氏家谱的启发,不是全受归有光的启发。 历史真相有时都如谜,后人读历史时才有好奇心和惊讶感,否则后人会遗忘前人的。 2019.1.10〖简介〗楼叶刚,学界泰斗钱钟书再传弟子,“讲文堂”创办人,浙江独立作家,西部文学作家协会会员,杭州萧山儒学学会会员,香港文联作家协会终生会员,《语文报》杯特等奖指导师,名列“互动百科”全球华人名人百科。
学习大家之作,问好您! 文字充沛,内容精彩;欣赏佳作,遥祝问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