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散文】荡秋千

[复制链接]
查看2641 | 回复29 | 2015-3-22 00: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白鹿放歌 于 2015-3-22 08:59 编辑

    无意中看到关于清明节民间习俗的介绍,荡秋千便是其中之一。一下子搅起了沉淀在记忆深处荡秋千的情景。
    春暖花开,大地复苏,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大人们都下地劳动去了,小孩子三五成伙聚在一起荡秋千。一个人坐在秋千上荡,其他的围在一边看热闹,这个推一把,那个掀一下,一个人荡过去,一串串嬉笑声响起来。一个人荡够了从秋千上下来,几个人争抢着坐上去,最终还是一个人荡,其余的看。也有胆子大一点的,一个人坐在秋千的条板上,另一个人从坐的人背后上去,双脚分开踩在条板上,一起荡来荡去,如杂耍一般,增加了一点动作难度,也给打秋千增添了一些刺激和乐趣。有时下地归来的大人被我们的欢乐所感染,也腾出手来随手推一把打秋千的孩子。大人毕竟力气大,稍一用力,秋千就荡出好高好远,立即引起孩子们一阵充满羡慕和快乐的惊呼声。
     那时候,生活艰苦,吃用的东西都很简陋,秋千作为一种玩具更不例外。老家过去的房子都是木架结构的脊顶瓦房,作为木架的构件,在“人”字脊的下面,相当于天花板的位置,每间房从前到后隔几米就有碗口粗的,和房间宽度差不多长,横担在隔墙上的檩,以檩为架,上面铺着用山里砍下的枝条编成的笆,家乡人称作“楼”,主要用于存放不常用的杂物。秋千一般就绑在紧贴着笆楼的檩条上。系秋千的绳是父亲犁地时常用的“撇绳”。犁地时,把“撇绳”从牛身的一侧穿过牛轭头一边的环儿和牛鼻桊,在绕回来穿过牛轭头上另一边的环儿,“撇绳”两端的头儿都掌握在犁地人的手里,通过拉紧左右两边的绳可以牵引牛犁地时前进的方向,所以“撇绳”比一般的绳长而粗,最适宜绑秋千。把“撇绳”两头相隔一肩稍宽系在檩上,垂下的一头在离地面四五十公分的地方系一个平置的条形木板,秋千就做好了。
      也有把秋千绑在树枝上的。记得我家门前有一家人是独庄子,院子大,树多,其中有一棵枝杈繁密的大柿树。他们就把秋千绑在柿树平伸出的粗枝上。闲暇的时候不但我们小孩子围在树下打秋千、看热闹,大人们也聚集在那里寻开心。孩子们像比赛似的轮番上阵,谁荡得高,围观的人们就大声喝彩,越喝彩,打秋千的孩子劲头儿越高,惹得一些好事的大人童心荡漾,也坐上去荡一阵子,但毕竟动作神态与孩子们不一样,甚至有些滑稽搞笑,越发逗得人们笑声朗朗,不绝于耳。春意蓬勃的山野乡村在这打秋千的欢声笑语中,更加春和景明,生机盎然。
     荡秋千作为一种民间娱乐或者习俗,据说来源于原始社会人们为了谋生,依靠藤条的摇荡摆动攀援树木、跨越沟涧,在先秦时演变成秋千这种民间活动。在古代更是清明时节一种盛大的民俗活动,不但平民百姓参与其中,帝王将相也以此为乐,唐宋时期成为女孩子的一种游戏,在节日期间欢庆娱乐。刘禹锡就有诗云“秋千争次第,牵掩彩绳斜”,可见当时荡秋千的盛况。宋代诗僧惠洪的《秋千》诗中“飘扬血色群拖地,断送玉容人上天……下来闲处从容立,疑是蟾宫谪降仙”,更是把女子们荡秋千时身着华丽裙裾,衣袂飘飘,随风舞动,摇曳多姿的优美姿态描绘得生动形象。
     如今,除了踏青、上坟,清明节的好多习俗都遗失了,秋千在农村几乎见不到了,倒是成了城里人的一种休闲娱乐。几年前和女儿到公园去玩,在各种各样的儿童娱乐训练设施中,有两副挂在金属横杆上的秋千,却没有我小时候玩的屋檩或树枝上的秋千那么高,也没有“撇绳”、木板做的秋千那么粗旷质朴,更没有乡村里的秋千那种简陋而深厚的意味。去年,到洛南秦岭山里去玩,在一景区的入口处看到秋千,红色的杆柱,装饰着共色彩带的绳索,在周围的树木山色的映衬下煞是好看,女儿坐在上面玩着居然舍不得走。我便在想,女儿还能认识秋千,喜欢玩秋千,若干年以后的孩子,会不会不认识秋千了呢?
qiuqian_meinv-015.jpg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水菱 | 2015-3-22 02: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运涛个人认证 | 2015-3-22 06: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文美图,欣赏。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柳芽儿 | 2015-3-22 06: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读美文,读瓷碗令我想起了鲜族的荡秋千,更具特色!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俺晕 不敢玩  欣赏美文 {:soso_e160:}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如今,除了踏青、上坟,清明节的好多习俗都遗失了,秋千在农村几乎见不到了,倒是成了城里人的一种休闲娱乐。

          ——很值得一读的。能勾起人回味的一篇佳作,建议精华。此文已分享至西部文学网微博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红米饭个人认证 | 2015-3-22 10: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加班中~           先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好好学习,天天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荡秋千很美好的回忆。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景平 | 2015-3-22 13: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下就被人间烟火老师描述的秋千带进你儿时荡秋千的乡村野趣中去了。全文结构严谨、简洁,语言干净、利索中不失明快。文章最后的感悟也恰到好处,让人回味。真的呢,我也在想念老师儿时粗旷质朴的秋千,我也担心我的女儿会不会忘记秋千,会不会还有更多的传统习俗被人们遗忘。
    问好,老师。以后多向老师学习!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景平 | 2015-3-22 13:5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下子搅起了沉淀在记忆深处荡秋千的情景。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景平 | 2015-3-22 13: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此文,景平也要荡一下秋千,方觉过瘾。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徐风 | 2015-3-22 16: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荡秋千,荡春风,荡出一片春光。
儿时很多美好都渐渐远去,烟火老师的文字引人共鸣。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张耀锋 | 2015-3-23 01:31: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常读老师文章、你我同源关中乡土、虽年岁有别、但有共同的生活重叠、故拜读之极感真切!问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人间烟火 | 2015-3-23 10: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水菱 发表于 2015-3-22 02:37
您的此篇佳作已被《西部文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西部文学微杂志)第248期采编,手机“扫一扫”,分享您的 ...

谢谢水版!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人间烟火 | 2015-3-23 10: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运涛 发表于 2015-3-22 06:41
美文美图,欣赏。

谢谢运涛版主!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人间烟火 | 2015-3-23 10: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柳芽儿 发表于 2015-3-22 06:48
赏读美文,读瓷碗令我想起了鲜族的荡秋千,更具特色!

“瓷碗”已是古董,还能值几个钱吧?呵呵呵。开玩笑了。柳版勿怪!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人间烟火 | 2015-3-23 10: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顺其自然 发表于 2015-3-22 06:58
俺晕 不敢玩  欣赏美文

自然老师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人间烟火 | 2015-3-23 10: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鹿放歌 发表于 2015-3-22 07:45
如今,除了踏青、上坟,清明节的好多习俗都遗失了,秋千在农村几乎见不到了,倒是成了城里人的一种休闲 ...

刘老师好!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人间烟火 | 2015-3-23 10: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米饭 发表于 2015-3-22 10:01
加班中~           先问好

米饭忙的!逛坛子与工作两不误!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人间烟火 | 2015-3-23 10: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铃兰 发表于 2015-3-22 10:19
美好记忆永久怀恋。

谢谢铃兰版主!
打赏鼓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