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人卫旭峰 发表于 2023-5-21 10:05:20

陕西方言纪实:又见农家屋舍

               
       今上午携贤妻在老脸兄弟的摆度下,拜访了西安日报社晚报原著名记者(新闻招手停)、现影世新闻联合会会长张波先生。一见面,他一身朴素之气,穿着蓝色长袍工作服正在忙碌!寒喧几句,三句话不离本行的说起他昔日新闻采访的点点滴滴,边走边聊,边聊边看,他如数家珍的介绍着几十年来在乡土文化方面的拾遗和收获。看到这些,使我为之震惊,震惊他的远见卓识,震惊他的不遗余力,震惊他的知识渊博,震惊他的坚韧不拔。




      不经意间,张先生领我们进了一处屋子,房内盘的有土炕,炕上铺有一张旧手工编织的凉席,土炕有用报纸糊的炕围子,还有小巧玲珑的炕洞门。这哪是土炕啊,这分明是回到了久违的故乡,是我我日思夜想的乡愁啊!



      炕的顶头还盘有一小锅头,搭着象似一个尺六的铁小锅子,上边还盖着桐木锅盖,非常有岁月的味道。炕旁边还摆放着有六个抽屉的长条桌,看来这张桌子有岁数了,这样形状的桌子,在我有记忆能力的六十多年生涯中还是首次见到,弄不好还是个古董,甚为稀罕。


      房子的一角放了一个红色板柜,棱角都没倒,虽旧如新,很有烟火气息,这也是五十多年前的物件。板柜上边摆放咧一个七零后娃娃都认不得的老物件,叫“架格”,目睹之后,甚之为奇。这是一个我极度想见到的一个老藏品,因为它给板柜上一支放,奏会衍生出许多今人不晓的故事。屋子的另一端还竖立着一个大立柜,当年油膝的画面历历在目,经打听也是上世纪的家什,这处屋子给我的感觉奏像是“农家屋舍的活化石”一般。

      进了这个屋,一下子可以把你拉回五十年前的画面,不论看到啥,都觉得有亲近感,仿佛回到了儿时,一切都是奈么的朴实自然,奈么的稀奇,奈么的耐人寻味,奈么深沉与沧桑,弄的人不由驻足,游目慢移
      看到“架格”的一瞬间,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好像看到母亲的模样,我强忍着无尽的思念,掩饰着自己的脆弱,她老人家当年的画面立马浮现在我的面前,她每天倝早奏是在我家的仙人桌前,“架格”边上,日复一日的梳着妆吗?我顿时把她的音容笑貌和“架格”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泪水不停的往心里流。
       “架格”上分隔的有几组大、中、小不同的格子,各个格子分门别类的摆放着母亲和姐姐妹妹平日里使换的日用品,诸如梳子、笓子、雪花膏、擦手用的凡士林、花瓶、还有不起眼的蕞瓶子,蕞罐罐和一些装饰品,架格底部还有两三个蕞抽屉,专门放一些小零碎,只要摆放整齐,可以说比博古架绝不逊色。
      还有一个物件,奏是“笸籃”,学名叫“笸箩”。长安人把它叫“针线笸篮子”。不要看它小,但里边放的名堂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诸如:“顶针”。这个小玩意不管屋呢家(女主人)缝被子、做衣裳、纳鞋帮、钉纽扣,凡是针线活的没有不用“顶针”的,离开了“顶针”确实无法下手。
       还有“大、小剪子”,学名叫剪刀。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率非常高。“引锥”,是纳鞋底用的,先用“引锥”引上眼,然后带绳子的针才能穿过去。“扁锥”,上鞋用的锥子。有歇后语:“上鞋不拿锥子针(真)的”。
      “线板”,富人家用的线板是商品形的,有一定的工艺图案粉饰在上边,造形奇特,还分青线板,白线板,蓝线板,丝线板等等。穷人家奏没有奈么多科气啦!随便弄个长板板,宽3—4公分,长15公分左右,上边分节缠上白、青、蓝等各色洋线,比富人家的线板用起还方便。还有不讲究的人用包谷轴轴把线缠上也可以。其实不管啥“线板”用途都一样。
       后来有了缝纫机上用的线叫“纲线”。以一轱辘为单位,也放在笸篮里。还有各类颜色的碎布片,以防谁的衣裳烂了裤子破了当补顶用。用的大小针都别在线扳上。还有多余的“纽子”也放在笸篮里边。总之,凡是不能在炕上或板柜盖上随便放的东东西西,全都放在“针线笸篮子”里头以显整洁。后来奏衍生了个谁若还把东西没放在该放的地方,奏会说我这得是你的“针线笸篮子”。
      说话间,日头已经过午,为了不影响张波会长的繁忙工作,我们仨人尽快告辞了。回到家里,我心里还不得平静,看来在张先生的园子不可能只去这一次,可能还要去两次三次,甚至去……。午后时分,又费了点笔墨,把今个所见所闻记下来,也是对年少时美好的回忆。

乐怀居乡土文化工作室

文图:卫旭峰、校对:任伯绳

编辑发布:老脸看西安(刘英武)

洛沙 发表于 2023-5-24 12:27:23

添加图章,优秀支持!

洛沙 发表于 2023-5-24 12:27:43

加分点赞,强力支持!

admin 发表于 2023-5-24 12:41:31

赏读细品,鼎力支持!

梦之旅 发表于 2023-5-24 12:46:20

赏读提升,喝彩支持!

西部文学 发表于 2023-5-24 12:53:30

作品给力,点赞支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陕西方言纪实:又见农家屋舍