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涛 发表于 2015-3-12 06:20:29

【运涛散文】伯力掠影

本帖最后由 运涛 于 2015-3-13 05:55 编辑

    俄罗斯联邦共有八十九个主体,包括二十一个共和国、四十九个州、十个自治专区、一个自治州、六个边疆区和莫斯科、彼得堡两个特别市,相当我国省一级政权。绥芬河、东宁的主要旅游目的地是滨海边疆区首府海参崴,黑河对应阿穆尔州首府海兰泡,抚远对应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首府伯力,是俄罗斯远东的三大城市。抚远的边境出入境游客量在黑龙江省十七个旅游口岸中,仅次于绥芬河、黑河、东宁,排在第四位。初识伯力   三点半开始从抚港趸020号上船,是俄罗斯的船,船舱里面的挂钟显示时间为伯力时间六点半,比北京时间早三个小时。我没有带表,只能看伯力时间活动,七点十分开船,船上除了我们十个中国人,乘员四十八人的舱内都是俄罗斯人,船票每人一百八十元。俄罗斯人虽多,携大包小裹,但都很安静地喝酒、喝饮料,一点儿也不吵闹,对异国的经历没有表现出异常的兴奋。七月的天气,舱内没有空调,又挤又闷热得受不了,我们几个人出出入入到舱门口凉快,俄罗斯人除了孩子都不大乱窜,硕大的身躯塞在坐椅的窄小空间比我们要拥挤,却似乎没什么感觉,也许鼻子大、身上皮肤的毛孔粗,散热快,与我们黄种人的身体构造有所差异。
  抚远是黄金水道的要冲,江海联运的重要港口,距出海口仅九百六十公里,五千吨海船可直达抚远,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航道距离六十五公里。
    两岸滩涂和岛屿保持原始生态的植被,广袤阴郁的荒原上,生长着低矮的灌木和丰茂的水草,露着锥型体的航标随黑龙江波浪摇摆,上面阿拉伯数字记录着次序,很少见到人烟,一派“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的写实景象。黑龙江的自然风光旖旎,但相对于每年七个月的漫漫长冬而言,旅游季节又是很短暂的,盛夏如今天乘船,伫立船头也会感到凉风习习,砭人肌骨,游客很少来,即使有兴趣来的,黑龙江已成为界河,欣赏两岸的风光,却不能随性情所至,走走看看,玩玩乐乐,永远成为不能窥其全貌缺憾的美,永远无法深入腹地去探究美、发现美,因而黑龙江的美,是很少有游人欣赏到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美。八点十五分到达伯力港,暂不允许我们下船,傍趸船停靠,先卸货后下人,来时也是装好了货才让人登船的。上上下下搬行李,船颠簸得很厉害,有人开始晕船。从船舱的窗望去,看到头顶身材窈窕穿墨绿色军装的俄罗斯女兵在来回走动。同船过渡的俄罗斯人依旧沉稳地坐在座位上,没有人激动或焦急。盼到有人上船了,大概是卫生检疫的,用手电筒照一下瞳孔,发给一个黄色纸板,似乎是健康的证明,终于可以登岸了,听不懂俄语,只能凭语气猜测意思。却又不是一起上岸,几个几个地放行,已是九点零五分,胃也要被颠簸得快要吐了,最后才让中国人上岸。把纸板交给检查人员,我们基本没携带什么东西,海关检查很顺利。码头在水上,出码头过一座桥,就踏上了伯力的土地。码头上停着许多车,绝大多数是日本产淘汰的旧车,江岸有酒吧,色彩鲜艳的亭子下,坐满华丽衣服的青年男女,女郎都是高高细细,时尚的露脐装,面貌和身材不逊于T型台上光彩照人的模特儿,男孩大多是T恤,男女无一例外都手持易拉罐啤酒或饮料,因为普京喜欢啤酒,影响了俄罗斯人民的选择,如果在普京执政前,俄罗斯首位总统叶利钦喜欢白酒,大概有一部分人手中要端伏特加的。
    接待我们的全球国旅是中国人在俄罗斯注册的旅行社,雇了一台二十座的丰田面包。沿卡尔.马克思大街一直开到普希金大街58号,我们入住的宾馆名字是中心宾馆,已是九点四十了。俄罗斯人行车、停车都自动靠右侧,绝无乱停乱放的现象,不会停了车,就让你穿马路到对过的地方活动,也不会在马路上看见没有警察就挑头转弯。明明我们的住处在街的对面,穿几米宽的马路就是,而且没有栏杆阻隔,他却要绕很大圈子停到宾馆同侧的楼下。一方面说明俄罗斯人素质高,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另一方面又可看出俄罗斯人生活得悠闲,没有紧迫感,地大物博,不缺乏能源物质,各种工作机会非常多。宾馆服务员都是工作一天休息两天,十个工作日拿全月的工资,谁也别想让俄罗斯人加班,多给钱也不干。
  坐车去旅游者宾馆(导游称杜力斯宾馆),在二楼餐厅吃晚饭。比中餐要简单得多,花样少,平均供应,除了面包、汤和茶水,都是按份给的,餐具没有碗、筷,只用刀、叉、匙,盛汤用的是盘子。
 一楼是赌场,掷轮盘、21点、福尔耗死等,我们不爱赌博的游客让导游帮助叫一辆出租车回中心宾馆,一千米左右距离车费居然一百五十卢布(后来才知道这些花费够一个人坐二十一次公交车了)。睡不着,电视节目也很丰富,但听不懂,出门走走,不会俄语,不识俄文,不敢走远,门前就是列宁中心广场,广场很大,环广场皆楼也,左前方是市政府,平行右侧有列宁雕塑。广场上有观赏的喷泉、休息的长凳,透明玻璃的售货亭出售啤酒、饮料、面包、口香糖、香烟等,许多是进口货,并非俄产。俄罗斯人坐在敦实的长凳上喝啤酒或饮料,有成群的年轻人,有三口之家,一男一女单独在一起的恋爱中人很少,孩子玩溜冰、滑板的也有。洋溢着青春活力、时尚气息。
  其实伯力远在唐代以前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流放诗人吴兆骞有一首诗《黑林》就描述了伯力一带的战略重要性:“黑林天险削难平,唐将曾传此驻兵。形胜万年雄北极,勋名异代想东征。废营秋郁风云气,大碛曾闻剑戟声。历历山川攻战地,只今旌甲偃边城。”白驹过隙,时光荏苒,前朝的遗迹还能找得到么?
  沙俄在十五世纪才脱离蒙古钦察汗国的统治而独立,第一次知道黑龙江这个地方是崇桢九年(一六三六年)。一六三九年具体探明了居住在黑龙江上游雅克萨附近是中国达斡尔族酋长拉夫凯的属地,于顺治七年(一六五O年)一月二十九日投机商人叶罗菲.哈巴罗夫越过我国的外兴安岭进入内地黑龙江,并第一次占领雅克萨,但由于兵力不足,很快又退回雅库茨克。九月,带一百三十八人重新攻陷雅克萨,并修筑了大量工事,取名阿尔巴津诺,从此雅克萨以“贼城”之丑名闻名于世。哈巴罗夫以雅克萨为据点,先后占领了酋长萨乌尔的村寨和桂古达尔城。所到之处,抢劫、杀人,无恶不作,攻陷雅克萨后,曾下令将男俘全部溺死。在桂古达尔城一次打死达斡尔人六百六十一人,抢走妇女二百四十三人,儿童一百一十八人,全城只有十五人幸免。哈巴罗夫本人一次抢劫皮袄、貂皮袍价值一千五百卢布。酋长阿尔巴西叔丈希尔基涅依的妻子牙西尔不肯受哈巴罗夫的奸污,被活活掐死。《清圣祖实录》记载:“向者罗刹(指魔鬼俄罗斯人)无故犯边,收我逋逃,后渐越界而来,扰害索伦、赫哲、飞牙喀、奇勒尔诸地,不遑宁处,劫动人口,抢掳村庄,攘抢貂皮,肆恶多端。”英国人约翰.巴德雷在《俄国.蒙古.中国》一书中指出,哈巴罗夫“用火与剑蹂躏了黑龙江”,“对达斡尔人和其他当地居民极端残酷”。沙俄人登多尔夫在《西伯利亚旅行记》中说,沙俄人在黑龙江“把父母的身体搭成烤架烧烤孩子”,也就是金庸小说《鹿鼎记》中介绍的“霞舒尼克”,韦小宝只是吓唬罗刹兵割下他们身上的肉来烧烤,鲁迅的《狂人日记》中身为迫害狂的狂人翻书见到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也是小说家想象而中国人做不出来的事,沙俄哈巴罗夫做了出来,残忍到令人发指的吃人类孩子。苏联的巴赫鲁申在《哥萨克在黑龙江上》一书中写道:“俄国人的入侵,以及伴之而来的对居民的残酷杀害和对这块土地的蹂躏,给和平的达斡尔地区留下骇人听闻的印象。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这繁荣富饶的地区变成了荒野,城堡变成了废墟,田园荒芜……居民背井离乡。”哈巴罗夫继波雅尔科夫之后是沙俄第二个向远东中国入侵的匪徒,虽然被中国军民赶得逃离了黑龙江,但还是被奉为“最初的远东探险者”而于一八八三年命名远东第一大城市伯力为哈巴罗夫斯克。
  我们进入伯力经过的第一条街道是马克思大街,马克思对于伯力的历史性改变确实有所论述。马克思发表于一八五八年十月十五日《纽约每日论坛报》上《中国和英国的条约》中写道:“俄国由于最近的条约得到了一块大小和法国领土相等的新领土,这块领土的边境部分和北京相距约八百英里”,“由于进行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帮助俄国获得了鞑靼海峡和贝加尔湖之间最富庶的地域,俄国过去是极想把这个地域弄到手的,从沙皇阿历克塞.米哈伊洛维奇到尼古拉,一直都企图占有这个地域。”另一位导师恩格斯也有论述,同年十一月十八日在同一家报纸上恩格斯发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指出清朝“这个帝国是如此衰弱,如此摇摇欲坠,它甚至没有力量来度过人民革命的危机,因为连激烈爆发的起义也会在这个帝国内变成慢性的而且显然是不治的病症;这个帝国是如此腐化,它已经既不能够驾驭自己的人民,也不能够抵抗外国的侵略。”“俄国人已占有了黑龙江以北的领土和该河南岸满洲的大部分土地。”“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伯力就是这块土地的一部分。                                             伊万导游的一日
  九点三十分吃早饭,在赌场呆一夜的人刚刚睡下,中方导游说西餐一人一份,先来先吃,不用等人齐一起吃,十点钟出发。俄方导游都是临时雇用,没有正式的,今天的导游伊万,中文名字王东威,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在辽宁学习过,汉语水平不错,甚至东北方言中管厕所叫“茅楼”也知道。他在哈巴罗夫斯克师范大学教汉语。男孩子都喜欢车,我们起个话头,伊万说起车牌号的知识就滔滔不绝,27RUS是伯力的车,25RUS是海参崴的车,尾号E和X为私家车,黑色车牌是军车,红色车牌是外交用车。街头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为日本二手车,只有警车还是老式俄产嘎斯车,市内所有公交车的车费一律是七卢布。伯力市人口七十万,车辆三十万,平均两个多人有一辆汽车,车比较便宜,倒并非俄罗斯人多么比我们有钱。而且俄罗斯没有附加费、养路费、通行费等各种费用,养车成本特别低。但噪音之大也是中国见不到的,所有的汽车都可以不安装喇叭,没有消音器的发动机发出的声音比什么喇叭都震耳欲聋。沿马克思中央大街向东,首先参观火车站。站前有庞大的哈巴罗夫塑像,类似于我们看过的苏联早期电影中白匪的装束。作为远东地区铁路交通大命脉的西伯利亚铁路在一九一六年通车。火车站同中国很多的火车站一样有个醒目的钟楼,但钟的时针迥然有不一样的地方,是有两枚而不是一枚时针,一枚黑色,一枚红色,原来俄罗斯地域辽阔,跨越时区最多,各地都使用本时区时间,而出行就要有问题了,列车、飞机跨时区运行遵循什么时间呢?所以统一规定全国的列车、飞机使用莫斯科时间,黑针是伯力时间、红针是莫斯科时间。
    又走列宁格勒大街,伊万说伯力建筑各个时期的楼分别用当时的领导人来命名,每个时期的楼样式统一,颜色统一,黄色的楼最多,叫“斯大林楼”,最新的是“叶利钦楼”,至于任期较短的领导人没有用来命名楼的年代,如契尔年科、安德罗波夫。斯大林之后的年代,两个第一世界的超级大国搞军备竞赛,人民生活方面的投入显然不多,从楼房建设也可见一斑。俄罗斯学校没有中小学之分,实行十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完全不用交纳象中国“一费制”等各种费用。
    第二个参观的是远东军区司令部,最早的营房建于十九世纪,司令部外有纪念碑,上有一辆坦克,坦克是真的实物,不是塑像或仿制的,似乎随时都可能呼啸着发射出炮弹,虽不懂牌上的俄文说明文字,应该产地、年代、性能、功勋之类的介绍。
    又参观东正教堂,街头见到教堂有的正在新建或维修,就象中国到处新造庙宇一样。各国都认识到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道理,宗教同科学一样都有存在的不同环境,英国哲学家A.N.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中认为:“宗教和科学所处理的事物性质各不相同。科学所从事的是观察某种控制物理现象的一般条件,而宗教则完全沉浸于道德与美学价值的玄思中。一方面拥有的是引力定律,另一方面拥有的则是神性的美的玄思。一方面看见的东西是另一方面没有看见,而另一方面看见的东西这一方面又没有看见。”“宗教本身由于内部固有的思想发生冲突,也具有同样性质的发展趋向。”东正教与罗马天主教、新教由同一个源头-基督教信仰而来又都归附于作为基督教所必备的宗旨,但它们在许多重要的方面又有所不同。东正教也叫东方正教会,教徒主要分布在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自认为继承了“圣彼得和圣保罗的罗马”成为基督教的正统,有个叫菲洛西尼斯的教徒声称:“东方和西方的两个罗马均已消失,天意决定莫斯科以第三罗马出现,而且,今后决不会出现第四罗马。”宗教意识有形或无形地决定国民的意识乃至国家的命运,因为东正教的共同信念“只有东方的教会才是基督化身的基督教的真正继承者。”所以苏联老大哥的大国沙文主义特别浓厚,处处可感受到居傲的民族性格,俄罗斯人极少因为经济生活贫困等原因移民国外。东正教还特别强调忘我精神,伟大的圣子(耶稣)做出了榜样,抛离了天国的一切荣耀,“忘掉”自己,作为“仆人”来到了这个贫穷的和罪恶的人间,悄悄而坚忍不拔地为人类行神迹做善事,他们虽然贫困,却感到精神富有;受到压抑,却看到胜利的曙光;虽在受苦受难却对反抗外来势力的斗争不停地给予无私的援助,因此他们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但也是东正教,反对任何形式的中央集权和权威,所以列宁在苏共中央委员会中,只是一名没有任何职务的委员。最终苏联解体为十五个独立的国家,与宗教教义大概也不无关系。苏联自一九四三年九月之后不但允许对孩子进行宗教教训,还同意对社会进行宗教宣传,前一段时间俄罗斯的电视中每周六、周日,常有专门的汉语节目讲解教义。
    教堂内不允许戴帽子,不能喧哗,我们摘下带有旅行社标记的遮阳帽,悄声进去,教堂内部很高很大,只有一个大殿可容纳许多人(差不多是教区内的所有信众)一起举行宗教仪式。西方习惯是一个宗教派别信仰的教徒在一起参加宗教仪式,反对不在这一集团的“异端”,古代、近代乃至当代的许多战争都有宗教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台前幕后作怪,迷于排他性宗教的人特别容易接受宗教性煽动,十字军东征、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最典型的两次。而中国的佛教、道教的庙观等建筑分几个层次设若干殿堂,每个空间极狭小,都被仰之弥高的神佛塑像占据,信众跪拜的蒲团有限,只能排队等候前边的人烧香叩头膜拜许愿后才轮到自己。我们都是各许各的愿望,佛外还有佛,神外还有神,我们中国人世界各地都去得,都能扎根。却团结不够,每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因为在神佛之前我们是独立的,所以到了国外也是独立的。
    从教堂出来,步行就到了黑龙江边的公园。俄罗斯的塑像非常多,公园里有两尊特别大的,一个是一九四四年授予苏联元帅军衔的马利诺夫斯基,对德作战时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司令员,指挥了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对东北日本关东军出兵作战时任远东苏军总司令,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至三十日共毙敌八万三千七人,俘虏五十九万四千人,自己伤亡三万两千人,胜利后把中国物资当作战利品抢掠回国,把六十万日军俘虏做为免费的劳动力也带回缺少男人的国内。赫鲁晓夫时代任国防部长。另一尊是穆拉维约夫,也就是从清王朝夺取了包括伯力在内的一百零三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一八四七年就任的东西伯利亚总督。一八四九年,他提出:“我认为,鼓励我们同中国贸易的唯一办法在于把地方贸易改变成出口贸易,通过阿穆尔河(黑龙江),把我们的工业产品运送到中国东北各省。(这些省份)距离现在的英国经济活动的地方很远,因此,也就距离他们对我们毁灭性的竞争较远。”一八四九年至一八五二年沙俄海军军官涅维乌斯科依率领水兵入侵了黑龙江口,非法侵占了黑龙江下游地区,包括如今的伯力。“占领阿穆尔河的意图”“唯一的方法就是向我们的懦弱的邻国(中国)炫耀武力。”因此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的一八五四年五、六月间借口要抄近路紧急增援堪察加方面以防英、法联军进攻,穆拉维约夫率船队由石勒喀河入黑龙江,一直东驶出海,且掩饰:“本大臣之往东海口岸也,虽由中国黑龙江地面行走,然一切兵事应用之项,俱系自备。并无丝毫扰害中国,且绝无出人不意,因而贪利之心。两国和好已久,此意必能相谅。但愿中国同心相信,勿以兵过见疑。此次由中国境内行兵,其得邻好之益,如将来中国有甚难之事,虽令本俄罗斯国帮助亦无不可。”有过假途灭虢历史的中国当然洞悉沙俄用心,咸丰帝也指出:“俄罗斯性情狡猾,诸事从无实话,不可不防。内地江面,不能听任外国船只任意往来,此后断不可再从黑龙江行驶。”但没有因为“东省兵丁军器,一概不足”而调回正在南方镇压太平军的军队“以资防守”,只是言道:“从来抚驭外夷,惟有设法羁縻,善为开导,断无轻率用兵之理。”一心当强盗的恶魔岂是能开导得了的,一八五四年至一八五八年沙俄哥萨克四次入侵黑龙江、乌苏里江,在左岸共建立村寨三十五座,移民六、七千人,造成沙俄定居黑龙江的既成事实,并于咸丰八年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因此才有了这尊塑像。一百年后的一九五八年,善于汲取历史教训的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的领袖,把赫鲁晓夫叫到北京,当面拒绝了苏联到中国领土领海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建议,告诫苏联共产党的第一书记:“我们再也不能让任何人利用我们的国土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显示了新中国不再重蹈满清王朝覆辙的决心。
    来到了同样位于黑龙江边的共青广场,也是马克思大街的起点,广场上有烈士纪念碑,纪念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四万多名伯力籍战士。俄罗斯人外向,把影响历史、文化、科学发展的精英人物塑像陈列于公共场所供人民瞻仰,中国人内向,将无数风流人物,载于史册,供后世学习。
    伊万介绍我们去人工湖公园,二OO三年八月竣工的冰球馆是个人投资八千万美元兴建的,为树立伯力良好形象的标志工程。从语气中听出有钱人在俄罗斯也是令人羡慕的。问伊万的收入,不肯讲,说男人的收入和女人的年龄都属隐私,不能问的。俄罗斯人说多少多少钱,货币单位即不是他们的法定货币卢布,也不是我们使用的人民币,而都是指美元。湖水非常清澈,一眼能望到水底的鹅卵石,儿童在母亲带领下游泳、洗澡。其中也有卖儿童玩具的,冷饮的。我们没什么兴趣,与中国的公园差不多。
  看枪店,因为中国没有买卖真枪真刀的武器军火商店,都有点希奇,在这家商店,各种军用品很多,手枪、步枪、子弹、枪套、瞄准仪器、望远镜、武装带、各种匕首、刀具、剑、盔甲等等,同团中有人要买刀剑当纪念品,被大家劝止,一定过不了海关检查的关。
  午餐在一个夜总会吃,进屋时保安用一个电棍似的仪器象登飞机一样对我们进行安全检查,我们都是第一次在吃饭时被进行这样的检查,又不是在克里姆林宫和冬宫赴总统的国宴,我们又非来自车臣,这般如临大敌,大动干戈,真是一种人格的侮辱,屋里光线很暗,大家吃得都不开心,导游倡议品尝俄罗斯啤酒也没人响应。
   下午去一家鞋店购物,俄罗斯商店中午都闭门休息,我们在门外等到了上班时间才进去,拿捏不准产地的真假、价钱与国内的比价是否合算,也都没买什么。再到一家超市,大多是食品等,纷纷掏钱购买,至少带回去给亲朋好友当做小礼物,如虎骨酒,国内不允许生产,这儿的质量和效果虽未必佳,但至少是真的虎骨啊!还有鹿酒、俄罗斯香烟、巧克力糖果等。俄罗斯商业的门脸不象中国那样极尽豪华、排场,都很朴实。
    伊万要去犹太自治州的首府比罗比詹市办事,我们只有自由活动。虽然没陪一天,我们仍要付他一天的工钱五百卢布,俄罗斯人从来不象中国那样自己人互相压价竞争,也从来不为自己的原因耽误别人的事情而少要工钱。单方面撕毁合同,对俄罗斯人来说是很正常不过的事,连生气都多余,所以大家没有任何表示。
  晚上到共青广场旁马克思大街4号香港酒店吃饭,街上看到汉字特别亲切,因为俄国标有中文店名的商店一定是中国人开的,抚远大部分商店都有俄文标识,甚至不在边境的哈尔滨一些商店也有俄文标识、英文标识。俄罗斯人在中国商店门前一过,老板立即殷勤而热情地推销商品兜揽生意,或许操着半是中文半是俄文的语言跟出半里地。而在俄罗斯,是没有俄罗斯人挂双语招牌的,俄罗斯人不会对中国顾客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头一顿吃中国饭菜,虽然是家常风味,远比不上国内饭店色香味的讲究,价格也不低,虽然服务员是俄罗斯人,但老板和厨师都是中国人,足以使大家在融融的气氛中大快朵颐。俄罗斯没有中国使用的大圆桌,只有中国崇尚圆的东西,抽象的有神秘的太极图,具体的有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节日就讲究团团圆圆,团团围坐聚餐于圆桌,俄罗斯都是四人或六人位的小方桌,我们把几张方桌拼成一个大长条桌,全团十个人头一次坐在一个桌上吃饭,桌不圆人团圆。
    饭后正当残阳如血,广场上宛如涂抹了一层金色的染料,让人留恋,同行有人想照几张像,更有两位想与旁边长凳上安坐的漂亮俄罗斯女郎合影,可是导游未在跟前,我们都不会俄语,又怕被拒绝,互相鼓励了几句,用各种肢体语言上前把意思表达明白了,少女互相对视,有首肯之意。却不料半道杀出一个流浪汉,用比肢体语言更易沟通的真正语言与她们说了几句什么,两个姑娘躲避他跑开了。到了上车返回的时间,我们只能留下遗憾走开了。因为雇车的费用很高,每小时四百五十卢布,而且还要多支付一个小时的车费,来回路上的时间都算为旅行社服务的。不论他用时多少,都必须多付一小时报酬,“时间就是金钱”被俄罗斯人演绎得淋漓尽致,我们也得算经济账。这里所有人都这么收费,不象中国人自己人之间倾轧,最终搞乱市场,没有人赚到钱。但俄罗斯人有时有钱又不赚,如午休时间不营业,这也是两国风俗的不同。
  回宾馆稍事休息,出门向左手去,往前是日本领事馆,对面路北有汉字“同仁医院”的招牌,大概是中医。继续往前是人工湖公园,有一个露天舞台,放着电视机,一群年轻人在唱卡拉OK,这种现象在我国城市的夜晚也很多。
  做为“拐杖”的导游不在跟前,再远便不敢去,张口说不出话,睁眼不认识字,又盲又哑又聋,何况治安情况也不明,又没有城市的街区地图。回到门前的列宁中心广场,喷泉也体现了俄罗斯建筑风格,造型粗犷圆润。
  有位中国作家,在一篇散文中描写莫斯科比比皆是的人物塑像,是市容中最让外国人着迷的,分布于大街小巷、广场公园,伯力是俄罗斯远东最大城市,伯力的塑像也在叙说伯力的历史,但对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国人感受来说,一些塑像的基座,与其说是钢、铁、铜、石制作的,不如说是用中国人的尸骸相撑拄、用中国人的血泪浇灌的,我们注视的目光,决不是欣赏,决不会充满炽热的爱的火焰,而只能是故国不堪回首的肝肠断裂,心里灌满了铅,在下沉下沉……是永远“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沦亡丧失,是永无“剑外忽传收蓟北”的悲痛欲绝,这些塑像,我几乎没拿正眼去看,列宁的塑像前,我却默默注视良久,因为十月革命成功后,他宣布废除一切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包括把沙俄从《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割让伯力在内的中国领土归还给中国,可恨北洋军阀政府正兄弟阋于墙,错过了唯一的一次收复失地的机会。依拉导游的一日    今天又换个一位俄罗斯女导游,皮肤白净,身材中等略有些丰腴,名叫依琳娜,爱称依拉。她是哈巴罗夫斯克交大的教师,芳龄二十五,是她自己主动介绍的,我们没有人问。她从来没有去过中国,汉语是在伯力学的,据中国导游讲,王东威还是她的老师呢。汉语的水平比王东威确实有差距。今天我们去红河度假村。依拉的解说中充斥着对俄罗斯的夸耀和对自己的炫耀,她刻苦学习,拿到三个证书,有三份工作。她介绍,在俄罗斯当过兵的人受人敬重,只要是男孩子,没有特殊情况,都会去当兵,即使他们从事同样的劳动,当过兵的人工资比没当过兵的人要高得多。军队在社会中占有优越地位,军人们享有种种特权。伯力没有农业,是个工业城市,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五百六十二卢布(约合人民币一百六十元),伯力市有五十八个民族。学生上大学一年学费约一千二百美元。俄罗斯官员乘坐本国伏尔加轿车,一辆四十万卢布,最高档的黑色伏尔加要五十万卢布。她夸耀伯力的小偷“很厉害”,能把车从有钱人那里偷走,再卖给原来的车主,第一次被偷赎金要十五万卢布,结果保管不善,又被盗,第二次被偷赎金要十万卢布,但历史第三次重演,赎金要五万卢布,失主问原因,小偷说三次都是他们偷的,赎金按车的使用时间和磨损程度索取,并告戒车主看好车子。又说前些时候,伯力纪念碑上两个实物展示的飞机,突然振翅而飞,找不到了。她一个劲儿说:“我们小偷真厉害。”语气似乎法国人说亚森.罗宾,中国人说梁山好汉,同情心明显在小偷一面,由于富人不是通过合法手段勤劳致富,所以民众有强烈的仇富心理。
    伯力买房子也要排队,他们没有象中国那样全国是一个摆开摊子的大工地,城市很恬静,建筑几十年以前的比几年以前的要多,似乎未来也不象有大的建设规划,所以新房极少。物价都很贵,供热费每月一百二十美元,很多人住不起。车便宜,但车库要九千美元,太贵。她没有车,也不会驾驶。我们注意到,伯力的车库,其实就是一个个带门的金属箱子,类似于集装箱但要小得多,好一些的有烟囱能取暖,大大小小高低错落地摆在路边。
    说话间到了红河度假村富人区和官员区,门口有栏杆、守卫,显眼的还有熊的标牌,依拉说这是伯力的市徽,包括市执委会等许多公共场所都有市徽的“熊迹”。进去要交钱的,古木森森中的别墅色泽艳丽,如象进入了童话世界,更有一些儿童游乐设施,如象个小球场的国际象棋棋盘,可以真人化装了扮演棋子,也饲养一些熊等动物。有人与导游以别致的度假房为背景合影拍照,弥补了昨天在共青广场留下的遗憾。带我们来这里参观,是因为有一个与中国历史人物密切相关的地方。我们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此关押过,是一个素洁的二层小白楼。
    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记录,他是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六日被苏军俘虏,次日被飞机送到苏联的赤塔郊外远东部队司令部莫洛科夫卡,两个月后十一月十六日就到了伯力红河子收容所,一九四六年七月迁到市内专关押将军级以上战犯的第四十五收容所,直到一九五O年七月三十一日坐火车回国。他叙述:“收容所给我们在院子里划出了一些地块,让我们种菜。我和家里人们分得一小块,种了青椒、西红柿、茄子、扁豆等等。看到青苗一天天在生长,我很觉得新奇,于是每天提个水壶接自来水去浇,而且浇得很有趣味。”书中没提,但我们可以猜想,末代皇帝有无在一念之间想到过伯力也曾是大清的国土,被他祖父、叔祖父兄弟俩割让给了沙俄,他不能以统治四海的皇帝身份君临,却以阶下囚的地位羁押于此,是否有愧列祖列宗呢?为了讨好苏联,他以支援战后苏联的经济建设为词,献出了一部分珠宝首饰,又扔掉了一些首饰,还放在炉子里烧了一批珍珠,临走时又把最后剩下的一些扔进了房顶的烟囱里。无数珠宝今何在呢?如今这里是高级宾馆,入住每宿一百美金,我们没有进去参观,只在室外看看,后面就是乌苏里江。
    下一个项目去伯力的标志性建筑阿穆尔大桥,路上依拉又开始夸耀:“我们的女人很聪明”,因为俄罗斯法律不允许与外国人结婚,所以外国的富翁看上漂亮的俄罗斯姑娘,姑娘也热情似火,结了婚去男方的国度定居,过了一些日子,姑娘对丈夫说:“我的爱情没有了(火焰熄灭了)”,就提出离婚,离婚就可以分到男方的一大笔财产,回到俄罗斯,就成了令人羡慕的有钱人。幸好我们团中没有大款,也根本没有人想过要娶俄罗斯女子为妻,不虞财产被分掉。她介绍使用香水的常识,各种场合要配不同的香水,上班时用一种,在家时用一种,晚会上用一种,夏天用一种,冬天用一种……一个女人要给自己准备八到十五种香水,真是麻烦。我们觉得俄罗斯男女都使用香水,其中也有一个目的是掩盖腋臭和食用牛羊肉形成的膻气。有人打趣地问:“库娃漂亮吗?”她的回答出乎我们意料,她说库娃不如她自己漂亮。又有人问另一个著名的俄罗斯女运动员:“霍尔金娜呢?”依拉说与她一样漂亮,挺自信,毫不扭捏谦虚,尽管我们男人对名花有主罗敷有夫的女人与待字闺中小姑独处的女人相比要心里感受不同,大打折扣,却也没当面说什么。
    阿穆尔大桥是伯力通往西部俄罗斯腹地的必经之路,是黑色的大铁桥,全长三点九公里,在一九O一年初建,一九九六年重修,大桥在密林掩映中延伸,视野空旷辽阔。从桥的那头回来,必须找一个交叉路口转弯,俄罗斯人执行交通规则的固执,虽然我们看来是不够机动灵活,但就是这样一丝不苟的呆板,可以少出多少交通事故,使多少生命得以保全啊!在政策和法规之间找捷径,损失的就只能是民族的诚信。回来路过啤酒厂,在路边设有销售部,依拉说这里的啤酒厂家销售,比较便宜。我们下去买了一些,其实东北人与俄罗斯人在喝酒的喜好上是比较相象的,大概是面对同样的气候条件使然吧。
  中午还在香港酒店吃饭,共青广场上有一对新人结婚,向烈士敬献鲜花,俄罗斯周五、周六结婚的人多,虽然穿着婚纱,还是没掩盖住新娘凸起带着很大身孕的腰身,联想到刚才见到一对新人,也是身怀六甲的新娘,有人调侃说:“俄罗斯女人都得等到这时候才想起嫁人呀?”俄罗斯人虽然在男女关系上较为开放,依拉还是觉得要辩白点什么,“不是的,我结婚时就不是这样。”导游的伙食旅行社是不负责的,但既然是唯一的女士,又到了中国人的餐馆,而且中国的好客传统和聚餐制而非分餐制的习惯,我们就邀请她与我们共进午餐。
  下午就是购物,发挥女导游特长,就帮助买法国香水和俄罗斯的585紫金首饰。
  晚餐在另一家中餐馆,位于十月革命胜利六十周年大街207号的北京美食休闲广场,这是旅行社怕我们吃不惯西餐而特意安排了一天的中餐。中国人信奉“民以食为天”,到了国外,做生意首先考虑开餐馆。乡情、乡愁,说穿了就是与同乡共同食用从小吃惯了的家乡饭菜,用筷子用碗,吃煎炒烹炸的中式口味。
    五、六个人结伴去江边,从商店门口的牌子可以看到当地的营业时间一般是周一至周五的九点至二十二点,周六、周日的十点至十九点。二十二点相当于北京时间晚七点,天色还没有太黑呢。街头时常见到露天的啤酒摊,围着编织袋那种塑料布,撑着遮阳伞,街头也有乐队演奏,但节奏和旋律我们不太习惯。商店我们也好奇地进去看了几家,在食品和调料上,远不如我们繁复,但各式面包、奶酪和香肠,比我们要丰富。
    江边有许多游江的船,定点发船,虽然江风很大,游江的人兴致不减,上上下下不少人,或许是周末的缘故。很容易让人想起日本作家井上靖文章《河川之畔》中的一段文字:“在伯力,曾泛小舟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处附近。在完全没有江河之感的、也无法分辨哪一边是上游还是下游,哪一边是黑龙江还是乌苏里江的广阔水域,烧灼着天空的残阳,把江波也染成了红色。此时,远远望着伯力城耸立于其上的丘陵,也会产生那里有许多人群居着呢-那种在西伯利亚所特有的孤独的感受。”
  我们的城市土地都是寸土寸金江堤距江水很近,坝上栉次鳞比全是商铺,而俄罗斯的土地大得用不完,江滩跨度也很大,忽见青烟缭绕,看到有几个人烧烤有名的俄罗斯大肉串,我们颇想品味一下正宗风味,但看情形,是自己吃,不是出售的,何况导游没跟我们在一起,咽几下口水只好罢了。告别伯力要赶早班船,不能在伯力吃早餐了。街上的红绿灯都是一般高低,街道比较直,一亮或全是绿色或全是红色,乍一看还以为是路灯。广场上花花绿绿狼籍一地的易拉罐空瓶,俄罗斯没有人拣空瓶到废品回收站卖钱,根本没必要使用再生资源,清洁工最终如何处理就不得而知了。
  我们下塌的宾馆,从我们来的那天,就有两个工人修台阶,摆了一地的工具和材料,向上贴墙砖,磨磨蹭蹭,一点儿也不紧张,第一天贴了一块(在中国大概只需要几分钟),第二天又贴上一块,第三天没粘牢,掉下来一块。我们今天离开,也想象不到什么时候能贴完(在中国大概只需要一个钟头),照此速度盖一栋楼,恐怕得一个世纪以上了。导游说,老毛子干活一般是:上午干一会,又是喝水,又是聊天,慢条斯理摆弄工具,中午天热找地方喝酒,下午就收工不来了。但我以为也未必总是这样,否则这座城市是如何矗立起来的?中国人在这里上千年的历史也多是四处游猎,他们一百多年就定居建设了如此规模的城市,一定还有我们在短暂的几日中没看到的另一面东西。比如说一九四五年利用六十万的日本关东军俘虏从事劳动等。抗战期间,东北抗联部队在严重减员、处境十分恶劣的情况下,也曾进入中立国的苏联境内伯力一带,在双城子(即沃罗什诺夫,现为乌苏里斯克)建立南野营,在亚斯克农庄建立北野营,至一九四二年苏联同意进行整训的抗联部队组成教导旅(亦称苏联远东方面军步兵第八十八旅),直至一九四五年九月分批回国,其遗址大概也没有了,傲慢的俄罗斯人是不会保留流亡者故居的,更不会开发成为旅游的一个景点,尽管可能蕴藏着很大的商机。
    八点半去码头,回去的船票价格与来时不一样,是三百元人民币。九点半上班,才让我们进海关,先检他们本国人,等我们登上佳木斯的龙腾5号轮船时,已经十点半了。一个小时又回到了阳光和煦、山川妩媚的抚远。

河北一笑 发表于 2015-3-12 06:24:50

沙发。

运涛 发表于 2015-3-12 06:37:23

河北一笑 发表于 2015-3-12 06:24
沙发。

热烈欢迎

顺其自然 发表于 2015-3-12 09:29:26

免费旅游O(∩_∩)O谢谢 {:soso_e142:}

运涛 发表于 2015-3-12 10:01:21

顺其自然 发表于 2015-3-12 09:29
免费旅游O(∩_∩)O谢谢

欢迎赏读,问好。

秋枫赋 发表于 2015-3-12 10:25:21

抚远是黄金水道的要冲,江海联运的重要港口,距出海口仅九百六十公里,五千吨海船可直达抚远,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航道距离六十五公里。:):)离我当年屯垦戍边的地方很近!

秋枫赋 发表于 2015-3-12 10:31:11

一方面说明俄罗斯人素质高,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另一方面又可看出俄罗斯人生活得悠闲,没有紧迫感,地大物博,不缺乏能源物质,各种工作机会非常多。宾馆服务员都是工作一天休息两天,十个工作日拿全月的工资,谁也别想让俄罗斯人加班,多给钱也不干。:):)这也是他们的国情特色!谢谢介绍,也许今年夏天我得陪孙子去趟俄罗斯呢!

秋枫赋 发表于 2015-3-12 10:42:37

看得出这篇文字运涛下了很大功夫! 资料详实文笔细腻流畅,好文!收藏了,介绍个外孙读!

红米饭 发表于 2015-3-12 13:20:28

好长的文章,先编辑了一下格式,回头再学习~

红米饭 发表于 2015-3-12 13:25:13


【版务发帖】散文版发帖注意事项 - 散文随笔(原创) - 西部文学 - Powered by Discuz!
http://bbs.xbwx.com/thread-6480-1-1.html

西部文学散文版友群 30886063

运涛 发表于 2015-3-12 14:09:36

秋枫赋 发表于 2015-3-12 10:25
抚远是黄金水道的要冲,江海联运的重要港口,距出海口仅九百六十公里,五千吨海船可直达抚远,与俄罗斯哈巴 ...

一定在合江地区吧

红米饭 发表于 2015-3-12 18:58:32

涛哥辛苦,大作恢宏啊。建议精华~

徐风 发表于 2015-3-12 19:57:39

洋洋洒洒,异域风土人情在运涛老师笔下细腻,生动,大气展现!
拜读学习!{:soso_e181:}

夜莺飞过 发表于 2015-3-12 20:01:02

异国风情,附议精华!

白鹿放歌 发表于 2015-3-12 21:54:59

本帖最后由 白鹿放歌 于 2015-3-12 22:36 编辑

附议精华!我来操作。并分享至西部文学网微博了。

红米饭 发表于 2015-3-12 22:49:14

看来白鹿兄手机,还是我来吧{:soso_e113:}

洛沙 发表于 2015-3-12 22:52:59

文笔细腻,大气磅礴,严重支持!!!加精鼓励!!!

蓝风 发表于 2015-3-12 23:03:42

涛版辛苦,知识量很大,需要好好看看。

运涛 发表于 2015-3-13 05:53:29

红米饭 发表于 2015-3-12 18:58
涛哥辛苦,大作恢宏啊。建议精华~

谢谢,昨天回复不了,今天才能回帖。

运涛 发表于 2015-3-13 05:53:51

徐风 发表于 2015-3-12 19:57
洋洋洒洒,异域风土人情在运涛老师笔下细腻,生动,大气展现!
拜读学习!

客气了,互相学习。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运涛散文】伯力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