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康权随笔】哨所那一头老黄牛
中国西部边陲,昆仑山脉的乔戈里峰,长长的边防线在峰峦叠嶂的山脉延伸着,山顶之上,长年被冰雪覆盖着,中国国界鲜红的大字雕刻在一块立着的石碑上,哨兵巡逻经过之处,总会用棉絮擦洗界碑上的积雪和尘土,然后庄严的在此敬礼。国界的神圣是每一个边防哨兵的生命和责任,它圈定的国土神圣不可侵犯,一寸不可丢失。
春夏秋冬,酷暑严寒,哨兵坚守在这里巡逻,他们熟悉脚下这条跋涉的路程,日夜往复穿梭,他们在国界线上用警惕的眼睛瞭望着远方,不放过任何一丝风吹草动。有时他们回望着祖国广袤的土地,家国情怀总在心头涌动,祖国的安宁在自己的手上,责任重大,又无比光荣。
高站长接到上级指示,同意在两个长长的哨所之间,再新建一处哨所,缓解长途巡逻的艰难。费用很快就拨下来了,高站长骑马到牧区寻找到了一位匠人,高站长下马笑呵呵的握着库尔班大叔的手,介绍了自己的来历,说明了情况,库尔班大叔满口答应:“高站长,你放心,再忙我也要组织人手去完成这项任务,军民一家亲吗,明天准时赶到现场”。高站长联系好匠人返回后没有休息,带人徒步沿山脚下选择地形,他看中了一块凹进去的山崖下,可整理出很大的平地,他简单得作了规划。连夜兵站送来了大锅粮食肉蛋蔬菜和餐具,为库尔班大叔准备了简陋的厨房。
库尔班大叔带着十几个人来了,新建的边防哨所在山脚下动工了,哨兵开始动手帮着搬运石块和平整的小石板块,供匠人开始垒砌了墙,几天就围成了一个小院子,采集的石板铺成的地面向四周延伸扩展着,牧民送来的几棵小白杨就栽在石坑里填满土的四个角上。沿山体凹进去的那一大块地方开始要圈起三孔窑洞,一孔作为哨兵休息的宿舍,中间一孔窑洞作为学习园地和用餐的地方,右侧那一孔作位伙房,靠伙房的外墙垒起了一个石台,石台上平放着用气焊割开一条一尺宽口子的两个新油桶做的水箱,一个水箱通过一根管子穿过墙壁通向伙房,一个水箱作为战士的洗漱用水。一座简陋的边防哨所在军民携手共建中不到一个月就建立起来了,简陋却很温馨。
那几棵小白杨开始吐出了新绿,维吾尔族的老大爷送的葡萄条子扦插在的院子周围,用竹竿搭起了葡萄架,院子门口立了一块长条石,刻着边防第二哨所,用红漆填充得格外醒目。
哨所,一切都是简陋的,照明暂时用的马灯,电线还没有架过来,正在筹建之中。但简陋的窑洞被战士装扮得生机勃勃,学习园地的白墙上战士用红纸剪的八个大字,保卫国防,听党指挥,这八个大字,栩栩生辉。战士的决心书,整齐的排列的贴在下方,每到开饭时,不管几位哨兵都会站成一排,唱着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声音嘹亮,回荡在山涧。
边防哨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水源,离哨所约三里路的坡下有一条小河,水流清澈。没有路,战士用镐头开挖,挑来沙子,铺了一条羊肠小道,每天的用水由战士轮流下坡挑水。
在拥军座谈会上,当地老百姓看到战士挑水的艰难,就送来了一头大黄牛,两个塑料大桶,用藤条编成的支架,架在黄牛的背上,从此黄牛就担负起运送水的任务。
在小河的旁边战士用石块垒起了一个石台,石台上立放着一个去掉一端的新油桶,战士用小桶踏上石台阶把水装入油桶沉淀,再用一根自行车内胎做的管子,牛站在石台阶旁就很容易直接装入牛背上的塑料桶里,牛驮着桶来时装水很方便。(未完待续)作 者 简 介:http://www.xbwx.com/uploads/allimg/211228/3-21122Q413403Q.png 吴康权 陕西临潼人,航空企业退休干部,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经济文化研究会研究员,未央作协会员,西安市作协会员。在报刊、网络发表散文诗歌百余篇,出版诗集《流韵》,短篇小说集《人生如戏》。
点亮飘红,精华支持! 加分点赞,强力支持! 作品给力,鼎力支持! 感谢西部文学!感谢总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