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 发表于 2015-3-30 21:46:04

【人间烟火随笔】县城这个地方

        县城这个地方,过去是官府衙门所在地,在当今是政治体制中要素最全而规模最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办事的、做买卖的、赶集的、看热闹的、告状打官司的,各色人等,最先去的都是县城,所以,县城的人气就比乡村里旺。即便如此,县城也逃不过介乎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尴尬。比如,县城既有走几分钟就能见到庄稼地的乡村景象,又有高楼高楼林立,街道宽敞的城市样子,县城人既有言谈举止间不时透露的乡土气息,又有衣着鲜亮、香水扑鼻的时尚味道。县城很大,大得同一个小区的人天天从一个大门里进进出出,却彼此不认识不熟悉,更不知道叫什名谁,干什么事情,甚至对门邻居也几天几天也碰不上面,更别说串串门,拉拉闲话。县城有时候又很小。走在街上,看见的都是熟面孔。走不了两里地,至少能碰见两三个打招呼的熟人。到饭馆里吃饭,一进门服务员还没招呼呢,就有熟人在里面的桌子上嘴里嚼着饭菜,用眼睛和手势给你打招呼,走进包间正庆幸找了个避静的所在,刚坐下就听见隔壁有非常熟悉的声音在高谈阔论或者大声猜拳。不大熟悉的人凑在一块闲聊,聊着聊着,就会聊到某个彼此都认识的人,再一打问,原来都和那个人有亲戚、故旧、老同事等等这样那样的关系,不禁一阵感慨:世界真小,缘分真巧!
    县城其实也是一个村,只不过比其它的村子大一些,房子盖得高一些、好一些,巷道修得宽一些、多一些,甚至,县城就如同一个村子里的大户,大部分人家都住的是灰土墙,走的是泥土路,吃的是粗粮,只有大户人家盖的是砖瓦房,脚下踩的是砖铺地,碗里盛的是白米细面。所以,县城从本质上还是姓“农”的,总是脱不了农村的乡土味。别看大家走在街上一个个衣服穿得鲜亮,头发梳得油光,但是别说往前数两代三代是农民,有的可能泥腿子还都没洗净。平常在县城生活,到了农忙时间还得回去握锄头逮锨把儿。这会儿在县城高谈阔论,说不定前十几分钟刚从村边的涝池沿上走过去。大部分县城人都是双栖的,县城有住的地方,农村也有栖身的老房。在县城有工作或者有生意,在村里有耕地有农事,既是城里人,也是乡下人。总体上说,大部分是半个城里人。特别明显的是,除夕、初一过年的这两天,县城的街上尽管一街两行的店门上对联贴的红红火火,灯笼挂的一个比一个喜庆,但是比平日里人稀了,车少了,空旷了,冷清了。半个城里人都回归了另一半,回乡下老家过年去了。
       但是,县城又不同于农村,高高低低的楼房、鳞次栉比的店铺、明亮闪耀的霓虹灯等等,这些农村没有的县城都有,而且构成了县城作为小城市的基本要素。因了这个缘故吧,县城人就努力把自己归到城市人,就多少有点虚荣和攀比。比如穿衣,某个时期流行什么时装,大家都赶时髦。于是,县城那几条扳着指头就能数来的街道,就成了天然的T台,大家都成了时装模特。邻居、熟人、同事、朋友碰在一起,经常有撞衫的。曾经有个同事某一天穿了件T恤,参加一个活动,到现场发现居然和一位重要领导的T恤款式花色一模一样,尽管领导没说啥,也让他心里惴惴了好一阵子。还有吃饭,县城里那个地方开了一家有点档次的餐馆,不管日后生意怎么样,开业那段日子一定火爆,大家都以到那里吃饭为荣,赶趟儿似得往那家餐馆涌,因为那样才说明你在这个县城混的有层次,生活有档次。
       因为小,所以,和大中城市相比,县城又似乎天生有一种卑微感。县城人一有机会和条件,就想方设法向大城市跑。在县城工作的人,稍微有点成就,就到更大的地方去了,有被调走的,也有自己找关系寻门子上去的。在县城挣了钱的人,却不愿意在县城花费,大都在省城买套地方,即使做不了大城市人,也要享大城市的福。现在高速发达了,他们就像候鸟一样,平常在县城工作,一到礼拜天或假期,就驾车去省城。还有从县城走出去的大学生,都不愿回县城来,特别是前些年大学还没扩招的时候,一旦有本科生回县城,就成了县里的“大熊猫”,相关部门在工作安置等方面开绿灯,用人单位也敬视有加,就这样,大学毕业生也没有几个人心甘情愿地回县城来。从县城走出去的书画家,大凡有点名气,都不对人说他是从县城出来的,即便在县城定居,作品落款一律都是“长安某某”或“某年某月于长安”,“长安”者,千年古都,今之省会城市也。也许这是书画圈一种不成文的惯例或讲究,但是总让人觉得有点拉大旗作虎皮的味道,县城的卑微感也被这“长安”二字剥得裸露无遗。
    尽管如此,相对于乡村,县城毕竟是城里。就像县城人向往省城一样,乡村人也向往县城。随着农村经济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乡村人通过各种方式涌向县城。一些农民有了钱,就在城里买房,成了半个城里人,就连农村小伙子找媳妇,女方也会提出要在县城买套地方。这对有经济能力的人家也许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对大多数农村人来讲,还是个大难题!一些农民为了孩子上学,也在县城租房而居,一来便于照顾孩子,二来也达到了在城里生活的目的。却有不少妇女把孩子上学后的那段时间打发在麻将场上,有的甚至经不住县城生活的诱惑,跟着县城的其他男人跑了,弄得家庭分裂,男人打了光棍,孩子受了恓惶。一些农民农忙时务庄稼,农闲时在县城做零活、打短工,县城的某个街头角落就自发形成一个劳务市场,一大早从乡下赶来的人都聚集在那里,等着城里人找他们去干活。县城的工地上更是少不了来自乡村的农民工,街道上早晚都会碰见骑着三轮,挂着“处理屋漏” “收破烂”招牌的乡村人。他们用各自的方式融入了县城生活,成了县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几年,各地都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打造宜居环境,县城面貌也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县城里高层住宅楼多了,广场多了,休闲设施健全了,绿化水平提高了,餐饮、购物、出行等等也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向大城市靠近了。但是,让县城人半是欢喜半是愁的是,街上车辆也多了,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主干街道上的车辆也如蚂蚁一般拥拥挤挤,也时不时在某个十字路口出现大城市堵车的状况。县城越来越像城市了,连“城市病”也时髦地患上了。不过有一点还是县城人可以自豪的,就是县城总体上雾霾天气少,空气能见度好。我就常常听到有人感叹:住在省城能咋,啥都不方便,空气还不好,住在县城就好着呢!然后就顺口罗列几点好处,其中就有雾霾少,停车方便之类。但是,晚上散步,每每看见一街两行停得满满当当的车辆,时不时听见震天价响的鞭炮声震得周围的车辆警报声吱吱吱此起彼落,浓浓的烟雾冲天而起,我就担心,会不会有一天,县城人仅有的这一点优越感也没了呢?

白鹿放歌 发表于 2015-3-30 22:35:05

县城也在发展变化着,有让人宜居的环境,也有以后环境变差的风险。发展是好的,也得保持好的。保持好的……

红米饭 发表于 2015-3-30 22:40:09

环境病了,城市也病了。这些话题说起来很沉重,要想好起来,怕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建议精华,如何?

人间烟火 发表于 2015-3-31 11:47:51

白鹿放歌 发表于 2015-3-30 22:35
县城也在发展变化着,有让人宜居的环境,也有以后环境变差的风险。发展是好的,也得保持好的。保持好的……

谢谢刘老师关注和点评!

人间烟火 发表于 2015-3-31 11:49:02

红米饭 发表于 2015-3-30 22:40
环境病了,城市也病了。这些话题说起来很沉重,要想好起来,怕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建议精华,如何?

:handshake谢谢米饭!精华有些严重吧?

红米饭 发表于 2015-3-31 11:52:09

人间烟火 发表于 2015-3-31 11:49
谢谢米饭!精华有些严重吧?

不严重~

朋友 发表于 2015-3-31 12:02:28

本帖最后由 朋友 于 2015-3-31 12:12 编辑

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权利的集中地,是各种信息和交通的主要枢纽。城市的发展变迁,也是地域文化和经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
而过度和不切实际的一味追求创新建设和以居住城市为荣耀,恰恰也反映出,社会经济的腾飞中,人民的精神追求还没有提高,乃至是为了满足一种虚荣心或者自卑心。
我一直很喜欢西方很多的乡镇建设,保持着古老的民居形式和生活放松,环境与心态与城市的繁荣各有所长,人民可以自由选择居住和生活方式。而不是现在我们城市中,人为的大面积拆迁与追求面子工程。在所谓的进步中,也增加了环境污染的危害,让人民心中离自然和美丽越来越遥远。
欣赏,学习老师精华文章。
问好老师,祝愿春安,快乐!

妖怪山 发表于 2015-3-31 15:07:09

把县城这个中国城市最基本单元,无论那个角度,来龙去脉,都说的透透,读了就会感慨:对呀,就是啊,就是这样啊!

人间烟火 发表于 2015-3-31 15:22:11

妖怪山 发表于 2015-3-31 15:07
把县城这个中国城市最基本单元,无论那个角度,来龙去脉,都说的透透,读了就会感慨:对呀,就是啊,就是这 ...

呵呵,原就想要达到这个目的。从老师的点评看,达到了。:victory:问好沈老师!

人间烟火 发表于 2015-3-31 15:22:52

朋友 发表于 2015-3-31 12:02
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权利的集中地,是各种信息和交通的主要枢纽。城市的发展变迁,也是地域文化和经济进 ...

朋友的点评让我感动!:handshak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间烟火随笔】县城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