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山人散文】乔山忠魂
本帖最后由 乔山人 于 2021-1-18 09:59 编辑一元复始,我们终于告别了多灾多难的庚子年,迎来了充满希望,充满激情的2021年。尽管疫情没有散去,但我们相信,灿烂的阳光会依旧普照大地,可恶的新冠将无藏身之地,遁隐而去。久违的阳光令人倍觉温暖,天空如镜般澄澈湛蓝,心底突然涌出想出去转转的念头。去哪儿呢?一个念头从心头掠过,瞬间心潮澎湃,当即决定即刻前往。记得孩提时代,每年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我们,身穿上白下蓝的少先队队服,高举红旗去给地下党县委书记、革命烈士孙宪武扫墓。后来,当我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时,学校则组织我们到更远的眉县常兴镇的“扶眉战役烈士陵园”,为革命先烈扫墓。那时就想,我们县也是红色热土,曾涌现出了许多革命先烈,应该也修建个烈士陵园,让我们这些后来人,时刻铭记那些为了新中国,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先烈们。2015年9月,在乔山的半山腰,解放初期北山游击大队抗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战场上,“扶风县烈士纪念园”与“扶风烈士纪念碑”隆重落成。当年在北山与敌斗争的革命烈士终于魂兮归来,重新回到了温暖的乔山怀抱。当我驾车来到烈士纪念园,骄人的冬阳在苍绿的松柏、苍茫的乔山上尽情地挥洒着,红色的“扶风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苍劲有力,熠熠生辉。“血战金渠”、“智取益店”、“强攻夹道”、“保卫咸阳”、“胜利会师”五座浮雕环绕着纪念碑。我凝神凝神屏气地站立在浮雕前,看着千军万马厮杀在渭水河畔。那一幅幅生动、激烈的战斗场面,向我们讲述着解放大西北,胜利的红旗插遍周原大地那段难忘的历史画面。纪念碑的背面雕刻着扶风籍107名革命烈士的名字,在太阳的金辉下更加醒目。蓦地,一个名字跳入我的脑海,尽管他不是烈士,但却是北山游击队的一名革命战士——老诗人郭铁。家住乔山脚下的郭铁,有一位国民党将领的父亲和一个衣食无忧的富足家庭,可面对外贼入侵,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景象,他不愿意在舒适、安逸的生活里消磨自己的报国之心。1936年12月,还在扶风县城上小学的郭铁就拿起了笔,以景讽今,以景泄愤的处女作《北风》在西安的《青门日报》上发表。1937年,郭铁转入西安二中上学,在同为扶风乡党、著名诗人侯唯动的介绍下,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国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从此,他彻底走向了与自己家庭相悖逆的方向。他和许许多多的热血青年走上街头,宣传抗日。在这期间,他的又一篇力作《起来吧,陕西冷娃》发表在《国风日报》上,在当时的社会各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同年,郭铁和进步作家袁韧拿出30块银元,与诗人侯唯动共同创办了进步刊物《战时文艺》。他们的进步活动使当局感到不安,到处搜捕通缉他们,最后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和群众掩护下,郭铁安全地撤离出血雨腥风的西安城,奔向了革命圣地——延安。在党组织的关怀下,郭铁和侯唯动、穆青、冯牧、贺敬之等人先后进入了“抗日军政大学”和“鲁迅艺术文学院”深造。1944年,带着革命的火种和丰富的文化知识,郭铁再次回到了白色恐怖的西安城,联合进步作家黄钢、力群等人合办进步杂志,宣传抗日,揭露反动派的丑恶嘴脸,直到被被捕入狱。后经我党多方营救,才脱险出狱,回到了扶风老家,成为乔山游击大队一名光荣的革命战士。在硝烟烽火的战斗间隙,郭铁怀抱枪杆子背靠战壕,拿出笔歌颂战斗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鞭挞汉奸卖国贼的丑恶行径,号召同胞们拿起枪杆子,将侵略者赶出中国去。他的第一本诗集《乡村的烽火》就这样诞生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1947年6月,郭铁因在西安执行任务被国民党当局再次抓捕。即使在狱中,他也没有忘记一个战士的责任。《我思想着》,《我的武器——笔》等多首革命诗歌出自狱中,直到党组织全力营救,才虎口脱险。考虑到郭铁的身份已经暴露,党组织调他去了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编辑《群众文艺》。当时正值他的创作高峰期,《我送哥哥参军去》,《监狱里》等大量诗作就是在那个时期发表的。全国解放后,人民群众陶醉在幸福的日子里。可每当夜幕降临,小鸟归巢,月光爬进窗棂,流淌一地银霜时,郭铁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一曲幽幽、哀怨的调子再次自心底响起,时而明朗,时而朦胧,时而像关中民谣粗狂豪迈,又像陕北“信天游”如泣如诉,更像甘肃的“花儿”曲调高昂优美。仔细听,似在眼前,一伸手踪影皆无。他翻身下床,戴上眼镜翻箱倒柜,找到那首一直困扰自己的作品。它就是1952年在甘肃搞土改时,创作了一半的长篇叙述诗——《大湾川》。诗作通过对一位普通妇女张秀兰在解放前任人宰割、欺凌,到解放后搞土改成为劳动模范的故事描写,讴歌共产党推翻了“三座大山”的丰功伟绩。由于稿子只创作了一半,他当即决定再次北上,完成心中的那支歌。因为这支歌,他与以离婚要挟的妻子办离了手续,放弃了陕西省文联舒适的工作环境,辞别了亲人和朋友,一个人背起简单的行囊,踏上了茫茫的黄沙古道。根据郭铁的要求,甘肃省文联将他分配到“花儿”的故乡,临夏回族自治州文联。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他如鱼得水,寻觅着、探寻着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花儿”。他在“花儿”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一部部回、汉族民间文学作品接二连三地脱稿了,而他寻求的那支歌也愈来愈近。1956年,一部控诉旧中国黑暗的统治和歌颂共产党救人民于水火的长篇叙述诗《大湾川》终于脱稿了。郭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中的重负减轻了许多。可是,由于后来发生的各种运动,使《大湾川》没有机会出版。一九八九年六月,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反革命暴乱事件,当时文艺界一些名人也参与其中。看着手中的报纸,听着广播里的报道,郭铁拍案而起,拿出一个老战士的气魄:“我要让他们看看,社会主义江山是怎样得来的?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他东奔西走找出版社自费出版《大湾川》,同年十月,这部经历了三十三年风风雨雨的长篇叙述诗,终于在《铜川文艺》的支持下,由铜川市群众艺术馆出版了。有人说他赔了,他却豪爽地一笑说自己赚大了。你只为“给广大读者以革命的精神食粮,要使青少年一代,在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同时,读读革命文艺前辈的作品,晓得这个新中国的建立是牺牲了三千万革命烈士的生命才获得的。那么从革命作品,看看前辈的脚印,才能塑造成美丽的灵魂。”(摘自侯唯动《同住教堂里,共饮延河水》)。 《大湾川》出版后,在西北文艺界和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热血早凝《烽火篇》,静脑继谱《大湾川》。五十年间风风雨,有情双鬓岂虚斑”。这是著名诗人李尤白对《大湾川》的高度赞誉。老诗人侯唯动先生在九零年七月二十九日深夜重读《大湾川》,仿佛又被带回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他连夜写到:“……郭铁带头羊,身后白云翔。郭铁前头飞,万鸟皆唧唧……” 伴随着《大湾川》的出版,七旬有二的郭铁自知时间对自己的苛刻,他在整理革命回忆录的同时,不断歌颂着家乡日新月异的新生活。发表在《星星》诗刊上的《鲁马集市》、《草鞋》等诗作,体现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新气象、新风貌。一九九二年,七十三岁的郭铁因病与世长辞。郭铁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坎坷的一生……他忠贞不二地为革命奋斗,永远坚持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方向……郭铁的作品,就是蘸着自己青春的热血写成的。”(摘自侯唯动《同住教堂里,共饮延河水》)著名老诗人侯唯动先生早在1989年抗战四十八周年时就对郭铁的一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如今,革命烈士纪念碑在郭铁的家乡落成已经五年了,游荡在外的扶风籍革命志士和革命先烈的魂魄终于有了回归之处,而这座烈士纪念碑正是魏巍的乔山之魂,也将是我国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见证。作者简介 乔山人,陕西宝鸡扶风人。中国西部散文协会会员,宝鸡市职工作家协会会员,扶风作家协会会员,扶风县诗词楹联协会会员,西部文学签约作家,《秦川》杂志签约作者,江山文学签约作者。2016年至今在多种文学杂志及网络先后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2019年出版个人散文集《留痕》;2020年4月,散文《地下六十米》被中国作家网收录《2019中国作家网精品文选》。
欣赏老师佳作,点个赞问好! 西部文学 发表于 2021-1-18 15:02
欣赏老师佳作,点个赞问好!
非常感谢老师的鼓励与支持,遥祝老师生活幸福,吉祥如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