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军散文】半块水晶饼
本帖最后由 子军 于 2019-4-10 08:44 编辑水晶饼是陕西的特产,因馅透明发亮,皎洁晶莹,如水晶一般而得名。小时候,村子里有一个小作坊,就在学校旁边瓦窑的后面,从后面的窗户望进去,几个工人总是在忙碌着,烤箱里刚出炉的水晶饼冒着香气,一大盘一大盘地堆满了屋子,我和小伙伴在瓦窑上烤火的时候就能闻到。那个时候,小作坊是我最想去的地方之一,但是,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我才会自信地跨进那个并不高的门槛,母亲一直教育我要懂得自尊自爱,如果不买东西而到小作坊去看,是会被人瞧不起的。春节走亲戚,尤其是去长辈家,少不了要带一盒水晶饼。每到过年,母亲都会把买水晶饼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我,我接过母亲手中的钱,便会一溜烟似的跑出家门,直奔小作坊而去。邻家的大伯在小作坊里上班,他平时不爱说话,总是很严肃的样子,让小孩子们都很敬畏。但是,每次看到我去,他都会笑眯眯的问我“买多少”,我说“买一斤”,大伯便把一张发黄的草纸放在秤盘上,然后掀开屉上大大的盖子,用铁夹子熟练地把水晶饼夹到纸上,两个一摞,一共摆五摞。水晶饼的皮非常松软,很容易脱落下来,虽然他的动作熟练,但我总能感觉到他小心翼翼的样子。放好以后,大伯左手提起秤,右手移动秤砣,放在一斤的刻度上,我紧张地盯着那个长期被食用油侵染的棕红色秤杆,心里默念着“起不来,起不来”。果然,被我猜中了!秤杆像一个过年没有新衣服穿的孩子,垂头丧气地不愿抬起脑袋。大伯放下秤,用一把长长的刀将屉里的一个水晶饼切开,又用夹子夹了半个放进秤里,再提起秤称时,那个秤杆马上变成了一位旗开得胜的“将军”,高高地昂起了头。大伯放下秤,把“后来”的那半个水晶饼夹出来寄给了我,然后才把剩下的包好,又在上面放上一张印着“水晶饼”三个字的红纸,最后用纸绳十字交叉捆好,一边递给我一边说,“一块二”。我把早已准备好的钱寄过去,迅速地接过包好的水晶饼,转身就跑出了门。我知道,那一包水晶饼是给外公外婆准备的,只有那半块水晶饼是母亲奖励给我的。我一边往家跑,一边贪婪地咬了一小口,一块冰糖在我的嘴里开始融化,甜甜的味道和着松软的外皮、和着我不知道是用什么做成的青红丝、和着瓜子仁或者是花生仁的香味,凉舌渗齿、甜润适口,让我觉得这就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正月初三,父亲带着我去外婆家走亲戚,我们提着篮子,里面放着水晶饼和母亲做的糖包。大姨和小姨家也来,人多孩子多,外婆家便热闹了起来,我表哥和表姐跑来跑去,放鞭炮、滚铁环、打陀螺……玩累了,外婆的饭菜也准备好了。一大家子人吃完饭,都坐在炕上说话,孩子们也去凑热闹,乖乖地坐着听大人聊天,外公便给孩子们发压岁钱,一人五毛,还有一块水晶饼。我把钱装在贴身的衣兜里,然后用双手捧着水晶饼,仔细辨认上面印的文字,水晶饼“金面银帮”的外皮太过松脆,稍一碰便会掉下来一些,从来都不曾有过完整的文字在上面,所以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上面印的是什么。在口水流出来之前,我把属于我的那块水晶饼分成两半,一半用手帕包好装进口袋里,另一半便跑到了我的嘴里,香香甜甜的味道带给我的满足,成为我最初的幸福记忆。还有一些白色的外皮掉在了手心里,我伸出舌头舔了舔,它们便都乖乖地跑进到了我的肚子里。过年的时候,我家也能收到亲戚送的水晶饼,但大多数又都转送给了其他亲戚。过了正月初七,亲戚都走完了,家里还剩一包水晶饼,母亲就锁到了柜子里,等到正月十五晚上吃完晚饭,一家人坐在一起的时候,父亲才拿出来,一人分一块,在水晶饼香甜的味道中,总结过去一年的收获,同时也开启新的一年新的征程。母亲总是不愿意吃水晶饼,她说嫌太甜,我们都不肯,她没有办法,便会吃上半块,剩下的半块仍然放回纸里包好,留给孩子们以后再吃。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转眼间三十多年过去了,记忆里的小作坊早已没有了踪影,我从农村走到了城市,水晶饼也从传统美食变成了畅销的旅游商品,价格从一块二涨到了三四十块,品种琳琅满目,口味日新月异,但始终让我惦念的,还是童年时记忆里的味道。春节回家,我又去超市买了许多水晶饼,没有华丽的包装,还是“舌香齿凉”的味道,准备搭配其他的礼品走亲访友,还有一包专门留下与家人分享。大年三十,万家团圆,吃过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火炉前,我拿出一包水晶饼,父亲便给孙女讲起了我童年的趣事。母亲拿起水晶饼咬了一口,说:“这个味道真好,和以前的一模一样。”女儿拿了一块看了看,又掰下一块放进嘴里,说:“爸爸,这个太甜了,我最多只能吃半块。”我拿起一块水晶饼,小心翼翼地掰开,那“透明发亮、皎洁晶莹”的馅便裸露了出来。我掰了半块给爱人,又将剩下的半块放进嘴里,记忆深处那香香甜甜的味道,便在唇齿间弥漫开来。岁月流转,抹不去童年的记忆,生活,真甜!
欣赏老师的精彩佳作,点赞,问好! 欣赏老师精彩文笔,点个赞,问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