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君 发表于 2020-8-26 17:10:42

【笑君散文】也说“此地无银三百两”

也说“此地无银三百两”(散文)在中国,甚至全世界使用汉字区域内的人,几乎都知道一句成语:“此地无银三百两”。而且,还能说出一个丰满而又精彩的故事。很多年以前,有个叫张三的人,非常害怕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三百两银子被别人偷了去。无奈之下,就在自己住的屋子里挖了一个坑,将银子埋了进去。如此,还是不放心,便写了张纸条子:“此地无银三百两”。堂而皇之的,贴在了坑边的墙上。张三的邻居,王二看到了。大笑道:“这不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人,这里有三百两银子吗!”不用说,王二很不客气地将三百两银子挖走了。不过,王二也担心张三会怀疑自己,便耍了个心眼,也写了张纸条子:“邻居王二不曾偷”。这王二贴好了条子,便自鸣得意的扬长而去。后世的人,无论是谁,读到这则故事,无一不笑得肚子疼。还会喷着吐沫骂道:“这个张三、王二。真是的,一对蠢货,两只呆鹅!”这笑,这骂,都是对的。他们自以为“手段”天衣无缝,可以瞒天过海,是最聪明的“障眼法”。或许,就因为有了这么点“聪明”,才让这个故事越发的好笑,越发的逗人,越发的经典。这里,我不是为了逗人一笑。因为,社会上的很多人,就在演绎着张三与王二的“聪明”。某天,我与太太参加一个社交活动。坐在相邻位置的是一位似熟非熟的“朋友”,听到手机里有“短信”的声音,打开一看,是某家银行发送的提示信息,说某笔存款到期了,需尽快办理相关手续。手机信息,纯属个人隐私,一般来说,外人是不看的。但是,距离太近,就在信息铃声响起的那个一瞬间,我太太也不由自主地转过脸去,瞥上了一眼。虽然很近,必定是有距离的,我太太什么也没看见。即便看着了什么,也是模糊的,并不知道是什么内容。而且,从听到声音到打开手机看,还是有个过程的。再说了,这是别人的私事,根本没关心,更不会问上一句:“谁呀,什么事?”不仅是人不熟不能问,就是很熟的人,也不能问。这是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交际规则”。故,我太太全当什么都没发生,继续着她原本的琐碎与期待。倒是这当事人,不知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非要跟别人“分享”点什么。她看过信息后,有一股子说不出来的开心与骄傲。冲着我太太说:“一笔钱,一笔大钱!十年的,到期了。哎,怎么办呢?暂时又没什么大用!”我太太只是笑了笑,没做任何表示。她说过了,却意犹未尽。又说:“我家老公公,曾是Z市的J局局长,退休十几年了,不久前才逝世。他呀,五个儿子,两个女儿。怪吧!特别的喜欢三儿子,也就是我家老公和我。名下有好几套房子,硬是卖了一套,把钱全塞给了我们。我就放在银行里了,其他人都不知道。要不然,我哪来这上百万的一笔钱哟”。她在说这话时,她的老公就坐在其旁边,一边向她挤眼,一边用脚尖踢她。显然,是要制止她,不想让她说。可惜,她正在兴头上,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理会旁人的任何一个动作与颜色,似乎也没把老公放在眼里。她说的事,无论是真的,还是假的。还有,她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意愿呢!似乎是个谜。说了,也就说了。因为,与其他人没有任何关联,也不会有什么连锁的反应。别人听着,也就当是一阵风,从左耳边刮过来,又从右耳边刮过去,没了。可是,这老公家的老爷子,是当过官的,这官还不小。关键是,还拥有几套房子。若是碰到有心人,就会问了:这财产状况与国家公务人员的收入水平是否相悖呢?膝下又有好几个孩子,卖房子的百万元所得却只给了一个儿子,与传统意义上的财产分配与继承是否存在着一些问题呢。尤其是,其他的孩子们还都被蒙在鼓里。此时,若是让他们知道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常言道:“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家有黄金,外有斗秤”。“墙有耳,伏寇在侧”。“防君子,不防小人。”等等警世名言,像是特别为此而说的,有没有道理呢。再者,她说出的这一“惊天秘密”,就真的与她家老公公,与她们现在的生活无关吗?老公想截住她,不想让她说下去。其顾虑的,是不是这些呢?也许是,也许不是。第二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她的屁股才刚坐定,先是向我太太好一阵子没来由的傻笑。然后,开腔了。说:“你不知道吧,我老公会炒股呢。这几年呀,炒股可是赚了不少钱。这不,暂时又没有什么用处,就都放在银行里了。昨天,我跟你说的那些钱,可不就是炒股赚来的吗。要不然,哪来那么多钱哟。你别不信,真的。”说着,一双眼睛直直地看着我太太,生怕人不信。又说道:“我家这家伙呀,三天憋不出一句话,憨!却会炒股,除了炒股,其他的,什么都不会干。”说到这,眼睛又盯了她老公一眼。老公点点头,算是认可了她的说法,更像是导演安排好了的一幕戏。我太太也笑着点点头,表示听懂了,明白了。至此,算是告一段落了。大家各干各的事,再也没说一句话,仿佛从来也不认识似的。回家的路上,太太说:“我在心里,好一阵子的笑。可是,表面上硬是忍着。除此,还能做什么呢”。古人言:“雁过留声,风过留痕。”做过了,说过了,怎么能说没就没了呢。硬要说没了,只能是自欺欺人罢了。不用多想,这就是革新版的“此地无银三百两”。而且,表演得很拙劣,倒是很好笑。笑过了,再往深处一琢磨,便觉着有点滑稽,有点荒诞,一点也不好笑了。虽然,我们在嘲笑别人。可是,很多时候,很多场合下,我们自己也同样在充当着张三与王二。只是……三十年前,我还在机关的写字楼里工作。我们管辖下的某家企业,拟创建某个类型的等级团队。为了创建工作扎实、有序地推进,专门成立了“创建工作组”,由相关部门的领导及专业人员参与。很荣幸,我是工作组的成员之一。实际操作上,除了要整理好一套完整的文字材料,现场也要形成规范化的程序与规模。同时,担心有闪失,还要对某些层面、某些渠道的相关人员,做必要的“打点”。当然,这里说的“打点”仅是精神层面上的一些微博的东西,不值钱,却有纪念意义。比如:印上文字的旅行杯、包包。还有,可以在野外钓鱼时放开来使用的小桌子、小椅子等等。在研究筹备这些“打点”之物时,考虑到经费及社会影响,工作人员不在“打点”之内。也就是说,参加此次工作的内部人员,不享受先期的“创建”成果。“创建工作组”的主要领导,还是很开明的。在作出这样的决定时,特别说道:“大家想要吗?真想要就说,我们一并考虑得了!”但是,领导这样说着,底气并不足,与会的工作人员都看得清清楚楚。因此,大部分人都表示:“不要,坚决支持领导的工作”。然而,嘴上说不要,心里呢,都在打着小九九。几天后,开始向被“打点”的人物发放“打点”之物。好戏来了,有几个人在具体操作时,趁领导不在,都多拿了一份“打点”之物放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隐蔽”了起来。本来嘛,“打点”哪些人,“打点”多少人,都是计划好了的。无端的少了许多,该“打点”的,还未“打点”呢!怎么回事?领导出面了。一个一个办公室的清理,终将被截留的“打点”之物,从“待命”状态,归集到了“出发的征途”上去了。清理时,领导只向截留者们笑笑,并没有说什么。倒是这些截留者呢,还装傻充愣。说:“我们感觉会有多余的,多余了,就……”就什么呢?领导意会,同志们也都明白。自然,也就不用点透了。明明想要,开会时还说“支持领导工作”,就好似张三埋银子,其实质是要隐匿。而利用发放的机会,将“打点”物截留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跟在白纸条上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有什么不同吗?面对着领导来清理,那张含着笑的脸上,硬生生地刻着:“邻居王二不曾偷”。可是,这结果跟偷又有什区别呢?我们常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真的不是空喊出来的。几千年的沉淀、积累,一代又一代人的实践、发挥,所有镌刻着正能量的真善美,是难以湮没的。而那些不敢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假丑恶,也终将无所遁形。 2020年8月20日写于合肥翡翠湖畔

罗凤霜 发表于 2020-8-26 22:09:43

欣赏老师佳作,问好

wwq528 发表于 2020-8-27 16:02:32

欣赏老师的佳作,点赞,问好!

西部文学 发表于 2020-8-28 10:38:45

欣赏老师佳作,点个赞问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笑君散文】也说“此地无银三百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