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善江随笔】谁说寡妇门前是非多?
1“寡妇”这个词的起源还跟《诗经》有关“寡妇”这个词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已经说不清楚,不过第一次明确被记载,是在《诗经》中。
当时是西周时期,正是庄稼收获的季节。一个年长的农民伯伯检查几个农夫收割后的农田时,批评说:你们是怎么干活的?那边丢下了成捆成捆的谷捆子,这边呢,谷穗子也丢得到处都是,这不是让那些孤寡老妇捡了便宜吗?你们呀,这样干活可不行!
恰好有一个下乡采风的文化工作者从田畔路过,赶紧把老农的话记录了下来,回去后又经过一番加工润色,成了一首诗中的诗句:“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后来孔子在选编《诗经》时,便将这首诗的题目定为“大田”,归入“小雅”之中。http://p1-tt.bytecdn.cn/origin/tos-cn-i-0022/cf9b92539b114d49ac7fcb7a99af2cb8
2 寡妇的种类还蛮多,同样是寡妇,待遇差别可大了去了
汉语中很多词的古今词义变化很大,但“寡妇”的意思却比较固定,一般是指没有丈夫的妇人,后来在民间又多指丈夫去世了的妇人。
虽说古时候的礼教有“男女授受不亲”之说,世间还有“寡妇门前是非多”等等俗语,但是这并不妨碍古代文人去研究寡妇。非但如此,古时候的文人们对研究寡妇还特别热衷,研究成果颇丰,最大的成果就是将寡妇分为了七种:
第一种是望门寡。是指定了亲,但是还没有过门,未婚夫就去世了。在礼教特别严格的元、明、清时期,这样的寡妇,虽然还是黄花闺女,却不得不顶着寡妇的名头,再嫁时至少在形式上需要得到“前夫”父母的允许。http://p1-tt.bytecdn.cn/origin/tos-cn-i-0022/d635010ea29146db8b4126e4aef134fc
第二种是伞下寡。结婚之后还没有生儿育女时,丈夫就去世了,妻子就成了伞下寡。伞下寡再嫁时,是有一番讲究的,首先是不能像一般新娘子那般花枝招展地打扮,还得大半夜偷偷摸摸地出门。男方则派一个女人,身边跟随几个壮汉在村口迎接。等伞下寡过来时,男方迎接队伍中的壮汉们就要对着天空打上一阵乱拳,意思是把伞下寡前夫的鬼魂打跑,免得他来找她的新丈夫算账。http://p1-tt.bytecdn.cn/origin/tos-cn-i-0022/fd129b1c1e5a4510b7b38b80ef50c6be
第三种是鸳鸯寡。鸳鸯寡是寡妇中人数最多的一类。她们是在生过孩子后,丈夫才去世的。鸳鸯寡再嫁讲究更大,除了像伞下寡一样半夜出门外,还得腰别镰刀,头戴帽子,一身短打扮前往新丈夫家村子的荒郊野外,与等候在那里的新丈夫会合。他们甚至还要在那里住够三十六天才能正式进夫家。http://p1-tt.bytecdn.cn/origin/tos-cn-i-0022/5351ec48f95e4ad99337839dcf0ac133
第四种是断桥寡。丈夫非正常死亡的,妻子就是断桥寡。断桥寡再嫁,和伞下寡、鸳鸯寡再嫁差不多,也是半夜出门,出门之后也有很大的讲究。
第五种是残花寡。四五十岁的时候,丈夫去世了,就是残花寡。古人结婚早,四五十岁时,多半已经儿孙满堂了。因此残花寡可以不用再嫁,完全可以在家享儿孙福。如果残花寡要再嫁,到新丈夫家过门时,是要打醋坛的,其实就是把一柄犁烧红,再浇一勺醋上去,残花寡从冒着白雾的犁上跨过去,这就是“打醋坛”。http://p1-tt.bytecdn.cn/origin/tos-cn-i-0022/089968760c3d4015b4025e99bc74c85f
第六种是离弃寡。丈夫外出多年一直没回家,且下落不明,说不清是生是死,守在家中的妻子如果不愿意等下去,要求再嫁的,便叫离弃寡。离弃寡只要满足公婆家的一些要求,并向公婆家交足身价钱后,公婆家一般是会同意其再嫁的。
第七种是离异寡。被夫家休妻,或是与丈夫和离后的妇人,就是离异寡。离异寡改嫁的规矩相当于是鸳鸯寡和残花寡的结合,要半夜出门,在荒郊野外住上一段时间才能进新夫家,并且进门前也要打醋坛。http://p1-tt.bytecdn.cn/origin/tos-cn-i-0022/bbe8cee61ebf45d29001636ecd3b1c0c
上面这些规矩在礼教特别严格的元朝最早南宋晚期以后才有,北宋及以前倒是不怎么计较的。3我国第一个被载入史册的寡妇,那可不只是赫赫有名那么简单,她曾经受到秦始皇的接见,并被待为上宾
尽管礼教严格的近世对寡妇多有不公,但是在古时候大有作为的寡妇其实很多。
比如在秦始皇时代,巴郡(就是现在的重庆)就有一个名字叫“清”的寡妇,因为事迹卓著,被记进了《史记》,她因此也成为第一个被载入史册的寡妇。
清是一个亿万富婆,秦始皇修万里长城时,她捐献了巨资相助,秦始皇修建陵墓时,她又捐献了不下100000斤水银。
秦始皇大为感动,在清晚年时,将她接到咸阳居住,还在皇宫接见了她,封她为“贞妇”,还在巴郡筑女怀清台褒奖她。再后来的2000多年里,再鲜有哪个女子获得皇帝筑台纪念的殊荣。
那么,清主要的事迹是什么呢?
原来她夫家世代都是做朱砂生意的,她丈夫去世后,她便承担起打理家族生意的重任。由于她很有经济头脑,且商业嗅觉敏锐,又特别注重技术创新,她的家族企业便很快成了朱砂和水银行业的龙头老大,还成了秦始皇丹药炼制厂的唯一原材料供应商。
靠着行业垄断,清很快赚得盆满钵满,家产少说怕也有100000000多贯,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000000000到3000000000元,妥妥的女首富一枚。
发家致富后,清不是想着买跑车买游艇,或者用其它方式自己享受,而是计划为国家做贡献。当时朝廷正在修筑长城,预算十分紧张,于是她说,我捐资5000000贯!秦始皇给自己修陵墓,需要大量的水银,她又说,我捐100000斤水银!
一个妇人,还是个寡妇,竟然能赚下那么多钱,这还不算,还为朝廷的事出了那么大的力!秦始皇自然大为感动。秦帝国需要楷模,清就是最好的楷模,除了她,又有谁有资格当楷模呢?于是秦始皇便对清大为褒奖。
司马迁也对清的事迹大为感慨,便将她记载进了《史记》的《货殖列传》中。http://p1-tt.bytecdn.cn/origin/tos-cn-i-0022/98cef55a87a24305a35f2217c6850075
4北宋及以前可不是“寡妇门前是非多”,反而寡妇特别吃香,众多君王都好这一口,因此,一些大名鼎鼎的皇后,在进宫前就是寡妇
虽然后世的人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可是北宋及以前可不是这么回事。一个男子若是看上了哪个女子,可不管她是不是什么寡妇。一些朝廷大员甚至皇帝都格外喜欢寡妇,曹操就是有名的寡妇控。汉景帝、宋太祖、宋真宗等等,也不遑多让。
正因为皇帝好这一口,历史上便有很多寡妇当了贵妃甚至皇后。当皇后的寡妇中有名的有汉景帝的王皇后、宋真宗的刘皇后、宋仁宗的曹皇后等。
汉景帝的皇后王娡,也就是汉武帝的母亲,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她本来早早就嫁人了,与丈夫金王孙生了个女儿金俗,一家三口过着平平淡淡的农家小日子。
如果是一般人,都结婚生娃了,肯定不会再折腾什么了。可是偏偏王娡的母亲臧儿觉得,她女儿这样平平淡淡过一生,实在对不起那如花似玉的容貌,便请来算命先生给女儿算命。算命先生不知是为了多挣算卦钱呢,还是真的能预测未来?他说臧儿的两个女儿王娡和王儿姁都是大富大贵的命。
臧儿比较固执,认准了的事绝不会善罢甘休。既然女儿王娡是大富大贵的命,怎么可能叫她继续跟金王孙种庄稼呢?于是她也不管女婿金王孙是什么态度,强行把王娡带走了。然后臧儿将两个女儿都送到长安,并想办法送进了太子刘启宫中。
王娡姐妹尽管是以宫女身份进宫的,但由于长相俊美,很快就引起了刘启的注意。她们自然就得到了刘启的宠爱,并被封为美人。
此后,王娡姐妹的人生便像开了挂一样。王娡先后给汉景帝刘启生了一子三女,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武帝刘彻。王儿姁则给刘启生了四个儿子。只是王儿姁年纪轻轻就去世了,没有见上她姐姐当上皇后之后的风光。
按寡妇的分类来说,王娡算是离异寡,当然金王孙没有休她,也没跟她和离,所以,认真说起来,应该算是她休了金王孙。
http://p1-tt.bytecdn.cn/origin/tos-cn-i-0022/750eda79b18647ad9e62ef2d55485639
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刘娥的经历更具传奇色彩。
尽管刘娥后来自称出身名门,祖父是后晋、后汉时的大将军,父亲是宋太祖时期的地方大员,但实际上她从小就生活得很苦,13岁就嫁人了,为了生存还不得不常年在街头卖艺。
刘娥在四川出生和长大,嫁的丈夫也是四川人,名叫龚美,是个打银首饰的手艺人。那时候匠人地位是低于农民的,因此可见年少时的刘娥家庭地位也相当低。如果她家社会地位稍高一点,在讲究门第观念的北宋时期,她至少会嫁给一个有几亩薄田的农民,断不会嫁给地位更低的穷工匠吧?
因此,刘娥的所谓名门之后,极可能是她为了抬高自己的门望而瞎编的。因为在极为重视门第出身的北宋时期,如果人人都知道她出身寒微,贵为皇后的她将情何以堪!
刘娥婚后便随丈夫一道外出谋生,15岁那年,他们流落到了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龚美继续开银匠铺,刘娥则继续在街头卖艺。
刘娥敲得一手好拨浪鼓,歌喉也婉转动人,很快就在京城有了名气,圈了一大波粉丝。宋太宗的儿子赵元侃(即后来的宋真宗赵恒)也听说了这个街头卖艺的女子,心中好奇,便带了几个随从身着便装去街头看刘娥的表演。
这一看不要紧,赵元侃马上被又有才艺又有容貌的刘娥迷住了,就有意将她纳入府中。
刘娥和龚美两口子已经穷怕了,自然都对这个从天而降的消息大喜过望。他们害怕赵元侃知道刘娥是有夫之妇,不愿意纳她为妾了,经过一番合计后,谎称二人是表兄妹,这才使刘娥得以顺利进入赵元侃府中。
刘娥跟赵元侃很快就好得跟一个人一样了。并且由于二人是同一年出生的,他们便想他们绝对是上天造就的好姻缘。
赵元侃跟一个出身贫贱的女子好上了,他的奶娘首先就不愿意了,就好言劝他跟刘娥断了。赵元侃哪里肯听?奶娘无法,就直接在宋太宗跟前告了他一状。宋太宗龙颜大怒,下了一道圣旨要求把刘娥立即驱逐出京师。
赵元侃哪里舍得让刘娥离开京城呢?但是皇命不可违,看来是没办法将刘娥留在王府里了,他就将她悄悄送到王宫指挥使张耆家里藏了起来。赵元侃和刘娥虽然不能光明正大地在一块了,两人的感情却越发浓烈。
刘娥在张耆家里一呆就是15年。这15年里她也没闲着,而是博览群书,完成了从中学到博士研究生的所有课程的学习,变得满腹经纶,具备了经天纬地的才能。在她30岁被已经登上皇位早已改名为赵恒的赵元侃接进皇宫时,有貌又有才的她很快就获得了他的专宠。
因此,赵恒的皇后郭氏去世后,他便有意立刘娥为后。偏偏刘娥的肚子不争气,一直不曾怀孕,立后之事便遭到了大臣们一致反对。后来,在刘娥身边的婢女李氏代替刘娥怀孕生子后,赵恒终于封堵住了众大臣之口,刘娥也就顺利登上了皇后之位。
当了皇后的刘娥,表现出了卓越的处理朝政的能力,成了赵恒的得力助手。
宋仁宗即位后,刘娥又垂帘听政10年,表现了非凡的治国才能。为仁宗时期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后人对刘娥评价甚高,史书评价她说:“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吕武,指的是汉朝的吕后和唐朝的武则天。http://p1-tt.bytecdn.cn/origin/tos-cn-i-0022/9816d51fbff741fbae4cc5349a7853e4
比较一下刘娥和王娡入宫前后的经历,可以发现,与刘娥比起来,王娡的经历可谓是一帆风顺。不过,她们二人也有共同点,就是都是寡妇,还都是离异寡,只不过刘娥算是和离,且对待自己的前夫龚美一直不错,让他享尽了荣华富贵。王娡呢?要不是她儿子刘彻当皇帝后,打听到有一个同母异父名叫金俗的姐姐流落在民间,而将她接进皇宫,恐怕王娡连这个亲生女儿都不会认,更遑论被她遗弃的前夫金王孙了。
至于宋仁宗的皇后曹氏,则是实打实的是名门之后,北宋初年名将曹彬的孙女。她在入宫前,结过一次婚,更是朝臣们人所共知。可是即便这样,大臣们还是一致建议仁宗皇帝立她为后。可见当时社会风气十分宽容。当然了,作为宋代有名的贤德皇后,曹氏也用自己的一生作为证明了大臣们的建议确实是对的。
http://p1-tt.bytecdn.cn/origin/tos-cn-i-0022/7e9bb0c5580a44ee93bd61bddcc7c146
5 什么时候开始有“寡妇门前是非多”这个说法的?有没有典故出处?这句话的上半句又是什么呢?
“寡妇门前是非多”,按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寡妇门上容易招惹是非,提醒男子轻易不要登寡妇的门。
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有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呢?
由于在北宋及以前,理学还没有经过朱熹的发扬光大,更没有成为儒学中一家独大的流派,礼教便不是那么严格。在民间寡妇改嫁是常事,达官贵人乃至皇室,迎娶寡妇,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从前面的叙述中,可以略见一斑。
因此,“寡妇门前是非多”这句俗语不可能在北宋及以前就有。
由于大理学家朱熹在南宋中期的1182年才将四书合刊,且在合刊四书之后,他还一直呕心沥血地修改《四书集注》,而他修改的《四书集注》在元明清三朝长期作为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也成为了科举考试的标准教科书。因此,在考察俗语“寡妇门前是非多”的最早出现时间时,绝对不应忽视这个因素。http://p1-tt.bytecdn.cn/origin/tos-cn-i-0022/3f3cdfd682804efbb9cbefa6ef677494
与“寡妇门前是非多”意思相近的另一句俗语“暴风骤雨,不进寡妇门”则有明确的出处。元代王实甫的杂剧《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中有唱词:“……可不道cu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是“暴风骤雨,不进寡妇门”的最早书面记录。因此这句俗语的出现,应该也就在元朝,不会早于南宋晚期。
至于“寡妇门前是非多”,则未发现明确的典故出处,但估计应该是和“暴风骤雨,不进寡妇门”这一俗语同一时代出现的。结合前面的分析,“寡妇门前是非多”最早出现的时间应该不会早于1182年。
至于“寡妇门前是非多”的上一句是什么?这个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鳏夫房顶炊烟少”。http://p1-tt.bytecdn.cn/origin/tos-cn-i-0022/1c591fdc573040218c98333322cfe9f1
鳏夫是指示妻子死后没有再娶的男人,至于钻石王老五,则不属于鳏夫之列。“鳏夫房顶炊烟少”,意思就是鳏夫家中没有人给他做饭,也反衬出了鳏夫生活中缺少温暖。不过,丧偶后的男人,只要家里经济状况不是特别贫苦,再娶也不是特别艰难的事。因此,一直到老年仍是鳏夫的男人不是太多。这就造成了“鳏夫房顶炊烟少”这句俗语缺少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因此,渐渐地就很少有人提起它了。
加分点赞,强力支持! 作品给力,点赞支持!
赏读学习,点赞支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