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何老三散文】解读茶道 感悟人生 — 记峰睿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楚平
见到陈楚平的时候,刚好他才从日本讲学回过国。他是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梅峰等人一起去的,给日本茶艺师讲了十天课。虽然鞍马劳顿,却不见半点疲态,依然神采奕奕;出国步道,却未觉出半点张狂,依然虚怀若谷,只有谈起茶道,论起茶经来,才口若悬河;评判人生,则从容而闲定。这可能就是陈楚平身上凸现的中国茶道:突出地表现为一个“闲”字。不过,此“闲”绝非“闲适”、“闲散”之“闲”,而是“闲庭信步”、“水流心不竞”的一种生活的自然状态,颇似庄子的虚静论主张,不求名利,不强行任事,不要智巧,而是追求生命本真的大智慧,反对小智小巧、人为造作。 携德引商 广结善缘 中国有一本著名的论述茶德的书,名为《茶德》,为刘贞亮所著。该书中提到茶有“十德”,陈楚平尤为看重的是最后两德:“九,以茶可雅志,十,以茶可行道。”楚平是科班出身的茶人、茶商,又在北京市茶业行业的龙头企业——北京市茶业总公司搞过四年茶叶拼配,对中国各地的主要茶叶品种的特色、优劣、价格等都了然于胸,他自己经起商来更是得心应手。他经手的第一家茶叶店馨茗茶庄开业时,他更是巧妙地利用了天时地利人和。馨茗茶庄原属一家劳动服务公司,因管理不善正要转租,年租金为4万元。楚平为慎重起见,连续数月记录每天客流量,遂大喜过望,拍板定租。接手后,他又联系上任广西某茶厂负责人的老同学。该茶厂年产9千担茶叶,且质量稳定。这样,他的供货渠道解决了。而销售时,他采取的是低价销售政策。当时北京茶叶市场的毛利率大约为30%左右,他15%就出手,并且把原来的纯零售业务发展成批发零售 兼营,扩大了客户的范围。从1993年起,陈楚平开始细分茶叶市场,优化销售结构,给茶叶分成等级,销售量大的花茶保证供应。优质茶则物有所值。陈楚平做茶,不是简单地把茶叶卖出去就完事,而是用“心”去做茶。从1998年到2001年的3年时间里,他对北京马连道“茶叶一条街”的顾客做了“需求”、“价格”等定性定量调查分析,然后决定本公司的销售策略。比如花茶,他用了整整半年时间并借助电子商务销售管理系统,分析其在销售份额中所占的比重和发展趋势。半年后,他已经可以预测今后花茶市场的走向。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飞跃,它不但可以让陈楚平直接受益,而且也将对中国的茶叶生产摆脱盲目性而与国际接轨。楚平还认为,今后的茶叶市场,多样化将成为主流,其论据有三:一是喝茶的人不再以老年人为主,不同国籍、职业、性别、年龄的爱茶人都会出现,全世界160多个国家、30多亿人喝茶的数字很快就会被新的记录打破;二是茶叶品种的多样性。非茶之茶、保健茶等大行其道,将给消费者以更多的选择;三是饮茶功能的多样性。饮茶不再是为了解渴、休闲、提神、解乏,它已然深入到商务活动、朋友聚会等场合中。陈楚平也卖茗壶。他在马连道茶叶一条街总店内专辟出一个名为“大生堂”的套间专营茗壶,销量几乎已经和茶叶销量比肩,每年的销售额都在60万元以上。这也是他多元化经营的一部分。陈楚平的茗壶,虽然有一部分是为工薪阶层准备的,但大多茗壶均由名人制作,他的店堂门口挂的对联就是“名茶茗壶名店敬天敬地敬人”。他对茗壶的偏好可见一斑。他的茗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标价最高的是王石耕老人制作的“希菊九头壶”,标价4万元。老人已年逾耄耋,一生只做过2套这样的壶,堪称传世绝作,自然标价就高。像这样的名壶,在陈楚平的店里还能看到很多。为了打造“大生堂”紫砂精品店,陈楚平除委托宜兴紫砂工艺厂这样的名厂制作茗壶外,还特意聘请在制壶业颇有影响的张学明先生任“大生堂”壶事督导。现在,“大生堂”的各种茗壶熠熠生辉,每一把壶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陈楚平好交朋友,在他的店堂内,客商、保险商、司机、装修工程师、银行职员、记者、编导、普通老百姓等,都是常客;“道行”浅的茶商来这里补课;刚入道的学徒来这里开眼;普通人来这里听热闹、长知识,他们甚至成立了一个没有注册的“爱茶壶俱乐部”,一概来者不拒,来的就是朋友。中央电视台有一个编剧第一次来店里的时候,不小心打碎了一把茶壶的壶盖,他执意要赔30元钱。陈楚平一笑,心说,这把壶最少也值100元呢!他没有让客人赔钱,也没有让他有任何尴尬,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您喜欢这把壶,壶又是不小心碰的,哪儿能让您赔钱呀!”以后,这位编剧成了陈楚平的常客。
问好老哥,元宵佳节快乐 红米饭 发表于 2015-3-5 14:32
问好老哥,元宵佳节快乐
米饭老弟,全家节日快乐! 谁谓茶茗 其甘如饴
这句诗出自我国最早的诗集《诗经》,也可能是陈楚平现在的心灵写照。他从茶中得到的乐趣,已经远远超出了茶本身,甚至也大大提升了他的人格。
陈楚平现在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聘任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察员”,到处为茶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截止目前,陈楚平参加过的培训班已经有四五十次了,经培训合格并拿到证书的每期都在20人以上。
中国的茶行业,有一亿左右的从业人员,绝大部分人员文化水平低,素质较差,因而造成“中国有名茶而无名牌”的尴尬局面。因此,加速提神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当务之急,陈楚平责无旁贷地参加了这一工作,他只轻描淡写地说了四个字:“这是义务!”
目前中国的茶行业有两个特有的工种,一为品茶员(师),相当于药店里的药剂师;另一类就是茶艺师,即茶艺馆里的从业人员。然而,茶业人员数字庞大,光是北京,就有茶庄、茶馆近万家,从业人员几万人,陈楚平最担心的是培训教师太少,光靠他们三四个人根本弄不过来。所以,他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培训教师。
在非典以前,陈持平还受托为工商、技监部门的执法人员进行培训。陈楚平说,茶叶是一个极特殊的商品,检测时,不是光卫生指标合格就万事大吉了,茶叶的色香味形等都应该是检测的内容,在这方面,目前还是个空白。
陈楚平现在是中国茶业界的名人了,不仅业内人士服他,就连国外的同行们也为他的学识所折服。
在日本,楚平有一次到一个茶艺馆讲课,看到其中的一间茶室名曰“和谐斋”,诗兴大发,立刻口占一副对联,上联为“和天地灵气,广聚四海良友”;下联是“谐日月精华,普结八方善缘”。这幅对联,对仗工整,平仄有序,最让日本朋友心仪的是,该对联上下半联的头一个字是“和”、“谐”,这正好把“和谐斋”的名字巧妙地嵌入其中,与茶室名浑然一体,又非刻意雕琢,真是一幅绝对!
天人合一 始得茶道
楚平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本领,就是善于把复杂的事情、学问,简化到言简意赅,一听就懂。
比如他说茶,茶为什么分六种,而不是七种也不是五种?这是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的氧化方式和氧化程度,决定了茶只能有六种;茶的双重属性是什么?茶是一种生活奢侈品,同时也是一种生活必需品。茶的这种双重属性决定了茶叶的市场定位和茶商的营销定位,并以此衍生出相关的问题:如何经营、谁来买、卖给谁、特色经营和多业态经营如何共同发展、如何实现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等等。
又比如现场炒茶的问题。这基本上是一种炒作行为。这种提法本身就不科学。炒茶只是全部制茶工艺中的一个环节,手工炒茶需要很长的时间,龙井茶要炒五六个小时,消费者能从始至终地等待观摩全过程吗?
再比如“中国十大名茶”问题,这种提法本身就不科学。只能说是当地的著名的茶。人家“太平猴魁”在巴拿马确实得过奖,但并没有列入所谓十大名茶,这就不大好解释。
陈楚平不仅崇尚简单,更崇尚实事求是。
现在很多茶商都开始重视茶叶生产基地的建设,陈楚平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基地是企业规模的象征,也是提高茶叶品质的源头保证,但他觉得自己目前还没有这个能力。他家乡的父母官曾多次建议他把家乡的3000亩茶园包下来做基地,他没有这么做。他算了一笔账,如果制1000斤品质一致的干茶,最少要同时采摘4000斤鲜叶,而最熟练的采茶工每天最多只能採七八斤而已,4000斤鲜叶最少要500人一两天内摘完。因为茶叶是地里长的农产品,今天摘是一个味,明天再摘就可能是另一个味了。4000斤鲜叶同一天摘下,难度可想而知!
陈楚平到日本去讲学,同时也带回了许多思考和忧患。
他们考察过日本的一个制茶车间,其加工能力为一天加工20000斤鲜茶,只有3个工人操作,该车间投资大约合人民币7000万元,我们中国的哪个茶叶加工企业有这么大的加工能力,哪位企业家舍得投这么大的资去盖车间?
他们看到,日本虽然在整体的茶文化上远远比不上中国,但他们在茶业的某一点上比如对茶叶的开发上却比我们好得多,他们遍布各个角落里的自动售货机里,都有很多茶饮料。他们制作的如口香糖一样包装的速溶茶,往杯子里一冲,稍加搅动就能饮用,茶的味道也很足。
另外,日本人对茶的喜爱也出乎陈楚平的意料。他在一家茶叶店里见到了一位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作营业员,他的工资只有20万日元,当时大约只合人民币约1.2万元。这在日本是低工资了。但是这个大学生干得非常踏实。他用汉语对陈楚平说,这是一份很神圣的工作,我非常喜欢。
日本之行,使陈楚平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陈楚平现在成了多面手,既是茶人、茶商,又是教师、考评师,在他的身上,既洋溢着古老神秘的历史气息,又散发着现实生活的清新、芬芳。他的头顶,还没有各种光环,但是,在业内人士看来,陈楚平就站在光环中! 问好何老师,早~
{:soso_e160:} 西部文学散文版友群 308860631 蓝风 发表于 2015-3-7 09:55
问好何老师,早~
蓝风你好!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