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收分子钱与其中的手脚
《红楼梦》第四十三回,曹雪芹用几千字写收分子钱的事情。这一笔,看似琐碎却藏着中国式办事的精明与猫腻。 贾母要给王熙凤过生日,但她要改一下往年过生日的套路,采用小户人家凑分子的方法收钱。贾府以往过生日,送礼人是各送各的礼。这是大户人家的收礼方式,但这种收礼方式会存在开支上亏空的可能。因为这种送礼方式没法按收入来敲定预算,比如送礼人不送现钱,送些派不上用场的装饰品,也算是送礼。贾母常年搞聚会,多半见多这类闲置的礼品,才想换个口味,采用小户人家摊派现钱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不大气,但有大用场。小户人家要办聚会,口袋中没钱,就不要别人送礼品,只收现金。收现金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可以控制聚会的规模。按贾母的话说“大家凑分子,多少尽着这钱去办”,即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当然,大户人家的贾母要用小户人家的分摊法,一是小户人家的操作有实效,二是在暗示贾府的亏空已形成填不满的大窟窿。以此而观贾母,她虽然喜欢摆场子热闹,不花钱不痛快,但她也是个精明而高明的老太太。因为她不动声色就把开支降到最低。当然,贾母在搞凑分子时还是有分寸和手腕的:对于手头紧张的李纨,她出钱埋单,最后王熙凤讨去承担;林黛玉、贾宝玉的分子钱,全由她出;赖大之母想少出一点,她说她是财主不能少出;她叫鸳鸯等丫鬟也出分子钱,平儿出了两次,她就称赞她是个好孩子。 贾府上下的人从主子到奴仆,一通凑钱,理论上凑出一百五十多两。这其中贾母应该出了六十两。这一百五十多两是足够王熙凤过生日的。当然,钱有多余,管钱的人就有收买人心的手脚。王熙凤和尤氏是这笔钱的经手人,两人开始作弊。平儿是王熙凤的贴身丫鬟,尤氏把平儿的分子钱退给她;鸳鸯是贾母的大丫头,尤氏也退二两分子钱给她;彩云是王夫人的丫鬟,也收到尤氏的退款;周姨娘、赵姨娘的分子钱,尤氏也退给她们。私下分公款收买人心,是常见的中国式手脚。尤氏私下退分子钱也是如出一辙。所以贾母在场面上热热闹闹搞小户人家的凑分子过生日,经办人在自以为不被人知的场合中却大做一番中国式人情的小动作。这种猫腻自古不绝。当然,这种猫腻下,分到的难免要显摆,分不到的要怀恨而骂街。这种结果自古也是如此。因为人情社会的轨迹本身就是如此。跳出人情社会的轨道,或者戴着假面具的所谓理性社会的轨道,靠的是用实力打拼。 其实,贾府这样的大户人家之所以从小户变成大户,是因为贾府第一代的大军功。当然,贾府有大军功,是第一代拿命打拼出来的,但贾府下几代全靠祖上背景吃饭时,就失去拼劲,开始大做人情手脚。这时的贾府就陷进衰败的怪圈。中国式人情的手脚危害也在于此,看似在圈人心,实则是瓦解人心。比如,贾府中经办人私分的利益最大,也只是盘中有限的利益,但她们如此一做之后,贾府中的众人难免各怀私心,难以形成共赢的合力。其实,贾府的盘外有巨大的潜在利益,但府内人忙于内斗,自然是看不到的。所以,贾府中贾母做摊派的事,算是上得台面的兴家之事,但尤氏做上不台面的事,是在做败家的事。可惜,贾府中贾母有眼光但上岁数,干事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算是不中用了。尤氏之类的人岁数不大,可眼光不足,也是不中用的人。 贾府如此,比贾府大的机构,比机构大的王国,也是如此。做事上得台面则兴,做事上不台面则败。当然,在尔虞我诈的时代,做上得台面的事,也不可把底牌全亮给别人。就如贾母,她会不知道贾府中的人情手脚,只是她还得靠她们去把贾府的命忽悠得久一点,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贾母有一点非常清醒:别人给的是背景,不长久的;自己打出来的是江山,可以长久的。所以,贾母见证贾府多代的兴盛,其他人就没她这个命。当然,贾母是拉不住即将倾覆的贾府各院的。 当然,贾府的倾覆不是贾府没有规则。其实,贾府有规则,只是都是做了手脚的规则。规则中藏有手脚,自然丧失人心;人心丧失,众人嘴上还喊着贾府要兴旺,心里却在盼着倒下的瓦片砸死屋里数不干净钱的人。贾府如此人心,各行各业都如此。 所以,金钱面前,不讲亲情,不讲友情,只讲干净的规则,钱生钱时才会出不怕鬼敲门的钱。当然,有钱,才会有势;有势,才可控局;可控局,才可不败。但贾府家大业大之后,却又摔回破败的原形,只是其中一环出问题,才有连锁的问题。(2021.2.13),金钱面前,不讲亲情,不讲友情,只讲干净的规则,钱生钱时才会出不怕鬼敲门的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