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的游子随笔】碱面
好长时间都沒有吃碱面了。想起来,还真的让人直流口水。碱面是关中众多面食中的一种。它和关中东部的酸汤面、燃面、蘸水面等并列于面食之列。属于关中东部的面条系列。一直深受关中东部农村人的喜爱。然而,它又和关中西部的岐山噪子面截然不同。岐山噪子面讲究的是汤面并重,而关中碱面注重的是噪子与面的撘配。在食材的撘配和作法以及味道上又有天壤之别。关中东部的碱面又分凉面和噪子面。其中用碱面制作的噪子面是关中农村用来招待贵宾的美味佳肴。我的母亲是作碱面噪子面的高手,她做的碱面噪子面具有筋道、光滑、顺口之特点。吃起来,既有碱香、又有面香。面薄而筋道。光滑而细腻,爽口清香。我是吃碱面噪子面长大的。那味道是我人生中最美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是我最难忘的味道。我的邻居们,每当有贵宾临门时,他们便邀请母亲去为他们制做碱面噪子面,招待贵宾,借以来表达他们对贵宾的真挚感情。
其实,碱面噪子面的制做程序很夏杂。首先是合面。合面非常讲究技巧,首先,要求根据面粉的体积选择碱面的多少。碱面多了,不但面非常难擀,而且碱味会遮盖了面香,而且面很难擀开,也很难擀薄。碱面少了既不筋道,在味道上缺少了碱香。面条缺少光滑,也不爽口。合面要求也比较高,加水要循序渐进,不能一次性加够,首先要将面搓成条须状,然后再用力把它柔成面团,这时候就将面取出,放在案板上柔。起初由于碱的缘故,面散而硬,这时便需要再加少量的水,然后将它柔成光滑的面团。柔成面团后,需要给它要用湿纱布盖上,扣上盆子,让面团醒窝十至二十分钟,这样面团就会变软,到达擀面时需要的软硬度,这时,再用手将它柔光滑。这就是柔面底,为擀面做准备。
擀面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技术活。用擀扙将面底擀开,然后擀面的双手要压住擀面杖的两端向前推动,使擀杖纩住面底在案板上滚动。当滚动到案板边缘时,又向后拖回,就这样重复滚动,滚动数次后,将面从擀杖上绽开,用手沿着面饼摸一圈,以便掌握面饼中心与边缘是否薄厚一致。为了维护面饼中心与边缘的薄厚一致,两只手只能抓住擀杖的两也来推动有擀杖的滚动,因为擀杖中间粗,两边细,所以缠在擀杖上的面饼中间薄,边缘厚,所以两只手巧妙用力才能使面饼的中心和边缘一样薄,如果这个环节撑握不好,可以用擀杖专门推擀边缘,一般地面饼要擀圆,证明中心和边缘受力均勻,薄厚则一致,反之则边缘与中心受力不均勻,面饼中心与边缘薄厚不一。这样,会岀现薄的煮过了,而厚的煮不熟。煮过的面条不筋道,煮不熟的面条无法食用。
擀面的技术高低是制作碱面的关键步骤。直接取决于制作碱面的成败。而合面软硬直接决定着擀面的成败。以定要很好撑握好此门技术。
切面:切面是最后。关中农村人叫砺面。母亲用的是擀杖砺面,也就是叠成三层。第一层是对半叠起,第二层是再对半折叠。这样就成了三分之一。然后,将擀杖放在叠成三等分的面皮上,一手持刀,一手转动擀杖,刀随擀杖拉动。擀面杖在指尖的拨动,那细细的面条在拉动的刀下产生。其实我告诉你个密秘,向前送刀的时侯是虚刀,向后拉刀的是实刀。为了防止面饼粘连,可使用包谷面作面铺。这样就不会粘连。如果面合得较硬,也可以不用面铺。
那细细的面条,呈金黄色,筋道光滑看着就令人十分的嘴馋。放到锅里煮两滚就熟了。放上一盆凉开水,然后把刚从锅里煮出来的面条放到凉开水里,这叫并面。然后在浇上噪子,调上酱醋辣子,盐就可以食用了。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噪子,噪子的制作也很重要。有的用瘦肉、木耳、黄花、豆腐等作料,当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这是最好的噪子,而在我童年的时光里,只要有韮菜和豆腐,那就算是最好的了。可我却觉得非常的香。那是我童年的记忆,是家的味道,是母亲的味道。
还有一点要提的,那就是碱面不但能做噪子面,也能吃凉面。记得我家的门前有口井,那井水甘甜爽口,烧开水从不产生污垢。我们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吃那口井里的水,那井底是石底子,从早打水到晚上,它也不混水,总是清清亮亮,一眼能望到底。母亲提的桶,我拿着抬水的棍和井绳,吊一桶清凉的井水,将碱面从锅里捞岀来,放在盛凉水的大盆里一并,面就凉了一半,连换三盆水,面就凉透了,母亲将面捞出,放入木盘,然就是泼油、加调料。调料主要昰大蒜泥、黄瓜、菲菜等。吃起来比较爽口、清淡。这又昰另一种童年的记忆。
如今的关中,碱面并没有退岀人们的饮食界。它为大多数关中人的认可。它和关中的扯面、西府的岐山噪子面并列,成为关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关中人的至爱。
但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碱面已经被负于了新的内涵,有的人己经用压面机代替了人工手擀面,但我要说的是机器面与人工手擀面在质上炯燃不同。在味上更是无法比拟。
无数的事实证明一些传统的饮食文化,是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是无法替代的,而这些文化需要传承的。
而这些珍贵的传统手艺,后继乏人,却是即将失传。我不禁为之宛惜。几次要求母亲将此手艺传承给我,母亲却告诫我“男子汉,志在四方,这是女孩子应学的东西。”我只能无奈地笑笑作罢。其实民间好些东西都是宝贵,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只能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又是无法改变的现实。
我站在宛蜒的灞河边,遥望着远处那雄伟的王顺山,心潮起伏。是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需要传承的东西确实太多太多,而我们传承下来的又有多少呢?
作 者 简 介:
王向超,男,生于1966年4月,陕西省蓝田县玉山镇人,陕西散文学会会员,西部文学会员,曾任《作家摇篮》签约作家。作品见于《阳光报》、《西部文学》、《作家摇篮》、《幸福蓝田》、《约一程时光》、《西安影音》、陕西交建集团西商分公司网络平台。
有讲解,有思考,用心思了。 谢谢老师! 如今的关中,碱面并没有退岀人们的饮食界。它为大多数关中人的认可。它和关中的扯面、西府的岐山噪子面并列,成为关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关中人的至爱。 祝王老师新年妙笔生花! 谢谢老师!祝您新春快乐! 谢谢洛沙老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